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伤寒论》有严谨的六经辨证体系。全书每篇首冠“××之为病”,在397条中有6条使用这种句法,以区别其它条文,作为六经病各自的提纲。其每一条是六经病中某一经最基本的证候,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六经提纲概念性地揭示了六经病一般的本质性特征。其确立,对六经许多错综复杂的病证,进行了执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临床实践说明了中医学六经辨证大法在糖尿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中医学的内涵以《黄帝内经》为理论宗旨,以《伤寒论》六经辨证为临床大法,正确理解六经辨证的含义是临床灵活使用六经辨证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六气之本标中和六经之开合枢的认识深入理解六经辨证的含义。临证时正确理解糖尿病患者其本为三阴病,运用六经辨证时到底立足于哪条经才是治疗的捷径。  相似文献   

3.
基于龙砂医家柳宝诒医案研究,探析其六经辨证学术思想与用药特色,发现柳宝诒力畅寒温统一,明辨六经,依六经之证辨治六经,以"欲解时"辨治六经,以脉证相合辨治六经,以腹诊之象辨治六经,临床据证选用剂型,汤丸并用,讲求药物炮制,以药制药,善用鲜药,注重服药时间,分时而服,注重体质,善用膏方缓图调治。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独特的六经辨证体系大大扩展了临床辨证疾病的范围。通过对临床中消渴病肾病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总结,发现其遵循由表入里、由轻到重的传变规律,与仲景疾病由三阳到三阴的六经传变规律相符合。本文借鉴仲景六经辨证的核心理论——"三阳三阴"理论,尝试以六经辨证体系辨证消渴病肾病,以六经辨证为依据立法指导消渴病肾病的诊疗及用药。  相似文献   

5.
浅析黄元御主令从化学说的源流及内容,其从五运阴阳之间的转化,阐述四象阴阳的升降浮沉,以土为阴阳升降之枢轴,并将从化思想应用到《伤寒论》六经的解释,认为《伤寒论》以六经立法,统于六气,从气化学说解读六经辨证,把十二经及五脏六腑功能都纳入六经辨证,从而深化对六经辨证的理解,拓展了其临床应用,梳理了该学说对黄氏医学体系构建的影响,并由源及流对黄氏学派后人著作中略而未详处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当代中医耳科学疾病为例,探讨伤寒学派思想六经辨证方法在中医耳科疾病的运用。提出伤寒学派思想六经辨证方法贯穿在当代中医耳科外感病中,其辨证规律遵循伤寒学派思想所论述六经辨证规律,而且其传变规律亦遵循六经传变规律。运用六经辨证,能正确地掌握耳科外感病发展变化的规律。由此展望伤寒学派六经辨证方法将会焕发出更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中医眼科六经法要》是由著名中医学家陈达夫教授将伤寒六经辨证与中医眼科学科特点有机结合编著而成,它是阐述中医眼科六经辨证的专著,其采用六经辨证为眼病分类的纲领,以经方为经,时方为纬,并与五轮学说结合,创新性提出八廓学说,同时创立了内眼结构与六经对应学说。其创新之处及临床应用对中医眼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伤寒六经辨证,其病理变化主要是落实在脏腑之上,而脏腑病变又以六经概括,因而六经辨证与脏腑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论中有关治  相似文献   

9.
郑波 《内蒙古中医药》2014,(19):134-135
本文通过对《伤寒论》六经与《内经》六经的对比,及《伤寒论》中描述的关于六经传变内容的分析,认为伤寒六经和内经六经有一定的区别,可以说张仲景继承了内经的六经理论,并将其结合临床,进一步扩展完善,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伤寒六经辩证体系.  相似文献   

10.
田福玲 《河南中医》2008,28(1):75-75
六经辨证中的六经内在地涵盖了脏腑经络气血阴阳(比如太阳经,膀胱为其主,经络为其道,气化周于肌肤),是《伤寒论》中的六经,不是光秃秃的单纯的经络,但执《素问·热论》和《灵枢·经脉》中的内容以论六经,那就太局限了,张仲景的六经是《黄帝内经》中六经的延续和发展,它们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有许多的不同。《伤寒论》中的六经是能够概括人体的一切生理变化和病理改变的六经,即包含了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的六经。六经是人体内的六大关系,是六大本源性的关系(如太阳经中,膀胱、太阳经络、体表之间气、血、津升降出入,周流不息所形成的那种功能关系,…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继承《素问·热论》六经分证方法,以经络学说为辨证论治依据,丰富了六经辨证之法,发展了六经传变自愈识别之法,补充了六经病的传经形式,扩展了六经的证候与分类,完备了六经病的治则治法,提高了临床六经辨证论治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周亚滨教授从“伤寒最多心病”立意,通过总结《伤寒论》一书对于心病的脉证及遣方用药,指出六经辨证体系对于心病证治具有指导意义。六经辨证是涵盖了八纲以及脏腑经络辨证的学说,能够指导着脏腑经络生理、病理变化的辨证论治。文章整理周亚滨教授在基于六经病证分论的基础上,临证上运用六经辨证思维论治心病的辨证经验,用药上可概括以和、温、补、清、下法为多。  相似文献   

13.
刘世恩 《河南中医》2012,32(9):1107-1109
张仲景作为医圣,亦善亦美,亦医亦药,亦儒亦佛,亦哲亦博,亦吏亦黎,亦破亦立。具体到医学领域,张仲景除了独创数百首神奇效验的经方之外,尚有六经论伤寒、脏腑辨杂病、三因类病因、辨证寓八纲、治则八法及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等医学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付琳  向光维  李小会 《吉林中医药》2020,40(1):48-51,55
肾性水肿临床可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疾病。仲景继承《内经》理论,著《伤寒杂病论》并开创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对现代肾性水肿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体系囊括了经络脏腑、气血津液、体质禀赋等理论基础。根据六经辨证理论体系,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理论为基础,结合各经辨证要点,将《伤寒论》六经辨证引入肾性水肿的临床诊疗。拓展六经辨证理论在肾性水肿临床治疗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5.
沈钦荣 《中医药学刊》2011,(12):2725-2726
从形层说解六经、八纲辨证析六经、寒温一统成新论三方面,对俞根初辨治感证理论作了探讨,认为俞氏以六经统摄三焦、气血辨证,从表里寒热论治外感病,既不同于伤寒学派,又异于温病学派,具有独创性,是绍派伤寒理论的精粹。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使初学者更好地理解伤寒论原文的含义,探讨《伤寒论》六经的由来。方法:以建筑物内管网作比喻,简要分析与伤寒理论有关的一些概念,比如脏腑、阴阳、经络,同时也指出了伤寒六经的概念及形成的名、名形结合、名形用像结合的三个阶段;指出六经辨证的内涵是对疾病因、性、位、时、量、势六因素的分析,而其外延则是后世中医所有辨证方法的基础。同时也提出了伤寒传变的条件和方式。结果:认为十二条正经是以阴、阳、手、足、脏、腑分别命名而来的,若不分左右和手足就合并为六经。六经传变、六经辨证即依此而来。结论:六经辨证是从《黄帝内经》发展而来,又成为后代八纲辨证、脏腑辨证、三焦辨证等方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六经皆有咳嗽,寒热皆可致咳,治疗上不可拘于一理一方,当穷究其机,辨证施治,方能事半功倍。以六经辨证为纲,分析《伤寒杂病论》对咳嗽的有关论述,以期提高咳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六经辨证和脏腑经络辨证是《伤寒论》、《金匮要略》辨证论治的纲领,《伤寒论》六经辨证反映了疾病发生发展的共性;《金匮要略》脏腑经络辨证揭示了疾病发生发展的个性;仲景辨证论治的思想和方法贯穿两书。两者相互相成,构成了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  相似文献   

19.
辨证论治技能的培养,是中医学教育的重点问题之一,而辨证是中医诊断的核心。虽然有多种辨证方法,但六经辨证依然是最简洁、最容易上手的辨证方法。本研究以六经辨证为纲,从六经病特征开始,融汇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融汇伤寒温病理论,一步一步启发中医学生临床思维方法。使中医学生易于掌握,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六经辨证是在《黄帝内经》六经理论及脏象、经络两学说的基础上发展、完善而得来的,是中医的鼻祖。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伤寒论》六经辨证在IgA肾病诊治中应用价值。IgA肾病又称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在我国常见,其整个发病过程可视为从三阳经(太阳、阳明、少阳)转变为三阴经(太阴、少阴及厥阴)。IgA肾病在各经为病,脉症特点并不相同,因此IgA肾病采用六经辨证为指导,判断病情,能够有效防治IgA肾病,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