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灸甲乙经》是我国最早的针灸学专著,其中专列"奇邪血络"篇,对刺血疗法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不仅承袭了《灵枢·血脉论》篇中的刺血理论,而且结合临床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对《针灸甲乙经》中刺血思想的研究,以期促进刺络疗法这种古老而卓有疗效的疗法的传承,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曲泽穴刺络疗法是流传于甘肃民间的治疗急症方法。刺络疗法,早在《灵枢·经脉》中就有所记载:“故诸刺络脉者,必刺其结上,甚血者虽无结,急取之以泻其邪而出其血,留之发为痹也”。至明代张介宾在《类经·经络之辨刺诊之法》的注文中,亦详细描述了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儒门事亲》刺血疗法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发现张子和刺血理论主要来源于《黄帝内经》,并在"大胆求新,小心求证"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发展,同时在临床上加以实践和总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刺血疗法。本文通过对《儒门事亲》中刺血理论的形成、刺血疗法的临床应用、刺血疗法的特色、刺血疗法对后世的影响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以期启发学者对《儒门事亲》中的刺血疗法有更全面的认识,为临床运用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刺血疗法古称"刺血络",现代亦称"刺络放血疗法"、"放血疗法"或"刺络疗法".是用三棱针或其他粗而尖的针具刺破人体某些腧穴、病理反应点或浅表血络,使之出血少许,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独特的针刺疗法.刺血疗法最早可追溯到石器时代的"砭术".其理论奠基于战国时期,成书于这一时期的《黄帝内经》对其有不少相关的描述,如《灵枢·九针十二原》:"凡用针者……菀陈则除之."《索问·针解》:"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索问·调经论》:"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人于经,以成其疾","血有余,则泻其盛经出其血."此外,《灵枢·官针》中还提出了"络剌"、"赞刺"、"豹文剌"等刺血之法.历代医家如孙思邈、刘完素、张从正、朱丹溪、薛己等都十分重视刺血疗法.尤以善攻下而闻名的张从正,对刺血之术最为推崇,认为针刺放血攻邪最捷.作者在自身临床实践中亦发现,刺血疗法对多种疾病疗效确切,且绝非局限于痛证与痹证范畴之中.  相似文献   

5.
论刺血疗法     
论刺血疗法郭永新内蒙古中蒙医医院(010020)刺血疗法又称刺络放血,是针灸治疗中的操作手法之一,是依据病证情况用针具刺破人体特定部的浅表血络,放出适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手法。早在内经中不少篇章就记载了刺血疗法。如《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提出了“菀陈则除...  相似文献   

6.
刺络疗法与微循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刺络疗法与微循环山东省立医院(250021)王海泉关键词刺络疗法,微循环刺络疗法,古称刺血或刺络,是刺破人体特定部位瘀血的浅表血络,放出适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灵枢·官针篇》曰:“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气血并行脉中,充润营养全身,人体各种机能...  相似文献   

7.
张从正与刺血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血疗法 ,又称刺络疗法 ,此法源于《内经》 ,古称刺血络。它是用三棱针、皮肤针等器具刺破浅表血管 ,放出一定量的血液 ,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灵枢·官针》中的“赞刺”、“络刺”、“豹文刺” ,虽针具、方法不尽相同 ,但都属于刺血方法 ,刺血疗法是《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提出的“菀陈则除之”的具体运用。此法具有开窍泻热、活血通络、消肿的作用 ,适用于实证、热证、郁血和经络瘀滞等病证。张从正 ,字子和 ,号戴人 ,宋金时睢洲考城 (今河南省 )人。是河间学派攻邪论的代表人物。在针灸治疗上 ,开刺络放血派之先河。刺络放血虽起源于…  相似文献   

8.
王少松  孙敬青  张帆  袁芳  王麟鹏 《中医杂志》2023,(12):1200-1203
总结王麟鹏教授运用逐邪通络针刺法分期治疗痹证的临证经验。认为寒邪、热邪、瘀邪是痹证的主要致病邪气,治宜逐邪通络。痹证早期以寒邪为主,病机为阳虚感寒,治宜重用火针温阳逐寒,以局部浅刺、散刺为主,并根据经络辨证循经点刺;中期以热邪、瘀邪为主,病机为寒邪蕴生热邪、瘀邪,治宜刺血配合火针疗法祛热逐瘀,刺血疗法多根据经络辨证选取合穴,火针点刺多重刺、深刺;后期病机为经络虚损不通,应先补益脏腑虚损,再逐邪通络,常用王乐亭“老十针”法调补脾胃,五输穴通络行气。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162篇文章中,有46篇(其中《素问》有20篇,《灵枢》有26篇)涉及刺血疗法.它对刺血疗法的论述不仅较其他治疗方法多,而且对其施术工具,刺血的机理、治则,刺血操作手法,刺血疗法的适应病证、禁忌证,刺血后的反应(包括病人的反应、出血的颜色),出血量以及误刺后果等方面论述也很具体周详.  相似文献   

10.
《黄帝内经》首次提出了"络"的概念,初步奠定了络脉、络病及刺血疗法的理论基础。试就《黄帝内经》中络病的病因病机以及刺血疗法进行归纳总结,以期指导络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1.
略论《内经》刺血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血疗法又称“刺络”,是针刺方法之一。在《内经》中刺血疗法散在四十多篇文章中,对刺血原则、依据,应用方式以及作用均作了广泛的论述。本文根据《内经》有关记载予以整理,探索其规律,使之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一、刺血原则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病的特点,刺血疗法也是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四诊,辨明证候属性,根据病情选用适当腧穴或部位进行治疗。 (一)血实宜决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血实宜决之。”张景岳解释说:“决为泄去其血也。”《素问·调经论》:“血有余,则泻其盛  相似文献   

12.
存想避疫疗法是一种以存想为主的防疫疗法,主要借助存想以调动自身元气,抗御各种瘟邪疫毒。本疗法原出《素问遗篇·刺法论》。《素问·刺法论》中已有类似记载。该书卷十"温病诸侯"、"疫病病诸侯"引《养生方》云:"存念心气赤,肝气青,肺气自,脾气黄,肾气黑,出周其身,又兼辟邪鬼。欲辟却众邪百鬼,常存心为炎火如斗,煌煌光明,则百邪不敢于之,可以人温疫之中。"故本疗法至少出自隋代之前。现据《素问道篇·刺法论》内容介绍如下。本疗法具体操练方法如下:当靠近疫室之时,先观想自身心脏如太阳,光芒四射;当行将进人疫室时,观想…  相似文献   

13.
刺血疗法首载于《内经》,是针灸疗法中的操作手法之一。《内经》中不少篇幅都记载了刺血疗法,可见古人极为重视此法。《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提出了“菀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素问·针解》篇说:“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灵枢·官针》篇中提出了“络刺”、“赞刺”、“豹文刺”等刺血方法。《素问·调经论》中说:“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血有余,则泻其盛经出其血。”临床上凡是经络中气血壅滞不通,瘀血形成,或久病入络,或热毒蕴结,或气血逆乱所致昏厥,皆可用此法治之。刺血疗法具有开窍醒神、泄热解毒、通经活络等功效,临床  相似文献   

14.
刺血疗法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血疗法,首载于《内经》,如《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指出:“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菀陈则除之……”“菀陈则除之”就是指刺血疗法的治疗原则。《素问·针解》中说:“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灵枢·官针》中还提出了“络刺”、“赞刺”、“豹文刺”等刺血之法;《素问·调经论》中说“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血有余,则泻其盛经出其血”。可见古人对刺血疗法极为重视,其应用范围广泛,是针灸临床中常用操作方法之一。1 痤疮齐某,女,25岁,学生。于2001年5月10日就诊。主诉:患面部痤疮1年余。每于月经来潮、…  相似文献   

15.
《儒门事亲》体现了张氏的学术特点和治疗经验,他认为“灸、熏、蒸、渫、洗、熨、烙、针刺、砭射、导引、按摩,凡解表者,皆汗法也”(《儒门事亲》卷二),其中砭射即是用针刺络放血的方法。刺络放血法符合“邪去则正安”,“血实宜决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菀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灵枢·小针解》)等中医经典理论,其主治头面、五官及外科病症等属于实证者,刺血大多取多血之太阳、阳明经穴位,刺血量以“逐邪务尽”为度。兹从治验病案谈谈对张氏砭刺法的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16.
刺血疗法应用举隅姜华琦(安徽省太和县中医院,236600)刺血疗法是以针具刺破络脉或穴位,放出适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素问》曰:“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血去则经遂通矣。”刺血疗法简便易行,施用得当,见效快,疗效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阅读"金元四大家"著作中有关刺络泻血疗法的部分以及参考CNKI中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金元四大家"临床对刺络泻血疗法的应用,探索四家在刺络泻血工具、刺血部位及穴位、出血量、适应症、禁忌症等方面的特色。认为"金元四大家"在刺络泻血疗法的临床应用中各有特色,在不同的领域阐述了自己独特的观点,对后世刺络泻血疗法的临床应用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金元四大家"崇尚刺络泻血疗法,都继承和发展了《内经》刺络泻血疗法的精髓,并提出了各自独特的见解,在临床应用中获得了良好的疗效。为后世刺络泻血疗法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刺络泻血疗法理论在《黄帝内经》有完整记载。通过学习《黄帝内经》有关刺络泻血疗法的经文,了解到构成刺络泻血疗法的完整理论体系。刺络泻血法,又称泻血法、刺血法,古代称之为“刺络”。《黄帝内经》162篇中共有46篇(《灵枢》26篇、《素问》20篇)对刺络泻血法作了论述。继《黄帝内经》之后,历代医家通过临床实践证明了刺络泻血法具有适应证广、操作简便、疗效可靠的特点。因此,探讨《黄帝内经》刺络泻血理论基础,对促进针灸医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1]。  相似文献   

19.
“以通为用”是全国名老中医苏稼夫教授临床学术思想总结,庄垂加主任医师作为苏稼夫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在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下,基于“以通为用”思想继承发扬“血变邪除”刺络放血疗法。本文源于以往临床跟师学习实践,从“以通为用”、“血变邪除”、放血经验、临床病案四方面展开,总结归纳了庄老师的部分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以期为临床刺络放血疗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正> 刺血疗法,又称刺络疗法,即指用针具直接施刺于瘀滞的络脉,使之出血,从而达到驱除血中瘀滞,使气血运行通畅的一种治疗方法。古代先贤从大量的临床实践中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仅《内经》中论述此方面的内容就近30余篇。《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载道“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泻之,宛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灵枢·脉度篇》云“盛而血者疾诛之”。明确地提出了刺血疗法的治疗原则,并从血络的形、色等表现为本证的诊断提出了理论依据。如《灵枢·经脉篇》曰“凡诊经脉,脉色青则寒且痛,赤则有热……其暴黑者,留久痹也;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热气也”.在治疗方法上,《内经》亦予以精辟的论述,遵循局部取穴、循经取穴的原则,运用络刺,赞刺、豹文刺等方法,以达到通经活络、消肿止痛、调和气血、清热开窍的作用,臻使“经脉流行、营复阴阳”。刺血疗法有其简便易行,疗效显著等特点,临床上除单纯刺血外,尚有配合拔罐、体针、中药、艾灸等方法,从而扩大了其治疗范围。现将近六年来临床各科应用的情况综述如下:一、皮肤科 (一)刺血法:有人用三棱针点刺颈7、胸1.2的棘突旁开2寸处的方法,治疗枕后硬结性毛囊炎97例,治愈率为86.6%。以耳背近耳轮角处小静脉放血之法治疗扁平疣100例,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