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毅 《国医论坛》1996,11(1):12-13
新的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六版),在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中增补了阴阳交感这一点.并认为阴阳文感是阴阳的最基本前提,没有阴阳文感,就没有世界,则阴阳的对立制约,王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等规律就无从论及了。阴阳交感的概念,导源于《易经》“成卦”,《易经·咸》说;“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而审其内涵,则与八卦布陈密切相关,先天八卦的市陈(尼附图)根于《易经》之文,《说卦》曰:“天地定位,山译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根错。”我们只要据此图,将天地、山泽、雷风、水火之卦两两互…  相似文献   

2.
《易》者,"易"也。今日看《易经》,其内涵浩若烟海,其易理渊深莫测,然而作为万经之首的《易经》,为何古人要作出"《易》者,‘易’也"的论断?圣人观变于阴阳,而立卦,所谓"卦者,掛也",卦就是把深奥的道理付诸形象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易经》理出发阐释“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的深层内涵.方法:立足于《内经》原文,从《易经》中乾、坤二卦中蕴含的阴阳之理出发,阐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生阴长,阳杀阴藏”中阴阳生、长、杀、藏四种状态中所蕴含的阴随阳动、阴顺承于阳的核心内涵,并以消瘦症和消渴病中的中消为例,阐明这一思想对临证思维的指导意义.结果:从易理以观医理,可开阔思维,对“理法方药”有更为清晰、深刻的认知,并能更容易地把握住问题的关键.结论:从易理认识医理十分必要,对临床实践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易经》中的坎卦与离卦在五行中对应水和火,在五脏中对应肾与心。在《易经》中,正常情况下,坎、离两卦相辅相成,坎上离下,阴阳交泰,水火既济。在中医学中,心火下降、温煦肾阳,肾水上升、涵养心阴,心肾交通、阴阳制衡。符德玉教授在临证中多以"坎中满,离中虚"理念为指导,心肾同调治疗心病,同时注重中医经典方的应用,取得较好的疗效。介绍符德玉教授治疗心病的经验,并附验案2则。  相似文献   

5.
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其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它是阴阳二气最基本的性质和规律,是阴阳学说的重要内容。阴阳交感的思想源于《易经》之八卦和六十四卦,其命题的提出则首见于《易传》,先秦诸子亦有颇多论述。《黄帝内经》称之为“阴阳相错”。阴阳二气的和谐运动是阴阳交感的基础,阴阳交感是自然界万物化生的根源和动力。是气化作用的中心环节。可以说,没有阴阳交感就没有自然界及其一切,也就没有人类,因此在学习和研  相似文献   

6.
“一气周流”作为黄元御学术思想的高度概括,后人对其阐述颇多,然尚未深入,大多停留在《四圣心源》的中气五行气机上,在其理法方面的系统性研究尚少,当从其源头再探“一气周流”理论结构,方能深刻阐述其学术思想内涵。黄氏提炼《道德经》《易经》中的“天道”规律,并结合岐黄、扁鹊、仲景之学,整合出一气周流气化观。以中气作为气化中心,并以阴阳规律发散变化万物,又以阴阳规律归化于中气,如此周而复始,此过程中万物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完备的气化体系。故本文主要从黄氏中气思想(万物并作、复命归根)、扶阳思想(气运原力)、五运六气思想(周流气象)等进行剖析总结,旨在使其理论更具系统性和具象化,以使临床“一气周流”气化理法体系的运用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7.
阴阳概念的产生追本溯源是导源于《易经》,是易经用观物取象的方法将“阴阳”这个代指性符号上升演变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哲学范畴,而成为中医阴阳学说的渊源;《易经》卦象变化的万物交感原理认为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变化和发展都是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确立了阴阳双方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相互统一的唯物辩证关系;《易经》卦象变化的“物极必反”规律揭示了阴阳双方是不断消长变化的,在一定的程度上各自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易经》卦象变化的“中和平衡”原理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阴阳双方保持着动态平衡的结果。《易经》卦象这些基本原理为中医阴阳学说的构建起到了框架作用,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文本挖掘与可视化技术探索与展现《易经》六十四卦的联系,为中医古籍挖掘提供新思路。方法对《易经》原文进行分词、去停用词等预处理步骤,采用词频统计、Word2Vec词向量模型、词频-逆文件频率文档表示法与关键词抽取、层次聚类分析与相似性网络分析对《易经》文本进行挖掘。结果基于词频统计结果发现,"无咎"在《易经》文本中出现频率最高;基于Word2Vec词向量表示与余弦相似度度量得到,吉和凶有0.734的相似性;层次聚类分析显示,字面含义类似的大过和小过聚在同一大类,互为综卦、字面含义相反的既济和未济聚在不同大类,而字面含义相反的损和益、大有和大过,与互为综卦的泰和否均被聚在同一大类;通过相似性网络分析得到,师和临、损和益、坎和困、噬嗑和萃等10个卦爻对有较强的文本相似性。结论通过文本挖掘技术归纳《易经》的核心思想有无咎、居安思危、物极必反、损益原则,与中医的中庸之道、治未病、阴阳相互转化、损益配伍原则相关。该方法可扩展用于中医古籍的挖掘与可视化研究中。  相似文献   

9.
阴阳思维,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思维方法。《黄帝内经》将这种思维方法与中医理论结合,形成了中医阴阳思维的理论。中医阴阳思维理论,是基于古代哲学、又有别于古代哲学、且有所发展,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的阴阳思维,是贯穿于整个中医理论和临床的方法论,因此,对《黄帝内经》阴阳思维的理论渊源、基本法则和思维模式进行较全面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阴阳的概念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具有阴阳含义的文字,如“阳日”、“晦月”等。《吕氏春秋.重己》有“室大则多阴,台高则多阳”的记载。《说文》曰:“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阳,高明也。”朝向日光者为阳,背向日光者为阴,这是阴阳的最初始的含义。2阴阳的思维阴阳的思维,即用阴阳来认识自然、解释自然、揭示自然界万事万物发生、发展、运动变化规律的思想方法。阴阳思维,孕育于《易经》,始成于孔子所作的《易传》。《易经》中仅一处提及“阴”字。但其中的阴爻(———)和阳爻(——)的关系及其在卦中的演变过程,已深含阴阳的哲学意义。《易.说卦传》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相射。”具有阴阳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含义。《易.系辞传下》曰:...  相似文献   

10.
《山东中医杂志》2017,(5):358-360
从《周易》卦序及阴阳观等方面探讨郑钦安医易思想。以《周易》《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为主要研究对象,参合《黄帝内经》《伤寒恒论》等书,通过梳理分析发现,郑钦安在易学阴阳理论的影响下,论病强调以阴阳为本。在卦序的启发下,以上经"乾坤为始,终以坎离"为据,提出了"乾坤为体,坎离为用"的思想,并阐明了阴阳之先后天及体用关系;以下经"咸恒为始,既济未济而终"为凭,提出治病应重视上下交感、水火相济,论述了阴阳相互交感运动的重要性。郑钦安在易学理论基础上,结合《黄帝内经》《伤寒论》诸书,形成了独特的医易思想,且理、法、方、药兼备,对后世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11.
学习养生文化,需领悟《易经》的阴阳理论保持人体阴阳平衡是维护生命的根本。那么,阴阳是什么呢?提到阴阳首先要讲讲《易经》,《易经》表面上是关于算卦占卜的书,但实际上却蕴涵着非常高深的哲理——阴阳哲理。《易经》的阴阳哲理奠定了整个中国阴阳文化的基础。所以,我们要学习养生文化,研究养生文化,首先要懂得《易经》的阴阳理论。“易”字本身就是由一个“日”字和一个“月”字组成的,所以说《易经》提示宇宙运动产生阴阳气化,即日月的运动产生春夏秋冬、寒热温凉以及白天黑夜的变化。《易经》强调万事万物的运动都是阴阳运动,包括我们…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明代医家汪机的《营卫论》一文为基础,详细讲述了汪机"营卫一气说"的提出背景、具体内容以及临床应用,在对其具体内容深度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汪机"以阳为本"的阴阳观和"以气为先"的气血观,这样的阴阳气血观为他提出"参芪双补说"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新安医学温补派打开了局面。另外,在研究他的阴阳观的理论渊源时,发现汪氏对阴阳的认知与易学中的阴阳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气街理论为中医经络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里内外横向联系的捷径,加强了针灸对内脏疾病的治疗效果,扩大了腧穴的主治范围。通元针法系赖新生教授独创的一种针灸疗法,包括通督调神、引气归元两部分。为剖析通元针法与传统经络理论的联系,本文以通元针法与气街的涵义及二者之间的联系为基点,从气街的文献记载追溯气街的原始概念,通过通元针法临床的印证,揭示了气街是经气运行主干道中的矢向通路,是联系体表与机体深部及脏腑组织器官的直接通路的本质内涵,总结出传统的气街理论为通元针法治疗疾病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黄元御是清代医学大家,少好医学,博览医籍,上溯岐黄,伏读《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诸书,而作《四圣心源》.本文通过研读《四圣心源》,以图文的形式总结阐述黄氏"圆运动"观,并对"圆运动"理论指导临床应用进行举例.此对于理解黄元御学术思想更加直观易懂,有助于引导初学者树立中医思维,理解中医"气""阴阳""五行""整体观"等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易经》与《伤寒论》都具有独特的阴阳文化,基于对《易经》的学习,对卦象的解读,以及阐明"自愈"思想在《伤寒论》中的体现,通过探讨"自愈"的相关内容与卦象、数理之间的相关性,期以阐明"自愈"与《易经》之间的联系,加深对"自愈"的分析认识、理解。  相似文献   

16.
《易经》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著作,其对中医的影响极为深远。《易·系辞传》曰:“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给天地道。”以天地为难,所以能包罗天地万物变化的规律。阐明人生知变、应变、适变之祛,为人类行为的规范,为中医理论的源泉。八卦是{易经)的主体部分,历代医家结合八卦原理阐释人体生理、病理等现象,创立了独特的治疗疾病的方法,所谓“易壁医之端,医蕴易之秘”。本文就神因与八卦的关系浅探如下。1八卦与中医理论的关系八卦由三支卦互相组合成六十四卦的六交卦,以显示阴阳刚柔的推荡变化。至于八卦图象,则有先天八卦图,传…  相似文献   

17.
1 全息元由来我国 30 0 0多年前的《易经》已经蕴藏了丰富的全息概念。《易经》共创造了 6 4卦 ,是个大全息 ,而每 1卦又是 1个全息元 ,包括整体全息的缩影。每 1个爻 ,又是 1个更小的全息部分 ,也贮藏着整体的信息。八卦是 1个宇宙大全息 ,整个6 4卦系列是 1个中国古代社会的全息图象。《易经》卦辞和爻辞之所以包罗万象 ,触类旁通 ,是因为具有全息性质。2 全息元与人体在人体方面 ,也普遍存在着太极八卦全息原理 ,并突出表现为太极阴阳全息 ,而且普遍存在着八卦全息。人体是 1个大八卦 ,各部又充满着小八卦全息 ,无论是五脏、六腑、经络…  相似文献   

18.
医、易二者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医易同源、医易相通,以《易经》中的词汇命名药物、方剂、医籍,以易象、易理阐发、说明医理等现象大量存在。本文仅从《泰》、《豫》、《蛊》、《无妄》等四卦的角度联系相关中医理论文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人以阳气为本的阴阳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宇铭 《光明中医》2008,23(12):1898-1899
阴阳之中是以阳气为主导,在人身之中是以阳气为本。从阴阳发生角度看,阴阳并非对立关系,而是因为阳气的运动,才能化生阴阳。本文从《易经》《内经》和《伤寒杂病论》的角度,论述人以阳气为本的阴阳观,以为阴阳的关系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20.
以《易经》蛊卦解释蛊胀(肝硬化腹水)病理,上卦艮为止而刚硬,下卦巽风为陨落柔顺,为阴阳刚柔否满闭塞,蛊毒败坏之象。治疗上当以拨乱反治,矫正艮止巽卑为原则,即变蛊卦为随卦来指导治疗。随卦上兑使脾奋发运动,下卦震使肝鼓动升腾,由气结、血瘀、水聚变为气血和畅。具体以升清降浊、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软坚破积为法,取得了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