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述吴茱萸药理研究进展,目前,已经从吴茱萸中分离得到吴茱萸生物碱、柠檬苦素、黄酮、氨基酸、甾体和脂肪酸等100多种成分和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将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吴茱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吴茱萸为临床常用药,且药物成分比较复杂,临床上常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本文将通过对近期文献的整理研究,来收集吴茱萸的药性和传统中医临床配伍疗效,以及吴茱萸的实验药理研究情况资料,吴茱萸临床配伍及其现代药理研究进展情况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3.
吴茱萸碱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和疏毛吴茱萸中的主要活性物质,是一种天然吲哚类生物碱。近年来由于其广泛的药理活性而逐渐被人们关注。目前研究发现吴茱萸碱能够显著抑制多种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以及细胞迁移等细胞进程。此外,吴茱萸碱在心血管类疾病(高脂血症等),手足癣等疾病中均具有显著药理活性。但目前研究发现吴茱萸碱具有潜在的毒性作用,如肝毒性,肾毒性以及心脏毒性等。然而吴茱萸碱的药理及毒理机制尚不明确,体内外毒性报道较少。因此该文对吴茱萸碱近年来的药理学和毒理学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吴茱萸碱提供研究思路及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黄连与吴茱萸及其不同配伍的药性研究。方法:通过检索中药四性、黄连与吴茱萸近年来的国内外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从黄连与吴茱萸配伍的化学成分、药理及药性的现代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黄连与吴茱萸及其不同配伍的药性研究主要集中在配伍后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药理及临床应用方面,而对于药性药效物质基础以及在分子细胞水平对其配伍后药理药效机制的研究不多。结论:黄连与吴茱萸的药性研究亟需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5.
吴茱萸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戴媛媛  刘保林  窦昌贵 《中药材》2003,26(4):295-298
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近十余年来吴茱萸及主要成分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去氢吴茱萸碱,柠檬苦素等药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吴茱萸有效成分的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据国内外近20年文献,详细综述了吴茱萸有效成分药理研究进展,主要阐述吴茱萸有效成分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的影响及抑制肿瘤、影响代谢酶的作用及机理,强调其应用前景与构效关系.吴茱萸药效成分群主要有吲哚生物碱类、喹诺酮生物碱类、内酯类等.不同类型成分的药理作用有差异,也有协同.目前关于吴茱萸主要有效成分药理研究较充分,但研究发现不同生物碱成分对血压影响不一致,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药性和药理方面对吴茱萸的散寒镇痛功效进行了论述,作者通过实践观察,认为吴茱萸作为中药止痛剂的研究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8.
吴茱萸性味药理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吴茱萸为研究对象,构建沟通中药性味理论与现代医药理论的性味药理学评价体系。[方法]通过本草考证和现代文献研究,分别利用传统的中医思维方式、归纳演绎方法,并在建立现代药理指标文献数据库的基础上借助Logistic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现代统计学方法,建立吴茱萸性味—功效—药理指标的相关性,进而客观构建吴茱萸性味药理学评价体系。[结果]基于古籍文献分析吴茱萸性味与药理指标关系为:辛味与镇痛、抗炎有相关性;苦味与止呕、止泻及抗胃溃疡有相关性。基于文献数据库分析中药"五味"与药理指标关系为:镇痛、抗炎与辛味相关,止呕、止泻及抗胃溃疡与苦味相关;聚类分析结果亦表明镇痛、抗炎是一类,止呕、止泻及抗胃溃疡为一类。[结论]本草考证和现代文献研究结果一致,均为辛味与镇痛、抗炎有相关性;苦味与止呕、止泻及抗胃溃疡有相关性,从而科学构建吴茱萸性味药理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吴茱萸的心血管药理研究动物实验表明,吴茱萸能明显升高麻醉大鼠和狗血压、增强离体蟾蜍心肌收缩力和增加心输出量、增强在体兔心肌收缩力和麻醉犬心功能、减少离体蟾蜍和大鼠后肢血管灌流量、增加麻醉犬后肢血管阻力、改善正常家兔球结膜徽循环。吴茱萸上述的升压、强心...  相似文献   

10.
吴茱萸碱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为传统中药,用于治疗头痛、胸腹痛、呕吐,并用作镇痛剂及感冒药的组分,亦可改善血液循环。吴茱萸碱(Evodiamine)是该植物中的主要生物碱。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近年来吴茱萸碱的药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抗肿瘤作用抗肿瘤作用是吴茱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15,(11):2242-2245
辛开苦降属中医性味配伍法之一,而黄连吴茱萸配伍是辛开苦降配伍的代表,临床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文章从二者配伍的理论基础、古代文献研究、现代化学和药理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合理应用黄连吴茱萸配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吴茱萸汤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经方吴茱萸汤的药理研究及其临床应用,表明吴茱萸汤能够通过温胃止呕、温脾止泻、镇痛镇静和回阳固脱等药理作用对消化系统、神经精神系统、循环系统以及妇、儿、泌尿、眼、耳鼻喉、传染、肿瘤等各科疾病有着广泛的疗效.随着基础药理研究的深入,必将更加广泛地拓展其应用;通过精制以达减毒增效目的,必将更大地为传统中医药的现代化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吴茱萸性味功效明确,其历代本草考证及现代药理研究详尽,对药应用率高,在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指导下运用于临床作用突出。本文通过与吴茱萸配伍率高的生姜、黄连、陈皮、白芍、当归、甘草六味中药,分析温补并用法、寒热相制法、补疏兼施法、散敛兼顾法、刚柔相济法、相畏相因法对药模式,探析每味药物研究成果,发现吴茱萸所含的挥发油、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分别与生姜挥发油、小檗碱、多糖、白芍总苷、阿魏酸、藁本内酯、甘草甜素相互作用均能提高药效,可充分说明吴茱萸基于药理作用的配伍,将使临证应用更加安全高效合理。  相似文献   

14.
吴茱萸为历代医家常用药,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厥阴头痛、寒疝腹痛、经行腹痛等症。本文通过总结整理近10年吴茱萸的相关研究文献,发现吴茱萸主要含有生物碱类、萜类(包含苦味素类)、黄酮类、苯丙素类、蒽醌类、甾醇类及挥发油等成分,具有镇痛、抗炎、保护胃肠道及抗肿瘤等作用。吴茱萸的传统功效为温经止痛,现代虽有报道其具有镇痛作用,但是在温经方面的研究较少。吴茱萸所含的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及苦味素类化合物为研究最广泛、最深入的药效成分,具有诸多药理活性,是吴茱萸的标志性成分,但目前关于吴茱萸毒理学的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15.
吴茱萸别名吴萸、辣子、茶辣等。其性味辛苦,温,有散寒止痛、下气止呕、解毒敛疮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吴茱萸有抗菌、镇痛、驱虫、抗病毒、降压、收缩子宫等作用。临床常用于头额冷痛、寒疝作痛、胃中虚寒、干呕吐涎沫等症。现将吴茱萸外敷治儿科病症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左金丸为中医经典名方,记载于《丹溪心法》,由黄连和吴茱萸以6:1比例配伍而成,主治肝火胁痛、胃脘痛、呕吐吞酸等症。现代对左金丸的药理研究很多,尤其是消化道方面,对消化道癌症亦有其独到作用,其抗肿瘤研究主要集中在肠癌、胃癌等。结直肠癌是世界上第3大常见的癌症类型,也是第2大最致命的恶性肿瘤。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表明左金丸抗结直肠癌的基础药理研究包括结直肠癌的增殖、细胞凋亡、侵袭、能量代谢、表观遗传学和耐药性。生物碱类为左金丸主要活性成分,如小檗碱、吴茱萸碱、黄连碱、巴马汀、吴茱萸次碱等。相较于左金丸对结直肠癌的作用,除无小檗碱对耐药性及吴茱萸碱对能量代谢的研究外,小檗碱和吴茱萸碱还有对肿瘤血管生成、肿瘤促进性炎症反应和肠道菌群的研究。而且黄连碱、巴马汀、吴茱萸次碱可分别调节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转移,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肿瘤促进性炎症反应,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此外,还有研究显示小檗碱和吴茱萸碱联用对结直肠癌细胞的生长、迁移和侵袭有协同增效作用,亦可减弱吴茱萸碱诱导的心脏损伤。因此对近年来左金丸及其主要单体成分抗结直肠癌机制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今后临床新型高效低毒抗...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左金丸的配伍理论、文献记载、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探讨黄连、吴茱萸作为核心药对治疗肝火犯胃证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对《中医方剂大词典》《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方剂学》以及CNKI数据库查找左金丸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梳理。结果黄连、吴茱萸作为核心药对广泛应用于肝火犯胃证的各类疾病。结论黄连、吴茱萸配伍治疗属于肝火犯胃证的疾病效果显著,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8.
<正>吴茱萸别名吴萸、茶辣等。中医认为,吴茱萸性味辛苦,温,具有散寒止痛、下气止呕、解毒敛疮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吴茱萸有抗菌、镇痛、驱虫、抗病毒、降压、收缩子宫等作用,还是治小儿病的良药。现将吴茱萸外敷治小儿病症介绍如下:治小儿咳嗽取吴茱萸、胆南星、白芥子、桃仁、巴豆各适量。将上药共研细末备用。每取12克,加入米醋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敷料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可有化痰止咳之功效。  相似文献   

19.
吴茱萸治疗胃肠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茱萸,始载于《本经》,辛、苦、热,有小毒,其功能以散寒燥湿、行气止痛、疏肝下气、温中止泻著称。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吴茱萸含挥发油,有芳香健胃、镇吐作用;吴茱萸挥发油可排除消化道内气体,抑制肠内异常发酵;又茱萸内酯、吴茱萸碱有镇痛作用;吴茱萸还具有抗溃疡、抗炎症性功能腹泻、抗缺氧作用。临床主要用于中焦虚寒、寒湿内阻及肝气横逆的胃痛、腹痛、呕吐、吞酸、泄泻等病证。1消化性溃疡 凡消化性溃疡证见胃痛日久,伴脘胀、喜按、泛酸、食少、舌淡者,为脾胃虚寒之象。治当温中有补,用吴茱萸配党参、白术、干姜治之。 男…  相似文献   

20.
何宁  马珍珍  王秋月  王婷  袁佳烨  杨军令  李川 《中草药》2024,55(6):1812-1838
有毒中药是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中医药在使用有毒中药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毒性的认识,并通过炮制减毒、配伍减毒、对证用药、剂量与疗程控制等方式保障其安全使用。吴茱萸是临床常用“小毒”中药,一方面,吴茱萸的药效作用明确,既是治疗肝寒气滞诸痛的主药,又是治疗脾胃阳虚、五更泄泻的常用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吴茱萸具有抗炎、抗肿瘤和心脏保护等作用;另一方面,吴茱萸具有潜在的毒性,古代多部经典医书中对其有“小毒”的描述,现代研究也证实其具有肝毒性。为保障吴茱萸的临床安全使用,需要对吴茱萸的毒性相关研究和减毒措施进行全面了解。以吴茱萸的现代药物科学研究为中心,对吴茱萸所含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和毒理研究、药代特征进行系统阐述,结合已有配伍研究对吴茱萸的后续减毒配伍研究进行探讨,以期达到毒性作用明确、毒性物质明确、减毒配伍物质和机制明确的目标,明确临床安全用药的技术条件,使其能够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治疗,由此扩大中医的用药范围和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