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在明确山西省黄芪根腐病优势病原菌的基础上,针对其进行拮抗菌的筛选。方法:通过组织分离法获得黄芪根腐病的致病菌,并根据柯赫氏法则进行回接证病,采用常规形态和EF-1α序列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其分类地位;同时以优势病原菌为靶标,通过室内多重筛选的方式筛选获得生防菌株。结果:明确了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为山西黄芪根腐病的优势病原菌之一,筛选获得的拮抗菌G10对其表现出了良好的平皿拮抗和离体防病效果。结论:以Fusarium solani为靶标筛选获得的拮抗菌G10,具有开发为专用生防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根腐病是严重危害黄芪产业化生产的一类土传病害。该文以山西省黄芪根腐病的优势致病菌Fusarium solani和F. acuminatum为靶标,筛选具有良好抑菌防病效果的生防芽孢杆菌,并测定其对黄芪根围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以期为生防制剂的后续开发提供物质基础和理论依据。试验采用平皿对峙拮抗、发酵液抑菌活性测定、菌丝生长抑制、以及离体防病效果测定的方法,对分离自黄芪根围土壤中的芽孢杆菌进行多重筛选,并对获得的目标拮抗芽孢杆菌SXKF16-1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16S r DNA序列鉴定,同时采用DGGE技术分析其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菌株SXKF16-1抑菌效果显著,其无菌发酵滤液对F. solani,F. acuminatum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5. 90±1. 18),(25. 86±1. 85) mm,且持效性良好;离体防病试验中,F. solani,F. acuminatum侵染后保护性处理和治疗性处理的病情指数分别是(37. 50±8. 58),(41. 67±4. 90)和(25. 00±8. 33),(38. 89±9. 62),与对照相比均差异显著(P0. 05)。该菌株鉴定为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其发酵液施入土壤后,明显提高了土壤中的细菌多样性。B. atrophaeus SXKF16-1能够有效拮抗根腐病病原菌,并且提高黄芪根围土壤的细菌多样性,具有开发为专用生防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吴威  刘世禹  王诗语  秦路平  朱波 《中草药》2021,52(10):3075-3080
目的筛选得到能够防治白术Atractylodesmacrocephala根腐病的内生细菌。方法采用传统分离法从白术健康组织中分离内生细菌,以白术根腐病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茄病镰刀菌F.solani和半裸镰刀菌F.incarnatum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划线法和滤纸片法筛选拮抗细菌;制备拮抗菌菌悬液,采用灌根法进行盆栽白术根腐病防效试验;通过细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检测及16SrRNA技术对拮抗细菌进行菌种鉴定。结果从白术组织中共分离得到246株内生细菌,平板对峙筛选得到抗根腐内生细菌18株,其中AM14对3种病原菌生长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平均抑菌率达80.68%;盆栽试验进一步表明AM14对白术根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达70.49%;经鉴定AM14为芽孢杆菌属细菌Bacillus sp.。结论内生细菌AM14具有良好的白术根腐病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4.
黄连根腐病镰刀菌属病原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腐病是黄连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几年大面积爆发,给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也大大打击了连农的积极性。为了明确其病原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出病根镰刀菌属真菌,通过离体回接初步筛选出疑似病原真菌,再进行活体回接明确病原菌,结合分子鉴定和形态鉴定将病原菌鉴定到种。结果共计分离到镰刀菌属真菌20株,其中的5株离体回接和活体回接均显示强致病性。根据以上结果推断,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腐皮镰刀菌F.solani、三线镰刀菌F.tricinctum是黄连根腐病的病原真菌,且可能是复合侵染的前期入侵菌,其中尖孢镰刀菌在分离出的镰刀菌中占据优势,其他镰刀菌分离频率相对较低,因此在大田生产中应针对该菌进行重点防护。高温和高湿度会增强镰刀菌的致病性,据此推测,全球气候变暖使原本冷凉的黄连产区气温升高,适合病原菌生长繁殖入侵,可能是导致近年黄连根腐病大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解决黄连根腐病的方法除了研发和施用农药,还可以将种植基地向高海拔地区转移。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2015,(3)
目的:明确四川主产区川芎根腐病病原菌类群,为病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从都江堰、彭州采集典型病株,按照柯赫氏法则,通过形态学观察和真菌r DNA-ITS序列分析,确定病原菌种类。结果:菌株f2-16、f3-2、f4-19、f5-7可引起病害发生;与Gen Bank已知序列Fusarium solani(GQ229075)、Plectosphaerella cucumerina(JQ796755)、Fusarium oxysporum(JN232136)、Phoma glomerata(FJ481024)同源性分别为99%、99%、100%、100%;4种菌均存在于都江堰病样,仅f3-2菌种存在于彭州病样。结论:茄类镰刀菌F.solani、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小不整球壳菌P.cucumerina和球状茎点霉Ph.glomerata是川芎根腐病的病原,不同地区间病原菌类群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黄芪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为靶标,采用平板对峙和牛津杯法对被筛菌株进行了抑菌活性评价,并测定了抑菌效果显著且稳定性良好菌株的促生性能,结果显示:菌株G10的活体和发酵液均表现出了明显且稳定的抑菌效果;同时,还具有溶磷能力、固氮能力、淀粉酶活性、产IAA和产HCN等5项促生长特性。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以及BBL CrystalTM细菌鉴定仪鉴定结果均表明:菌株G10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综上,枯草芽孢杆菌G1 0具备了多功能菌株的基本特征,是开发黄芪根腐病专用微生物农药的有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分离出的平贝母内生菌,筛选对人体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从分离出的平贝母内生菌中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扩增有活性菌株的ITS序列并进行测序。同时结合菌落形态观察,鉴定出相应菌种。结果从分离到的23株内生菌中,筛选得到3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内生真菌A1、A5和A6),抑菌活性较强,其抑菌带宽度均达到5 mm以上。经鉴定,A1为粉红粘帚霉Gliocladium roseum,A5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A6为淡色生赤壳菌Bionectria ochroleuca。结论平贝母内生菌资源丰富,其中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拮抗作用的菌株,显示平贝母内生菌在医药领域有重要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2010,(10)
目的:鉴定引起广豆根根腐病的病原菌,为广豆根根腐病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组织分离法分离得到病原菌,对其形态特征的观察及该菌rDNA-ITS序列的测定,并与Gen Bank中的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该菌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圆形,气生菌丝薄绒状,白色,浅灰色,间有土黄色分生孢子座,基物表层肉色。小型分生孢子数量多,卵形、肾形,8~16μm×2.5~4μm;大型分子孢子马特型,多数3~5个隔膜。该菌rDNA-ITS序列长度为553 bp,它与Fusarium solani(登录号为:AB518683.1、AB470903.1、AB369488.1、AJ608989.1、GQ365154.1、EF152426.1)和Fusarium oxysporum(登录号为:GQ922558.1、GQ922559.1、DQ452447.1)的序列同源性均达99%。结论:结合以上两种鉴定方法,得出引起广豆根根腐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类镰孢霉属真菌茄腐镰孢菌Fusarium solani。  相似文献   

9.
根腐病是制约石柱县黄连产业发展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明确根腐病病根中真菌组成及致病菌情况,为该病的防治提供数据,该研究在不同季节采集石柱4个黄连主产区一至五年生的黄连根腐病病根进行真菌分离,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形态鉴定和种属统计。结果共计分离到真菌437株,分别属于5亚门,11纲,16目,22科,28属。黄连根腐病病根部位可培养真菌数量、种类随生长年限、地点、季节而变化,但未显示出明显变化规律。Ilyonectria sp.,Pythium sp.,Phoma sp,Trichoderma sp.是优势属。结合前期初步离体回接结果推断,Pythium sp.,Ilyonectria sp.,Phoma sp.,Fusarium sp.中都可能包含病原菌。Trichoderma sp.中可能筛选出根腐病菌的拮抗菌。  相似文献   

10.
铁皮石斛根腐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和鉴定铁皮石斛根腐病病原菌,测定碳、氮源、温度、pH及光照等条件对根腐病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以期掌握其生物学特性,为该病害的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采回的典型病株进行分离鉴定,同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结果:引起铁皮石斛根腐病的病原菌为镰刀菌属真菌;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为7;最适碳源是葡萄糖和蔗糖;菌落生长最适氮源为硝酸钠和硝酸钾,产孢最适氮源为硝酸钠;全黑暗条件能促进菌丝生长和孢子的产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8℃、10 min。结论:引起铁皮石斛根腐病的病原菌为接骨木镰刀菌Fusarium sambucium。  相似文献   

11.
刘学周  李绍宾  赵智灵  张连学  孙福仁 《中草药》2014,45(22):3332-3336
目的研究吉林产西洋参内生菌资源状况,筛选出对西洋参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菌。方法采用混菌法初筛和发酵液拮抗法复筛来筛选具有拮抗活性的菌株,并用16 S r DNA和ITS方法鉴定筛选得到的内生菌株。结果在西洋参中共分离获得34株内生菌,通过初筛和复筛后,从中选出了6株对西洋参病原菌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菌株,分别为B3、B11、B17、B23、B24、F10,其中B3对7种病原菌均表现出了抑菌作用,F10对锈腐病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和黑斑病菌Alternaria panax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抑菌圈直径均大于35 mm,经鉴定B3和F10分别为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和暗黄青霉Penicillium citreonigrum。结论西洋参内生菌具有多样性,并有拮抗活性高的菌株存在,可以成为西洋参病害生防菌的新来源。  相似文献   

12.
三七根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2019,(9)
目的:旨在分离鉴定三七苗期根腐病病原菌,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从而了解该病原菌的发病条件,为该病原菌引起的三七病害的监测和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集三七根腐病幼苗,用PDA培养基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了2株真菌。通过对菌落、菌丝和孢子形态观察及ITS序列的比对,对其中1株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温度、pH、光照、碳源及氮源等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该病原菌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将病原菌回接一年生三七植株,发现其有很强的致病性。该病原菌在30℃、pH 5的培养条件下生长最快,可有效利用多种碳和氮源,其中以淀粉、乳糖为最佳碳源,硝酸铵为最适氮源。孢子在30℃、pH 6~7的条件下萌发率最高,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结论:明确了三七苗期根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的生物学特性,确定了该病原菌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导致湖南地区玉竹根腐病发生的主要病原。方法:通过调查湖南玉竹主产区玉竹根腐病发生情况,对病原进行分离,并采用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最后根据真菌形态和分子鉴定结果确定病原菌种属,同时对该病原菌基本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芬芳镰刀菌Fusarium redolens为玉竹根腐病主要病原,该菌菌丝生长适宜碳源为蔗糖,氮源为牛肉膏,温度为25℃左右,pH为8~9。结论:本研究明确了湖南玉竹主产区玉竹根腐病病原及其基本的生物学特性,不但为该病害的防控提供了依据,还可为抗病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药材》2017,(5)
目的:分离和鉴定木香根腐病的病原菌,探讨不同培养基、碳氮源、温度、pH等条件对根腐病病原菌产孢和菌丝生长的影响,以期掌握生物学特性,为该病的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病原菌形态学观察,结合rDNA-ITS测序,在Genbank中经Blast搜索相似性序列,以ITS序列经MEGA 6.0程序构建其分子系统发育树,确定引起木香根腐病的病原菌15b为镰刀菌属真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iceris isolate。结果:菌株15b最适菌丝生长的培养基为PDA,生长最适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6;产孢最适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7;光照对菌丝生长发育没有明显影响,但24 h黑暗条件有利于促进孢子产生;菌丝致死温度为61℃、10 min。结论:Fusarium oxysporum f.sp.ciceris isolate是引起木香根腐病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发安全有效的抗人参根腐病微生物菌剂。方法:平板对峙试验筛选三七内生菌,形态学及分子生物鉴定拮抗菌株,单因素试验优选菌株发酵条件,响应面法优化微生物菌剂的载体及助剂配比制定生产工艺,通过对峙及盆栽试验验证菌剂验证防治效果。结果: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一株具有显著抗根腐病的菌株Fusarium pseudoanthophilum,其抑菌率为53.33%。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F.pseudoanthophilum的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60 h,培养温度26℃,最适摇瓶发酵转速120 r·min-1,pH 6.5。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草炭60.00 g,羧甲基纤维素钠3.50 g,海藻酸钠4.76 g时,活菌数达到最大为5.23×109 cfu·g-1,载体及助剂对活菌数的影响程度为草炭>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菌剂对峙试验结果表明,菌剂质量浓度>1.00 g·L-1时,对根腐病原菌尖孢镰刀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抑菌率>42.3%。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生防菌剂接种28 d后,显著降低了人参幼苗根腐病的发病率(66.99%)和病情指数(61.69%),且显著促进了人参幼苗的叶长(33.04%)和鲜重(34.48%)。结论:F.pseudoanthophilum菌剂具有较好的根腐病防治效果,值得进一步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宁夏产甘草根茎叶中内生细菌分离纯化,以明确甘草中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及分布规律;初步筛选出对病原菌有拮抗效果的细菌作为优势菌种,进一步对其进行鉴定,为甘草内生细菌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分离纯化内生细菌;采用滤纸片法,观察有无抑菌圈及抑菌圈的大小来检测内生细菌对病原菌的拮抗效果;采用16Sr DNA测序分析,对比核糖体数据库鉴定典型菌种。结果从甘草中分离出内生细菌100株,其中根占76%、茎占15%、叶占9%;初步筛选出对西瓜枯萎病菌、小麦根腐病菌、黄花枯萎病菌、烟草赤星病菌、棉花枯萎病菌等病原菌综合抑制效果较好的细菌菌种8种(G2、G3、G5、G8、G9、G15、Y1和Y2),进一步鉴定这8种细菌发现G2为地衣芽孢杆菌,G3、G8为蜡样芽胞杆菌,G5、G9、Y1为短小芽胞杆菌。结论宁夏产甘草中含有丰富的内生细菌,且以根中居多;其中能够对多种病原菌有拮抗效果菌种为芽孢杆菌菌属。  相似文献   

17.
人参可利用内生菌株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吉林产人参Panax ginseng内生菌资源状况,筛选出对人参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菌。方法采用混菌法初筛和发酵液拮抗法复筛来筛选具有拮抗活性的菌株,并用16 S r DNA和ITS方法鉴定筛选得到的内生菌株。结果在人参中共分离获得133株内生菌,通过初筛和复筛后,从中选出了4株对人参病原菌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菌株,分别为B16、B25、B69和F32,其中B16、B25和B69对6种以上病原菌均表现出了抑菌作用,F32对菌核病菌、疫病菌和根腐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抑菌圈直径均大于35 mm,经鉴定它们分别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解淀粉芽胞杆菌、死谷芽孢杆菌和齿孢青霉。结论人参内生菌具有多样性,并有拮抗病原菌活性高的菌株存在,可以成为人参病害生防菌的新来源。  相似文献   

18.
陆洁淼  张家豪  明乾良  王洁  周桂芬  朱波  秦路平 《中草药》2022,53(10):3165-3170
目的 筛选西红花Crocus sativus球茎腐烂病拮抗真菌,探讨其抑菌机制。方法 以前期分离得到的24株西红花内生真菌为材料,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球茎腐烂病拮抗真菌;应用ITS分子技术进行菌种鉴定,用扫描电镜观察拮抗后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菌丝形态;检测拮抗菌株CS05菌丝产生β-1,3-葡聚糖酶与几丁质酶的含量及病原菌产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KP)的含量。结果 筛选得到对尖孢镰刀菌有显著拮抗作用的内生真菌8株,其中CS05抑制效果最好,相对抑制率为(76.53±3.82)%;将CS05鉴定为担子菌门多孔菌目栓菌属真菌变色栓菌Trametes versicolor;CS05能产生β-1,3-葡聚糖酶与几丁质酶,促使尖孢镰刀菌胞外AKP含量增加,菌丝出现稀疏紊乱、缠绕皱缩等现象。结论西红花内生真菌CS05能较好地拮抗球茎腐烂病菌尖孢镰刀菌,为西红花球茎腐烂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Qin LY  Jiang N  Tang MQ  Miao JH  Li LX 《中药材》2011,34(4):499-502
目的:研究木霉菌对山豆根根腐病菌茄腐镰孢S9(Fusarium solani)的拮抗作用,探讨生物防治菌在防治中药材土传病害上的应用前景。方法:采用生长速度法、对峙培养法研究哈茨木霉H2(Trichoderma harsianum)、绿色木霉M6(Trichoderma viride)和康宁木霉K1(Trichoderma koningii)对山豆根根腐病菌S9的拮抗作用,并讨论了其作用机理。结果:发现H2、M6竞争优势显著,生长速度分别是S9的1.43~2.72倍和1.43~1.95倍;K1的空间竞争优势较弱,生长速度不如S9。3种木霉菌对S9均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其中,M6和H2对S9的拮抗作用较强,即使在提前3 d接入病原菌的情况下,M6和H2对S9的抑制率仍能分别达100%和82.35%,拮抗系数均达Ⅰ级;K1对S9的抑制率为46.36%,拮抗系数为Ⅳ级。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木霉菌通过缠绕、寄生等方式使S9发生菌丝断裂、缢缩、消解等现象。结论:哈茨木霉和绿色木霉作为生防菌在防治中药材土传病害上具有深入开发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叶枯病是细辛的主要病害,目前主要依靠化学防治,尚未有生物防治的相关报道,为实现细辛叶枯病的生物防治,筛选对细辛叶枯病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通过土壤稀释法对细辛健康植株根际土壤菌群进行分离,以细辛叶枯病为靶标菌,利用拮抗菌抑菌和发酵液抑菌的方法分别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筛选,然后对筛选出的菌株其进行菌种鉴定和活体防效的测定。最终从分离到的100余株菌落中筛选出1株对叶枯病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生防细菌(编号为S2-31)。抑菌结果表明,拮抗菌抑菌和发酵液抑菌试验的抑菌率分别为92.47%,60.56%;经形态学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室内盆栽防效测定结果表明,接种后3,5,7 d该菌株对细辛叶枯病的活体防效分别为79.87%,71.44%,66.82%,说明拮抗细菌S2-31可以降低叶枯病的病情指数,控制细辛叶枯病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