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五味子中内生拮抗活性细菌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金岩  孙晶波  高洁 《中草药》2014,45(7):996-1001
目的 从不同地区采集五味子植株,分离内生细菌,并进行菌群密度、拮抗菌筛选和抑菌活性研究。方法 采用平板分离法分离内生细菌并纯化典型菌株;平板对峙法测定体外拮抗活性;生长速率法测定抑菌活性。结果 不同种植地、五味子不同器官中内生细菌的菌群密度差异较大,野生的较栽培的大;五味子各器官中,根中的内生细菌最多,其次为茎,叶片中最少。从分得的大量内生细菌中共纯化出302株内生细菌,拮抗菌比率平均为24.19%。从中选出了12株对五味子茎基腐病菌、人参根腐病菌、棉花枯萎病菌、番茄灰霉病菌、人参黑斑病菌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菌株。12株菌株的发酵产物对供试病原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JYg-2对人参根腐病的抑制率最高,达80.02%。结论 五味子植株体内存在大量内生细菌,并且含有一定比率的拮抗菌,拮抗活性稳定。因此五味子内生细菌可以成为开发拮抗菌资源的重要途径,并具有较大潜能。  相似文献   

2.
丹参根腐病及其微生物防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丹参根腐病是由腐皮镰刀菌浸染所致的一种土传病害,近年来在四川的田间发病株率达10%-30%,导致丹参产量下降,品质变劣。对丹参根腐病的防治,一般化学农药难于有效,而且滥用化学农药合造成农药残留污染。利用有益微生物控制病原菌是一种可行的措施,本研究从生长在不同生态环境的丹参根际土样中分离了一批木霉菌株,通过室内拮抗试验和田问防病增产试验,筛选出了对腐皮镰刀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哈茨木霉T23、桔绿木霉T56等菌株。田间试验结果,T23、T56对丹参根腐病的防效分别为52.3%和55.7%,与常用化学杀菌剂多菌灵的防效相当,表明木霉防治丹参根病病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发安全有效的抗人参根腐病微生物菌剂。方法:平板对峙试验筛选三七内生菌,形态学及分子生物鉴定拮抗菌株,单因素试验优选菌株发酵条件,响应面法优化微生物菌剂的载体及助剂配比制定生产工艺,通过对峙及盆栽试验验证菌剂验证防治效果。结果: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一株具有显著抗根腐病的菌株Fusarium pseudoanthophilum,其抑菌率为53.33%。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F.pseudoanthophilum的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60 h,培养温度26℃,最适摇瓶发酵转速120 r·min-1,pH 6.5。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草炭60.00 g,羧甲基纤维素钠3.50 g,海藻酸钠4.76 g时,活菌数达到最大为5.23×109 cfu·g-1,载体及助剂对活菌数的影响程度为草炭>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菌剂对峙试验结果表明,菌剂质量浓度>1.00 g·L-1时,对根腐病原菌尖孢镰刀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抑菌率>42.3%。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生防菌剂接种28 d后,显著降低了人参幼苗根腐病的发病率(66.99%)和病情指数(61.69%),且显著促进了人参幼苗的叶长(33.04%)和鲜重(34.48%)。结论:F.pseudoanthophilum菌剂具有较好的根腐病防治效果,值得进一步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4.
黄连根腐病镰刀菌属病原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腐病是黄连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几年大面积爆发,给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也大大打击了连农的积极性。为了明确其病原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出病根镰刀菌属真菌,通过离体回接初步筛选出疑似病原真菌,再进行活体回接明确病原菌,结合分子鉴定和形态鉴定将病原菌鉴定到种。结果共计分离到镰刀菌属真菌20株,其中的5株离体回接和活体回接均显示强致病性。根据以上结果推断,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腐皮镰刀菌F.solani、三线镰刀菌F.tricinctum是黄连根腐病的病原真菌,且可能是复合侵染的前期入侵菌,其中尖孢镰刀菌在分离出的镰刀菌中占据优势,其他镰刀菌分离频率相对较低,因此在大田生产中应针对该菌进行重点防护。高温和高湿度会增强镰刀菌的致病性,据此推测,全球气候变暖使原本冷凉的黄连产区气温升高,适合病原菌生长繁殖入侵,可能是导致近年黄连根腐病大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解决黄连根腐病的方法除了研发和施用农药,还可以将种植基地向高海拔地区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离三叶半夏和掌叶半夏的内生菌,并对分离的内生菌进行抗菌活性筛选。方法:采用组织块分离法从不同品种半夏中分离内生菌,并对分离所得内生菌进行初步鉴定。利用对峙法进行抗菌活性筛选,获得具有抑菌活性内生菌。结果:共分离得到内生菌39株,其中内生细菌15株、内生真菌24株。对峙法筛选实验结果表明:5株菌对大肠杆菌具有较强拮抗性,5株菌对金色葡萄球菌有较强拮抗性,4株菌对枯草杆菌有较强拮抗性。结论:半夏含有丰富的内生菌菌种资源,实验表明多株菌具有代谢抑菌活性物质的特性,在获取天然药用生物活性成分方面存在很大潜能。  相似文献   

6.
刘学周  李绍宾  赵智灵  张连学  孙福仁 《中草药》2014,45(22):3332-3336
目的研究吉林产西洋参内生菌资源状况,筛选出对西洋参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菌。方法采用混菌法初筛和发酵液拮抗法复筛来筛选具有拮抗活性的菌株,并用16 S r DNA和ITS方法鉴定筛选得到的内生菌株。结果在西洋参中共分离获得34株内生菌,通过初筛和复筛后,从中选出了6株对西洋参病原菌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菌株,分别为B3、B11、B17、B23、B24、F10,其中B3对7种病原菌均表现出了抑菌作用,F10对锈腐病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和黑斑病菌Alternaria panax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抑菌圈直径均大于35 mm,经鉴定B3和F10分别为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和暗黄青霉Penicillium citreonigrum。结论西洋参内生菌具有多样性,并有拮抗活性高的菌株存在,可以成为西洋参病害生防菌的新来源。  相似文献   

7.
人参可利用内生菌株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吉林产人参Panax ginseng内生菌资源状况,筛选出对人参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菌。方法采用混菌法初筛和发酵液拮抗法复筛来筛选具有拮抗活性的菌株,并用16 S r DNA和ITS方法鉴定筛选得到的内生菌株。结果在人参中共分离获得133株内生菌,通过初筛和复筛后,从中选出了4株对人参病原菌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菌株,分别为B16、B25、B69和F32,其中B16、B25和B69对6种以上病原菌均表现出了抑菌作用,F32对菌核病菌、疫病菌和根腐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抑菌圈直径均大于35 mm,经鉴定它们分别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解淀粉芽胞杆菌、死谷芽孢杆菌和齿孢青霉。结论人参内生菌具有多样性,并有拮抗病原菌活性高的菌株存在,可以成为人参病害生防菌的新来源。  相似文献   

8.
人参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拮抗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研究用平板培养法从人参Panax ginseng根中分离内生细菌,共分离到40种内生细菌,Bacillus spp.和Pseud-omonas spp.为优势内生菌。通过对峙培养,筛选出对人参菌核菌、人参锈腐菌和人参黑斑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的内生细菌ge15 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和ge25 Bacillus sp.,其中ge15对人参菌核菌、人参锈腐菌和人参黑斑菌的抑菌带宽度分别达5.5,22.0,14.8 mm;ge25对3种致病菌的抑菌带宽度分别达12.7,16.5,9.0 mm。研究结果表明,内生细菌具有防控人参致病菌的生防潜力,可作为生防因子用于人参土传病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分离出的平贝母内生菌,筛选对人体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从分离出的平贝母内生菌中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扩增有活性菌株的ITS序列并进行测序。同时结合菌落形态观察,鉴定出相应菌种。结果从分离到的23株内生菌中,筛选得到3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内生真菌A1、A5和A6),抑菌活性较强,其抑菌带宽度均达到5 mm以上。经鉴定,A1为粉红粘帚霉Gliocladium roseum,A5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A6为淡色生赤壳菌Bionectria ochroleuca。结论平贝母内生菌资源丰富,其中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拮抗作用的菌株,显示平贝母内生菌在医药领域有重要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明确山西省黄芪根腐病优势病原菌的基础上,针对其进行拮抗菌的筛选。方法:通过组织分离法获得黄芪根腐病的致病菌,并根据柯赫氏法则进行回接证病,采用常规形态和EF-1α序列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其分类地位;同时以优势病原菌为靶标,通过室内多重筛选的方式筛选获得生防菌株。结果:明确了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为山西黄芪根腐病的优势病原菌之一,筛选获得的拮抗菌G10对其表现出了良好的平皿拮抗和离体防病效果。结论:以Fusarium solani为靶标筛选获得的拮抗菌G10,具有开发为专用生防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毕江涛  何萍  吕雯  关晓庆  贺达汉 《中草药》2013,44(12):1667-1672
目的 探明桃儿七内生真菌资源多样性及其抑菌活性特征.方法 通过组织块法对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并选择5种植物病原真菌和4种细菌作为指示菌,采用对峙法和改进的菌块法测定抑菌活性.结果 从桃儿七根、茎、叶中分离出49株内生真菌,根部最多,22株,其次为茎部,18株,叶部最少,9株;经形态学分类鉴定归于2个目,3个科,9个属,梭孢霉属为优势菌属;有22株菌对1种或多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占分离菌株数的44.8%,有8株菌对2种或多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占所分离菌株总数的16.3%,有3株菌对4种或多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2株内生真菌分别对2种供试指示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桃儿七内生真菌具有多样性和明显的抗外源真菌活性,抑菌活性菌株主要分布在曲霉属、单孢枝霉属、梭孢霉属,其内生真菌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和鉴定濒危藏族药桃儿七茎部产鬼臼毒素类成分的内生真菌,为保护桃儿七植物资源和发现新的天然活性菌株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对桃儿七茎部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利用TLC和HPLC检测其代谢产物中的鬼臼毒素类成分,检测波长254 nm,流动相乙腈-水(40∶60)。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产鬼臼毒素类成分的内生真菌进行鉴定。结果:共分离得到9株内生真菌,其中菌株J-1,J-2,J-3的发酵液中含有鬼臼毒素类成分,分别鉴定为Chaetomium globosum strain MF564,C.sp.4RF3和Pseudallescheria sp.T55。结论:从桃儿七茎中分离到3株产鬼臼毒素类成分的内生真菌,分别来源于2个新属的不同种菌株,为开发新绿色生物能源和实现内生真菌工业发酵生产鬼臼毒素类成分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北沙参内生真菌的抗菌活性,鉴定活性真菌的分类地位。方法采用植物组织分离法从北沙参基原植物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中分离内生真菌。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假丝酵母为指示菌株,采用牛津杯法研究北沙参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对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进行分子鉴定。结果有4株内生真菌对大肠杆菌具有抑制作用,内生真菌发酵浓缩液抑菌圈直径与4 U/mL硫酸庆大霉素抑菌圈直径的比值(d/D)最大可达1.07;有15株内生真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制作用,d/D值最大为0.65;有3株内生真菌对白色假丝酵母具有抑制作用,内生真菌发酵浓缩液与0.2 mg/mL氟康唑的d/D值最大可达1.27。19株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归于4个目,5个科,7个属,8个种。结论北沙参植物中存在多种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对于北沙参内生真菌资源的开发及药材道地性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广藿香内生真菌类群分析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藿香的根、茎、叶中共分离得到72株内生真菌,根据ITS序列分析鉴定为25属40个种,其中拟茎点霉属Phomopsis、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镰刀菌属Fusarium为优势种群;广藿香内生真菌的分布存在明显的组织特异性,以茎中内生真菌的分布最多,占分离菌株总数的78%;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共有15个属34株内生真菌至少对1种供试菌具有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广藿香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部分菌株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杜仲Eucommia ulmoides叶和果实中分离具有抑菌作用的内生真菌。方法采用平板培养法从杜仲叶片和果实中分离内生真菌,通过对峙法和生长速率法考察这些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并通过HPLC法考察其具有代谢产生杜仲有效活性成分的能力。对具有良好抑菌效果和能够代谢杜仲活性成分的内生真菌进行ITS序列测定,鉴定其归属。结果从健康叶片和果实中分离到52株内生真菌,其中2个菌株的提取液中含有绿原酸,11个菌株至少对4种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其中29号菌株(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对芽孢杆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抑制率高达82.6%。通过与Gen Bank数据比对,这些内生真菌分别属于链格孢属Alternaria、黑孢属Niqrospora和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结论从杜仲叶和果实中分离到11株具有抑菌作用的内生真菌,这些具有抑菌作用的内生真菌可用于生物制药和农业产业。  相似文献   

16.
陈冉  张艳欣  王丹丹 《中国现代中药》2021,23(12):2096-2106
目的 利用高通量测序,通过比较不同产地银杏叶内生菌的差异,并结合化学成分相关性分析,从微生态的角度区分不同产地银杏叶的品质差异。方法 以都江堰、平邑、崇明3个产地4—7月的银杏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16S 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叶片内生细菌、真菌的多样性及群落组成,再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对银杏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检测,并对其内生菌多样性及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进行相关性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3个产地银杏叶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均为都江堰>崇明>平邑;内生细菌的多样性随着月份整体呈降低趋势,丰富度在6月份最高;不同产地叶片间优势内生真菌与优势内生细菌均一致。相关性分析发现,银杏叶片内生细菌与黄酮醇苷大多呈显著正相关,如假单胞菌(Pseudomonas)、罗姆布茨菌(Romboutsia)、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等;银杏叶片内生真菌中,黄酮醇苷与链格孢属(Alternaria)、枝孢属(Cladosporium)、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通过高通量测序免培养的方法获得了较全面的内生菌信息,优于传统培养法。药用银杏在不同地域的内生优势菌较为一致,这可能与其稳定生成的次生代谢化合物有关。可通过属水平的群落结构区分3个产地银杏叶;化学成分与内生菌的相关性可以预测出与药效成分有关的菌群。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筛选银杏叶内生菌提供了实验基础,为探讨药用银杏道地性的形成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