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不同临床检验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85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微生物培养法及血清学检验法进行检验,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血清学检验1次检验阳性率为44.71%,明显低于2次检验阳性率(P0.05);微生物培养检测中,咽拭子检验阳性率明显低于痰液检测阳性率(P0.05);微生物培养检测肺炎支原体阳性率为87.06%,明显高于血清学检验阳性率(P0.05);1岁患儿血清学检验支原体检出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患儿(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中,微生物培养法相对于血清学检验法诊断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快速诊断技术。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医院诊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398例,所有患者均行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观察并比较两种检验方式的诊断效果,以及对不同年龄段患者和不同病程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诊断阳性率(92.21%)较快速血清学检验(79.15%)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7岁患儿诊断中,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诊断的准确率较快速血清学检验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年龄段中,两种检验方式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在1周内,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诊断的准确率较快速血清学检验更高,如病程超过1周,则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诊断较快速血清学检验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进行诊断时,采用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的阳性率更高,但如果患者的病程超过了1周,则采用快速血清学检验结果更理想,诊断人员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验方式,而为了有效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也可将两者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快速血清学和微生物培养检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94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微生物培养检测)和对照组(快速血清学)各47例。对比两组不同年龄段检出阳性率、检测阳性率和病程的关系。结果:观察组1~3岁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8~11岁阳性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4~7岁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7d,观察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程7d,观察组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血清学检测和微生物培养均可作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测方法,临床可根据患儿年龄和病程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快速血清学检验、微生物快速培养两种检验方法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佛山市禅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入院时间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用快速血清学检验,观察组患儿用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对两组患儿的检验阳性率进行比较,并对两种检验方法在不同年龄和不同病程患儿检验上的诊断价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患儿的阳性检出率为67.50%,观察组患儿的阳性检出率为87.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年龄的阳性检出率:1~3岁患儿中,观察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4~7岁患儿中,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8~11岁患儿中,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程≤1周的患儿,观察组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程 1周的患儿,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验和诊断上,快速血清学检验、微生物快速培养两种检验方法各有优缺点,对于年龄在3岁内且病程短的患儿可选择微生物快速培养,而对于年龄在8岁以上且病程超过1周的患儿,可选择快速血清学检验。  相似文献   

5.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98例临床检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结果。结果经ELISA法检测,98例患儿中MP-IgM阳性59例占60%;实验室检查外周血WBC<4.0×109 L-110例(10%),(4.0~10.0)×109 L-1 42例(43%),>10.0×109 L-1 46例(47%);CRP>10 mg/L 37例(38%)。结论肺炎支原体可引起重症肺炎,早期科学诊断有利于疾病治疗;在检验过程中,应对实验结果综合分析,以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漏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对3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29例,明显好转5例,2例转院做肺泡灌洗治疗,随访治愈.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学龄前及学龄儿童,血清学检测、胸部X线检查为诊断的主要手段,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不同检验方法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MPI)的诊断价值比较。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 200 例 MPI 患儿,均予以快速血清学检验及微生物培养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式阳 性检出情况以及不同病程、不同年龄段支原体感染阳性检出率差异。结果:快速血清学检验阳性检出率为 66.0 %,低于微 生物培养的 9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微生物培养不同年龄段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快速血清学检验,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快速血清学检验病程≥ 7 d 时阳性检出率为 93.51 %,高于同期微生物培养检验,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 < 0.01);病程< 7 d 时,微生物培养检验阳性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快速血 清学检测及微生物培养在 MPI 检测时各有优劣,应根据疾病发展进程不同选取相应检测方法,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对34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怠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28例,明显好转4例,总有效率94.2%。2例转院做肺泡灌洗治疗,随访治愈。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学龄前及学龄儿童,血清学检测、胸部x线检查为诊断的主要手段,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及其对比分析。方法:比较2010-2012年20000份临床标本(呼吸道标本、血培养标本、其他非呼吸道标本,以及大便标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2010-2011年相比,2011-2012年呼吸道标本和其他非呼吸道标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明显降低,而血培养标本阳性率显著升高,P〈O.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不同临床标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寻找其原因,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小儿支原体肺炎8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85例经血清学确诊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胸部X线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以3岁以上患儿发病居多,占全部病例的86%,提示应注意婴幼儿轻症肺炎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可能性,阿奇霉素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较好。结论支原体肺炎可累及婴幼儿及较大儿童,对阿奇霉素较敏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85例经血清学确诊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胸部X线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以3岁以上患儿发病居多,占全部病例的86%,提示应注意婴幼儿轻症肺炎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可能性,阿奇霉素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较好。结论支原体肺炎可累及婴幼儿及较大儿童,对阿奇霉素较敏感。  相似文献   

12.
本文只要介绍了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74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为控制疾病发生,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7月-2011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结果:6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多有发热,咳嗽症状,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MP-IgM均为阳性。用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效果良好,全部治愈出院,无后遗症发生。结论: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对疾病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对34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28例,明显好转4例,总有效率94.2%.2例转院做肺泡灌洗治疗,随访治愈.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学龄前及学龄儿童,血清学检测、胸部X线检查为诊断的主要手段,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实验室检查在小儿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中的意义,提高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水平.方法:选取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检测为阳性),和同期健康儿童各70例,分别作为感染组和对照组,两组儿童出生时均为足月儿,且抽血研究时性别、年龄组成以及营养状况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两组儿童进行血常规分析其结果.结果:与同期健康儿童相比,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WBC、RBC、Hb及Pt计数变化不明显(P>0.05);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及比例均增高(P<0.05);单核细胞绝对值及比例均增高(P<0.05);淋巴细胞绝对值及比例均降低(P<0.05).结论:通过对小儿血常规检查,可以从其变化初步判断小儿是否有MP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其实验室检验特点。方法:选择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201例,搜集其临床检查资料,并与同期200例小儿细菌性肺炎做一对比,总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结果。结果:201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127例阳性,74例阴性,阳性率为63.0%;细菌性肺炎患者11例阳性,189例阴性,阳性率为5.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凝集试验显示观察组患儿阳性116例,阴性85例,阳性率为57.7%,对照组患儿阳性79例,阴性121例,阳性率为39.5%(P<0.05);实验室检查显示,观察组患儿血沉和CRP处于正常范围,而对照组患儿两项指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血清中天冬氨酸转移酶、丙氨酸转移酶、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的MP-IgM阳性率、冷凝集试验阳性率以及血清酶显著升高,据此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011—2012年临床资料齐全的9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临床、影像表现的分析总结。结果:支原体肺炎的影像表现分为:问质型、腺泡型、混合型,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的x线表现呈多样性,诊断需要结合临床、检验检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特点;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本组患儿的血清特异性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进行临床检验,同时对患儿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血气分析、血生化、冷凝集试验以及痰细菌培养等其他临床检验;结果:本组240例患儿中MP—IgM阳性者76例(31.7%),其中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沉及C-反应蛋门榆测方面均呈现不同程度升高,冷凝集试验阳性率较低,仪为38.2%,心肌酶谱及肝功能指标均有增高,尿常规方面存在尿蛋白及潜血,痰培养支原体阳性为18.4%;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一种重要致病菌,由于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敞应埘其进行早期、正确的临床检验以提高临床诊治率,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快速液体培养法检测肺炎支原体、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对住院部儿科272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1-7岁儿童同时进行咽部分泌物快速液体培养法检测肺炎支原体和静脉血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结果:在272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儿童中,用液体培养法阳性率约30%;被动凝集法阳性率约37%。两种检测肺炎支原体的方法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率较高,学龄前儿童是好发人群。对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尽早检测肺炎支原体及抗体,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与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措施。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3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对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措施等进行观察,同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患儿的临床表现以咳嗽最为常见,且辅助检查以支原体抗体(+)最为常见以及本次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结论:加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观察与相关治疗分析,对提高临床诊断率及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