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略论21世纪的药用植物栽培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21世纪初药用植物栽培研究的趋势。方法 :在回顾性研究的基础上,对 21世纪初我国药用植物栽培的几个前沿领域进行散点透视。结果与结论 :21世纪初药用植物栽培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以获取优质药材为目标 ;②以获取药用植物有效成分为目的 ;③药用植物标记育种与药用植物品质定向调控。  相似文献   

2.
五味子属萜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五味子属植物的分布、萜类成分、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作了综述;并根据萜类成分的结构按其所属的基本骨架进行了分类整理,为五味子属药用植物的系统分类提供有价值的化学依据,并为全面评价该科植物的药用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总结和介绍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及栽培各环节可以应用的方面及已有的应用概况,具体分为促进种子发芽、抑制枝芽生长、矮化植株、促进花芽分化、控制性别分化、防止落花落果、增强抗逆性、提高产量和品质等。本文还系统阐述了在药用植物中应用调节剂的安全问题,不仅包括产品安全和环境安全,还要关注品质安全,即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药用植物中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如产生的药材品质变化。本文对药用植物中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建议:1)单纯以提高药用部位产量为目的而对该药用植物次生代谢成分,应禁止使用;2)积极开展调节剂对药用器官中次生代谢产物影响的研究,如用于打破药用植物种子休眠和调节繁殖器官生长,对药用器官的次生代谢没有直接影响,但也应考虑对后续产品中次生代谢的影响;3)推进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药用植物应用的登记。  相似文献   

4.
主要从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方面对国内外点地梅属植物研究概况进行整理,希望能够有助于点地梅属药用植物的开发和利用.借助CNKI数据库以题名或关键词为“点地梅”,PubMed以及Science Direct数据库系统以题名或关键词为“Androsace”经行检索,整理了近年来有关点地梅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研究成果.点地梅属植物是报春花科( Primulaceae)植物中的一个大属.全世界约有100种,医药前景良好.目前,已经从点地梅属药用植物中分离得到30多种化合物,其中黄酮和三萜皂苷类为主要含有成分.体内外实验研究表明,点地梅属药用植物的粗提取物和单体化合物(三萜皂苷类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尤其是在抗肿瘤、抗早孕和抗病毒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胡正海 《中草药》2009,40(Z1):14-17
目的 研究药用植物的结构、发育及其与主要药用成分积累的关系。方法 植物解剖学方法、组织化学定位及植物化学技术相结合。结果 通过对11种、2属药用植物的研究,其主要药用成分多数贮存在药用部分的薄壁组织中,少数贮存在分泌结构内;其量一般在营养生长期高,生殖生长期低,果后又升高;不同年生药用植物的生物产量都逐年上升,而药用成分的量则各年不同。结论 药用植物的最佳采收季节和年限应以其生物产量和主要药用成分总量达最高值为准。  相似文献   

6.
以5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为对照品,采用HPLC-UV测定其在苦苣苔科药用植物中分布情况,探讨苯乙醇苷类成分在该科药用植物中的分布规律及系统发育上的重要作用。结果显示,苯乙醇苷类成分广泛分布在苦苣苔科植物中,但不同种类的苯乙醇苷类成分在不同植物类群中分布有明显差异;阿克苷在本科植物分布广泛。paraboside B,isonuomioside A,parabosideⅡ,parabosideⅢ在自然界比较少见,在本类群呈间断分布。研究结果从化学成分方面佐证了形态学支持的苣苔科芒毛苣苔族比长蒴苣苔族进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山胡椒属萜类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山胡椒属植物的分布、萜类成分、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作了综述;并根据萜类成分的结构按其所属的基本骨架进行了分类整理,为山胡椒属药用植物的系统分类提供有价值的化学依据,为全面评价该属植物的药用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DNA测序技术的发展,叶绿体DNA序列分析被广泛应用于药用植物鉴定和品质研究等方面。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叶绿体DNA序列分析在植物系统学和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认为其在药用植物品种鉴定和伪品鉴别、保护种质资源以及扩大新药源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蒂。  相似文献   

9.
生物防治技术在绿色中药材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药用植物在引种栽培过程中 ,遭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危害 ,直接影响其产量和质量。为防治药用植物病虫害 ,目前主要依靠化学农药。由于长期、过量施用化学农药 ,造成中药材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害虫的抗药性问题及造成流水、土壤等的环境污染问题 ,因此提出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为生产绿色中药材提供新技术。现已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①应用管氏肿腿蜂防治蛀茎性害虫 ;②研制木霉制剂 ,用于药用植物病害的防治 ;③应用农抗 1 2 0防治人参根疫病 ;④应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枸杞负泥虫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0.
藁本属萜类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伞形科藁本属的分布、萜类成分、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根据萜类成分的结构按其所属的基本骨架进行了分类整理,为藁本属药用植物的系统分类提供有价值的化学依据,并为全面评价该属植物的药用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吴素瑞  高珂  刘璇  隋春 《中草药》2016,47(9):1605-1613
AP2/ERF转录因子也称为AP2/EREBP转录因子,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其家族成员均含有由60个左右氨基酸组成的保守DNA结合域,即AP2/EREBP结合域。以往植物AP2/ERF转录因子研究主要集中于发育和生理调控领域,近年来AP2/ERF转录因子调控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合成方面引起关注。综述了AP2/ERF转录因子调控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生物合成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利用代谢调控手段提高药用植物活性成分合成提供理论基础和应用借鉴。  相似文献   

12.
干旱胁迫影响药用植物品质的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旱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适度干旱胁迫可有效提高药用植物品质。本草基因组学的发展推动逆境胁迫影响药用植物品质分子机制的创新性研究。本文综述了干旱胁迫对药用植物生物碱、黄酮、萜类、酚类和皂苷等药效活性成分和生物量的影响,基于本草基因组学的干旱胁迫影响药用植物品质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以及包括活性氧代谢途径和ABA信号转导在内的药用植物响应干旱胁迫的分子机制。提出以药用模式植物为研究对象,以本草基因组学为理论指导,揭示干旱胁迫影响药用植物品质的分子机制,挖掘与药用植物耐旱性状密切关联的分子标记,为提升药用植物品质,选育耐旱药用植物优良种质,指导中药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木姜子属萜类及其生物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木姜子属植物的分布、萜类成分、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根据萜类成分的结构按其所属的基本骨架进行了分类整理,为木姜子属药用植物的系统分类提供了化学依据,并为评价该属植物的药用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糖苷酶处理后药用植物提取物的雌激素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药用植物提取物的雌激素活性,用柚苷酶预处理,以MCF-7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及酵母双杂交试验诱导的b-半乳糖苷酶活性为指标,对29种药用植物提取物的雌激素活性进行筛选。 材料与方法:①将干燥的29种植物的药用部分(10g)粉碎,用50mL甲醇回流提取2h,提取液过滤,真空蒸干得甲醇提取物。②每种药用植物的甲醇提取物(40mg)与柚皮苷(20mg)混合后,加入2mL 0.2M乙酸盐缓冲液(pH 4.7),37℃温育3h。混合物用水饱合丁醇(3mL×3)提取,提取液真空浓缩得柚苷酶处理的提取物。③以MCF-7增殖和酵母双杂交试验检测上述提取物的雌激素活性。 结果:①…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中药》2021,23(9):1673封三
正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药用植物亲缘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肖培根院士药用植物亲缘学理论指导下建立,集合了药用植物分类学、天然产物化学、中药信息学、中药药理学等学科优势力量,核心团队现有院士1名、研究员5名、副研究员2名、助理研究员1名。主要研究方向有:1)药用植物亲缘学理论发展和方法学创新研究;2)药食同源植物防治糖脂代谢等慢性疾病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3)药食同源植物活性成分(群)快速定向发现和药效学评价;4)茶饮、中药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及转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着重阐述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活性成分的潜在药用价值;并初步探讨了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特殊代谢机制。方法从植物根、茎、叶、果实等中分离到的内生真菌,通过用改良的培养墓培养,经检测,其代谢产物中含有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药用活性成分。结果与结论通过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可以找到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活性成分(如抗癌药物成分等)的菌株。对内生真菌何以能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活性成分的原因,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基于福建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及相关资料,确定福建省水生药用植物种类,对其生活型分类、功效、地理成分及药用特点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水生药用植物共59科137属251种,单子叶植物最多,优势科为禾本科和莎草科;水生类型以挺水植物居多,涉及151种;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和1年生草本为主,分别占总种数的59.76%和35.86%;科属的地理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分布、热带分布为主;主要入药部位为全草类、根及根茎类;药性和药味方面,以性平、味甘类中药占比最高;功效方面,以清热药为主,占比达51.59%。福建省地域特色突出,水生药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且多样性程度高,建议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促进资源更新和升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药用植物分子遗传学研究逐步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该文首次提出了药用植物分子遗传学的研究体系,从遗传资源、基因组、基因功能和研究方法方面阐述了药用植物分子遗传学体系的基础;探讨了药用植物品种鉴定、分子育种以及生物合成方面的主要应用范围;指出药用植物分子遗传学的主要研究方向,重点推进千种草药基因组计划,建立以药用模式物种及突变体库为主体的功能基因研究平台,构建药用植物活性成分异源合成体系基因原件库及专一底盘细胞,通过分子育种培育高有效成分高抗性的药用植物新品种等。  相似文献   

19.
药用植物多糖是从药用植物中提取得到的一种高分子多聚物。从结构上看,它是由不同单糖以糖苷键形式连接形成的复杂长链,一般具有直链和支链结构,且相对分子质量变化幅度较大。现代研究显示,药用植物资源多糖类成分的生物活性与其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密切相关。该研究梳理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药用植物资源多糖类成分的制备途径和检测方法,总结并分析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药用植物多糖功效与其相对分子质量关联性的一般经验。作者认为高相对分子质量多糖(>100 kDa)主要在免疫调节方面起主导作用;中等相对分子质量多糖(10~100 kDa)在免疫调节、保护肝脏等方面起主导作用;低相对分子质量多糖(<10 kDa)在抗氧化、调节肠道菌群、调节血糖血脂、抗疲劳、保护神经等方面起主导作用。因此,以相对分子质量为依据精细开发药用植物多糖,有望提高其生物活性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历代本草典籍及现代相关文献记载中的贯众原植物形态特征、产地变迁、功效等方面的考证,认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可能是中药贯众最主要的原植物来源,应与其他市场常见商品药材加以区分,而对于其他贯众的近缘药用植物是否具有临床疗效应展开独立的药理和活性成分鉴定实验;同时结合全国各地贯众的使用品种分析了贯众近缘药用植物的分类研究,发现除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以外,紫萁、荚果蕨和狗脊蕨也较为常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