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益气养阴清热法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以出血及外周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广泛皮肤、黏膜出血,严重者可出现内脏出血。ITP的治疗西药主要以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主,但由于毒副作用较多,不易为患者接受。我科自2005年1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因免疫因素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多,使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发病率最高。糖皮质激素为治疗ITP首选药物,但其不良反应较多,且部分患者对激素不敏感,从而影响疗效发挥。为此,笔者使用地榆生白片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ITP,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西医治疗ITP多运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促血小板生成药物、输注机采血小板及脾切除等,能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存在不良反应大、易复发、远期疗效差等弊端。既往已有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ITP具有增效减毒、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优势。此文将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临床治疗等方面论述近年来中药治疗ITP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此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ITP)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临床以皮肤粘膜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为特征。其发病机理与免疫机能紊乱有关。临床上以病程不超过 6个月者称为急性型 ,超过 6个月者称为慢性型。目前对本病的治疗仍以激素为主 ,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且有的患者对激素不敏感 ,故本病的治疗还是临床上的棘手问题。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 ,采用常规疗法加用中药治疗 ,能够提高疗效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40例患儿均为急性型 ,参照全国小儿血液病会议制订的 ITP诊断标准 ,均进行骨穿及有关检查 ,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本组病…  相似文献   

5.
<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组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导致的出血性疾病。本病以广泛的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等为特征。西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下简称ITP)多采用激素、脾切除、免疫抑制剂及对症治疗,虽短期疗效明确,但远期疗效不确切,疗程长,且  相似文献   

6.
曹远芳  李达 《新中医》2014,46(7):236-237
<正>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因体液和细胞免疫介导的以出血及外周血小板减少,乏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临床上伴随血小板数量减少,易于发生出血危险。国外最新研究显示,ITP患者中广泛存在疲劳现象[1]。患者常伴疲乏及其对出血的恐惧已经影响到生活质量[2]。中医学将ITP归属于血证范畴,并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再进一步归属于紫斑范畴。中医药治疗ITP具有疗效佳、副作用少的优势[3]。越来越多的患  相似文献   

7.
胃脾汤加减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志清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7):1157-1157,116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免疫介导的以血小板减少为特点的出血性疾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慢性ITP在临床中治疗较为棘手,虽然现代医学应用新型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及促血小板生成剂等对部分慢性ITP患者有效,但因其价格昂贵、副作用大、停药后复发率高等因素制约了上述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国医论坛》2021,36(3):28-30
目的:观察滋阴凉血膏方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5例ITP患者给予滋阴凉血膏方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小板数量、出血情况,服膏方期间不良反应情况、激素撤减率等。结果:经治3月,45例ITP患者有效率达88.9%(40/45)。45例ITP患者血小板计数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P0.05)。其中完全缓解(血小板计数≥100×10~9/L) 13例,PLT平均计数为115.7×10~9/L;有效(血小板计数≥50×10~9/L) 27例,PLT平均数为73.6×10~9/L;无效(血小板计数50×10~9/L) 8例,PLT平均数41.1×10~9/L。34例存在出血症状的患者,在服用膏方1~3月后,出血症状明显改善。45例ITP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大便次数增多。36例服用激素患者,经3月滋阴凉血膏方治疗后,激素撤减者24例,激素撤减率为66.7%(24/36)。结论:滋阴凉血膏方能有效升高ITP血小板数量,改善患者出血症状,减少患者对激素的依赖,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9.
激素依赖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干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以外周血小板破坏增多而引发的疾病。以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约占出血性疾病的30%。80%成年ITP患者均为慢性过程[1],起病隐匿,病因不明。中医大多认为ITP属于“血证”,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再进一步归属“紫斑”、“鼻衄”、“齿衄”、“崩漏”等范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规定,本病中医学统称“紫癜病”。治疗上,西医常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各类免疫抑制剂、脾脏切除、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促血小板生长因子等治疗,少数难治性患者甚至需动用联合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法治疗。然而,在长期运用激素治疗的实践中,激素依赖的问题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 现将中西医对ITP激素依赖的认识及治疗意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指机体免疫系统产生血小板抗体(PAIgG),导致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或成熟血小板破坏,从而导致外周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以皮肤紫斑、鼻衄、齿衄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并发多部位脏器出血。ITP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类,急性多见于儿童,患者有急性  相似文献   

11.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不足,以皮肤黏膜出血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现代中西医血液病专家共识将ITP的中医病名命名为"紫癜病"。ITP的中医病因复杂,外感内伤均可致病,病机主要为外感邪热,血热妄行;脾气虚损,气不摄血;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瘀血内阻,血不循经。近年来研究表明,从中医临床实践到实验研究,中医药在治疗ITP的作用机制上取得了一些进展,包括抑制血小板相关抗体的产生,减少血小板的破坏及改善血小板功能;促进巨核细胞成熟及血小板生成增多;调节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使其紊乱的免疫功能恢复平衡。本文就中医药干预ITP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行总结分析,为评价中医药治疗ITP的作用机制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钟新林主任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认识和临床治疗经验。ITP是血液系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该病虽然机制复杂,但其临床表现多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也有少量患者只有血小板降低,而无各种出血的表现。西医治疗上多采用的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多的不良反应,长期预后不是特别理想,而中医有着良好的疗效。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由于血热迫血妄行和气虚无力摄血。钟师强调对于紫斑的医治,概括为治血、治火、治气。对于新发的紫斑,当先止血,控制病情的发展;血止而后,需治火、治气,泻热解毒,养阴以降火,健脾以益气。在医治该病的时候,应当辨证论治,对证用药,不可清热而不扶正,亦不可扶正而不化瘀。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疗法,不可拘于一格,要灵活多变,对证用药,方能做到药到病除。  相似文献   

13.
栾厚强 《光明中医》2016,(18):2751-2753
高血压性脑出血属于"中风"范畴,经研究发现此类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长期高血压导致的脑细、小动脉发生玻璃样或纤维样变性相关,导致血管壁的强度降低,从而导致血管出现局限性的扩张,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时,则易引起血压剧烈持续性升高,从而引起出血,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更加广泛,我院现针对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原因、中医辨证的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总结了中医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部分患儿迁延难愈,转化为慢性而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张炜教授从中医辨证角度,认为慢性ITP(CITP)病机虚实夹杂,主要病理因素为"风、火、湿、瘀、虚",以辨虚实标本为则,以疏风散热、清热燥湿、益气养阴、补益肾气为法,活血贯穿始终,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当今社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近年来,中医在延缓肾功能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显著疗效。通过查阅有关文献,主要从病因病机、中医辨证论治、单味药应用(如大黄、黄芪、冬虫夏草等)、中成药治疗(如尿毒清颗粒、海昆肾喜胶囊)、多途径治疗(包括中药灌肠、药浴熏洗、穴位贴敷和针灸等各种治疗方法)等方面,尤其是从单味药的主要成分及最新药理作用、复方制剂的药理实验、多途径治疗CRF方法的研究结果等角度对近年中医治疗CRF的研究概况进行总结,认为中医药在治疗CRF方面受到多数患者青睐,医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舌象脉象进行辩证分析,可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缓病情地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且中药毒副作用小,中医治疗CRF具有广阔的前景,经验丰富,临床疗效好,确实能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以出血及外周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出血性疾病。发病机制主要是体液和细胞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以及巨核细胞数量和质量异常而导致的血小板生成不足。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ITP治疗的基本法则,辨证治疗能够体现个体化,能够量体裁衣的为每一位患者提供身心受益的治疗方法或方药。单方治疗ITP也有一定疗效。但也存在以下问题:1成年患者多属于CITP,其病程漫长,迁延难愈。脾胃处于虚弱状态,长期服用汤药的依从性较差。2各家对ITP病机和证候认识的差别,用药也有明显差异,导致临床疗效的重现性较差,不能形成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重大科技成果。3缺乏随机对照、多中心协作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案,难以对其治疗结果给出肯定的结论。4用药随意性较大,难以形成具有肯定治疗效果的有效处方,给新药研发带来相当难度。5批次药材质量对治疗结果也会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随着治疗手段与治疗观念的改变,医生及患者的关注点已不单纯局限于生存期,更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癌因性疲乏因此愈发得到了医患的共同关注。癌因性疲乏非常符合中医理论中“虚劳”的表现。中医药在治疗癌因性疲乏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对于改善患者疲乏及整体生活状况都有显著疗效。笔者总结近2年中医药治疗癌性疲劳的研究,分别从中药治疗、针灸治疗及中医联合治疗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化疗后骨髓抑制容易导致患者发生感染或出血,严重影响患者治疗、预后和生命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很大痛苦。中医药防治化疗导致骨髓抑制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骨髓抑制动物模型的建立、应用和成熟,中药防治化疗导致骨髓抑制机制的研究也取得许多进展,显出中药治疗的优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19.
卒中后丘脑痛是一种病程较长且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一种中枢性疼痛。西医目前对本病的治疗不良反应较大。作者阅读大量文献资料总结近年来中医对卒中后丘脑痛的研究进程。从中医对本病在病因病机方面的认识,辨证分型以及中医治疗等方面认识。特别是从近年来中药治疗、中成药治疗及中医疗法联合治疗等方面对治疗本病的临床报道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痛风是临床常见的病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痛风发病率逐年提高,而中医药对痛风具有确切的近期疗效,众医家对痛风的中医药治疗进行了较多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就近5年中医药治疗痛风的最新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