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63例不同证候大便异常患者结肠电频谱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63例消化道等疾病患者中医辨证及临床症状统计发现,肝气乘脾、脾虚肝郁、脾虚便溏,气虚便秘、气滞便秘等证有大便异常或大便倾向的患者占60%-100%,体表结肠电检测及频谱分析发现,肝气乘脾患者结肠低频、高频段及收缩性复合肌电过度活跃,乙状结肠高频段电活动减弱;气虚便秘及气滞便秘患者结肠的低频、高频段及收缩 复合肌电都明显减弱,但气滞便秘患者餐后结肠高频段及收缩性复合肌电都明显减弱,但气滞便秘患者餐后结肠高频段及收缩性复合肌电活动明显强于气虚便秘患者,可予分辨,结肠电频谱可间接反映不同证候的结肠动力改变,并能部分解释其大便改变及相关症状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2.
脑血管病又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属中医"中风"范畴,其发生发展与胃肠道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以下三方面阐述脑血管病急性期胃肠道系统与脑的关系。首先,中医理论认为胃肠道系统与脑在生理功能及经络方面具有密切的联系;其次,临床研究表明痰热腑实证是脑血管病急性期主要证候之一,此证候最突出的表现为腑实便秘,关乎病情转归预后;再者,脑血管病急性期脑肠肽中胆囊收缩素的改变和体表结肠电生理变化也为胃肠道系统与脑具有相关性的理论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电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85例,按照中风病证类诊断标准,分为痰热腑实证29例、非痰热腑实证56例,入院第2天抽取静脉血,测定甲状腺激素T3、T4、FT3、FT4、TSH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痰热腑实证组T3水平低于非痰热腑实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痰热腑实证与T3水平有相关性,相关系数rs=0.21(P〈O.05)。结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T3水平愈低,痰热腑实证候成立的可能性愈大。  相似文献   

4.
血浆胃动素与急性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胃动素(MTL)与急性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的关系。方法测定50例急性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患者空腹血浆MTL,同时与其他中医证型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出血性中风各证型组空腹血浆MTL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0.01),其中痰热腑实证组空腹血浆MTL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组(P<0.01)。结论血浆MTL可考虑作为诊断急性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化痰通腑法对中风中脏腑痰热腑实证患者意识障碍、神经功能缺损及相关证候影响的分析,研究痰热腑实证及化痰通腑法在中风病病势转归中的作用。方法:检索东直门医院信息中心1975年至2005年中风病案号从病案室获取原始病案,严格遵照中风病和痰热腑实证的诊断标准及本研究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遵循双人双录交叉核对原则,将纸质病案转化为结构化电子数据,运用频次统计和t检验分析通腑前后患者在意识状态、神经功能缺损及火热证、痰证的改变情况。结果:共得到中风中脏腑痰热腑实病案217例72.81%的患者,其证候在发病72 h内出现,化痰通腑法可使83.41%的患者腑气通畅,58.5%的患者神志转清,同时促进了意识恢复的速度,缩短了意识障碍持续时间,降低了火热证、痰证程度,促使神经功能恢复。结论:痰热腑实证出现与中风病严重程度相关,化痰通腑法促使腑气通畅、降浊解毒,减轻痰热、痰火证的同时,对改善中风病意识及神经功能缺损的病情有积极作用。腑气通畅在中风病中占据重要地位,痰热腑实证及化痰通腑使腑气通畅对中风病预后转归有重要作用,提示中风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脑与肠存在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中风痰热腑实证患者在中医治疗下的证候演变,探索中风痰热腑实的发生及演变规律,以期实现临床精确干预。方法:检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1990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以中风为第一诊断、发病72 h以内入院且本次住院时间累计超过30 d的患者的住院资料,病程中出现痰热腑实证的患者为痰热腑实证组,共169例,运用秩和检验及转移率矩阵分析痰热腑实的证候演变规律。结果:(1)始发状态为痰热证的患者更易出现痰热腑实(87.6%),尤其在中脏腑患者里更为突出(95.5%),而未出现痰热腑实证的患者,其始发状态以风痰瘀血痹阻脉络为主(51%);(2)痰热腑实的演变规律大致为痰热证—痰热腑实证—痰瘀阻络证—气虚证,但是中经络与中脏腑的演变规律存在部分差异。不同的证候发展阶段对于疾病总体存在不同意义。结论:痰热腑实证遵循着固定的发生及演变规律,合理地应用演变规律,可以优化治疗方案,实现精准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证侯分类的客观量度。方法本研究对118例缺血性中风患者按中医证类进行分组,观察各证类组病例的血脂、血压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研究表明,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及气虚血瘀证组脂质变化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0.01),其中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与气虚血瘀证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气虚血瘀证、风痰阻络证及痰热腑实证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正常组有显著差异(P<0.05~0.01);肝阳暴亢证、痰热腑实证组血压明显高于气虚血瘀证、风痰阻络证及阴虚风动证组(P<0.05~0.01)。结论血脂、血压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为缺血性中风证候分类提供客观量度。  相似文献   

8.
中风多伴腑实证,通腑法是治疗中风的基本法则。又因本病证候兼夹多变,病机复杂,临床多采用复法论治,通过复合立法、组方配伍,使各种药物相互为用,形成新的功用,以增强疗效。临证应审证求机,辨证论治,采用不同的复合治法:痰热腑实证,治以化痰通腑;瘀热阻窍证,治以凉血通瘀;瘀血腑实证,治以活血通腑;水结腑实证,治以利水通腑;阴虚腑实证,治以滋阴通腑。  相似文献   

9.
通腑泻浊法治疗缺血性中风1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郝玉红 《河南中医》2003,23(9):23-24
采用具有通腑泻浊、活血化瘀作用的小承气通腑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130例,基本痊愈34例,显著进步56例,进步27例,无变化9例,恶化4例,有效率90.00%。该方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风痰瘀阻证、痰热腑实证均疗效显著,但以痰热腑实证效果最佳,并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等血流变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星蒌通腑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即采取溶栓、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降纤、抗凝或抗血小板抑制剂、脑保护剂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星蒌通腑汤治疗。结果:治疗组入院后第7天、第21天的NIHSS评分较入院时均明显减少,治疗组治疗入院后第7天、第21天的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入院后第90天BI评分情况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星蒌通腑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疗效显著,可明显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