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补”三大法则。而临床医生大多一见伤科疾病则多用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法,对伤科疾病的发热治疗往往容易忽视。伤科疾病的发热,大致可概括为瘀血发热,阴虚发热,气虚发热,血虚发热,感染发热,暑湿发热等。然瘀血、阴虚、气虚、血虚发热则一般多表现为低热,体温在38℃以下;而感染、暑湿发热则多表现为高热,体温在38.5℃以上。1瘀血发热常见于跌仆劳损或术后,由于瘀血内阻,郁而发热。症见午后发热,口渴心烦,大便秘结,舌质紫暗等。治当清热凉血,佐以祛瘀通便,方选桃红四物汤加减。2气虚发热常见于年老体弱者,跌仆损伤,气…  相似文献   

2.
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 ,气血阴精亏虚、脏腑功能失调为基本病机所导致的发热。现代医学中的功能性低热、肿瘤、血液病、结缔组织病、内分泌疾病、结核病、慢性感染性疾病所引起的发热 ,以及某些原因不明的发热 ,均可按内伤发热进行辨证施护。1 辨证分型1.1 肝郁发热型 时觉身热心烦 ,热势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苔薄黄 ,脉弦数。1.2 瘀血发热型 午后或夜晚发热 ,或自觉身体局部发热。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 ,脉细涩。1.3 气虚发热型 发热常在劳累后发生或加剧 ,热势或低或高。舌质淡 ,苔薄白 ,脉细弱。1.4 血虚发热型 发热多为…  相似文献   

3.
盗汗首见于《素问·脏气法时论》,"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指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症,临床上多伴有心烦、失眠、脉细数、舌红苔少等证。朱丹溪云:"自汗属气虚,属湿与热,盗汗属血虚,阴虚。"历代医家多承此盗汗阴虚论,  相似文献   

4.
气虚发热一词《内经》没有提及,但在《素问·刺志论》有气虚身热一词,并指出:“气虚身热,此谓反也。”意思是说正常的情况下气实则身热,气虚则身寒,但在特殊的情况下,会出现气虚身热的反常病理表现。可见气虚发热是疾病的一种特殊表现。遍查《内经》还发现一段与虚热证密切相关的论述,在《素问·调经论》中有“阴虚生内热……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虽然这里阐述的是阴虚内热之证,但从病因病机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其与气虚发热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劳则耗气,可致气虚,加之谷气不盛,不能…  相似文献   

5.
无名低热的病机一般有阴虚发热、气虚发热、血虚发热、阳虚发热、肝郁发热、血瘀发热、肝胆脾胃湿热发热等证型,应针对性地采取滋阴降火、甘温除热、养血清热、温阳益气、疏肝解郁、祛瘀清热、清热利湿、引火归原等法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6.
甘温除热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晓园 《河北中医》2000,22(5):395-396
目前,一般认为甘温除热法是指用甘温之剂治疗气虚发热的一种方法。本法由李东垣秉《内经》“损者益之”、“劳者温之”旨意而创立,补中益气汤为代表方。 笔者认为内伤发热可由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气血两虚、阴阳两虚所引起。阳虚者辛热为法,阴虚者甘寒养阴,此外,都可运用甘温除热法。气虚发热以补中益气汤为代表方,血虚发热以当归补血汤为代表方,阴阳两虚发热以小建中汤为代表方。这3首方剂都以甘温补虚的药物为主组成,显然,由李东垣创立的甘温除热法只能用于治疗气虚发热,这种观点是不够全面的,笔者兹对3方病机、立论、…  相似文献   

7.
试论阴虚发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热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按其病因分类,大抵可分为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按其性质而论有实热虚热之别。虚性发热虽有阳虚、气虚、阴虚、血虚、营卫失和之不同,但以阴虚发热最为常见。本文拟就阴虚发热的有关内容略陈管见于下。一发热特点阴虚发热常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及某些温热性疾病的后期。发热多起于日哺,或发于入夜,至夜半或鸡鸣时热退,次日斯时再发,如  相似文献   

8.
钱惠泉 《河南中医》2010,30(3):300-301
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中医常辨证为内伤发热,与肝郁发热、瘀血发热、气虚发热、血虚发热、阴虚发热等有关。本例见面色不华,纳呆,舌淡红,苔厚腻偏黄,左脉细弦,右脉略滑,是有湿邪,湿为阴邪,易于损伤阳气,阳气不足,气机郁滞,加上脾虚不运而生湿,使湿邪留连,郁而成热。治疗中清热应适可而止,以免损伤阳气;湿邪不去,也不能滥用温运,以免助热。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关节置换术后非感染性发热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苔脉象,探讨术后发热的中医证候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关节置换术后发热患者进行中医四诊,获得患者的症状及舌脉象等信息,经筛选后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所有证候要素可归纳为气虚、阴虚、气(郁)滞、血瘀、血虚和湿热6类,其中以阴虚、气虚出现频率较高,绝大多数患者的发热表现为单一证候或者两证相兼出现,证候合并中则以气虚合并血虚、阴虚及血瘀较多见。结论:关节置换术后非感染性发热以气、阴、血等亏虚为主,血瘀、湿热、气(郁)滞等病理因素兼见。本病的发病特点既可表现为单纯的虚证,也可表现为虚实夹杂的发病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及规律,分析其中医证候特点。方法制定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中医临床症状分级量化观察表等临床调查表,逐一询问、检查、记录调查对象的情况。结果98例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患者证素的分析结果显示,涉及的病位证素依次为肾、脾、肝、心、胃、心神、肺;其中以肾、脾、肝为主。病性证素依次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湿、痰、热、阳亢、血瘀、气滞、血热、寒、水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脾与湿、痰、气虚相关,肾与气虚、阴虚相关,肝与阳亢、阴虚有关,湿与脾、痰、气虚相关,痰与脾、湿相关,阳亢与肝、热、血虚相关,气虚与肾、脾、血虚、阳虚相关,血虚与热、气虚,阳虚与气虚,阴虚与肾、肝、血虚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的中医病性特点为本虚标实,病位主要涉及肾、脾、肝。初步总结出本研究98例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患者中,出现的主要证型为肾气阴两虚证、肝阳上亢证、脾肾阳气虚证、肝肾阴血虚证、痰湿困脾证、脾虚湿困证、气血两虚证、阳气虚证,还可见血瘀、气滞、水停等兼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个体化诊疗数据采集平台,探讨265例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证候特征、分布及演变趋势。方法采集来自多中心的临床病例,运用无尺度网络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其进行分层、横断面研究。结果病程>10年者,其血瘀、气虚、阴虚发生率均较其它组高(P<0.001或0.01),血瘀证的发生率最高,达95.08%,其发生构成比是:血瘀>气虚>阴虚>湿热>热盛>血虚。病程5~10年者证候发生构成比:热盛>气虚>血瘀>阴虚>湿热>血虚。病程<5年者证候发生构成比:热盛>气虚>血瘀>湿热>阴虚。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证候特征随病程的增加而表现为:阴虚热盛、气虚阴虚、气虚血瘀的演变过程。血瘀证贯穿于整个病程始终,兼夹证呈多样性、个体化分布。  相似文献   

12.
韦婧  邵寄民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8):180-180
功能性发热中医辨证为内伤发热,与痰湿郁热、瘀血发热、气虚发热、血虚发热、阴虚发热等有关。本例患者见面色不华,头身困重,胸闷纳呆痞阻,舌红,苔黄腻,脉滑,是为湿邪,气机阻滞,加上脾虚不运而生湿,湿邪留恋,郁而发热,误投滋阴,湿邪更甚,当以化湿为主,兼以清热。  相似文献   

13.
王昊教授根据临床经验将癌性发热归于中医学"内伤发热"的范畴。内伤发热分为实证和虚证,其中虚症可细分为阴虚发热、血虚发热、气虚发热、阳虚发热四型。王昊教授坐诊中多遇气虚、阴虚并见的癌性发热患者,其通过灵活运用自拟癌热消方治疗气阴亏虚型癌性发热,根据患者症状对此方进行加减,以达到养阴清热,解毒扶正的功效,临床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艾滋病与非艾滋病发热病例,探讨艾滋病的病因病机,佐证"艾毒伤元"理论。方法:采用流行性病学调查设计和现场问卷调查方法,选择艾滋病发热病例和非艾滋病发热病例各40例。结果:两组在壮热、潮热头身困重、易患感冒、盗汗、气短、腰膝酸软、耳鸣等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佐证了"艾毒伤元"理论,初步探讨艾滋病发热的病因病机是艾毒伤元,导致气虚、血虚、阴虚等而发热。  相似文献   

15.
温法退热应用一得313000浙江省湖州市中医院席连琴发热一证,以外感居多,治疗多用清法,故有“热者寒之”之说。然而,发热的病因多端,证候有虚有实。虚证又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之别;实证除六淫、七情外,尚有饮食、劳逸、痰瘀等因。因此,治热未必尽以寒。...  相似文献   

16.
细目一心病辨证(一)心血虚证指血液亏虚,心与心神失于濡养,以心悸、失眠、多梦及血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临床表现:心悸,头晕眼花,失眠,多梦,健忘,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色淡,脉细无力。【要点】心悸,失眠多梦+血虚证表现(二)心阴虚证指阴液亏损,心与心神失养,虚热内扰,以心烦、心悸、失眠及阴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临床表现:心烦,心悸,失眠,多梦,口燥咽干,形体消瘦,或见手足心热,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要点】心悸,失眠多梦+阴虚证表现心血虚与心阴虚虽均可见心悸、失眠、多梦等症,但血虚以"色白"为特征而无热象,阴虚以"色赤"为特征而有明显热象。  相似文献   

17.
便秘临床以老年人多见,其病因病机,有热结、气滞、寒凝、气虚、血虚、阴虚等不同.临床主要以排便间隔时间延长,大便干结难解为主要表现.笔者自2005年6月至2008年4月采用加味五磨饮子治疗本病5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姬水英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0):127-128
通过对临床发热的探讨,分为风寒表实发热、风寒表虚发热、风热表证发热、少阳证发热、阳明实热、署病发热、阴伤邪伏发热、阴虚发热、气虚发热和血虚发热10型,并提出中医治则方药。提示引起发热的原因较多,临床必须针对病因,辨证施治,灵活化裁。  相似文献   

19.
李爱萍  周浩 《河南中医》2007,27(5):38-39
功能性发热是指排除感染,及肿瘤、变态反应、结缔组织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中暑等病变,多因植物神经功能调节异常而引起的发热,一般表现为低热。按照中医理论,功能性发热当属内伤发热之范畴。多以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为基本病机,临床上多表现为低热,但有时也可以是高热,根据虚实情况不同,又分为实证发热和虚证发热,常见的证型有阴虚发热、气虚发热、血虚发热以及湿郁发热,笔者就以上几种发热情况谈一下辨治体会。1气虚发热主症:发热,多为低热,常在劳作后发生或加剧,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出,易感冒,食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无…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梳理"血虚发热"的来源及历史发展,探讨关于"血虚发热"证型的多种发生机制以及临床出现的最常见情况,进而阐发血虚发热的病机,并阐述了其与阴虚发热、气虚发热的鉴别与联系,认为血虚发热的病机以浮阳致热最为常见,对其病机的理清,为临床长期发热类疾病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