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糖耐量异常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46例非糖尿病AMI患者随机分为糖耐量正常组(21例)和糖耐量异常组(25例),在入院第4周统计两组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力衰竭、心源性病死发生率的差异,观察1年内心绞痛积分和再次AMI发生率.结果 与糖耐量正常组比较,糖耐量异常组患者在恶性心律失常、心绞痛积分和再次AMI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非糖尿病AMI糖耐量异常患者较之糖耐量正常者预后较差,控制AMI患者血糖水平,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糖耐量异常对心肌酶和心绞痛积分的影响。方法将46例非糖尿病AMI患者随机分为糖耐量正常组21例和糖耐量异常组25例,统计两组患者肌酸激酶(CK)、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恢复时间及心绞痛积分的差异。结果与糖耐量正常组比较,糖耐量异常组患者CK恢复时间明显延长,心绞痛积分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非糖尿病AMI糖耐量异常患者较之糖耐量正常者心肌损害较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糖耐量异常又称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JGT),是介于正常糖耐量和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之前的一种高血糖状态,我国IGT总体患病率达5.90N,每年约有8.2~11.6%的IGT转变为糖尿病(DM)。因此,如何防止IGT转化DM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二甲双胍用于IGT的治疗有科学的循证支持,笔者探讨了在口服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健康教育与生活方式干预IGT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糖耐量异常(IGT)阶段已存在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3细胞分泌功能减退,有研究证实,中国人从正常糖耐量到糖耐量异常的变化过程中,IR和胰岛素分泌功能减退起共同作用,餐后高血糖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最终发展为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时则加速病程进展。文迪雅(盐酸罗格列酮)有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IR和改善代谢综合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文迪雅治疗糖耐量异常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应激性高血糖多见。国外资料显示:AMI后早期血糖水平无论在糖尿病及非糖尿病病人中均与预后密切相关。我们旨在探讨入院时血糖升高对老年A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糖耐量低减又称糖耐量异常(IGT),是介于正常糖耐量和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之前的一种高血糖状态。目前我国IGT患者约有4000万。IGT患者有1/3可能转化为2型糖尿病,故干预IGT向糖尿病转化显得尤为重要,已成为预防糖尿病的最重要措施。中医药干预治疗IGT有价廉效著的优势,我院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省名中医王晖主任中医师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以《内经》气化理论为指导治疗IGT,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杨霞  白永清 《山西中医》2008,24(3):53-55
糖耐量异常又称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是介于正常糖耐量和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之前的一种高血糖状态.最早于1979年提出,用以替换"边缘"糖尿病和其它类型的不携带明显微血管风险的高血糖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有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冠脉造影和临床特点。方法将83例AMI患者分为伴应激性高血糖33例(A)组,血糖正常50例(B)组,比较两组临床特点等。结果A组和B组比较,A组年龄大,心功能差,住院病死率高。A组无复流现象高于B组。A组中女性、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弥漫性病变高于B组,病变程度重。结论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心肌梗死患者年龄大,心功能差,冠脉病变严重,住院病死率高。临床上对急性心肌梗死并高血糖患者应给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9.
糖调节受损是正常葡萄糖稳态和糖尿病高血糖之间的中间代谢状态,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是发生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包括空腹血糖<7.0mmol/L、口服葡萄糖2h后血糖在7.8 至11.1mmol/L之间的糖耐量减低(IGT)和空腹血糖在6.1至6.9mmol/L之间、口服葡萄糖2h后血糖<7.8 mmol/L的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1]。我国5个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及成都)曾对5 000例未诊断过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行餐后血糖调查,发现有48.25%高血压患者餐后(负荷后)2 h血糖增高,我国IGT已逾6 000万。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较单纯高血压更易出现高血管外周阻力及交感神经功能障碍、动脉壁损伤和内皮功能紊乱,当高血压、高血糖等多种危险因素并存时,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可增加2~3倍[2]。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素分泌功能不足是引起IGT/IFG的共同病因[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化血清蛋白(GSP)检测在应激性高血糖以及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用迈瑞BS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我院住院患者中测得高血糖者、糖尿病患者以及正常体检者进行GSP测定,并追踪血糖状态最终诊断,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应激性高血糖者GSP1.75±0.32,糖尿病者GSP3.19±0.31,正常对照组GSP1.69±0.33,经t检验,应激性高血糖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GSP无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GSP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GSP可以做为应激性高血糖与糖尿病高血糖鉴别诊断的简单、有效的方法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攀升,而被称为糖尿病前期的糖耐量受损患者数量也呈加速增长的趋势。美国糖尿病学会(ADA)于1997年首次提出了"葡萄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一词,它包含葡萄糖耐量减低和糖耐量受损两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活血通络方联合阿卡波糖片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高血压合并高血糖患者,根据血糖水平分为三组,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组(IFG)、糖耐量减低组(IGT)及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合并糖耐量减低组(IFG/IGT)。所有病例均在降压基础上口服活血通络方水煎剂及阿卡波糖片。结果:IGT组及IFG/IGT组收缩压水平及2h负荷血糖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活血通络剂联合应用阿卡波糖片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糖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耐量异常(IGT)不断增加,其中约有1/3患者转变为糖尿病。如果糖耐量异常患者及早治疗,往往能够恢复正常,故IGT防治是降低糖尿病发生的重要环节。近年来,笔者采用大柴胡汤加减干预治疗糖耐量异常,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大豆胚轴提取物对人餐后血糖和糖耐量的影响。方法 健康受试者进餐或食用蔗糖时 ,同时服用大豆胚轴提取物 ,检测餐后血糖和糖耐量。结果 餐后血糖水平明显降低 ,糖耐量显著改善。结论 大豆胚轴提取物具有抗餐后高血糖作用 ,长期服用有助于抑制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持续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草药治疗糖耐量降低预防糖尿病的功效.方法:选取糖耐量降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在饮食及运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用的糖尿病治疗药物;实验组患者在饮食及运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补脾益气组方,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于实验前及1个疗程结束后检测空腹血糖及行糖耐量实验.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草药治疗糖耐量降低患者的效果良好,能有效预防其进展为糖尿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及糖耐量检测在糖尿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6月我院诊治的10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择取同期入院检查的10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和糖耐量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析两种检测在糖尿病诊治中的价值。结果:观察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值在6.6%~13.8%,平均值为(9.2±2.6)%,对照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值在4.2%~5.8%,平均值为(4.8±0.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耐量试验结果显示观察组2h后的血糖平均水平为(14.8±3.2)mmol/L,糖尿均呈现阳性,糖耐量降低发生率100%,对照组2h后的血糖平均水平为(5.8±1.1)mmol/L,糖尿检查无阳性,糖耐量降低发生率为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和糖耐量检测能较好的反应病情,对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糖脉康对糖耐量减退者胰岛素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耐量减退(IGT)是糖尿病(DM)的前期,大部分2型DM均经过IGT阶段,解放军总院观察的IGT年转换率为8.95%,因此,控制IGT将从源头减少2型DM的发病率。胰岛索抵抗是糖耐量减退的病因之一,胰岛素敏感性能够较好反应胰岛素抵抗性。笔者观察了糖脉康对40例糖耐量减退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8.
拜糖平是世界上第1个α—糖苷酶抑制剂。本文收集笔者在上海进修期间应用拜糖平控制餐后高血糖患者30例,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确诊的1型糖尿病(IDDM)10例,2型糖尿病(NIDDM)18例,糖耐量减低(IGT)2例,均为收住院病人,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最小23,最大68岁,平均年龄51岁。病程1~20年,平均12年。3例合并酮症酸中毒,2例合并单纯酮症,5例合并感染,但所有病例均将急性并发症纠正,感染控制后方可作为入选观察病例。10例并发糖尿病肾…  相似文献   

19.
王存良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7):1776-1777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给断乳的小鼠饲喂高脂饲料,制备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给药组和模型组,外加空白对照组;给药组分别给予0.3,0.6,1.2 g/kg剂量的银杏叶提取物,模型组和空白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给药1个月后测定小鼠的空腹血糖值,糖耐量以及血清MDA和SOD的含量。结果银杏叶提取物可以显著降低高血糖小鼠的空腹血糖值(P(0.01),降低血清MDA的含量,但是对高血糖小鼠的糖耐量的影响不大。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以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美托洛尔)对冠心病合并血糖异常患者的影响。方法将经冠脉造影明确诊断冠心病的患者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出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患者,分为比索洛尔组和美托洛尔组。观察1月、3月、6月后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的变化。结果共有42例患者(糖耐量减低18例,糖尿病24例)完成研究,其中比索洛尔组22例,美托洛尔组20例。治疗3月后比索洛尔组HbA1c、空腹血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美托洛尔组HbA1c、空腹血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较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对于冠心病合并血糖异常患者糖代谢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