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不同血糖水平与AMI发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02年~2008年112例确诊的非糖尿病AMI患者,按空腹血糖值分为2组,分别对2组住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猝死发生率、恶性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糖升高组与血糖正常组心力衰竭发生率、猝死发生率、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AMI早期血糖升高与AMI的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2.
宋晓健  刘卓敏 《中医药研究》2010,(7):796-796,821
目的分析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28例AMI患者,按即刻血糖、24h后空腹血糖水平、既往糖尿病病史分成A、B、C、D组。A组:即刻血糖〈11.1mmol/L,24h后空腹血糖〈7.0mmol/L;B组:即刻血糖〉11.1mmol/L,24h后空腹血糖〈7.0mmol/L;C组:即刻血糖〉11.1mmol/L,24h后空腹血糖〉7.0mmol/L,但在病情稳定后未确诊糖尿病;D组:既往糖尿病史,或在病情稳定后确诊糖尿病。观察4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死亡等情况。结果 228例AMI患者有139例高血糖,发生率为61.0%,组间比较左室射血分数、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死亡发生率,C组及D组较A组及B组明显增高(P〈0.01);D组高于C组,B组高于A组。结论 AMI有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死亡危险均显著高于无应激性高血糖者,且与血糖升高持续时间有关,可作为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伴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冠状动脉狭窄较不伴糖尿病的患者严重,且受累血管支数多,预后差。在不伴糖尿病的AMI患者中,有部分患者早期可出现血糖增高,因为此类患者无明确糖尿病病史,通常未能引起足够重视。老年人是AMI中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是老年人的多发病,急性心肌梗死是DM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本院近年资料完整的46例DM并发AMI住院患者与非糖尿疴眭AMI患者46例作对比分析,以探讨高DM并发AMI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血糖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血糖升高与AMI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1995—2002年65例确诊的非糖尿病AMI患者,按空腹血糖值分组,≤6.4mmol/L为血糖正常组,>6.4 mmol/L为血糖升高组,比较2组患者的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血脂水平和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发生率及近期病死率。结果血糖升高组的心肌酶等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2组间血脂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糖升高组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AMI早期血糖升高与AMI的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糖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辉文  唐志军 《新中医》2002,34(4):34-3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血糖水平及其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00例AMI患者入院时的血糖进行测定,并根据血糖测定结果,将其分为血糖正常组(正常组)和高血糖组,比较2组间血糖水平与AMI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100例AMI患者急性期有55例出现高血糖,发生率为55%,高血糖组的死亡危险比正常组高3.26倍,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的出现率分别比正常组高2.6倍,2.9倍和2.6倍,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急性期的血糖水平升高是AMI高危的标志,其死亡危险及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均显著高于血糖正常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时血糖水平与冠脉病变及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邯郸市第一医院心内科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连续入院的非糖尿病AMI患者且行冠脉造影者160例。以入院第一次随机血糖水平分为小于7.8mmol/L组,1.8mmol/L-11.1mmol/L组,对比两组冠脉病变特点及六个月心脏事件危险发生率。结果:人院时血糖水平越高,冠脉病变越严重,高血糖组三支病变及双支病变明显多于正常血糖组,高血糖组六个月的心脏事件发生率也高于正常血糖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糖尿病患者入院时血糖水平也可以作为一个预测冠脉病变,尤其是远期心脏事件危险的指标,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糖耐量异常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46例非糖尿病AMI患者随机分为糖耐量正常组(21例)和糖耐量异常组(25例),在入院第4周统计两组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力衰竭、心源性病死发生率的差异,观察1年内心绞痛积分和再次AMI发生率.结果 与糖耐量正常组比较,糖耐量异常组患者在恶性心律失常、心绞痛积分和再次AMI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非糖尿病AMI糖耐量异常患者较之糖耐量正常者预后较差,控制AMI患者血糖水平,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心血管病是造成糖尿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据报道占所有死亡人数的80%,其中大约3/4是由于冠状动脉病变所致。引入纤溶治疗之前及其后对患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糖尿病病人的研究表明其早期死亡率是非糖尿病病人的2倍,患AMI病人的远期预后也受到糖尿病病人的2倍,患AMI病人的远期预后也受到糖尿病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78例的病历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或称老年组);以同期住院年龄<60岁AMI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发病诱因、症状表现、梗死部位及预后。结果:老年组劳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率为19.2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老年组患者典型心肌梗死胸痛22例,占33.3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无胸痛表现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肌梗死主要位于前壁、侧壁和下壁,但无显著差异;老年组死亡率高达24.3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高,临床症状不典型,应将心电图和血清心肌酶作为老年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以早期发现心肌梗死,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糖耐量异常对心肌酶和心绞痛积分的影响。方法将46例非糖尿病AMI患者随机分为糖耐量正常组21例和糖耐量异常组25例,统计两组患者肌酸激酶(CK)、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恢复时间及心绞痛积分的差异。结果与糖耐量正常组比较,糖耐量异常组患者CK恢复时间明显延长,心绞痛积分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非糖尿病AMI糖耐量异常患者较之糖耐量正常者心肌损害较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对48例老年AMI(A组)的梗死部位、有无2次梗死、临床表现、并发症及病死率与67例非老年AMI(B组)做对照分析。结果无痛性心肌梗死:A组发生22例(46%),B组发生13例(20%);肺部感染:A组发生18例(38%),B组发生11例(16%);心功能Killip分级Ⅲ~Ⅳ级:A组20例(42%),B组15例(22%);室性心律失常:短阵室速A组发生22例(46%),B组发生9例(13%);室速+室颤:A组发生11例(23%),B组发生6例(9%);多部位梗死:A组发生16例(33%),B组发生11例(16%);2次梗死:A组发生13例(27%),B组发生6例(9%);住院病死率:A组死亡11例(23%),B组死亡6例(9%)。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AMI后病情较重,预后较差,应重视其预防、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对48例老年AMI(A组)的梗死部位、有无2次梗死、临床表现、并发症及病死率与67例非老年AMI(B组)做对照分析。结果无痛性心肌梗死:A组发生22例(46%),B组发生13例(20%);肺部感染:A组发生18例(38%),B组发生11例(16%);心功能Killip分级Ⅲ~Ⅳ级:A组20例(42%),B组15例(22%);室性心律失常:短阵室速A组发生22例(46%),B组发生9例(13%);室速+室颤:A组发生11例(23%),B组发生6例(9%);多部位梗死:A组发生16例(33%),B组发生11例(16%);2次梗死:A组发生13例(27%),B组发生6例(9%);住院病死率:A组死亡11例(23%),B组死亡6例(9%)。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AMI后病情较重,预后较差,应重视其预防、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预后明显不同于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笔者就其临床特点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糖尿病诊断按 1985年 WHO标准诊断 ,AMI的诊断条件为符合下列二项以上者 :持续而严重的心绞痛发作或以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为发病时的主要表现者 ;系列心电图检查有 AMI的典型改变及演变过程者 ;血清谷草转氨酶、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异常增高而无其它原因可解释者。笔者收集我院 1986年 1月~19 99年 6月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 2 40例 ,其中发病前已确诊糖尿病者 2 0例为 A组 (均为 型糖…  相似文献   

15.
保彦昕 《中医药研究》2014,(9):1067-1068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空腹血糖(FBG)水平的关系,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对hs-CRP变化的影响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住院的78例既往无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据入院即刻或第二天空腹血糖水平分为A组(FBG≤6.1mmol/L)20例、B组(FBG 6.2mmol/L-11.1mmol/L)36例、C组(FBG〉11.1mmol/L)22例,检测各组血hs-CRP水平,将血糖升高共58例,随机分为D组(普通治疗组,血糖控制在6.2mmol/L-10.0mmol/L)和E组(强化治疗组,血糖控制在4.4mmol/L-6.1mmol/L),检测各组hs-CRP水平,对各组住院期间急性心肌梗死、左室功能不全(LVF)、心源性猝死(CD)、恶性心律失常、低血糖发生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A组、B组、C组hs-CRP水平逐渐升高,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r=0.392,P〈0.01)。治疗后强化降糖治疗组严重心律失常、左室功能不全、心源性猝死改善情况均优于常规治疗组,血清hsCRP水平下降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FBG水平升高,AMI患者的hs-CRP水平亦升高。强化降糖治疗可明显降低血hs-CRP水平,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降低AMI的炎性介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伴发二尖瓣关闭不全(MR)的临床意义及预后。方法将124例AMI患者分为MR组59例和no-MR组65例,观察2组的临床情况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2组年龄、左室射血分数、终点心血管事件及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均有显著性差异。前壁AMI伴发MR组与下壁AMI伴发MR组与相应的no-MR组比较终点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AMI患者伴发MR提示预后不良,AMI患者伴有MR与梗死部位有关,且其部位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时溶栓前的准备及溶栓后的监护、护理措施的意义。方法:对62例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及护理进行总结。结果:充分的溶栓前准备及溶栓后的监护,全面的护理措施对AMI患者溶栓治疗有重要意义。结论:AMI患者在溶栓治疗中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并发症,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降低AMI患者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溶栓+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影响。方法 70例AMI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康复护理(2周程序),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远期AMI并发症对照组、干预组分别为3例、1例,出院后1 a内死亡对照组、干预组分别为7例、2例。结论静脉溶栓+康复护理可改善AMI患者远期预后,缩短下床时间及平均住院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与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Ⅱ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以及预后。方法:选择1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80例,观察组均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为单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发症、生化指标以及梗死部位等进行比较,分析其临床特点以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无痛性的AMI比例是32.50%,与对照组15.00%的无痛性AMI比例相比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心力衰竭、感染、心律失常等方面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2.50%、36.25%以及61.25%,其死亡率为16.25%,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Ⅱ型糖尿病的患者中比较容易并发心律失常、感染以及心力衰竭等情况,主要为多部位的梗死,患者的心功能比较差,预后比较差。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药物溶栓疗效早已被临床肯定。AMI发生时,冠状动脉堵塞的时间越长,心肌不可逆损伤就越广泛,预后就越差。故缩短患者就诊后到获得有效溶栓时间是保证患者在溶栓治疗时间窗内接受溶栓治疗的关键。为了缩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