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铺灸探新     
《辽宁中医杂志》2015,(7):1307-1309
铺灸疗法是由隔物灸发展而来的一种特殊的艾灸疗法,其施灸面积大,热力深透,主治范围广,具有其他灸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在临床上积极推广。为了继承和发扬这一特色灸疗法,作者对其理论、特点、适应症、注意事项及其免疫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为铺灸进一步研究的方法和方向提出了建议,以期促进铺灸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针刺与铺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胜  马军  潘靖年  张晓速 《中国针灸》2010,30(7):563-566
目的:比较针刺配合铺灸疗法与单纯针刺、铺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铺灸组(60例)、针刺对照组(30例)和铺灸对照组(30例)。针刺铺灸组取穴肾俞、大肠俞、椎旁压痛点等行针刺治疗,每日1次,并于每周第1天针刺结束后,隔药铺灸治疗1次。针刺对照组及铺灸对照组单独应用相应针刺或隔药铺灸治疗方法。结果:针刺铺灸组优良率为95.0%(57/60),优于针刺对照组的70.0%(21/30)和铺灸对照组的66.7%(20/30)(P0.05)。各组治疗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均有明显增加(均P0.01),治疗后针刺铺灸组较其他两组增加更明显(均P0.01)。针刺铺灸组疗效与病程的关系表明,病程越短,优良率越高;针刺铺灸组发病年龄与疗效的关系表明,发病年龄越小,优良率越高。结论:针刺配合铺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单纯针刺和铺灸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溯隔姜铺灸的历史,阐述隔姜铺灸的概念及作用机理,总结隔姜铺灸疗法在妇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概况。方法:检索近10年有关隔姜铺灸疗法的历史及现状,以及归纳整理该疗法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运用情况。结果:通过对隔姜铺灸疗法的理论探讨及其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总结出隔姜铺灸治疗以多种理论为基础,包含中医经络、皮部理论及现代医学的渗透给药理论,且对常见多发妇科疾病有较突出疗效。结论:隔姜铺灸在治疗妇科疾病中如痛经、习惯性流产、卵巢早衰、产后身痛等有较好疗效,以此期待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继续推广。  相似文献   

4.
铺灸疗法     
灸法源远流长,是祖国传统医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夏末殷初伊尹发明汤液之前,古代治病的方法主要是针灸两种,自伊尹发明汤液之后,针刺、灸法、汤液成三足鼎立。《灵枢·官能》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说明针法和灸法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铺灸源于隔物灸,又称"长蛇灸"、"督灸",是我国针灸工作者从传统和民间的方法中挖掘和总结出来的一种灸疗方法。因在施灸时沿脊柱铺敷药物、姜或蒜,形如长蛇,故名长蛇灸。长蛇灸又称督灸,取穴多用大椎至腰俞间督脉段,可灸全段或分段。其施灸面广,艾柱大,火气足,温通力强,非一般灸法所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与针刺配合TDP对照比较,观察何氏药物铺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符合标准患者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患者采用何氏药物铺灸方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针刺配合TDP治疗,两组患者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VAS评分比较。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铺灸治疗寒凝血瘀痛经疗效明显,且无不良反应发生,与药物铺灸的药材、灸材、隔灸物作用及温热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仇丽丽 《光明中医》2016,(17):2563-2564
铺灸疗法属于艾灸疗法中隔物灸的一种,是在背部正中抹上姜汁,于其上均匀撒铺一层铺灸药末,再在药末上铺设灸饼,将艾炷置于灸饼上,状如长蛇,从上、中、下点燃艾炷,故又称"长蛇灸"。其施灸面积大,燃烧时间长,温通作用持久。铺灸疗法作为一种独特的艾灸疗法,是在传统施灸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能激发经气,平衡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铺灸疗法能更好地促使药物渗透吸收,能增强疗效,临床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现对强直性脊柱炎、痛经、遗尿3种疾病进行分析,阐述其独特疗效。  相似文献   

7.
铺棉灸又称薄棉灸、棉花灸、贴棉灸,是一种以点燃脱脂棉为热源的非艾灸法。笔者分别以"铺棉灸、薄棉灸、棉花灸、贴棉灸"为关键词和主题词,通过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共纳入治疗带状疱疹的相关文献30篇,分析治疗带状疱疹的文献基本特征,得出铺棉灸治疗带状疱疹需要明确诊疗标准、主要病种、有无使用介质、干预措施、穴位及部位选择、铺棉灸是否操作规范、观察指标是否完整等。  相似文献   

8.
<正>强直性脊柱炎病因迄今不明,一般认为是一组多基因遗传病、复发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治疗较为棘手。近年来笔者采用铺灸疗法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操作方法和临证体会总结如下。1铺灸疗法简介传统铺灸又称"长蛇灸"、"督灸",源于隔物灸,是针灸工作者从民间疗法中总结出来的。因在施灸时沿脊柱铺敷药物、姜、蒜泥,形如长蛇而得名。其铺灸面广、火力足、温通力强,非一般灸法可及。施灸部位为脊柱督脉和膀胱经循行部位,督脉为"阳  相似文献   

9.
目前艾灸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但存在灸疗设备不足以及现有艾灸治疗器械的性能较差等问题,故在针灸学、燃烧学等理论学科的指导下,研制一种操作方便,安全高效的灸疗器具,供医患操作使用。该隔物灸器在保留了传统艾灸治疗优势的基础上,解决了艾灸局部温度过高以及降低了艾烟对人体的刺激和空气污染问题,提升和完善了既有艾灸治疗器械的性能。本文主要介绍隔物灸型中医灸疗器具的设计思路及其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铺灸疗法因其本身独特的治疗方式和特色日渐受到关注。近年来出现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铺灸流派,其施灸材料、部位及操作方法、治疗特点各有不同,为铺灸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扩大了铺灸的治疗和适用范围,可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中药外敷发泡加隔姜铺灸、单纯隔姜铺灸与西药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差异,探索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优选方案并规范临床操作。方法将120例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中药外敷发泡+隔姜铺灸)、治疗组2(隔姜铺灸)及西药组(口服甲氨蝶呤),每组各40例,经治疗后观察各项疗效指标。结果治疗组1、治疗组2及西药组皆可非常显著改善类风关患者的症状、体征、血清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免疫球蛋白M(Ig M)和免疫球蛋白G(Ig G)的含量(P0.01),但治疗组1疗效显著优于治疗组2及西药甲氨蝶呤组(P0.05或P0.01),治疗组2与西药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6个月后随访,治疗组1疗效与治疗后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2、西药组与治疗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6个月后随访三组之间疗效皆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中药外敷发泡加隔姜铺灸治疗类风湿关节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皆显著优于单纯隔姜铺灸及甲氨蝶呤,单纯隔姜铺灸近期疗效与甲氨蝶呤无显著差异,但远期疗效优于甲氨蝶呤。所以中药外敷发泡加隔姜灸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优选疗法。  相似文献   

12.
唐代医家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既集唐代前医学之大成,又是对诸多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总结创新。该书重视灸法,将灸法推入唐代新高度,为我国灸法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倡立丰富的隔物灸,灸材掺药作为隔物灸的材料,扩大了艾灸材料学内容及艾灸方法的适应证和治疗范围,对于后世艾条灸、雷火针、太乙针等新灸法诞生之启发和影响巨大,成为后世灸法学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其创立的隔盐灸、隔泥灸、隔蒜灸、隔豆豉饼灸、隔薤灸、隔面灸、隔附子灸、隔葶苈子灸、隔商陆灸、隔苇管灸等十类隔物灸之学术方法、临床应用进行阐述,冀望在总结其灸法学术思想的同时,为今日新的隔物灸应用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隔物灸法源远流长。隔物灸所采取的隔衬物品种,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药物到复合药物,隔物灸的具体操作逐渐多样化、详尽化,隔物灸的治疗病症从少量到多类,总体上隔物灸最多见于外科病症的治疗。隔物灸具有集所隔衬物、艾灸、穴位三重刺激的功效,有其独特的优势。随着社会进步和对自然疗法的推崇,隔物灸不仅用于医疗,还被推广至养生保健。今后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对隔物灸疗法制定统一的规范标准,使此疗法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更好地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药物铺灸疗法、针刺配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TDP)照射、推拿手法治疗寒湿型腰肌劳损各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42例。药物铺灸组选取腰部及夹脊穴部位配合何氏自拟的中药并隔姜饼进行艾灸,隔天1次,每周3次,6次为1疗程;针刺TDP组选取双侧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关元俞、腰眼、委中,腰阳关、命门、L1~5华佗夹脊穴等穴针刺后配合TDP照射患处治疗,每天1次,每周5次,10次为1疗程;推拿手法组以按压法、拍击法、斜扳法为主,隔天1次,每周3次,6次为1疗程,均治疗3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药物铺灸组总有效率100%,治愈率78.6%,优于其他2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腰痛评分比较药物铺灸组优于其他2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疗程与疗效的关系表明,疗程越长疗效越好,且药物铺灸组比针刺TDP组、推拿手法组见效快。结论:药物铺灸疗法治疗寒湿型腰肌劳损疗效优于针刺配合TDP治疗及推拿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15.
摘要:本研究探讨近10年艾灸研究中隔物灸与灸量对灸温的相关研究概况,为艾灸防治的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本研究从隔物灸、灸量及灸量对灸温的影响三方面进行总结显示出不同隔物类型及不同灸量对灸温均存在差异性影响。此外,艾灸治疗中对灸温的效应研究在对隔物灸作用原因以及灸量选择等实验设计及观察内容方面尚存在不足,今后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及研究铺灸治疗寒湿型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部分作用机制,探讨一种高效的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108例纳入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铺灸组,每组54例,通过观察每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指数及关节肿胀指数等指标,检测每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和血沉等指标及对各组治疗后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检测指标的变化及两组间临床疗效的差异,并综合分析铺灸对寒湿型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结果:(1)铺灸组、对照组均能明显减少患者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C-反应蛋白及血沉(P0.05);(2)铺灸组治疗寒湿性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铺灸结合西药治疗寒湿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大于西药治疗疗效,进一步推论铺灸对寒湿型类风湿关节炎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铺灸组方的用药规律,为临床铺灸药物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纳入的所有干预措施以督脉药物铺灸为主的文献,采用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对病种、证型进行频次分析;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铺灸组方的用药、药性、归经等进行频次与关联规则分...  相似文献   

18.
铺灸为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有效疗法。方法:将56例RA患者随机分为铺灸组(31例)和针刺组(25例)。铺灸组取督脉(大椎至腰俞)及双侧相应华佗夹脊,将药粉(羌活、独活、牛膝等组成)和鲜姜泥铺其上,上置艾炷行灸;针刺组取大椎、身柱等穴,单纯针刺。治疗时间均为50天。结果:铺灸组有效率为100.0%,针刺组为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铺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正>铺灸又名"长蛇灸"、"督灸",为流传于江浙地区的传统灸疗,运用治疗虚劳顽疾,其治疗最佳时间为三伏天。笔者在临床中运用三伏天铺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寒湿腰痛、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体虚易感冒等,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适应证寒湿痹痛、慢性虚寒性疾病。《内经》日:"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风寒湿邪乘虚侵袭人体,致使人体经络气血受阻,经脉瘀滞不通,不通则痛。铺灸产生的温热效应能达到祛寒除湿的效果。督脉为阳脉之海,灸之可振奋一身阳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任脉铺灸合头针与单纯头针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6例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成任脉铺灸合头针组(33例)和头针组(33例),头针组取额旁3线、肾俞、膀胱俞、三焦俞针刺,任脉铺灸合头针组采用任脉铺灸和头针治疗(同头针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开始后首次排尿时间及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结果:任脉铺灸合头针组治愈率为87.9%,高于头针组的60.6%(P0.05);任脉铺灸合头针组首次排尿时间明显短于头针组(P0.05);治疗前任脉铺灸合头针组和头针组膀胱残余尿量相仿(P0.05),治疗后任脉铺灸合头针组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头针组(P0.05)。结论:任脉铺灸合头针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治愈率优于单纯头针治疗,能明显缩短首次排尿时间,有效减少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