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难经》阐述了元气的作用与功能,并从脏腑之本、经脉之根,呼吸之门、守邪之神,脉有根本、人有元气等方面论述了元气的生理功能。后世医家认为人体元气非胃气不能滋,肾为根蒂元气由此生,并提出脉诊元气推测预后,指导慢性病及疑难病症诊治,培补元气预防疾病延年益寿,调节元气乃脐疗机制的关键,对当今临床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试从古代哲学"元气论"的角度入手,探讨中医学元气、原气、真气、正气的内涵与相互关系.认为不论探讨宇宙生成、天人关系,或是人体生命活动,元气均具有本原与本体双重属性特征,原气特指元气中气形质未分、具有化生之性的混沌一气,为狭义的元气.《黄帝内经》中的真气,其概念及特性与元气极为类似,或可等同.正气则为包含了先天元气、后天...  相似文献   

3.
龚廷贤的元气学术思想立足于对脾胃元气和肾中元气的认识,他认为脾胃运化正常则能运化水谷以充肾元,肾中元气充沛则能推动五脏功能活动。同时强调呼吸及气血对元气的作用。本文从这几方面阐释龚廷贤的元气内涵。  相似文献   

4.
以中医理论阐述生殖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和组织干细胞的发生、演变和主要功能。依据"元气"和"脏腑之气"的内涵,提出了中医"元气"和"脏腑之气"的现代医学本质,"元气"主要体现为"机体所有细胞基本功能及它们之间联系的有机集合",而"脏腑之气"主要体现为构成脏腑的所有细胞的细胞基本功能和一些细胞特殊功能及它们之间联系的有机集合。在上述科学假说的基础上揭示了肾精化生元气和脏腑之气的现代医学机制,探讨了肾精化生元气和脏腑之气的异常导致衰老及衰老性疾病的机制,以及中药通过作用于细胞信号传导分子调控肾精化生元气和脏腑之气的有关机制。  相似文献   

5.
元气学说被历代医家所重视 ,关于元气理论与临床的研究凤毛麟角。本文就元气的个性与元气亏虚 ,元气的补益与调达 ,以及元气理论的临床应用要点与展望作了初步探讨。并附病案 1则以佐证之 ,足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用旋转筒式粘度计、体外血栓形式仪测定了505神功元气袋对大白兔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影响,并用酶法测定了505神功元气袋对部分血脂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05神功元气袋能降低血液粘度,减少体外血栓指数及血中总胆固醇含量。由此认为,505神功元气袋可改善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7.
元气是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思想体系中一个博大精深的概念。它是以整体为特征的东方思维模式的集中体现。中医学之元气源于古代哲学之元气,并赋予了新的理论内涵。元气的理论内涵又决定了元气学说,对于临床具有重要意义。元气概念之滥觞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原始和根本,“  相似文献   

8.
505神功元气袋治疗动脉硬化及抗衰老36例总结西安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710001)梁立德,苏显明主题词动脉硬化/中医药疗法,抗衰老,@505神功元气袋/治疗应用为了探讨505神功元气袋治疗动脉硬化及抗衰老的机理,笔者对36例中老年患者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9.
气与元气     
从气之原始意义、气与自然的关系、气与机体的联系、气与宇宙万物之间的相互演化等方面就气的涵义及与万物的化生关系阐述,从元气理论的起源与发展、元气理论在传统医学中的运用2方面就元气理论的发展与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李东垣认为元气即胃气,来源于真气,乃先天之精,由后天水谷之气滋养。若脾胃受损,元气化生乏源,动力不足;或元气不行,气机郁滞,则发为阴火,影响脏腑功能而易致病。根据李东垣元气理论,脾胃内伤,元气不足,九窍不通,大肠传导无力,发为便秘;元气不行,阴火内生,“上焦不行,下脘不通”,形成便秘。功能性便秘临证分为虚证及虚实夹杂证,皆可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补元气、散郁滞、泻阴火。  相似文献   

11.
格式化表达是医学研究及论文撰写的发展趋势。随着多中心、团队协作研究的深入,论文作者数量有增加趋势。按国际规范要求,在多个作者中标注通讯作者,已成为必然选择,也是审稿人、编辑和读者的共同需求。标注通讯作者就是明确多个作者中谁负责就论文进行沟通联系、修改完善,回答问题。根据汉语表达习惯使用通讯作者更为贴切,强调编读者与作者双方的往来沟通,讯问与回答。根据目前我国信息环境实际状况,格式化标注通讯作者信息应包括姓名、E-mail、电话。标注了通讯作者,该作者就有责任和义务及时回答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五脏、六腑和十二经脉之间的矛盾。五脏与六腑,一阴一阳,互为表里,但两者的数目明显不匹配。十二经脉与脏腑相络属,但五脏与六腑直接相加为十一,明显与十二不对等。因此,《黄帝内经》中的五脏、六腑和十二经脉理论应该有着不同的渊源。首先,五脏的设立是为了与五行相对应;其次,六腑的设置原本就不是为了与五脏、五行相对应;再者,十二经脉也不是为了与五脏相对应,而是以阴阳三分为标准,改造五脏,又融合六腑。《黄帝内经》的集结者以汉代盛行的阴阳五行学说为标准,对它们进行了改造和结合,实现了不同学派学术思想的融汇。  相似文献   

13.
《山东中医杂志》2020,(1):52-55
黄峰教授认为肝癌的病因主要包含内外两个方面:内因为脾肾素亏,肝失疏畅,瘀毒内蕴;外因即饮食无节,调摄失度,疫戾之气乘机侵入。治疗上强调以祛邪兼扶正为原则,平衡邪正关系;注重培补先天禀赋与后天之本,顾护中焦,温肾化气;善用疏木自荣理论,疏肝以调畅气机;具体用药强调合理运用虫类药,并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重视情志调节。  相似文献   

14.
郭建新 《光明中医》2008,23(10):1411-1414
本文旨在基于传统中医理论探讨人的意识与情感之间关系,发现如果把虑与怒,意与喜,思与思,智与悲,志与恐分别对应在一起,就会形成5种认知与情感通过正反馈交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不同逻辑活动模式,产生对目标的追求或放弃的不同活动状态。而5种不同逻辑模式之间又按照它们的逻辑关系分别形成生序循环和克序循环,共同构成一个人的反馈系统。正负反馈系统共同维持人的精神与躯体相互依存关系,形成强势平衡和弱势平衡两种不同的稳定状态(可对应于人的觉醒和睡眠)。并由此导出了意识的定义:意识是人的精神活动以有目的的自组织方式按照5种不同逻辑模式之间的生克关系依序进入觉醒,从而反映环境及自我的有目的的组织活动的不同侧面,通过反馈调节形成不同清晰程度认知和作出情感反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住院病人健康教育实施中的缺陷及防范对策.方法:找出健康教育缺陷:概念模糊,认识不足,知识面窄,沟通时机不佳.人员配备不到位,病人主动配合及对护士信任度差.结果:通过多方面宣传培训健康教育措施.增强护患双重健康保健知识.可减少健康教育缺陷发生.结论:明确认识.拓宽知识面,确保人力资源,掌握病人心理,把握最佳的沟通时机,避免缺陷发生,提高了健康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中风先兆辨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降低中风的发病率,在出现中风先兆病证时,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尤为重要在介绍育阴潜阳、通经活络,补肾益精、养脑填髓四法辨治中风先兆病证的同时,主要 张积极采取医患结合药食相辅、心理调摄和合理起居等综合防治措施,以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7.
活血化瘀法治肺系疾患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化痰祛瘀、平喘活血、清肺和营益气、宣肺活血利水以气管炎、哮喘、迁生肺炎、肺心病等四则验案,提示活血化瘀法在治疗肺系疾患中具有提高疗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和法"是八法中最具特色,却又备受争议的治法,和法乃法外之法,其内涵与外延至今尚无定论。而《伤寒论》之"和法"基于表里、阴阳、水火、虚实,其立义之高,使汗、吐、下等治疗大法难以与之相提并论。《伤寒论》涉猎之经方,对号入座绝非张仲景本义,因其味少功专,更重要在于医圣昭示其中之证治法度,用伤寒经方理法架构临床疾病各个层面,以达到里病出表、阴病转阳之目的。而且,伤寒六经来源于"八纲",临床研究《伤寒论》不能仅局限于方证对应,更高的境界则是以法统方,以方测证。文章汲取《伤寒论》六经病蕴含的经方和法法度,契合临床屡试不爽之本源经方,旨在探究肿瘤之经方论治思路,冀予能够抛砖引玉,进一步推进经方论治肿瘤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五态人"是基于阴阳含量多少而把人分成的五型,即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与阴阳和平之人。基于此建立的"五态人格测验"是中医心理学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基于学术界尚未见相关论述就五态人格的五行配属关系进行探讨,作者查阅文献,深入思考,主要从五态人格的内在实质与外在特征两方面论述其与五行的配属关系。基于上述两方面的论述,得出少阳之人对应木,太阳之人对应火,阴阳和平之人对应土,少阴之人对应金,太阴之人对应水的结论。本文旨在补充与丰富中医心理学的理论,为临床的辨证施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张义  郭长青 《中医药学刊》2010,(9):1854-1856
针刀医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治疗方案和研究内容,因此具有学科独立性。在高校开设针刀医学课程是有必要的,因为这有利于推动针灸学发展、有利于发展中医新技术、能够为临床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针刀行业的规范、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在高校开设针刀医学课程是可行的,因为中医院校课程基础相对完备、部分高校已尝试针刀教学、学术研究气氛热烈、医疗市场有所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