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1.4)挖掘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的取穴用药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万方数据收录的1987年1月-2018年1月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研究文献。采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并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1.4),采用系统的频次分析、核心处方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纳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经筛选,共纳入穴位贴敷取穴处方171首,涉及腧穴60个,频次最高的腧穴为肺俞,为159次。穴对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大椎-肺俞、肾俞-肺俞、脾俞-肺俞、脾俞-肾俞、肾俞-大椎。主要核心处方为肺俞、大椎、肾俞、脾俞、风门、膏肓。涉及贴敷药物处方167首、中药64味,频次>100的中药依次为芥子、细辛、醋甘遂、延胡索,药对排名前五位的为细辛-芥子,醋甘遂-芥子,细辛-醋甘遂,延胡索-芥子,细辛-延胡索。核心处方为芥子、醋甘遂、延胡索、细辛、麻黄。结论:古今医案云平台(V1.4)分析得出的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取穴、用药规律可指导临床应用。选用最精简、最核心的药物可节约用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精简腧穴又能减少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痛苦;且对以后临床研究穴位贴敷对AR起作用的免疫学、病理学基础及临床应用等实验研究提供统一规范的选穴、用药依据。  相似文献   

2.
穴位贴敷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穴位贴敷法是在传统针灸医学基础上,将中药制成丸、散、膏等剂型贴敷于穴位,利用药物经皮吸收和经络效应的双重作用,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独特的中医外治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旧称过敏性鼻炎,是人体在接触某种物质后产生变态反应,使鼻粘膜血管舒缩功能和腺体分泌功能紊乱而引起的疾病。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人类生态环境的急剧变化,AR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健康问题之一,穴位贴敷法对AR的疗效正日益受到重视。现就近年来穴位贴敷法治疗AR的报道综述如下。1临床研究1.1伏九天中接受治疗葛仪方等[1]将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黄芩按2:2:1:1:1比例研成细末,混合,用时以姜汁制成糊状。选取膏肓、大椎、风门、肺俞、百劳、脾俞、肾俞,敷贴2~6 h。10天贴1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60例,总有效率为93.3%。吕振军等[2]将公丁香、吴茱萸、肉桂、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各等份,碾成过100目筛细粉,用时以生姜汁调成膏状制成鼻炎膏。治疗时用梅花七星针叩刺选穴(急性发作期多取大椎、陶道、定喘、肺俞、肾俞、风府;慢性迁延期多取肺俞、脾俞、肾俞、定喘、膻中;两...  相似文献   

3.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防治慢性咳喘穴位处方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清代张璐《张氏医通》白芥子涂法治疗冷哮,对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防治慢性咳喘的现代文献进行回顾性研究。借鉴循证医学的思维和方法,根据中医针灸学科特点,分析夏季三伏贴敷治疗咳喘病的常用腧穴和穴位处方选穴规律。结果显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位居前10位的常用腧穴是肺俞、定喘、心俞、膈俞、膻中、肾俞、膏肓、大椎、脾俞、天突,多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任督脉和经外奇穴。提示穴位贴敷处方的核心穴位是肺俞、定喘、心俞、膈俞、膻中,配穴可以根据辨证、疾病分期、辨病或对症加减。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机为肺失宣降,痰气搏结,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穴位贴敷取穴位刺激和药物吸收两方面功效相互激发、协调治疗本病。药物多选择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穴位选择肺俞、脾俞等,贴敷时间有依据时令贴敷,亦有不拘时令贴敷。  相似文献   

5.
《中医杂志》2009,50(9)
目的 探讨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法药物、穴位的基本处方及其配伍规律.方法 通过对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相关文献数据的收集、整理,建立数据库,采用复杂网络的分析方法,对穴位贴敷的基本药物和穴位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以白芥子、细辛、甘遂和延胡索等作为基本药物,穴位则以肺俞、大椎、膻中等作为基本处方穴位.结论 采用复杂网络发现的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法药物和穴位的基本处方知识可为制定操作规范和验证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拔罐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9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 ,我们用穴位拔罐后贴敷药膏治疗过敏性鼻炎98例 ,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 98例中 ,男 6 3例 ,女 35例 ;年龄最小 5岁 ,最大 6 8岁 ,以 10~ 30岁较常见 ;病程最短 3个月 ,最长 10年。治疗方法主穴取大椎 ,双侧肺俞、肾俞。用 5号火罐以闪火法拔罐10 m in(注意时间勿过久 ,以免拔出水泡 )。再将中药白芥子、元胡、白芷各 2 1g,细辛、甘遂各 12 g研极细末 ,每次取 15g,以姜汁调和成稀糊状药膏 ,分成 5份分别贴于以上穴位 ,上盖 5 cm× 5 cm的塑料薄膜 ,以胶布固定。一般贴 4h~ 6 h(小儿酌减 ) ,如贴药膏后烧灼疼痛感觉较重时 ,可…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的关联规则,探索穴位敷贴预防哮喘穴位及药物的选取规律。方法从1991年至2015年涉及穴位敷贴预防哮喘内容的文献中收集相关数据,建立数据库,并采用数据挖掘技术的关联规则提炼穴位、药物、赋形剂。结果经统计分析,肺俞和膻中、肺俞和定喘、肾俞和肺俞、膈俞和肺俞、脾俞和肺俞、膏盲和肺俞、大椎和肺俞、心俞和肺俞依次为最常用配穴;足太阳膀胱经、任脉、督脉为最常用经络。白芥子和细辛、白芥子和甘遂、细辛和甘遂、延胡索和甘遂、延胡索和细辛依次为最常用配伍药物。生姜汁、蜂蜜、凡士林为常用到的赋形剂。结论采用关联规则,开展现代医学文献开展研究,具备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三伏天敷贴治疗过敏性鼻炎连续3年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曹春梅 《中国针灸》2001,21(5):282-282
1 临床资料本组过敏性鼻炎 88例 ,其中男 50例 ,女 38例 ;年龄 3~ 4 0岁 ;病程半年~ 30年。诊断标准 :以发作性鼻痒、喷嚏、流水样涕及鼻塞为主症 ,部分病人伴有眼痒、流泪、咽痒等症状 ,体征有鼻粘膜苍白水肿。2 治疗方法2 1 取穴①肺俞、心俞、膈俞。②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2 2 操作取白芥子、玄胡各 30 % ,甘遂、细辛各 2 0 % ,共研细末 ,用鲜姜汁调成稠膏状 ,压扁切成块 ,每块约1cm× 1cm (6g) ,再加少许麝香 ,分摊在直径约 5cm的胶布上 ,固定于上述穴位。每隔 10天贴敷 1次 ,即初伏、中伏、末伏各贴 1次 ,初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天灸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方法]对400例住院患者使用天灸治疗,白芥子、麻黄各10g,甘遂、肉桂各5g,细辛3g。以上药物研成粉末,新鲜姜汁调成糊状,涂于天突、大椎、肺俞、心俞、肾俞、定喘、脾俞、大杼、身柱、膻中、风门穴位。每伏各贴药一次,双侧取穴。临床根据个体的不同差异,辨证分型,选取不同的穴位。连续治疗3年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临床控制65例,显效169例,有效117例,无效49例,总有效率87.75%。[结论]天灸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刘桂琴  薛峰 《四川中医》2011,(12):109-11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69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刺(上星、印堂、迎香、鼻通、合谷、足三里穴);穴位贴敷背部腧穴(大椎、风门、肺俞、膈俞、心俞、脾俞、肾俞、膻中、命门穴)。结果:总有效率为91.3%。结论: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整理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现代文献,探讨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取穴与用药规律,为临床上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提供指导。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2008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文献,建立穴位贴敷防治慢性支气管炎的研究数据库,针对穴位应用频次、归经、分布和腧穴所属类型以及用药规律进行总结。结果共纳入文献124篇,涉及穴位34个,主穴穴位频次121次,共涉及79味药物。结论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较为常用,以循经取穴和局部取穴为主,以肺俞穴为主穴,多以足太阳膀胱经穴为主,穴位多分布在腰背部,穴位类型以背俞穴为主;用药以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居多,多归于肺经,药性多温,药味多辛、苦,常用生姜汁调和制成药膏。  相似文献   

12.
罗虎  赵志敏  辛奕君 《河南中医》2020,40(6):831-83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核心病机为"湿、毒、瘀、闭",病位在肺、脾,具有传染性强、传染无差别性、症状相似性的特点。目前,大多医家认为,新冠肺炎的病机与湿邪密切相关,湿毒是其病理核心。笔者认为,其湿邪分为内外夹湿,外湿来源于气候和地理,内湿来源于饮食和机体。新冠肺炎的病机虽与湿、毒、瘀相关,但有寒热之分。因此,对于新冠肺炎的穴位贴敷治疗,临床应根据证型的不同而选取不同的穴位与中药。湿热型常用穴位:肺俞、定喘、曲池、合谷、外关、天突、丰隆穴,常用药物:黄柏、黄芩、干鱼腥草、白芥子,以上药物用蜂蜜调成膏状。寒湿型常用穴位:肺俞、定喘、足三里、膈俞、脾俞、大椎,常用药物:白芥子、细辛、甘遂、吴茱萸,以上药物用生姜汁调和。  相似文献   

13.
李卫玲 《陕西中医》2012,33(7):890-891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4例,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中药(炙麻黄、细辛、干姜、地龙、白芥子研末)穴位贴敷双侧定喘穴,肺俞穴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2%,对照组总有效率8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具有化痰平喘、抗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方法:对90例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诊断的患者,取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半夏五味中药按4:3:1:1:1比例混合,研末取蜂蜜或凡士林调成膏状,取肺俞(双侧)、膏肓(双侧)、膈俞(双侧)、中府(双侧)、天突、神阙、膻中等穴位贴敷。结果:90例患者中显效34.44%,31例,有效46.67%,42例,无效18.89%,17例。穴位贴敷安全、有效、简便、易实施,尤其是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选穴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对过敏性鼻炎患者治疗效果及其对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的影响。方法将70例过敏性鼻炎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贴敷12穴组[取穴:肺俞(双侧),心俞(双侧),膈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大椎,关元]和贴敷6穴组[取穴:肺俞(双侧),心俞(双侧),膈俞(双侧)]各35例,用冬病夏治贴膏于三伏天头伏、中伏、末伏第1天贴敷于不同穴位,各贴敷2h。治疗前后观察患者过敏性鼻炎症状进行评分,并判定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检测患者血清IgE水平。结果贴敷12穴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8.57%,明显高于贴敷6穴组的68.57%(P<0.05)。治疗后贴敷12穴组与贴敷6穴组患者各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贴敷12穴组鼻塞、流涕、鼻痒症状评分较贴敷6穴组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血清IgE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1年后贴敷12穴组低于贴敷6穴组(P<0.05)。结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可以有效治疗过敏性鼻炎,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清IgE水平,综合取穴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王宝玲  于智芬 《陕西中医》2008,29(4):390-391
目的:观察扶正固本、祛痰平喘类中药外贴配合针刺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采用梅花针打通双侧的肺俞、膏盲俞、心俞、膈俞等穴位;并用贴敷散(白芥子、细辛、玄胡、甘遂)外敷治疗本病56例。结果:总有效率为100%。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扶正固本,祛痰平喘的功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疗法的治疗价值.方法:通过随机单盲的方法将入选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及基线特征相似.且两组均给予顺尔宁10mg,日一次口服,连续服用半个月.治疗组60例则在此基础上,采用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将中药白芥子、细辛、延胡索、荆芥等制成膏剂,贴于大椎、定喘、肺俞、心俞、膈俞、肾俞、天突、膻中上贴敷4-6个小时,治疗十天为一疗程,连续贴三十天,探讨穴位贴敷疗法对哮喘的治疗价值.结果:60例采用穴位贴疗法,治疗三十天,有效率达93.3%.结论: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预防哮喘发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伏天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11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伏天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11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治疗组应用中药"贴敷散"姜汁调制,穴位贴敷大椎、肺俞、风门、脾俞、膏肓、肾俞、外关、丰隆,对照组针刺风池、迎香、印堂、上星、百会、外关,观察2组近期与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近期为72.4%,对照组为93.1%,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远期为56.9%,对照组为27.6%,组间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伏天中药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近期疗效逊于针刺,远期疗效优于针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方法:80例取天突、大椎、肺俞(双)、膏育俞、定喘(双)、风门(双)、脾俞(双)、膻中、命门、肾俞(双),用"三伏贴"中药穴位贴敷。结果:临床治愈9例,显效33例,好转26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5.00%。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效果较好,且年龄越小防治效果越好,病程越短防治效果越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选穴刺络拔罐放血联合西药治疗中风后吸入性肺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0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0g/次,2次/d,静滴;氨溴索,4mL/次,2次/d,静注。治疗组35例辨证分型选穴刺络拔罐放血,风寒袭肺:肺俞、大肠俞、大椎、脾俞;风热犯肺:肺俞、大肠俞、大椎、脾俞、肝俞;痰热郁肺:肺俞、大肠俞、大椎、脾俞、肝俞;痰湿蕴肺:肺俞、脾俞、胃俞、肾俞;肺阴亏耗:肺俞、脾俞、肝俞、肾俞;隔日选穴拔罐,在穴位上用梅花针刺数针,直至皮肤出血,再拔罐放血,5~10min,出血量3~10mL;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5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13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5.7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分型选穴刺络拔罐放血联合西药治疗中风后吸入性肺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