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考证附子品种、产地、炮制的基础上,采用药物实测的方法,并利用数据统计学处理方法,对仲景方中以个数计量的附子剂量进行古今折算.研究得出,仲景方中附子应为毛茛科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侧根.选取四川江油产生附子进行实测,得出仲景方中附子1枚为15.03 g,大者1枚为30.89 g,从建立仲景方的药物古今剂量折算标准化及临床的实用性出发,认为将仲景方中"附子一枚的定为15 g为宜,将仲景方"附子大者一枚"定为31 g为宜.  相似文献   

2.
代丹  吴浩然  胡春晨  邵蒙苏 《吉林中医药》2021,41(10):1359-1362
通过搜集古、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出豆蔻具有以下特点:临床汤剂用量多为1.875~30 g,丸散剂用量范围为0.03~1.05 g.结合疾病、证型、症状选择豆蔻最佳剂量,如芳香化湿,治疗湿邪内盛所致血栓性静脉炎、肾病综合征等,常用3~15 g;行气健脾,治疗脾虚气滞所致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汤剂常用3~30 g,丸散剂常用0.03~1.05 g;和胃降逆,治疗胃失和降所致胃食管反流、化疗后呕吐等,常用1.875~10 g.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芳香化湿常配伍藿香、苍术;行气健脾常配伍白术、薏苡仁等;和胃降逆常配伍厚朴、半夏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搜集古代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与临床应用,总结出石决明具有以下特点:石决明的临床汤剂用量范围为3.75~80 g,常用剂量为10~30 g,丸散剂用量范围为0.74~8.28 g.临床剂量随着疾病、证型及配伍不同而变化,如治疗高血压、眩晕等循环系统疾病,可使用石决明平肝潜阳,临床用量12~80 g;如治疗偏头痛、中风等神经系统疾病,可使用石决明平肝潜阳,临床用量20~50 g;如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可使用石决明平肝潜阳,临床用量10~30(丸剂0.74 g);如治疗麻痹性斜视、角膜炎或角膜病等眼科疾病,可使用石决明清肝明目,临床用量12~30 g(丸散1.25~8.28 g).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平肝潜阳配伍生地黄、钩藤、怀牛膝等,清肝明目配伍决明子、菟丝子等.  相似文献   

4.
段莹莹  王青  韦宇  卫若楠  连凤梅 《吉林中医药》2021,41(11):1506-1509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瞿麦具有以下特点:临床汤剂用量范围为3.7~60 g,汤剂常用量为10~30 g,丸散剂用量为0.076~1.035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利尿通淋治疗泌尿系疾病(泌尿系感染、小儿尿频等)和肾系疾病(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肾结石、肾囊肿、肾盂肾炎等),常用汤剂剂量为3.7~60 g(丸散剂为0.076~1.035 g);清热解毒,利水消癥治疗妇科疾病(卵巢癌、卵巢囊肿、闭经)和男科疾病(前列腺肥大、勃起功能障碍),常用量为10~30 g;渗泄行水治疗肝胆系疾病(肝硬化腹水),常用量为10~20 g.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利尿通淋常配伍车前子、萹蓄、木通、石韦等;清热解毒,利水消癥常配伍茯苓、猫爪草、车前子等;渗泄行水常配伍茯苓、滑石、茵陈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古代经典用方、名老中医及现代医者临床经验的总结,结果显示胆南星的量效特点为:临床汤剂用量为3~30 g,常用剂量为6~15 g,丸散剂用量为0.060~6.875 g.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的不同选择胆南星最佳剂量及配伍,如发挥清热化痰开窍功效,治疗心系病(冠心病)、五官科疾病(耳鸣)、精神类疾病(被迫害妄想症)等,临床用量6~15 g(丸散0.060~6.875 g);化痰散结治疗肿瘤、皮痹等,常用汤剂用量3~30 g;化痰通络治疗神经系统疾病(重症肌无力)、风湿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等,汤剂用量6~15 g;化痰定惊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等,常用量6~12 g.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清热化痰开窍,常配伍陈皮、半夏、石菖蒲等;化痰散结常配伍薏苡仁、茯苓等;化痰通络常配伍白芥子、柴胡等;化痰定惊常配伍枳壳、大黄、天麻等.  相似文献   

6.
赵书锋  王世勇 《光明中医》2009,24(1):130-131
针对"细辛不过钱"之说,研究了古今关于细辛用量、用法的论述及临床实践,认为细辛有毒,"细辛不过钱"是单用且入丸散剂的用量,临床上应用细辛在辨证准确、配伍得当、入汤剂久煎的情况下,可以超量使用,并且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仲景方中葶苈子用药剂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该研究拟在考证容量古今折算标准的基础上,采用文献考证药物品种、产地、炮制与药物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并利用数据统计学处理方法,对仲景方中葶苈子剂量开展古今折算研究.研究得出,仲景方中葶苈子应为十字花科植物葶苈(又名苦葶苈)Semen lepidli的种子,大陷胸丸中葶苈子半升(100 ml)宜折算为69.87 g.该研究力求最大限度地接近仲景方葶苈子剂量及相关经方配伍比例的原貌.  相似文献   

8.
中药汤剂当用生半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半夏有毒,入丸散剂必须经适当方法炮制。经现代药理研究;生半夏的毒性成分不耐热,不溶或难溶于水,因此生半夏入汤剂不必炮制;且有些炮制方法繁琐复杂,费工费力,并带来明显副作用。因此,笔者呼吁广大中医药临床工作者入汤剂要大胆使用生半夏,且安全无毒,疗效卓著。  相似文献   

9.
生天南星的毒性与用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迄今为止,有关天南星的两点疑惑一直困扰着学术界:①究竟生天南星有无毒性?历代文献均记载其有毒。卫生部将其列入28种中药毒药之一,仅限于外用,内服需用炮制品,每剂3~9g。但临床上也有不少医生将生天南星用于内服,而且常常超大剂量使用,如刘嘉湘即擅长于此,且每剂达30~45g,经万余人使用,从未发生不良反应[1]。笔者也曾在治疗一脑胶质瘤患者中使用生天南星,剂量达每剂45g,水煎服,持续服用半年之久,疗效卓著,并未出现任何毒性反应。②入汤剂宜用制南星。一般入汤剂煎服的药物,其有效成分主要为水溶性成分,药力的大小取决于有效成分煎出的多…  相似文献   

10.
对青黛不宜入汤剂进行考证,认为青黛正确的临床用法应为内服时宜入丸散,或直接以汤剂冲服。  相似文献   

11.
谢鸣 《中医药信息》1993,10(2):9-10
汤和丸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二种中药剂型。一般认为,只要方中诸药可以入汤,药味组成相同,各药配伍剂量比例相当时,汤和丸的功效和主治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只是作用于大小缓急上的差别。因此,区别运用汤丸二种剂型的要点在于主治证候的性质相同的基础上病情、病势于轻重缓急上的不同。《方剂学》历版教材皆持此观点,如目前全国统编五版教材“临床上经常将汤剂改成丸、散、膏,或将丸散剂方药改成汤剂,主要也是取其缓急不同之意。”笔者认为,这种表述虽可能概括了中医药临床汤丸运用的实际情  相似文献   

12.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菊花具有以下特点:临床用量范围为3.75~150 g,常用汤剂剂量为5~30 g,丸散剂中剂量偏小,多用1.25~2.76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选择最佳剂量,如菊花疏风解表,治疗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常用10~15 g;清肝明目,治疗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病等心脑血管病,用量在1.25~30 g;疏风解郁,治疗焦虑症、抑郁症等情志类疾病,常用12~30 g;清热解毒,治疗疔疮热毒炽盛时,常用15~30 g.据病随证配伍相应中药,如疏风解表配伍桑叶、连翘等;清热解毒配伍蒲公英、板蓝根等;平肝明目配伍钩藤、枸杞子等.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考证和实物测量的方法对仲景方中枳实进行了系统研究。从诸多本草文献的记载和相关附图的研究发现,仲景方所用枳实并非今之所用枳实,而是种属为芸香科植物枸橘的枳壳。随后对选用产自河南驻马店的枸橘枳壳作为仲景方枳实的实测药材进行了实物测量,得出枸橘枳壳一枚为12g。结合现代道地枳实、枳壳实测结果的对比,并运用所得实测结果对小承气汤全方剂量配伍比例的分析,认为仲景方中枳实为枸橘枳壳,其一枚的剂量为12g是合理的。该研究为今后建立仲景方的药物剂量和配伍比例标准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4.
赵书锋 《陕西中医》2009,30(3):339-341
目的:讨论"细辛不过钱"之说,以便临床合理运用细辛。方法:研究参考古今关于细辛毒性、配伍、用量、用法的理论阐述、实验研究及临床报道。结果:认为细辛确有毒性,"细辛不过钱"是单用且入丸散剂的用量。提示:临床上应用细辛在辨证准确、配伍得当、入汤剂久煎的情况下,可以超量使用,并且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汤剂基础上推行新的剂型一中药袋泡剂.方法:通过对汤剂、袋泡剂浸出进行物实验研究和实践应用.结果:实验中袋泡剂水中溶出物较汤剂高,且差异性显著(P<0.05),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结论:袋泡剂凭现在的制剂工艺和现在市场经济状况不宜全面使用,可将部分品种用于一些课题研究、临床协定处方、保健品等项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葛洪对附子的运用,为临床安全使用附子提供参考。方法对《肘后备急方》60条应用到附子的方剂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葛洪应用附子的配伍特点、减毒方法及使用剂量。结果《肘后备急方》附子配伍精良,组方严谨;减毒方法归结为炮制、煎煮、配伍及制成丸剂缓和毒性;《肘后备急方》附子的用量则因剂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总剂量膏剂较汤剂用量大,酒剂介于膏、汤剂之间,汤剂附子用量13.92~30 g,膏剂酒剂中附子虽总剂量较大,但日用量较小,值得注意的是,神明白膏方中附子用量高达30枚;丸剂散剂因药物以全质入药,故剂量应小,初略计算其日用量,结果丸剂附子用量范围为0.014~3.48 g,散剂用量范围为0.043~3.33 g,丸剂较散剂用量稍大。结论《肘后备急方》附子应用精当,颇具特色,值得后人学习与效仿。  相似文献   

17.
浅析附子与白术药对在仲景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对,也称对药,是指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配伍形式,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由经验积累而逐步形成的,是方剂最小的组方单位.仲景方中药对的使用,是仲景常用的一种特定药物组配和方剂组成,故通过药对的配伍分析,可进一步认识仲景用药特色及仲景方配伍规律,兹述附子与白术配伍在仲景方中的应用,冀有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仲景方立法精当,组织严谨,临床运用,只要药证合拍,增损适宜,获效甚著。笔者临床中每多用之,故对其组成、剂型、煎服法的科学性略有体会。一、关于药物组成比例:仲景方的药物组成十分注重君臣佐使的原则,剂量比例亦较严格,配伍不当,常可影响疗效。例①刘××,女,11岁,1978年8月2日初诊。患胆道蛔虫证,予鸟梅汤加吴萸二剂,然服后腹痛反增不减。细思诊断无误,缘何罔效。后悟出仲景制本方分为五  相似文献   

19.
附子在经方中使用频次较多,汤剂中其用量最小为1枚,最大为3枚,作为经方之峻药,附子剂量对方剂整体功效起决定性作用。本文以附子剂量为参照,梳理经方中的附子剂,比较分析不同剂量附子的功效差异,发现仲景用附子遵循一定规律,即“小量走里,中量表里兼行,大量走表”原则。理清附子在经方中的量效关系,对加深药物理解和临床应用附子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仲景方中以容量为计量单位的药物剂量折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景方的药物剂量,长期被奉为圭臬。自《伤寒杂病论》成书以来约一千八百年,由于朝代更迭,受到历代度量衡制变更的影响,要对仲景方药物剂量比例的继承与发扬,则必须对其剂量单位进行相应折算。主要从容量单位制的汉今折算与以此为计量单位的药物剂量实测两方面,实现从汉代容量向现代标准衡量的科学换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