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本研究对中药功效与寒热药性相关性研究的方法学框架进行了分析,认为寒热中药对寒热体质和寒热证候的干预作用是不同的,开展中药功效与寒热药性相关性研究应以采取证模型的研究方法为主.中药功效与寒热药性相关性研究的控研要点包括基于证候模型的寒热中药功效-药性关系研究、基于证候模型的寒热物质成分组群与寒热中药作用相关性研究、基于正常模型的寒热中药作用特征及其规律性研究、基于寒体热体模型的寒热中药作用特征及其规律性研究、基于不同模型的寒热中药作用机制对比研究等.同时,分别从模型制备、指标观察和对照设计3个方面,对中药功效与寒热药性相关性研究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2.
归纳总结中药治疗哮喘作用机制的研究,为中药哮喘作用机制的研究及哮喘的治疗提供参考.在查阅近年来有关中药治疗哮喘作用机制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将中药治疗哮喘作用机制研究从抑制气道炎症、调节免疫功能、改善气道重塑、降低气道反应、调节神经失衡五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虽然中药对哮喘作用机制的研究很多,但研究方法单一、西化,动物模型与中医理论证型不相符,未能体现中医证型的变化.因此中药对哮喘的作用机制研究应当结合中医药理论基础,注重证型变化,选择符合中医辨证的动物模型,建立系统的、多水平的研究,为进一步揭示哮喘复杂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药有效组分配伍的规律及特点.方法 通过对中药有效组分配伍研究方法的分析,揭示中药有效组分配伍的研究思路.结果 与结论开展中药有效组分的提取分离、化学研究、活性评价研究及中药组分配伍的药效作用多因素调节研究,是研究中药有效组分配伍的重要方法.中药有效组分配伍研究是开展中药现代研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药功效是对中药治疗作用的高度概括,中药药理作用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和作用的机制.大部分中药功效与药理作用一致.中药药理作用的临床应用,必须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等理论指导下,与中药功效及配伍原则进行有机结合,才能发挥更大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孙炳玉  马海萍  尹继全 《光明中医》2012,27(6):1259-1260
中药功效是对中药治疗作用的高度概括,中药药理作用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和作用的机制.大部分中药功效与药理作用一致.中药药理作用的临床应用,必须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等理论指导下,与中药功效及配伍原则进行有机结合,才能发挥更大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药复方的现代化一直是中医药界多年来关注的焦点.由于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其作用物质及机理研究一直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尴尬地位,无法进行科学、全面、准确的阐述.系统生物学的提出,为中药复方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方法,成为当今中药研究中的热点领域.系统生物学从整体观出发,系统研究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配伍规律、广泛的药理及其作用机理,为打破长久以来困扰中医药研究的"黑匣"问题提供了契机.本文对系统生物学的思路、方法及其在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进行了综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中药分子印迹技术对中医药理论的特殊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根据分子印迹技术与实验研究现状探讨中药分子印迹现象对中医药基础理论的影响.方法:结合分子印迹理论基本原理,分析中药分子产生印迹现象的物质基础,结合中医药学科基础理论与中药现代化的要求,寻找更直接的中药作用物质基础.结果:与单成分结构相比,中药及复方成分可以相互络合、复合、螯合、包合、中和、自组装、化学反应形成超分子化合物,中药的物质基础是包括了单成分群在内的超分子体的混合物,超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印迹现象,因此在进行中药药性、质量控制、炮制、药物制剂制备、药理学研究时,应特别重视中药超分子之间的印迹作用,中药复方配伍能显著性地改变这一作用形式.结论:中药的物质基础是基于单分子群的超分子混合物,超分子与分子群之间按印迹规律形成作用,这是中药复方区别于单分子药物又一显著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主要技术,包括双向凝胶电泳、质谱分析、二维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生物信息学,并从中药单体研究、单味中药研究、中药复方研究等方面介绍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在中药作用机理研究领域的应用和前景.  相似文献   

9.
罗云  孙桂波  秦蒙  姚帆  孙晓波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2):3345-3349
细胞共培养由于能更好地模拟体内环境,便于更好的观察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培养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探讨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可能的作用靶点,填补了单层细胞培养与整体动物实验研究的鸿沟,近年来倍受医药领域的关注,成为药物研发、生物制药领域的研究热点.细胞共培养方法包括直接共培养和间接共培养,主要用于疾病病理基础、新型治疗手段以及药物活性筛选的研究.现有的细胞共培养技术主要用于单一药物的药效学研究,用于联合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甚少.中药复方之间协同配伍,减毒增效.细胞共培养技术符合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特点,这对于未来探讨中药联合用药对机体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为中药及复方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该文就细胞共培养技术的方法与运用进行了概述,并对该技术运用于中药及复方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补气中药治疗心衰新机制的研究——调节心肌能量代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心肌能量代谢紊乱为切人点探讨中药特别是补气中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新思路.总结既往学术文献及研究结果,分析心衰与心肌能量代谢之间的关系及补气中药与能量代谢的关系.能量缺乏及能量代谢障碍是心衰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心衰发生、发展和恶化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抑制脂肪酸代谢产能、增加葡萄糖代谢产能可以改善心脏功能.中医学“气”的概念很大程度上与现代医学中“能量”密切相关.党参黄芪等补气中药及其相关复方及/或有效成分在改善心衰、调节脂质和糖代谢供能方面显示了较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这些中药大都含有多糖,其代谢成单糖后可能成为心肌能量代谢的底物,从而发挥对心衰心肌的保护作用.以心肌能量代谢为切入点开展中药特别是补气中药治疗心衰的研究,将有可能找到改善心肌能量代谢障碍、改善心衰预后的新的药物作用途径,从而从一个新的视角进一步完善补气中药对心衰治疗作用的机制研究,同时也为中药治疗能量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的机制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中药复方作用物质基础研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复方是中医在长期临床用药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占主导地位并且十分有效的的用药形式,已形成了比较系统完整的中药复方理论体系,是中医理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最佳体现,在整个中医药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研究中药复方,进而用现代的语言来描述与表达,不仅是其学科本身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多年来人们在对中药复方的研究方面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解决了不少问题,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中药复方的作用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两个问题一直是中药复方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严重制约和困扰着中药复方的发展.现结合我们在中药复方研究中对中药复方作用物质基础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指纹图谱技术是目前中药研究的一项关键技术,谱效关系研究则是指纹图谱研究的高级阶段.根据对指纹图谱、药效作用加以分析,显示指纹图谱与药效作用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在中药研究中得以应用.在中药研究中,谱效关系得到多方面的应用,如工艺优化研究、药效作用预测研究、炮制机制研究、组分配伍研究、复方药效物质研究、单味药研究等内容.对谱效关系在中药的应用以及研究进行较为系统的评价,并对发现的各类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以此讨论谱效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耐药菌株的增加、抗生素的滥用,抗菌中药已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查阅近年来国内相关文献,本文时抗菌中药复方、单味中药、中药有效成分及单体实验研究结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很多中药复方及其有效成分和单体已被证实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但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或研究不够深入.  相似文献   

14.
中药功效与寒热药性相关性研究的方法学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对中药功效与寒热药性相关性研究的方法学框架进行了分析,认为寒热中药对寒热体质和寒热证候的干预作用是不同的,开展中药功效与寒热药性相关性研究应以采取证模型的研究方法为主。中药功效与寒热药性相关性研究的控研要点包括基于证候模型的寒热中药功效-药性关系研究、基于证候模型的寒热物质成分组群与寒热中药作用相关性研究、基于正常模型的寒热中药作用特征及其规律性研究、基于寒体热体模型的寒热中药作用特征及其规律性研究、基于不同模型的寒热中药作用机制对比研究等。同时,分别从模型制备、指标观察和对照设计3个方面,对中药功效与寒热药性相关性研究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医学对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越来越深入,如某某中药具有强心作用、利尿作用、双向调节血压作用、双向调节自主神经功能作用等;某种中药中某种有效成分能治疗某种疾病,这种中药能治疗这种病是中药中的某种有效成分在起作用,这是现代科学对中药研究的方向和产物.笔者在"岐轩脉法"的指导下,从中医药学的角度去研究和应用西药,在临床中取得了突出的疗效,兹列举2例以供大家研究.  相似文献   

16.
苏春妹  刘强 《西部中医药》2006,19(6):48-48,F0004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乙型肝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分析与总结,从抑制和清除HBV、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抗肝纤维化、保肝护肝及综合作用等方面阐述中药治疗乙型肝炎的作用机制.结论:中药抗同HBV的研究较多,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前景十分乐观.  相似文献   

17.
王景尚  黄烨 《中医药研究》2013,(12):1501-1503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病理基础,血瘀证是心血管病常见的中医证型之一.AS发生发展过程中伴随的斑块形成、钙化、溃疡、血栓形成、出血等复杂病理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血管弹性降低、管腔狭窄及血液流变学改变,与中医"血瘀"、"痰阻"表现十分相似.随着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取得的重大进展,活血化瘀中药在临床中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对活血化瘀中药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也不断深入,其中"抗AS效应"就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大量研究表明,活血化瘀中药可通过调脂、抗炎、抗氧化、保护内皮、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迁移等多个环节发挥抗AS作用.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及表观遗传学的快速发展,AS机制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活血化瘀中药干预AS机制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方向和作用靶点.本文在总结活血化瘀中药抗AS研究的基础上,结合AS机制研究最新进展,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干预AS的潜在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药炮制机制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近几年有关中药炮制机制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结合自身科研经验,总结中药炮制机制研究的主流方法与思路.探讨中药炮制前后化学成分量与质的变化或比较中药炮制前后药效或毒性作用的变化(强与弱、改变)是中药炮制机制研究的主流思路,除此之外,还应当重视中药炮制前后全化学成分差异性、体内药动学差异性、炮制前后配伍差异性等方面的分析,多学科、多层次、全方位地构建中药炮制机制创新研究模式,才有利于挖掘中药炮制的现代科学内涵,丰富中药炮制理论,促进中药炮制学科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抗血小板中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项耀祖  商洪才  张伯礼 《中草药》2008,39(2):290-294
在止血、血栓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等过程中,血小板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抗血小板中药研究已成为热点.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文献,对抗血小板中药复方、单味中药、中药有效成分及单体临床和实验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归纳,很多中药复方及其有效成分和单体已被证实具有较好的抗血小板作用,但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或研究不够深入.  相似文献   

20.
从肠吸收屏障网络进行中药基础研究的思路及探索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谭晓斌  贾晓斌  陈彦  刘中秋  HuMing 《中草药》2009,40(10):1520-1524
口服是中药的主要用药方式,需要克服肠道吸收屏障网络作用,发挥其药效.综述了肠吸收屏障网络研究的技术方法体系,对完善这一体系并使之适宜于中药复杂体系的研究提出新的思路,建立适合于中药特点的肠吸收屏障网络研究技术平台.从肠吸收屏障网络角度,探讨中药炮制机制、中药复方配伍机制、中药与化学药联合用药对药物吸收的促进作用及其对生物利用度的影响,为研究中药组分胃肠渗透性,设计现代中药剂型提供依据.从肠吸收屏障网络研究中药,具有广阔的前景,必将推动中药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