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新中医》2016,(4)
目的:观察足驷马穴微创埋线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患者均采用足驷马穴微创埋线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3.33%。结论:足驷马穴微创埋线治疗白癜风简单、易行、有效,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2.
董氏奇穴结合传统针灸法治疗急性荨麻疹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董氏奇穴结合传统针灸法治疗急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刺曲池穴、血海穴与足驷马穴共10穴。结果:总有效率93.33%。结论:针刺足驷马穴与曲池穴、血海穴治疗急性荨麻疹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驷马穴治疗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选取曲池、外关、合谷、风市、血海、足三里6个常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选取穴位的基础上加驷马穴进行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驷马穴治疗急性湿疹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辨证选穴对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穴位埋线辨证选穴结合临床症状配穴法进行治疗后观察疗效。结果:显效70%,有效28%,无效2%,总有效率98%。结论:穴位埋线辨证选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较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影响微创埋线疗效的几个关键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云志  孙文善 《中国针灸》2007,27(4):291-293
目的:探讨影响微创埋线疗法临床疗效的因素。方法:通过长期对微创埋线的临床研究,特别是对传统中医针灸学理论的挖掘和再认识,结合临床实际,获得了初步认识。结论:经络理论、埋线的补泻手法、埋植线体深浅、线体的选用、治疗周期、饮食调摄以及适应证的选择等都是影响微创埋线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夹脊穴穴位埋线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12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66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取相应节段夹脊穴穴位埋线,配合局部取穴以及刺络拔罐的方法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夹脊穴穴位埋线为主治疗带状疱疹66例,治愈61例,治愈率为92.42%。对照组治愈32例,治愈率为53.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夹脊穴穴位埋线为主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任媛媛 《陕西中医》2011,32(10):1370-1371
目的:观察以背俞穴为主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13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采用背俞穴为主埋线治疗,取穴:脾俞、胃俞、胃管下俞、大肠俞、小肠俞、三焦俞等。结果:总有效率90%。结论:背俞穴为主埋线是治疗单纯性肥胖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体、动态观察分析微创埋线后线体对正常人体经穴局部刺激效应的时效特点,为微创埋线疗法间隔周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医学影像学磁共振(MR)扫描技术,采集8例正常人体左侧足三里穴埋线前、后多个时间点局部轴位T2 加权(T2 WI)压脂像及T2 图(T2 -mapping)8回波序列MR图像,所得8回波系列图像利用FuncTool软件生成T2 -mapping图像后测量埋线局部T2 值,分析足三里穴微创埋线后局部T2 WI压脂像信号强度及T2 值随时间变化的特点。结果:与埋线前相比,埋线后8h局部T2 WI压脂像信号强度及T2 值开始升高,埋线后第3日局部T2 WI压脂像信号强度及T2 值明显升高,埋线后第7、14日局部T2 WI压脂像信号强度及T2 值较埋线后第3日下降,但仍高于埋线前,至埋线后第21、28、35天,埋线局部T2 WI压脂像信号强度及T2 值下降至接近埋线前。T2 值经统计学处理显示:埋线后8h,第3、7、14天皆明显高于埋线前(P0.01);埋线后第21、28、35天与埋线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施行微创埋线后,线体对足三里穴的刺激效应周期为21d左右。相同条件下施行微创埋线时,选用与足三里穴结构相近的穴位,其埋线间隔周期以21d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微创透穴埋线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配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对照组各脱落1例。在基础治疗上,观察组给予微创透穴埋线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修订Barthel指数计分法(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1),治疗后组间差异P0.01,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微创透穴埋线法可提高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改善肌张力异常增高的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3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韵 《吉林中医药》2007,27(12):36-36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症的治疗作用;方法:以足阳明、足太阴、手阳明经穴为主,采用羊肠线穴位埋线方法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肥胖度与体重指数,并比较分析疗程与疗效的关系;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肥胖度与体重指数出现显著性差异,31例患者1个疗程的总有效率为80.65%,治疗延长至2个疗程时总有效率未显示出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患者有明显的减肥作用,治疗方便,作用持久。  相似文献   

11.
张涛  张海杰 《光明中医》2016,(16):2390-239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33例患者均采用穴位埋线治疗的方法。埋线主穴为肾俞穴、次髎穴、夹脊穴、足三里、阿是穴,其中夹脊穴为平刺透穴埋线的操作方法。结果 33例中,显效21例,占63.64%;有效10例,占30.30%;无效2例,占6.06%。总有效率93.94%。结论穴位埋线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效果显著,安全方便,避免了患者的诸多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四渎穴埋线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49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予四渎穴埋线治疗,每20天埋线1次,1次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愈35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结论:四渎穴埋线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确切,且有良好的即时效应,可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脐周八穴结合背俞穴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针采用脐周八穴结合背俞穴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脐周八穴埋线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周八穴结合背俞穴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有较好疗效,可持续有效地改善单纯性肥胖患者体重、腰围、BMI等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选穴规律。方法:对近15年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进行梳理,采用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分析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选穴及配伍规律。结果:统计35篇文献组方62组,结果表明穴位埋线治疗UC的RCT文献呈逐年增多趋势;治疗方法主要是穴位埋线配合中西药、灌肠;腧穴使用频次依次为足三里、天枢、大肠俞;选取的经脉以足阳明胃经和膀胱经居多;证型以脾胃气虚、脾肾阳虚和血瘀肠结最多。关联规则分析显示腧穴间相关性最好的是足三里-中脘-天枢;聚类分析出4个聚类群,从中总结出穴位埋线治疗UC的常用腧穴组合规律。结论:穴位埋线治疗UC时多以调理肠腑为基本治法,同时辨证配伍及随症选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夹脊穴埋线治疗胃热湿阻型肥胖的效果。方法:58例用夹脊穴埋线治疗,治疗12周。结果:治疗后体质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值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结论:夹脊穴埋线治疗胃热湿阻型肥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字化期刊群(WF)建库至2020年6月30日的穴位埋线治疗IBS的所有文献共299篇,最终纳入文献47篇并建立穴位埋线治疗IBS处方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使用频次、归经、部位、特定穴及辨证取穴进行统计,对使用频数≥4次的穴位进行聚类分析。总结穴位埋线治疗IBS选穴及配伍规律。结果穴位埋线治疗IBS涉及腧穴44个,总使用频次为281次。使用最多的穴位为大肠俞、天枢、足三里;使用最多的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及任脉,总频次为229次,占总频次的81.49%。涉及特定穴35个,占总穴位的79.55%,最常用的特定穴为背俞穴、募穴及下合穴。常见选穴部位为腰背部、下肢部及胸腹部,腰背部涉及10个穴位,以大肠俞最为常用;下肢部涉及14个穴位,足三里频次最高;胸腹部涉及11个穴位,天枢频次最高。证型以脾肾阳虚、肝郁脾虚、脾胃虚弱居多。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得到6个聚类群,其中大肠俞、天枢、足三里为重点取穴。结论穴位埋线治疗IBS疗效确切,通调肠腑为其基本治则,取穴以前后配穴与远近配穴为主,辨证取穴为辅,重视特定穴的使用。本研究对临床穴位埋线治疗IBS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聚乙交酯-丙交酯(PGLA)线体对正常人体经穴刺激效应存在的客观性及时效性,为临床使用PGLA线体行微创埋线及其合理间隔周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医学影像学磁共振成像(MRI)技术采集8例正常人体左侧三阴交穴局部埋线前、后多个时间点T2加权成像(T2WI)压脂及T2图(T2-Mapping)8回波系列图像,所得T2-Mapping 8回波序列图像利用相关软件生成T2-Mapping图后测量埋线局部T2值,分析PGLA线体微创埋线前、后三阴交穴局部T2WI压脂像信号强度及T2值随时间变化的特点。结果:1)埋线前T2WI压脂像上未见异常信号,埋线后各时间点T2WI压脂像上均见到局部高信号,其中埋线后8h、埋线后第3天、埋线后第7天局部信号强度之间无明显差异,埋线后第10天局部信号强度较前减弱,埋线后第14天局部信号强度较前明显减弱。2)与埋线前比较,埋线后各时间点T2值均显著升高(P0.01);埋线后1周内各时间点T2值之间比较:埋线后8h、埋线后第3天、埋线后第7天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埋线1周后各时间点T2值之间比较:埋线后第10天与埋线后第7天相比T2值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埋线后第14天(2周)与埋线后第7天(1周)相比T2值明显下降(P0.01)。结论:PGLA线体对正常人体经穴局部的刺激效应客观存在且具有一定时效性,其有效刺激时间在14d左右,临床使用同规格型号的PGLA线体施行微创埋线时合理的埋植间隔周期应在14d左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隔姜灸配合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阳白、牵正、地仓等穴隔姜灸,阳白、四白、下关等穴埋线治疗。结果:64例总有效率为95.31%。提示:隔姜灸取灸法的温经通络活血之功效和生姜的温中散寒补虚之功,埋线治疗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神经的兴奋性,改善患侧面部的营养代谢,使神经纤维再生,加速面神经管水肿的吸收,恢复面部的肌肉、神经功能。本法操作简单,对治疗顽固性面瘫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夹脊穴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0例。治疗组采用夹脊穴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夹脊穴电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与治愈率治疗组分别为95.0%、65.0%,对照组分别为82.5%、47.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夹脊穴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夹脊穴穴位埋线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夹脊穴穴位埋线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相应节段夹脊穴穴位埋线为主,配合局部皮肤针叩刺加拔罐的方法。结果夹脊穴穴位埋线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6例,32例显效,有效率88.89%。结论夹脊穴穴位埋线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