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病机。方法:通过对2004年3月至2015年3月中医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得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用药规律及其证候分布,从而探讨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病机特点。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50篇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证候分布:在相关的50篇文章中,常见证候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肾虚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肾虚肝郁证、脾肾阳虚证、心肾不交证、痰湿内阻证。证素分布依次为:肾虚证、阴虚证、血瘀证、气滞证、血热证、脾气虚、气虚证、血虚证、痰湿证、血寒证。2)总体用药规律:用药频次前3名的中药分别为熟地黄、菟丝子、枸杞子;药物类别由高到低前3位为:补虚药(55.76%)、活血化瘀药(20.08%)、理气药(4.55%)。结论:肾虚是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主要病机,血瘀是本病的一个重要病机环节,气血两虚可能是另一个重要机制,肝郁在发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患者的证候学分布规律。方法以北京地区160例DOR患者为研究对像,结合文献回顾性调查、前瞻性横断面调査两种调查方式,运用SAS软件的Proc LCA模块,借助潜变量类别分析技术,探索建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中医证候潜类别模型,对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 160例DOR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为肝郁肾虚证117例(73.1%)、肾阳虚证35例(21.9%)、肝肾阴虚证8例(5%)。结论 DOR中医证候的潜类别变量模型均与肾的关系密切,符合临床证候表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卵巢低反应患者的临床主要证型及主要症状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调查方法,对31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卵巢低反应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寻找卵巢低反应患者主要证型及症状的分布规律,分析卵巢低反应患者常见中医证型与年龄、盆腔手术等的分布情况。结果:其主要中医症状为:性急易怒、腰膝酸软、经血夹块、健忘、神疲力乏、畏寒肢冷、脱发、胸胁胀痛不舒、经前乳房胀痛等;最多的中医证型是肾虚肝郁血瘀证型(占32.7%);单证型中以肾虚证最多(占94.3%);随年龄增加,脾肾两虚肝郁血瘀证出现的几率增大;肾虚肝郁血瘀证及脾肾两虚肝郁血瘀证在有盆腔手术患者中出现的几率均大于无盆腔手术者。结论:IVF-ET卵巢低反应患者的中医常见证型为:肾虚肝郁血瘀证、脾肾两虚肝郁血瘀证、肾虚肝郁证;初步显示随年龄增加,脾肾两肝虚郁血瘀证出现的机率增大;肾虚肝郁血瘀证及脾肾两虚肝郁血瘀证在有盆腔手术患者中出现的几率均大于无盆腔手术者。  相似文献   

4.
余玲玲  梁瑞宁  魏俊英 《河南中医》2013,33(7):1171-1172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中医证候分型.方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探讨其中医证候分型.结果: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根本病机为肾虚,痰湿、血瘀为标,主要涉及肾、肝、脾等脏腑.证候分型单证候有肾虚证、肝郁证、脾虚证、痰湿证、血瘀证、血虚证,复合证候有气滞血瘀证,肾虚兼痰湿证,肾虚血瘀证、肾虚肝郁证、痰瘀互结证.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肥、瘦的差异性及其内分泌改变与中医证候分型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不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参照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相关文献,制定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调查表,回顾调查分析21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对其中医症状、体重指数等数据进行采集。通过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归类分析,归纳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通过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5个中医证型,分别为脾虚型(76例,35. 19%)、痰湿型(68例,31. 48%)、肝郁型(33例,15. 28%)、肾虚型(24例,11. 11%)、其他型(15例,6. 94%)。脾虚型和痰湿型患者肥胖程度和糖代谢异常程度较重。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中医证候可聚为脾虚型、痰湿型、肝郁型、肾虚型、其他型五大类型,多虚实夹杂,以脾虚、痰湿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中医证型特点及用药规律,归纳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证型、病机特点及用药思路。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自建库至2020年3月中医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研究,提取基本信息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31篇,其中123篇报告了中医证型,77篇报告了中药处方。常见证型有肾虚肝郁证、肾阴虚证、肾虚证、肾虚血瘀证;高频药物有菟丝子、当归、熟地黄、白芍、枸杞子、山萸肉等,药性多温、平,药味多甘,多归肝、肾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2条二项关联,17条三项关联;聚类分析得到3个药物组合;复杂网络分析得到20个药物构成的核心药物群,具有滋补精血、温通肾气、柔肝养肝、疏肝解郁、益气健脾、活血化瘀等功效。结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中医证型以肾虚肝郁、肾阴虚、肾虚为多,病机以肾之精、气、阴、阳虚损为基础,常兼肝郁、血瘀,治疗以温补肾精肝血为主,兼顾调节气机与血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补肾调经汤在脾肾虚弱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2例脾肾虚弱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激素替代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补肾调经汤治疗,观察两组血清性激素水平、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及调经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降低,但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治疗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为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调经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调经汤治疗脾肾虚弱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激素水平和卵巢储备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程和彬 《新中医》2020,52(1):53-55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中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20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中医证候分型为基准,分为肾虚肝郁型51例、肾虚血瘀型45例、脾虚痰湿型75例、痰瘀互结型31例,对202例患者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其卵巢形态、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估。结果:肾虚血瘀型组、痰瘀互结型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高于肾虚肝郁型组及脾虚痰湿型组(P <0.05),脾虚痰湿型组、痰瘀互结型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EDV)低于肾虚肝郁型组及肾虚血瘀型组(P <0.05)。脾虚痰湿型组、痰瘀互结型组卵巢体积、卵泡数、体质量指数高于肾虚肝郁型组、肾虚血瘀型组(P <0.05),脾虚痰湿型组卵巢面积、髓质面积高于肾虚肝郁型组、肾虚血瘀型组及痰瘀互结型组(P <0.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中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显著,其通过对卵巢体积、卵泡数、卵巢面积及血流速度等的评估可对疾病中医分型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门诊收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病例,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和中医体质判定,观察分析不同证候类型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收集263例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以脾虚痰湿证居多,83例,占31.6%,其次为肾虚肝郁证77例,占29.3%;痰瘀互结证70例,占26.6%、肾虚血瘀证33例,占12.5%。中医体质以气虚质(74例,28.1%)、血瘀质(53例,20.2%)、痰湿质(51例,19.4%)3种体质占主要比例。4种中医证候的中医体质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脾虚痰湿证以气虚质和痰湿质为主要体质;肾虚肝郁证的体质以气虚质及气郁质为多;痰瘀互结证中以血瘀质和痰湿质占主要比例;肾虚血瘀证中血瘀质和气虚质为主要体质。[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候间中医体质分布存在差异,中医体质的特异性影响中医证候的类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流行病学方法,研究子宫肌瘤患者的症状特点及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08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症状、体征定量评分,所有结果输入数据库,运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子宫肌瘤的证候分型以血瘀为主,兼有肾虚和肝郁,肾虚、肝郁均兼见的复合证型亦占有一定比例.结论:血瘀证是子宫肌瘤患者的基本证型,兼有肾虚和肝郁.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中医证候调查,研究小卵泡排卵的中医证候规律。方法设计小卵泡排卵中医证候调查问卷,对收集的306例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分析,采用频数分析法计算小卵泡排卵中医证候出现的频数和频率,中医证候规律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结果对306例患者51项症状,31项舌、脉进行频率统计,出现频率大于3%的症状有27项,舌、脉有20项。因子分析法得出11个证候要素,对306例患者的证候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肾阳(气)虚证占14.71%,肾阳(气)虚兼血瘀证占14.38%,肾阳(气)虚兼肝郁证占11.44%,肾阴虚兼肝郁证占11.11%,肝郁血瘀证占10.78%,脾肾阳虚证占10.78%,血瘀证占10.13%,肾阴虚证占9.81%,脾虚痰湿证占6.86%。复合证型以肾虚证、血瘀证最多,从多到少排列顺序依次为:肾虚相关证型、血瘀相关证型、肝郁相关证型、脾虚痰湿相关证型。肾虚证中,肾阳(气)虚相关证型多于肾阴虚相关证型。结论小卵泡排卵的中医证候特点以本虚为主,本虚指肾阳(气)虚,兼有标实,标实包括血瘀、肝郁、痰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卵巢功能低下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进行探究并分析其与性激素LH、E_2、FSH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4月在本院妇科门诊治疗卵巢早衰与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患者59例,其中DOR共计44例,POF共计15例。对其中医证型分布进行统计,并分析各证型与b LH(基础黄体生成素)、b FSH(基础卵泡刺激素)、E_2(血清雌二醇)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根据中医症候分型结果,59例卵巢功能降低患者中,按照比例由大到小排列为:肝肾阴虚,占比47.46%、脾肾阳虚占比32.20%、肾虚肝郁占比13.56%、肾虚血瘀占比3.39%、其他占比3.39%。(2)肝肾阴虚型卵巢功能低下病例与肾虚肝郁型、脾肾阳虚型相比,E_2水平在治疗前下降显著,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病例LH、FSH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肝肾阴虚型卵巢功能低下患者与非肝肾阴虚型患者E_2水平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功能低下患者中医证型中,肝肾阴虚占绝大多数,治疗前此证型E_2与肾虚血瘀型、肾虚肝郁型、脾肾阳虚型、其他证型相比较,水平显著降低;各证型病例LH、FSH水平在治疗前相无差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女性性激素水平检测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医证型判断的指导价值。方法:将2012年5月~2015年4月就诊的108例确诊PCOS患者按照中医证候辨证分型标准分组,记录其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黄体生成激素(LH)、孕酮(P)等性激素水平,分析不同证型患者性激素检测结果差异。结果:此次入组的108例PCOS患者的中医证候辨证分型可分为肾虚证、痰湿证、肝郁证和血瘀证四种;其中痰湿证39例(36.1%)、血瘀证28例(25.9%)、肝郁证22例(20.4%)、肾虚证19例(17.6%)。四种PCOS中医证候类型除FSH水平检测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剩余三种女性性激素指标检测结果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中肾虚证LH、E2水平为四组最低,血瘀证LH、E2水平则均为四组最高,肝郁证P水平为四组最高,痰湿证P水平则为四组最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PCOS患者女性性激素水平差异较大,性激素检测对中医证型的判断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患者中医证候及其分类症状分布规律。方法:100例PCOS患者按中医证候分为肾虚、肝郁、痰阻3组,并观察中医证候和症状分布规律。结果:中医证候出现频率为肾虚型37例(37%),肝郁型34例(34%),痰阻型29例(29%),不同证候的分类症状出现的频次各不相同。结论:PCOS患者中医证候的发生以肾虚型最多,分类症状出现的频次各有特点,总的来说大多以月经不调和不孕为主要共同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常见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为建立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奠定基础.方法 从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和国内外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以及PubMed中检索1949-2016年有关文献,共纳入文献257篇,提取文献题目、作者、证型名称及相应症状,建立Excel数据库.对文献中呈现的原始证型及规范后的证型进行归类统计,计算频次、频率.将频率大于2.00%的规范后证型作为高频证型,建立Access数据库进行数据处理,统计每一高频证型对应症状的频次、频率.结合临床实际合并含义相近的症状,得出合并后的频次、频率.结果 PCOS高频证型主要有痰湿证、肾虚证、肾阳虚证、肾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肝郁肾虚证、肝郁化火证、血瘀证、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脾虚痰湿证、肝郁证、肝郁气滞证等,并总结了高频证型的相应症状,分析了PCOS中医证候研究现状.结论 PCOS病性复杂,以实证为主,虚证次之;病位主要集中在肾、肝、脾;病理产物或致病因素主要有痰湿、瘀血.目前关于PCOS的中医证候研究还需进一步改进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右归丸汤剂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卵巢储备功能不全患者98例,中医证候分型为肾虚血瘀型。测取性激素值,阴道B超检查卵巢体积和窦卵泡数,并对临床症状进行评估。对98位患者给予右归丸治疗,6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的差异及临床症状表现。结果:经过治疗,患者激素水平情况有明显好转,窦卵泡数量及卵巢大小有所改善,卵巢间质血流量有所增加,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右归丸对于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晓  戢清荣 《陕西中医》2019,(9):1216-1218
目的:探讨调经种玉丸治疗肾虚血瘀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对子宫内膜、月经周期及激素水平影响。方法:选取肾虚血瘀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78例进行研究,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9例,调经种玉丸治疗)和对照组(39例,雌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月经、激素及中医证候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9.74%与64.1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经期、经量、月经周期、促卵泡激素、孕酮、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及月经延后、经色紫或暗、经期少腹痛证候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相对治疗前,两组患者子宫内膜、经期、经量、孕酮、雌二醇均增加,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及月经延后、经色紫或暗、经期少腹痛评分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更显著(P<0.05)。结论:调经种玉丸治疗肾虚血瘀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调节月经周期,提高卵巢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①揭示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②两病不同病况(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症)比较。方法:制定"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调查表",对12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和18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统计学分析其证候特点和分布规律。结果: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资料频数分析得出气滞、肾虚、寒凝、痰湿、湿热、气虚、实热、血瘀等8个单一证型;聚类分析后得出气滞血瘀、气滞肾虚血瘀、肾虚血瘀、痰瘀互结、肾虚湿热瘀结、气滞寒凝血瘀等6种临床常见复合证型。子宫腺肌病患者资料频数分析得出肾气虚、肾阳虚、肾阴虚、血瘀、气滞、气虚、寒凝、实热、痰湿、湿热等10个单一证型。聚类分析得出气滞肾虚兼痰湿、肾虚寒凝血瘀、肾虚寒凝气滞、肾虚气滞血瘀和肾虚气滞等5个常见临床复合证型。②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不同病况比较,痛经分别为54.03%和88.71%;月经不调分别为18.55%和44.09%;不孕分别为31.45%和18.82%。结论:①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证候分布复杂,临床上均以复合证型出现,两种疾病均以气滞肾虚血瘀为常见症候。②子宫腺肌病痛经及月经异常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而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孕比例较子宫腺肌病患者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继人工流产后出现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以探讨人工流产次数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为中医药预防该病和规范化治疗提供辨证施治依据。方法:选取本院接受诊治的自然流产患者300例,应用流行病学分析法分析临床资料,并自拟"继人工流产后自然流产的中医证候分布"信息表,建立数据库并给予统计分析,聚类中医四诊指标,探讨相关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同时对患者年龄、病程、自然流产次数以及人工流产次数等进行统计分析并探讨与中医证候分布的关联性。结果:继人工流产后自然流产的中医证型共5种,构成比按照降序排列分别为:肾虚血瘀证、肾虚内热证、肾虚血虚证、脾肾阳虚证、肾虚湿热证,其中,以肾虚血瘀证为主。随人工流产次数增多,自然流产的次数则增多,肾虚血瘀证构成比呈上升趋势。结论:人工流产次数与复发性流产的发病率呈正相关,为复发性流产的发病因素之一;肾虚血瘀证为继人工流产后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主要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20.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临床多从肾、肝、脾、心论治,分肾虚血瘀、肾虚肝郁、肝肾阴虚等证型,笔者从阳明经出发论治该病,为其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