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耀洲  张伟 《中医杂志》2012,53(24):2127-2130,2141
目的 探寻孟河马派临证痞证证治规律. 方法 搜索整理马派主要医家相关著作及文献中有关“痞证”的医案,对医案中所记录的症状、病位证素、病性证素、药物组成参照相关标准进行数据规范化处理,并对医案中痞证医案病位证素、病性证素、中药频数进行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R型聚类分析.结果 频数统计显示,痞证病位主要为胃、脾、肝、胸膈;病性主要为气滞、气虚、湿、痰;用药以理气药、补虚药、祛湿药为主.关联规则显示,病位证素、病性证素与中药三者之间均存在强关联规则;R型聚类分析得到5个用药聚类组合.结论 痞证病位在胃,涉及肝、脾;病性以气滞、气虚、湿、痰为主;主要证型为中虚气滞证、中虚湿困证和肝胃不和证;用药以理气药、补虚药、祛湿药为主;治以益气健脾、理气化湿为主,方用归芍六君汤等化裁.  相似文献   

2.
对周仲瑛教授门诊治疗糖尿病的病例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病机、病理因素、用药特点。结果发现,糖尿病的病机主要以肝肾阴虚、气阴两伤为主;病理因素主要涉及虚、热、瘀、湿、痰、风、郁;用药主要涉及清肺润燥药、清热燥湿药、凉血活血化瘀药、益气养阴药、生津止渴药、利水通络药、化湿健脾药。  相似文献   

3.
段行武教授认为"辨病论治"寻常型银屑病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段教授认为"血热、血瘀、血燥"为寻常型银屑病的核心病机,"凉血、活血、补血"为治疗本病的主要法则,治疗上以治血药为主,佐以清热解毒、祛湿药,同时重视上呼吸道感染、关节病变对本病诱发、转归的影响;重视专病专药、经典药对的运用,以丹参、鬼箭羽、生槐花、黄芩等15种药物为主药,以鬼箭羽为治疗银屑病专用药,治血为主,气血同调;同时用药广泛而灵活,结合"辨证论治",全面兼顾,坚持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体现了"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的完美结合与精准的用药艺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金匮要略》中单药和药对的使用规律和特点,并与《伤寒论》的方合并后找出《伤寒杂病论》中单药和药对的使用规律和特点,最终找出张仲景的用药规律。方法:对《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中的方(除单方)分别采用双向强关联规则数据挖掘的方法,分4组统计出单药和药对的支持度和置信度,找出支持度高于0.1的单药和支持度、置信度高于0.05的药对。结果:1,3组前6位高频单药有甘草、桂枝、生姜、大枣、半夏、芍药;2,4组有桂枝、半夏、芍药、茯苓、干姜、人参;2组前6位高频药对有桂枝、芍药;半夏、干姜;桂枝、茯苓;桂枝、白术;人参、桂枝;人参、半夏;4组有桂枝、芍药;人参、半夏;人参、桂枝;人参、干姜;桂枝、茯苓;桂枝、麻黄。结论:《金匮要略》用药多温,重扶阳;张仲景治内科杂病,侧重补虚,扶正祛邪,治外感病,偏向驱邪,常用解表法;始终保脾胃,重后天之本;药物使用有明显的核心倾向,形成以核心药物为主体,以常用药对为纽带的方族;从所使用的核心药物、常用药对来看,《伤寒论》、《金匮要略》处方用药大体一致,后者用药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收集明清时期鼓胀病病案的相关条文,挖掘其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条文进行分析,建立相应数据库,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结果:辨证以肝郁脾虚、湿热蕴结、脾阳虚证型最为常见;药物以利水渗湿药及补虚药为主;单味药使用中前3 味分别为茯苓、白术、陈皮。结论:明清鼓胀病用药规律主要为:病变脏腑,脾胃为要;辨证虚实夹杂,以虚为主;用药补泻兼施,以补为宜;证治对应,辨明主次,该规律为鼓胀病的临床和科研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精避地论述道:“圣人不治巳病治末病,不治巳乱治末乱此之谓也”。陆懋修在《不谢方·小引》中进一步阐述道:“疾病二字、世每连称。病可通言疾,疾不可遽言病也……《经》盖谓人于已疾之后,未疾之先,即当早为之药。乃后人以疾为病,认作服药于未病时,反谓药以治病。未病何以药为?不知《经》言未病正言已疾。疾而不治,日以加甚,病甚而药,药已无及。未至于病,即宜药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挖掘古籍方剂分析并总结心悸病的治疗中风药的使用规律,为心悸病合理配伍风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检索关键词在中国方剂数据库中筛选出治疗心悸病的方剂,并建立相关的EXCEL数据库,采用频次分析和关联规则方法。结果筛选出治疗心悸病相关方剂925首,涉及中药359味,以补益药为主,共含51味风药,以发散风寒类风药使用频次最高;筛选出66组风药组合,多是以两味风药配伍补益药为主。关联分析中祛风寒湿药与发散风寒药配伍组合应用居多,虫类风药组合紧密性高,规则性强。结论心悸病治疗中以补益药为主,风药在心悸病治疗中属于辅佐地位,以发散风寒为主,兼顾活血祛风、祛风除湿、息风止痉,强调内风、外风同时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明清时期运用虫类药治疗痹病的方剂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有关明清时期治疗痹病的含有虫类药的方剂161首,建立数据库,并应用excel等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1首治疗痹病的含有虫类药的方剂中,共用中药207味,共用药次1583次;其中虫类药物16种,共出现266味次;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补益药、平肝息风药、解表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理气药等7大类药物的累计频率达到80.53%,补益药中以补血、补气为主,累计频率占66.98%;四气中温、平2类药物的累计频率达到72.64%;五味中辛、苦、甘3类药物的累计频率达到87.45%;归经中肝、脾、肾、心、肺、胃经类药物的累计频率达到89.46%;应用虫类药最多的是地龙、五灵脂、白僵蚕、全蝎、穿山甲等,累计频率达到83.47%。结论扶正祛邪,多重气血;药味以辛苦甘为主,药性以温平居多;归经以肝脾肾为主,兼顾到胃;善用虫类搜剔通络以治痹。  相似文献   

9.
对程海英教授针药结合治疗面瘫的病机主张、针灸穴法、遣方用药进行总结和分析。程教授主张急性期针药并用,针刺以毫针浅刺为主,擅用清热解毒、祛风牵正之剂;恢复期以毫针治疗,运用"三通法"之微通法调理面部经络气血;后遗症期重用火针,配合毫针,以振奋阳气通经活络。根据面瘫不同时期的病因病机,施以不同的针法和方药。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借助医案记载,对叶天士和吴鞠通治疗暑病的用药特色进行分析,总结2人用药的规律,并比较二者之间的异同,探索二者之间的联系。结果发现对于暑病,2人均认可暑与湿的关系,吴鞠通认为"风"也是重要致病因素;治疗方面2人均以寒药、温药为主,多用苦、甘、辛味,以肺、脾、胃、心经为主;2人均常用苦杏仁、滑石、地黄、麦冬、半夏等药,叶天士使用玄参、通草、薏苡仁等药更多,吴鞠通使用石膏、淡豆豉、薄荷等药更多;同时也挖掘出了2人多个用药高频药对组合,并推导出新方,为暑病的进一步理解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1片面追求专方专药专病专方甚至专药,古以有之。张仲景用百合治疗百合病,百合即为专药,百合病即以专药百合来命名;半夏厚朴汤治疗梅核气,亦可称之为专方。《五十二病方》等早期的文献表明,中医在古代也曾有过对专方专药的追求,但最终还是在张仲景辨证论治的方法确定以后,中医学才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提高了临床疗效,此后辨证论治在中医学中始终占  相似文献   

12.
张沛  薛利国 《河南中医》2010,30(6):548-550
张锡纯熟知山药药性,在配方组药上善用山药,不仅将其用于缓症,亦用于急症,不仅注重在汤剂中与其他药物配伍组合,还注重山药在药、食上的结合。制方以把握病机为先,选药以紧扣病机为务;遣药以熟知药性为据,辨证以深通脏腑为凭;剂量大小以君臣主次为前提,药物配伍以提高疗效为准则;汇通中西以中医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金代名医李东垣中药复方治疗脾胃病的药对配伍规律,为临床选药组方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方法将金代名医李东垣《脾胃论》中治疗脾胃病的中医复方录入计算机,使用Microoft Office Excel2003软件建立中药复方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药对配伍规律。结果整理治疗脾胃病中药复方61首,涉及中药93种,筛选出甘草、陈皮、人参、白术、升麻、当归等前20味高频核心药物,统计得到药对1107对,而关联频度大于10次的33个。结论通过对高频药对的功效进行统计,得到治疗脾胃病的药对配伍特色:补虚药中的补气药、补血药与解表药中的发散风热药配伍;补虚药中的补气药、补血药与补虚药中的补气药配伍;理气药与补虚药中的补气药、补血药配伍;解表药与理气药、补虚药与清热药相须配伍;止咳化痰平喘药与理气药、补虚药配伍;化湿药与理气药、解表药、补虚药配伍。总结配伍的代表药对,为临床辨证脾胃病处方用药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药的配伍不是随意相加和堆砌,而是有中医理论指导的。中医方剂的组成,一般分为君药、臣药、佐药、使药四个部分。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是辅助君药增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同时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佐药是既配合君药、臣药加强治疗作用,又能清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古代文献配伍规律的研究探讨古代医家对卵巢囊肿病机的认识。方法:收集古代文献相关方剂175首,把每首方剂中的单味药输入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对高频药物及药物功效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175首方剂中使用频数≥3的药物共111味,药物的临床功效共19种;卵巢囊肿的病机是复合病机;其中使用频数在前15位的药物主要是活血化瘀药,温里散寒药,理气通腑药,养阴清热药及利水化痰药。结论:卵巢囊肿的病机以瘀血凝结为主,正气虚衰、阳虚寒凝、饮食积滞、阴虚内热、气机阻滞、痰湿结聚及外感表邪等并存。  相似文献   

16.
从络病角度认识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认为正虚为本,邪实(痰浊、瘀血)流注络脉,导致络脉不通为其病机;病程迁延、久病久痛、病久内舍于脏的临床表现,符合络病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的发展规律。结合络病三维空间结构,辨RA表里轻重缓急;结合络病在治法上以通为用,RA治疗上应急性期活血化瘀,缓解期通补兼施;RA用药以辛味通络药和虫类通络药为主,并根据寒热虚实斟酌加减,以期为RA临床论治规范化提供新的参考,也为临床其他属络病范畴的疾病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周业学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2):136-136
本文通过对"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解读,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等方面,对此条进行了全面分析,从而加深了对"痰饮病"的认识,揭示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不仅指出痰饮病乃本虚标实之证,而且提出了以温药和之的治则,奠定了痰饮病的治疗大法,对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科治疗肝胆病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处方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的2400份治疗肝胆病的中药处方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按组方药味数、中药分类、单味药使用频率、有无配伍禁忌等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处方由11~15味药组成的占88.13%;主要以清热药、理气药、补益药、解表药为主;使用频率大于6%的中药有20种;所有处方配伍均无配伍禁忌,所有单剂量均符合《中药学》规定范围。结论肝胆病专科处方用药具有一定特点,应掌握用药规律,对临床拟定处方以及药房药物采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回回药方》中脾胃病病因病机的分析,得出脾胃病在发病方面以脾胃寒湿、气血亏损为主,久则可以及肾。治疗一方面注重运用香药、温药以温阳散寒化湿,促进黄黑体液消散;另一方面善用动物类血肉有情之品温补精血,提升脾经、胃经气力。同时在用药剂型方面内服侧重于应用膏剂即舐剂,外用侧重于应用拓药,内外兼治,提升脾胃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中治疗脾胃病的处方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其用药规律及特点,为临床治疗脾胃病提供参考。方法:整理《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中治疗脾胃相关病症的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 2.5),利用频数分析确定治疗脾胃病的常用药物,并对其药性、药味、归经及配伍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60首,涉及中药139味,治疗脾胃相关病症使用频次最多的单味中药是陈皮,其次是茯苓、白术,常用中药主要以补虚药、清热药、理气药为主,配伍利水渗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和芳香化湿药等;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辛味、苦味、甘味为主;归经主要归为脾经、胃经、肺经等。结论:《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治疗脾胃相关病症时,陈皮为治疗脾胃相关病症的核心药物,六君子丸为基础组方,补气健脾、燥湿化痰,兼温中散寒为基本法则,味辛、性温、归脾经之药可作为首选,为临床治疗脾胃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