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伤寒论》蓄血证中"如狂""喜忘"等症状与老年性痴呆的临床表现相似,而"血自下,下者愈"又提供了重要的治疗方法,从蓄血角度奠定了老年性痴呆理论基础和临床基础。故以《伤寒论》蓄血证的原文精神为核心,参以《内经》论述,围绕其主要临床表现,着重分析蓄血证理论对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痴、呆、愚,以脏腑、气血津液辨证为主。本病病因繁杂,中医认为老年性痴呆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常责之风、血、痰、瘀、火等郁阻络脉,循行上扰脑窍或脏腑阳气亏虚,终致元神失养。《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并不常用,从少阴经的辨证思路作为探析老年性痴呆的切入点,从少阴经条文出发探析少阴经的中医生理病理内涵,再结合少阴心经和少阴肾经探析心肾两脏与老年性痴呆的关联趋同性。少阴病条文之主症"脉微细,但欲寐也"与老年性痴呆的临床表现相似,"当温之"以温阳法调理少阴,激发阳气,为治疗老年性痴呆提供了方法,以《伤寒论》的少阴经脉为核心,脏腑为始源,参以《内经》论述,着重分析少阴经脉理论对老年性痴呆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诊法的定义、《内经》诊法的基本内容、《内经》诊法的主要特点、《内经》有关诊断的内容、《内经》诊法的要点五个方面,重温了《内经》诊察疾病方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内经》是中医药院校的理论提高课程,藏象是《内经》理论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内经》课堂讲解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内经》各篇章论述切入的不同角度展开讲解;联系《内经》相关篇章,对藏象内容的梳理比较;关注《内经》对后世医家的影响和中医理论形成的意义;关注《内经》藏象理论的临床指导,结合实践运用进行讲解等,对《内经》藏象的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补肾化瘀法在中医脑病证治中的应用,本文从《内经》“四乌则-虑茹丸”溯源展开,论述肾虚易致脑病,脑病多兼脉络瘀阻,肾虚为本,血瘀是标。列举中风后遗症、癫痫、老年性痴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四则验杂予以佐证。  相似文献   

6.
《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历代注家及研究者不乏其人。但多从纯医学范围研究。近世亦然。但从《内经》所涉及的广泛的科学内容来看,能否从多学科范围来研究《内经》呢?能不能把《内经》看成我国较古的一部百科全书呢?回答是肯定的。据《内经》所涉及较多学科的特点,从多学科范围研究《内经》,虽然难度较大,工作量较重,但对全面认识《内经》里涉及的古代科学文化,特别是对充分发掘中医遗产可能会起到积极作用。一、《内经》具有百科全书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结合笔者《内经》课程教学实际经验,从《内经》自身方药理论、《内经》相关经文运用、援引《内经》古今名医心得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在《内经》教学当中联系中药方剂相关内容的方式方法,目的在于贯彻经典联系临床的宗旨,体现出《内经》在中医药学发展当中的主导地位,同时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整合课程知识,培养中医思维,为《内经》教学开展也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简称《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受到历代医家的推崇。近一个世纪以来,《内经》中的《素问》已经被译为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很多地区。据资料显示,目前已有多达9个甚至11个《素问》的不同英译本,对于《内经》英译的研究亦越发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文从西方和国内不同的翻译理论在《内经》英译研究中的应用为契机来探讨《内经》英译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简称《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受到历代医家的推崇。近一个世纪以来,《内经》中的《素问》已经被译为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很多地区。据资料显示,目前已有多达9个甚至11个《素问》的不同英译本,对于《内经》英译的研究亦越发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文从西方和国内不同的翻译理论在《内经》英译研究中的应用为契机来探讨《内经》英译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因时制宜的学术思想根源于《内经》,早在《内经》中即已构建起其框架。通过对《内经》全文的分析,发现《内经》已从生理、发病、预后、治疗等多方面支撑起了该理论,并成为其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归纳总结清朝《黄帝内经》版本研究概况,厘清《内经》传本的原貌.方法:对关于清朝《内经》文献著录著作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结果:清朝图书刻本有官刻、私刻、坊刻3种主要形式;《内经》传本从内容形式上,可分为全注本、节注本、校勘本3类;《内经》流传中多有散失,注家对《内经》注释亦有偏颇.结论:对清朝《内经》各种版本进行收集和整理,利用电子技术手段建立数据库,有利于还原清朝《内经》古籍版本的原貌.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周易》象的概念来研究《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对藏象的认识方法和内涵,从而提出《内经》藏象的“四象理论”,即性质象、形态象、职能象、时空象。这有助于全面理解和研究《内经》的藏象理论。  相似文献   

13.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的成书年代和成书地点古今多有歧义,现代仍然未有定论,很多研究者从多角度、多学科、多层次推测《内经》成书年代和地点。通过对《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记载的汉文帝诏问淳于意为切入点,结合《内经》讨论医学知识方面对话之外的礼貌用语、礼仪或仪式等,从情景语境中推测《内经》写作的原型、"黄帝"的身份以及成书的发源地等,从中显现出《内经》独特的写作形式,有助于医学地位的提升和医学知识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医院校建立后,为适应院校教育的需要,中医教育者探索并编写了多种编写体例的《内经》教材。大致可以分为"用西医知识改编"和"辑要分类编写"的两类《内经》教材。前者以仿造西医学科分类和使用西医知识对《内经》进行改造,后者保留《内经》原文的原汁原味,对相关条文进行归类和阐释。从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无论哪种编写体例的《内经》教材都是近代中医教育者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的成果,也为之后中医高等教育《内经》统编教材的编写奠定了基础,有着积极的历史价值。通过对近代《内经》教材的深入研究,相信这些宝贵经验也会对今后《内经》教材的编写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历代医家对卫气学说的研究和阐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气学说作为中医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确立于《内经》。《内经》奠定了卫气学说的基本学术观点和理论框架。历代医家在《内经》理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阐释这一学说,使之得到进一步发扬和充实提高。其中有从注疏角度加以阐释发挥者,有从临床角度加以应用研究者,有从理论角度加以探讨阐发者,兹择要分别概述于下,并作简要讨论。一《难经》和《伤寒论》的阐发和运用《难经》系运用“问难”方式对经典中的疑难问题进行阐释和发挥,其“问疑”对象主要是《内经》,因此对《内经》的卫气学说多有阐发。关于卫气的运行和节律,《难经》主要接受和阐发了《灵枢·营卫生会》篇营卫相随,昼夜五十周次于身的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经》时间治疗学的思想和内容。方法: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从《内经》时间治疗学的哲学基础、人体生理病理的时间节律与临床意义等方面进行归纳与整理,并与现代临床相结合。结果:整理出《内经》时间治疗学的系统理论。结论:《内经》时间治疗学理论对当今临床医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内经》所言规矩衡权应四时脉象,和《淮南子》、《汉书》中夏应衡、秋应矩的观点正好相反。如果从取象比类、阳气及脉象在四季中的变化三个方面来解读《内经》,会发现《内经》之言,以阳气为主线,存在很强的内在逻辑联系,并无纰漏。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大多研究《难经》的学者都认为它是解答《内经》疑义的著作。在今天,这种观点得到进一步的介绍和论述。然而,现在也有学者并不认同这种观点,但是他们的论证却并不十分可靠,以致近几十年出版的《难经》教材以及相关医史著作中,仍然认为《难经》是阐释《内经》要旨之作。本文从《难经》问难中针对的"《经》言"出发,将八十一难分为三大类,即问难并非针对"《经》言",问难中所称引"《经》言"未必见于今本《内经》,以及所引"《经》言"虽见于今本《内经》,解答却与今本《内经》内容相冲突或重复,进而从这三方面出发,通过对文献的体例和内容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寻找《难经》并非是解答《内经》疑义之作更为可靠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
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处处体现了对《内经》理论的具体运用,从诊断到治疗皆如此。可以说,《内经》是仲景学术的理论渊源,仲景学术则是对《内经》理论的成功实践和发展。下面,试就仲景学术与《内经》的关系作一浅探。一、论病以阴阳为纲阴阳为万物之纲纪,这是《内经》中最重要的学术思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对此有精辟而概括的论述。《素问·四气调神  相似文献   

20.
风热火湿燥寒六气组方原则是《内经》五运六气组方的核心内容。吴鞠通《温病条辨》在诊治外感温病时充分运用了《内经》六气组方原则,对后世临床防治外感温病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后世医家运用《内经》理论指导临床实践树立了典范。《温病条辨》不仅从卫气营血论治、三焦论治谨遵六气组方原则,温病的预防和备药亦遵六气组方原则。研究《温病条辩》对《内经》六气组方原则的应用,对运用《内经》六气组方原则指导临床防治温病、组方用药具有指导价值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