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各组织器官借此相互联络沟通以获得气血充养濡润。当生理功能失调时,经络则为病邪传变之路径,外邪侵袭,首先导致经络之气失调,进而内传脏腑;反之,当脏腑存在病变时,同样可循经络反映于体表,在体表经络循行的部位,出现各种异常反应。而经络辨证在皮肤病  相似文献   

2.
黄和  马臣 《中医临床研究》2010,2(15):111-112
经络是联系沟通体内脏腑与体表形体官窍的纽带,经络系统作为人体的信息传导网络,可感受来自人体内外环境中的各种信息,并按其性质、特点、量度等传递到相应的脏腑组织和官窍肢节。脏腑病变通过经络所反应于体表相应的官窍和部位的各种症状和体征,正是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依据。本文例举3例具有特殊临床表现的病案,说明经络脏腑辨证在诊断急危重症及疑难病中所具之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经筋是经络系统中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循行分布规律、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在概括经筋疾病临床特征的前提下,认为经筋辨证体现出以望筋伤部位颜色、形态功能异常以及触结筋病灶点分布规律以辨病筋为基础,筋性肢节病辨筋伤与筋性骨伤之标本且局部与整体多维互参辨病位,筋性脏腑病辅以脏腑辨证辨阻滞气血之病筋,八纲辨证贯穿始终的辨证思路。通过探讨经筋辨证,以期丰富经络辨证体系的科学内涵,更好地指导筋伤病的针灸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4.
中医外感病辨证有伤寒六经辨证、温病三焦与卫气营血辨证三大理论体系,但在分析病机时三者均必须落实到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等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对六经病证、三焦病证与卫气营血病证的病因及脏腑经络病机分析,认为外感病三大辨证体系的辨证过程实质上也就是脏腑经络辨证,提出应重视探讨外感病中脏腑经络辨证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中医外感病辨证有伤寒六经辨证、温病三焦与卫气营血辨证三大理论体系,但在分析病机时三者均必须落实到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等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对六经病证、三焦病证与卫气营血病证的病因及脏腑经络病机分析,认为外感病三大辨证体系的辨证过程实质上也就是脏腑经络辨证,提出应重视探讨外感病中脏腑经络辨证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浅谈《金匮要略》脏腑经络辨证特点及辨证观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影 《四川中医》2001,19(9):11-12
《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研究杂病的专书,其首创脏腑经络辨证方法。全书共诊疾病308种,皆以脏腑经络辨证方法为指导,抓住主要矛盾,或以辨病为主,或以辨证为主,无不反复诲人以病与证相结合的具体辨证方法,以达到确切掌握其脏腑经络病机所在,其脏腑经络辨证方法至今指导和运用于临床,是中医诊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从中医经络循行联合脏腑分属理论并附以临床验案,介绍了徐寅平主任医师辨证论治痤疮的经验,即痤疮一病,乃脏腑功能失常而内生火、热、痰、湿、瘀诸邪气,进而导致经络气血运行受阻所致。痤疮常常发生于颜面的不同部位,据此可推知不同脏腑经络的正邪进退、虚实变化。根据痤疮分布部位及所对应的脏腑、经络,结合全身症状,以腹针为主要手段,配合体针治疗,疗效显著,特色突出。  相似文献   

8.
中医临床辨证模式演绎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和精华,而辨证更是其中的关键环节,是立法处方、治疗疾病的依据. 早在<内经>中就有丰富的辨证学内容.<素问·五脏生成>中指出:"诊病之始,五决为纪.欲知其始,先建其母.所谓五决者,五脉也."<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了"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并以病机十九条为例,阐发了审查病机的具体方法.辨证是<内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后世形成的各种辨证方法都是源于<内经>的理论."辨证"一词首见于<伤寒杂病论·序>,自东汉·张仲景创立辨证论治以来,逐渐形成了六经、脏腑、卫气营血、三焦、八纲、病因、气血津液、经络等辨证方法,构建了辨证体系和模式.八纲辨证作为将哲学范畴应用于中医理论构建的成功典范,是中医辨证的基本纲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从总体上反映了证候的部位和性质.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是对病位辨别的具体深化,其中脏腑辨证、经络辨证的重点是在"空间"位置上辨别病位;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则主要是从"时间"上区分病情的不同阶段和层次;而病因辨证和气血津液辨证则是以辨别病变现阶段的具体病因、病性为主.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是汉代张仲景在《素问·热论篇》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完善起来的一套综合性辨证大纲.六经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辨证则是概括了人体的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等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结合参考机体抗病能力的强弱,致病原因的性质,病位所在的浅深,病势演变的进退缓急,对临床各种证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紧扣其证候特点,从而辨到了病情的性质、病位的所在、寒热的盛衰程度、正邪的消长态势,而予以立法、处方、遣药.所以,六经辨证实际上涵盖了所有的辨证方法在内,如八纲辨证、经络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气血辨证、三焦辨证等.在此本篇重点阐述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之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文章依据《金匮要略》原文,归纳书中疾病辨证体系明暗两线,从疾病部位的角度构建的脏腑经络辨证体系为明,包括经络传于脏腑、经络脏腑同病、脏腑相传、脏腑传于经络四种形式;从物质病理改变角度构建的气津液血辨证体系为暗,包括辨治外感温热病的卫气营血传变和辨治内伤杂病的气水血传变两种形式.《金匮要略》中的明暗两线是后世辨证体系的中...  相似文献   

11.
朱志华 《光明中医》2009,24(2):226-228
张景岳的辨证学说,集前人思想之大成,熔各种辨证方法于一炉,创立了一个以阴阳为"纲",表里、寒热、虚实为"变",病因、病邪、病位、病势、脏腑经络、气血阴阳、上下左右等为"项"的,包括三个审别层次的辨证体系。  相似文献   

12.
认为动眼神经麻痹的基本病机为气血亏虚、经络瘀阻。临证以经络辨证为核心,提出以辨位、辨证、辨经虚实为主的针刺治疗方法,其中辨位归经主要遵循“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常用督脉、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及手少阴心经、足厥阴肝经等腧穴,并以头针联合电针加强经络刺激;辨证归经根据相关症状表现,结合脏腑辨证辨别归属经络;重视辨经虚实,治疗遵循“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结合腧穴自身的补泻之别,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合理使用补泻之法。同时重视针刺手法与刺激量效相结合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六经辨证,始创于后汉张仲景,我国著名的中医眼科专家陈达夫教授首次将六经辨证引入眼科疾病的诊治中。目乃五脏六腑之精华,经络实为五脏六腑之道路,没有经络交通,则五脏六腑之精华不能到达于眼,而眼目一但患病,则相应经络亦会有不同的反应点。因此,眼病按六经辨证,是有理论根据的。眼睛中的葡萄膜泛指葡萄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及玻璃体组织。葡萄膜炎为眼科常见的疑难眼病之一,在该病的中医诊疗中以六经辨证体系为统领,以脏腑辨证为基础。确定病位,结合八纲辨证以辨病性,对全面调整患者的体质,阻断或减轻疾病的复发,提高临床疗效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瑛 《河北中医》1987,(5):32-33
经络辨证包括十二经辨证、奇经八脉辨证、经别、经筋和皮部的辨证。辨证方法主要是根据各自的分布及病变时的证候表现来综合分析。兹就经络辨证中的主体,即十二经辨证和奇经八脉辨证分述如下。一十二经辨证经脉和所属脏腑发生的病理变化,通过经络系统反映到体表,在经脉循行所过的部位出现各种症状和体征。这些病候可以反映疾病的成因、性质及所属的经脉、  相似文献   

15.
寻常痤疮中医辨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痤疮是一种面部多发性疾病,中医对痤疮的研究重点在于辨证诊断与治疗方面。近10年来,疰疮的诊断与辨证分型在传统研究基础上有了长足进展,各学者从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局部辨证及其它方面阐述痤疮的形成机理,并提出了肾阴不足、相火偏旺和女性患者从肝论治的新观点。同时痤疮的中医研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其中医辨证分型与诊断庞杂错乱.缺乏一个统一的分型系统。  相似文献   

16.
经络辨证是贺普仁教授临证时较常用的辨证方法,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经络外循体表部分的病候辨证;经络所内属脏腑的病候辨证;经络本身的气血辨证。根据经络辨证的结果,灵活运用三通法,选用相应的治疗方案,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  相似文献   

17.
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以病名为纲,创造性地发展了具有整体观念的辨证论治诊疗模式。所谓部位辨证是指通过对人体体表、脏腑之上、中、下部位的划分,归纳生理病理特点,分析疾病发生发展规律,进而进行辨证论治的一种中医辨证方法。《金匮要略》将部位辨证思想贯穿于脏腑、证候、病机、病势、预后、诊法、治法等各个方面,上承《内》《难》之旨,下启叶桂、吴鞠通等后世医家之思,为三焦辨证体系的创立与完善奠定了基础。部位辨证思想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对阐释疾病病因病机、指导疾病诊治和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以病名为纲,创造性地发展了具有整体观念的辨证论治诊疗模式.所谓部位辨证是指通过对人体体表、脏腑之上、中、下部位的划分,归纳生理病理特点,分析疾病发生发展规律,进而进行辨证论治的一种中医辨证方法 .<金匮要略>将部位辨证思想贯穿于脏腑、证候、病机、病势、预后、诊法、治法等各个方面,上承<内><难>之旨,下启叶桂、吴鞠通等后世医家之思,为三焦辨证体系的创立与完善奠定了基础.部位辨证思想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对阐释疾病病因病机、指导疾病诊治和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病因病机结合理法方药等,从痤疮脏腑辨证方面综述近年来痤疮的中医脏腑辨证治疗研究进展状况,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近年来中医关于痤疮的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并做比较系统分析。结论痤疮的形成与五脏均有关系,临床上应结合症状表现,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20.
燕树勋教授提出"辨证调治,调治并重"治疗痤疮的学术思想,坚持"脏腑辨证-因人制宜-健康教育"的诊疗模式;临床运用面部分候法及经络循行部位,佐以四诊信息进行脏腑辨证,并将痤疮分为肺经风热、脾胃湿热、肝经郁热、痰瘀互结4个证型;根据年龄、性别、疾病阶段不同,在脏腑辨证的基础上"因人制宜";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强调规律均衡膳食、适度体育运动、合理生活方式以及必要的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