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二陈汤的组方源流、二陈汤类方方证的构建、常用二陈汤类方的方证抓手、方证间的病机联系以及二陈汤类方应用举隅等方面,探讨了以方证相对论指导二陈汤类方运用的思路,以期为儿科临床医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二陈汤治疗冠心病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研究二陈汤治疗冠心病的作用靶点、代谢物、信号通路等,从而揭示其从痰瘀论治冠心病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中药潜在靶点数据库(TCM-PTD)、中药综合数据库(TCMID),找到二陈汤的主要成分,并通过ChemMapper数据库进行靶点预测,筛选成分靶点。通过TTD、Drugbank、DisGeNET数据库进行检索,获得冠心病相关的疾病靶点。将疾病靶点与药物靶点进行交集,筛选得到疾病-药物成分共同靶蛋白。应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模型。应用Metabo Analyst数据库将上述筛选出成分进行代谢物分析,筛选出主要代谢物。采用Cytoscape的MetScape及ClueGO插件分别分析二陈汤治疗冠心病相关靶点的基因功能及代谢通路,构建二陈汤主要药物成分-代谢物-靶点-信号通路拓扑网络。结果经数据库分析共筛选出二陈汤的8种主要成分及与冠心病相关的靶点56个,同时筛选出与二陈汤主要成分相关的代谢物13个及相关信号通路13个;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二陈汤的成分-靶点、成分-冠心病靶点及相关代谢及信号通路的共表达网络,发现二陈汤可能通过保护血管内皮、抗氧化应激、抗炎修复等多靶点、多途径发挥对冠心病的治疗作用。结论从多角度探索了二陈汤从痰瘀论治冠心病的潜在分子机制,揭示了二陈汤的药理作用,为其后续临床疗效评价指标的筛选提供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二陈汤出自成书于北宋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历代公认的祛痰剂祖方,该方组方严谨,配伍精当,即可理气,又能化痰,对痰饮证及相关疾病的疗效确切。近些年来,围绕此方的作用机制研究不断扩展与深化。根据收集的资料显示,近年来关于二陈汤的研究多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相关,即便是其他系统的疾病也往往通过中医理论"从肺论治",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二陈汤的研究多数为二陈汤的加味或者合方,基于此,通过对研究资料的收集,发现呈现此特点的原因与历代医家的用药规律有关。药理学的研究成为当下的热门,常涉及多个信号传导通路,来探讨二陈汤的多靶点治疗作用。药理学研究也以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为主,特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研究内容尤为详尽。将从二陈汤的文献研究,临床研究,药理学研究等方面为二陈汤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的概述。最新的文献研究对理解二陈汤的内涵大有裨益,而多位研究者通过最新的检测技术阐明了二陈汤在机体内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乌梅对二陈汤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采用GC-MS分析了二陈汤、缺乌梅二陈汤和乌梅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结果:二陈汤、缺乌梅二陈汤和乌梅分离了58、48、20个色谱峰;二陈汤、缺乌梅二陈汤和乌梅鉴定了37、27、15种化学成分,分别占挥发性成分的78%、87%、83%.结论:本方法简单,可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5.
廖华军 《中医药学报》2012,40(5):142-144
通过查阅分析国内最新研究文献,简要介绍了二陈汤的研究情况,从配伍研究、化学成分、药理研究、中药制剂等方面总结了二陈汤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对研究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了解二陈汤类方主治病症的规律。查找《中医方剂大辞典》,得到323首类方元,根据原文记载,从"中医病"、症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二陈汤类方主治"中医病"22种、症状118种。二陈汤类方主治病症特点是,脾胃与肺系症状是核心症状,很集中,频次高,边缘症状很广很分散。要把二陈汤类方用得准,要抓核心症状,即脾胃与肺系症状;要把二陈汤类方用得广,要充分认识各种边缘症状。而二陈汤类方是治疗痰病最合适的方剂群。  相似文献   

7.
温胆汤首见于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卷十二·胆虚寒篇》,用以治疗大病后虚烦不眠所致的疾患。后世有人认为本方由“二陈汤”衍化而来,但二陈汤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合剂局方》,故温胆汤从二陈汤衍化而来之说不妥。《温胆汤》  相似文献   

8.
乌梅、生姜对二陈汤降脂作用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大鼠脂肪乳剂高血脂模型观察了二陈汤的降脂作用,在LDL、TG降低方面乌梅、生姜对低剂量二陈汤有明显的影响,六味二陈汤高剂量可使降低的HDL有升高的趋势。在小鼠蛋黄乳剂高血脂模型,六味二陈汤、四味二陈汤均可使升高的TG显降低;六味二陈汤高剂量可使升高的CHO显降低,在对CHO降低方面乌梅、生姜对二陈汤有明显的影响。在对TG降低方面六味二陈汤高剂量明显高于其它组,药物各组间的药效作用强度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提示乌梅、生姜对二陈汤调节脂代谢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乌梅在二陈汤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祛痰、镇咳、降脂的实验研究发现 ,乌梅也有一定的镇咳作用 ,四味二陈汤有明显的镇咳作用 ,乌梅对四味二陈汤镇咳作用有明显的增强效应 ;乌梅有一定的调节脂代谢作用 ,四味二陈汤有明显的调节脂代谢作用 ,乌梅对四味二陈汤调节脂代谢有明显的增强作用。乌梅对四味二陈汤发挥祛痰作用增强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王俊美 《光明中医》2012,27(1):164-165
本文对与"二陈汤"有关的容易误导临床医生的三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指出对"治痰通用二陈"应结合历史背景和中医治痰的法则来灵活对待;乌梅在二陈汤中的独特配伍作用不容忽视;二陈汤中半夏、陈皮"陈久者良"的说法值得肯定,但应辨证看待,"二陈"并非越陈越好。以上观点对初学者正确理解二陈汤和临床医生正确运用二陈汤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阿尔兹海默病(AD)严重影响现代老年人生活质量,其治疗成为研究热点问题。蛋白L型异天冬氨酰基/D型天冬氨酰基邻甲基转移酶(PIMT)对AD中淀粉样β蛋白沉积起到抑制作用,其过程包括对异天冬氨酸的修复功能和对α分泌酶表达的调节,为AD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综述近年来对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以便为临床及科研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治疗方案。[方法]通过近年有关中医各家对糖尿病肾病的文献报道,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进行研究,从分期分型和复方及单味药,不同层面揭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结论]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感冒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小儿因生理病理不同于成人,疾病易发传变,不容小觑。感冒大部分病因为病毒感染,中医药治疗此病的历史久远,理论丰富且作用突出。现代中医治疗小儿感冒的方法多样,内治、外治法的研究众多,疗效显著。因此,中医治疗小儿感冒的有着广阔的前景。我辈医家应针对当代小儿感冒的疾病特点的变化在诊疗技术和理论上继承创新,并加强对中药防治感冒药物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加强大样本及动物实验的研究,以进一步促进中医药更好地防治小儿感冒。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中风病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这引起了广大群众及医生们对于本病的重视。马云枝教授是第二批国家级名老中医,其在数十年从事脑病专业的临床工作中对治疗中风有着丰富的经验,并在本病诊疗过程中形成了心脑同治的学术思想。方法通过介绍中风的病因病机,分析马云枝教授运用心脑同治在中风中应用的理论基础及异病同治的思想,并附以验案一则。结果通过分析、总结得出对马云枝教授运用心脑同治的理论治疗中风的经验。结论在中风合并心系疾病的治疗中,应用马云枝教授的心脑同治法可获得良好疗效,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中医"治未病"理论是《黄帝内经》预防与治疗学的精髓,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代的理论与临床发展中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治未病"理论的内涵为线索,并针对中风病的致病因素,探讨"治未病"理论在中风病防治中的应用,充分反映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中医思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推拿整复肋椎关节错缝治疗胸椎病的临床效果,探讨俯卧双掌按肋复位法作用机理。方法:将15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8例,采用俯卧双掌按肋复位法配合冯氏胸椎复位法;对照组77例,单用冯氏复位法,随访1个月~1年。结果:治疗组急性63例中疗效优58例,占92.06%,与对照组急性疗效达优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俯卧双掌按肋复位法在治疗胸椎病中有协同冯氏胸椎复位法的作用,具有矫正肋骨小头关节、肋横突关节错位的效能,因而推拿整复肋椎关节错缝能缩短疗程,提高推拿治疗胸椎病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运动神经元病属于世界性疑难病,中医药在运动神经元病治疗方面,尤其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本文中采取内外治结合的办法,梁式划弧点穴疗法在本病的外治中有非常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刍议中医临床辨病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辨病论治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及广泛性,明确辨病论治一直是中医治疗学上的重要方法与手段,客观评价辨证论治的局限性,同时对其延伸的异病同证同治持反对意见,提出异病同证应异治的观点,并且主张应结合抓主症,实际上也就是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观点.并结合中医医疗现状提出了以西医辨病结合中医辨证论治是目前中西医结合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9.
出自《金匮要略》的甘麦大枣汤是治疗脏躁的基础方。刘持年教授认为其主治心阴不足、肝失所养、肝气不和之证,临床用以治疗脏躁、汗证、失眠等,取得良好效果。本着"辨治求精,同证异治;杂合以治,数方相合;明理活法,药精量当"的用方思路,刘教授临床强调精准辨证,针对异病同证、同病同证采取不同治疗方法;推崇数方合用,善于将功能、治证病机相同或相近的小方叠加配伍;选药时注意审度用量,并适当参考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吴深涛教授认为湿热型消渴病痹症四肢皮肤均可见灼热疼痛感,严重之处甚至不能接触衣被,触之则皮肉如刀割之痛,伴见皮疹,口干、口苦,腰重酸痛,下肢脚踝部水肿,此为湿热浸于肌肤皮下,并下注足胫。湿则肿,热则痛,足膝肿痛,乃湿热熏蒸。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治湿在上在外者当微汗,在下在内者当利小便。选用张元素之《医学启源》当归拈痛汤加减,由中焦脾胃而治之,上下分消其湿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