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微型癥瘕”病理假说解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整理古代文献的基础上,参照现代医学相关认识,结合临床实际,提出糖尿病肾病微型癥瘕病理假说,认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实质上是糖尿病治不得法,迁延不愈,伤阴耗气,痰、郁、热、瘀互相胶结,积聚于肾之络脉,形成微型癥瘕,由瘕聚渐成癥积的过程。正气亏虚为肾生癥瘕之因,痰热郁瘀互结为肾生癥瘕之关键。临证时应抓住微型癥瘕这一共性病理环节,及早治疗,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强调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治法,以阻止其微型癥瘕的形成,防止瘕聚不断发展成癥积。微型癥瘕病理假说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中医治未病理论。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团队在继承施今墨、祝谌予、吕仁和等医家学术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糖尿病肾病“肾络伏风”病机学说,认为在肾络“微型癥瘕”形成的基础上,络风内动是糖尿病肾病的病机关键。因此强调在治疗上既要重视针对肾络“微型癥瘕”的治疗,同时也要重视针对“肾络伏风”的治疗。除此之外,由于络脉遍布全身,不同部位的络脉“微型癥瘕”形成并络风内动而导致了消渴病的不同并发症。因此,治疗上应重视辨病、辨证、辨症相结合,根据不同络脉风动的情况以及不同的并发症选择不同的风药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北京中医药大学吕仁和教授的第一个博士后刘铜华近日圆满的完成了预期的科研工作,并通过了出站报告。刘铜华博士后在站工作的研究题目是糖尿病肾病“络脉癥瘕”学说及其相关研究。他从整体、细胞培养及分子生物学水平,对中医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完成了预期的研究计划,取得了若干创新性成绩。他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及实验研究,在吕仁和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学术思想基础上,提出了糖尿病肾病的“络脉癥瘕”中医病理假说,并阐明了(1)“络脉癥瘕”是糖尿病肾病的重要病机,与现代医学的细胞外基质及肾小球硬化密切相关,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中医药防治该病提供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病机当代研究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述当代医家对糖尿病肾病(DN)病机的认识,从肾、脾肾、络脉病变、毒损肾络学说、微型癥瘕病理假说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就糖尿病肾病病机研究现状,提出DN病机研究基于证候学研究,临床疗效验证及实验机制探讨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扩展该领域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过程中气道重构的关键病理环节的分析,首次提出肺络微型癥瘕概念,并阐述了其形成机理与气道重构的相互关系,指出肺络病变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传变的重要环节,络脉阻滞则是疾病经较长时间发展的慢性病理过程,并最终导致肺络微型癥瘕的产生。其中,痰浊瘀血是COPD久病入络的基本病理产物,气道重构可视为微型癥瘕内生的病理表现,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及大量临床实践,提出运用消癥通络法来治疗本病,以提高临床疗效,完善中医药理论,更有效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肾为络脉聚集之所,糖尿病肾病主要由糖尿病日久所致,消渴病久治不愈,伤阴耗气,痰热郁瘀互结,阻于络脉,形成微型症瘕。分析张宗礼教授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理论及用药经验,结合临床病例,展示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脏疾病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增加了个人、社会负担,治疗难度较大。吕仁和教授受中医学中气血与络脉、络病与癥瘕关系的启发,将气血不足与络病、癥瘕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在消瘅期"微型癥瘕"基础上,提出了慢性肾脏疾病"肾络微型癥瘕"学说。吕师认为气血不足是造成"肾络微型癥瘕"的根本原因,因此益气养血须贯穿治疗始终,尤其是中晚期。临床用药时,也多选用益气养血之品。  相似文献   

8.
孙郁芝教授认为糖尿病肾病以气虚血瘀、肾络癥瘕为主要病机,瘀血、癥瘕贯穿疾病始终,临证时运用中医辨证思维,结合本病西医发病机制及肾脏病理特点,采用宏观与微观辨证法,治以益气、活血、消癥,疗效显著。该文通过总结孙郁芝教授对糖尿病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介绍其治疗思路与用药特色,分享其治疗该病经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微型癥瘕"概念的研究热点及前沿研究方向。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以"微型癥瘕"为研究方向的文献,检索时间范围为2001-2019年,最终纳入456篇。采用Cite Space5.3.R4.8.31.2018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及可视化,分别绘制核心作者群体、研究机构及关键词聚类的知识结构图谱。结果作者合作图谱绘制出4个主要作者合作团队;研究机构分析发现1个核心单位及若干合作机构;关键词共现聚类网络由101个节点、150条线组成,"微型癥瘕"理论研究知识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分为19个聚类。结论 "微型癥瘕"概念研究热点及前沿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糖尿病肾病、其他各种肾病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个研究领域,分析"微型癥瘕"概念在上述3个领域中的变化对中医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中医理论对9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糖尿病肾病患者90例。根据肾络癥瘕理论,分为癥瘕早期组、癥瘕中期组、癥瘕晚期组。数据统计采用SPSS 21.0版统计软件。所有检验方法均以P0.05定义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糖尿病肾病多发于中老年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疾病的进展程度,与BMI、糖尿病病史时间无必然联系。糖尿病肾病患者本证中阳虚证最多;随着疾病的进展,阳虚证逐渐增多。糖尿病肾病患者标证中血瘀证、湿热证较多。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偏多。癥瘕晚期组的尿ADPN、L-FABP较癥瘕早期组、癥瘕中期组均偏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癥瘕早期组、癥瘕中期组的尿ADPN、L-FABP无明显差异性(P0.05)。阳虚证组的尿ADPN、L-FABP较非阳虚证组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ADPN、L-FABP可辅助监测DKD患者的临床疗效与疾病进展;根据肾络癥瘕理论,利用和解聚散法,并重视血瘀、湿热、阳虚在DKD病程中所起的作用,将会提高本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病理变化为肾小球硬化症,病程10 a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并发DN的比例约为50%,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安全,而及早确诊并探寻有效的防治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针对该病发病机制的系列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而在基础上探讨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中医药治疗在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其肾功能恶化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本文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和现代医学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整理和相关分析,中医方面从病因病机、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等方面就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研究进展。方法:分别从传统中DN医理论分型、DN西医分期分型、中医证型与现代医学关系研究三大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总结出DN的发生发展关键在肾,气虚血瘀是DN的基本病机,肾阳虚是其发展趋势和最终结局。结论:在未来的治疗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证候的复杂性特征,以便对糖尿病肾病采取及早的干预治疗,以便从最大程度上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和发生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机会,提高糖尿病病人的生存质量,减轻患者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威胁患者的生命。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瘀、浊、热三种病邪与本病之间关系密切,在治疗中结合瘀、浊、热三种因素进行治疗常可取得较好疗效,故将本病与瘀、浊、热三种病理因素的关系进行阐述,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Ⅲ、Ⅳ期患者中医证型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报告表,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DNⅢ、Ⅳ期患者共172例,分析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并对7个中医证型与18个相关实验室指标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 121例DNⅢ期患者中阴虚证99例(81.8%)、气虚证78例(64.5%),51例DNⅣ期患者中阴虚证33例(64.7%)、阳虚证23例(45.1%)、血瘀证36例(70.6%),两期患者中医证型比较,除痰湿证外,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虚证、血瘀证和湿浊证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典型相关分析显示,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血瘀证、体质指数与痰湿证、餐后2h血糖与阴虚证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DNⅢ期患者中医证型以气虚证和阴虚证为主,而Ⅳ期以阴虚证、阳虚证和血瘀证为主,且部分中医证型与相关实验室指标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痰瘀与糖尿病肾病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痰、瘀与糖尿病肾病(DN)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糖尿病慢性病程中,痰、瘀之邪一经形成,即可交互为患,并可与气阴两虚这一基本病机互为因果,使病情呈恶性循环式加重。在DN治疗中针对痰浊、瘀血的相应治法也占据着重要地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邵晓丽  余江毅 《中医药导报》2008,14(2):83-84,105
阐述了糖尿病肾病的病名,从中医的角度总结了其病因病机,并从辨证论治、单方治疗、中西医结合等方面对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是当前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其中20%~40%会发生糖尿病肾病(DN)。DN是糖尿病常见的难治性并发症,早期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继之出现临床蛋白尿,最后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直至终末期肾损害的发生。DN当属中医"消渴"、"水肿"等范畴,病机多为气阴两虚兼瘀滞,治疗上多以补虚、化瘀、去浊为主,在临床上得到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8.
仝小林教授认为糖尿病肾病的核心病机为虚、瘀、浊,益气活血降浊是其主要治则。临床上,常用黄芪、水蛭粉、大黄合成的三味小方进行治疗。方中黄芪益气扶正,固涩精微,水蛭破血通络,大黄祛瘀泄浊,三药合用,益气活血降浊,可改善糖尿病肾病气虚血瘀之病机。其中黄芪常用剂量为30~90 g,水蛭粉常用剂量3~6 g,大黄常用剂量为3~15 g。  相似文献   

19.
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论治、中药复方应用、单味药等几个方面综述了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阐述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优势及不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黄芪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R1)组50例和黄芪治疗(R2)组86例,治疗疗程3周,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分别测定糖尿病肾病患者药物治疗前后内皮素-1(ET-1),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及血栓素B2(TXB2);并选择26名健康人为对照(N)组。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ET-1、GMP-140、TXB2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而6-Keto-PGF1α则低于健康人;治疗后血浆ET-1水平降低,GMP-140、TXB2和uAER显著降低。结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血浆内皮素水平改变和血小板功能的改变有关,黄芪可改善早期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功能和血浆内皮素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