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是由IgG抗体介导的促血栓形成性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肝素治疗后数天至数月发生血小板减少计数(与肝素治疗前相比)减低与伴或不伴新发血栓,呈现高凝与血栓矛盾状态。发病隐蔽,死亡率高。这为临床诊疗带来极大挑战。本文根据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185例疑似HIT患者的诊疗数据结合最新欧美HIT管理指南汇集成以下疑似HIT诊疗思路,降低HIT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正>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临床使用肝素治疗的不良反应之一,由抗血小板4因子-肝素复合物(PF4-H)抗体所介导的高血栓风险性疾病[1,2]。约占所有接受肝素患者的0.5%~5.0%,HIT相关性病死率高达5%~10%[2]。对于HIT患者,一方面血小板计数较低,出血风险较高;另一方面处于高凝高血栓风险状态,需要积极抗凝,预防血栓形成[3],这给临床医生带来极大诊疗困惑。现将我院诊治HIT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是肝素治疗引起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栓形成前疾病,它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在围术期能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非常有意义.发病机制主要与肝素-血小板因子4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有关,实验室抗体检测结合临床有助于早期诊断.而替代性药物抗凝治疗是治疗HIT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接受抗凝剂治疗或预防栓塞的病人,最常使用肝素,而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thrombocytopenia,HIT)是肝素治疗的并发症,此并发症与肝素预期的治疗效果相反。1什么是HIT?通常,肝素预防血栓栓塞,不影响血小板,由于肝素触发免疫系统,HIT导致血小板数降低(血小板减少症)。HIT可出现2种明显的类型:非免疫和免疫介导。非免役介导HIT:最常出现,血小板数轻微减少,对身体无害。免疫介导HIT:较少出现,但很危险。免疫介导HIT引起血小板数明显降低,但尽管血小板数很低,HIT病人仍有栓塞的危险。病人使用肝素后,在肝素和特殊的血…  相似文献   

5.
肝素是临床上常用的抗凝剂,广泛应用于心血管介入、血管外科和血液透析等方面,并发症也被大家所熟知,包括出血、骨质疏松、过敏反应和血小板减少。但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还未引起人们的重视。HIT是由肝素类物质诱导的免疫反应,临床表现为自相矛盾的血小板减少和血栓栓塞并发症,是一种后果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我院2010年~2012年心血管内科收治了急性冠脉综合征伴发HIT患者4例。  相似文献   

6.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的常见表现包括轻中度血小板减少和静脉或动脉的血栓栓塞,后者是HIT的主要死亡原因。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HIT可明显降低不良预后的危险。目前我们亟待提高对HIT的认识,改善HIT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 ( HIT)曾有多个名称 ,包括 型 HIT、HIT/血栓栓塞综合征( HITTS)、肝素相关的血小板减少 ( HAT)以及白色血栓综合征。对于非免疫机制的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则称为非免疫性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1 发病机制HIT由肝素依赖性抗体 (常为 Ig G1 ,或 Ig G、Ig M共有或 Ig M型 )通过其 Fcγ a受体激活血小板。血小板 Fc受体的单克隆抗体可抑制血小板的激活 ,这就使 HIT与其他 Ig G介导的、药物诱发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区分开来 (如奎宁、磺胺类抗生素 )。后者起因于 Ig G Fab和药物 /血小板膜糖…  相似文献   

8.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HIT)是一种由肝素引起的并发症。HIT 可以导致血栓形成,出现动脉和/或静脉栓塞。我们报道一例少见的HIT伴血栓栓塞病例。患者,男性,48岁,因急性心肌梗死接受肝素治疗后并发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随后并发下肢、脑、肝、脾、肾等多个部位和器官血栓栓塞。经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停用肝素,改为阿加曲班和华法林抗凝治疗,逆转了病情,避免了病情进一步的恶化。  相似文献   

9.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HIT)是一种由肝素诱导、免疫介导的以血小板减少和血栓形成为主要特征的药物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致残和致死风险,死亡发生率约为5%~10%.临床研究发现,约1%~5%接受肝素治疗的患者会在应用肝素5~10天后出现HIT[1].目前临床上尚未得到充分重视,极易漏诊、误诊.我们对近年来HIT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是应用肝素后由抗体介导的不良反应,以血小板减少,伴或不伴血栓形成为主要临床表现。由于HIT发病率低、诊断结果时效长以及诊断技术要求高,大大降低了HIT的诊出率。治疗上非肝素抗凝剂种类繁多且适用阶段不同,临床上并无规范诊疗策略。部分研究已涉及新型口服抗凝剂(NOACs)、血浆置换及免疫抑制治疗,但未得到临床上广泛应用。心脏手术后HIT发病率较其他手术或内科疾病高,其围术期治疗也有特殊性。本文就近几年心脏手术围术期HIT的诊治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自 1993年3月至2013年12月,高州市人民医院心脏外科共施行心脏直视手术18 156例,6例患者诊断疑似HIT.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49~65岁;单纯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2例,其中1例为二尖瓣再次置换;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合并冠状动脉旁路术移植术2例;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均为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症状出现时间为术后5~12 d,1例患者首要症状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其他5例患者均表现为肢体末梢淤黑.2例患者在本次术前存在肝素接触史,其他4例患者不能确定是否有肝素暴露史.第1例至第4例患者误诊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治疗方案错误.第5、6例获得及时诊断及治疗.诊断依据为Greinacher评分诊断系统,并重点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进行鉴别诊断;对于Greinacher评分达到6-8分的患者给予停用治疗用肝素及冲管用肝素盐水,停用双香豆素类药物,未进一步使用直接凝血酶抑制剂(DTI).结果 第1例至第4例患者死亡,其中第1至第3例患者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第4例患者死于肺栓塞、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第5例、第6例痊愈,病死率为66.7%.2例生存患者分别随访3.5年及1年,无血栓栓塞相关性疾病发生.结论 心脏直视手术后HIT是一种罕见但后果严重的并发症,只有对其有充分的理论认识,及时发现、早期干预才有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否则它将带来高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正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由肝素引起、免疫介导的并发症。以血小板减少和血栓形成为主要特征。HIT通常出现一过性高凝状态,增加了动脉和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1])。本文报道1例HIT导致的下肢、脑、肝、脾、肾等多个部位和器官血栓栓塞病例。患者男,48岁。因"胸闷、喘气6 d,加重8 h"入院。患者6天前突发胸闷,伴全身乏力、出汗,持续  相似文献   

13.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抗体对肝素-血小板因子4复合物的识别,损伤了血小板以及内皮细胞而导致,以血小板减少及血栓形成为主要表现,通过4T评分以及实验室检查可有助于诊断,治疗上需要立即停用肝素及其相关制剂并开始替代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4.
肝素及低分子肝素是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常用的抗凝药,其价廉、疗效确实,且可监控。但在使用过程中,可出现一些严重并发症如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进一步可导致出血和血栓形成,危及患者生命。HIT虽少见,但如未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后果十分严重。现报道2例分别使用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后发生HIT的患者,并查阅相关文献,以期提高临床对此类严重不良反应的警惕性。  相似文献   

15.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素在血栓预防、心血管手术、介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静脉血栓栓塞、心房颤动(房颤)、体外循环中常规使用,是临床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是使用肝素所引起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是一种由肝素引起的、免疫介导的严重并发症,一般在应用肝素后5~14d发生,以血小板减少和血栓形成为主要特征。停止肝素后血栓的发生率仍然高达38%~76%,静脉系统血栓的发生率约为动脉系统的4倍,病死率高达20%~30%,因卒中和截肢导致的致残率为20%~30%。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案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肝素是心脏外科手术和术后ICU期间常规使用的抗凝药,但部分患者会发生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HIT)[1],严重者甚至威胁生命.现将我院救治2例HIT患者的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除出血性并发症外,血小板减少是应用未分馏肝素(UFH)的另一重要并发症,它是由抗体介导对抗肝素/血小板因子复合物反应所致,其发病率高达3%;而且它与静脉/动脉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尽管静脉注射UFH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对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并血栓形成综合征(HITTS)的认识水平,探讨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的实验室诊断体系。方法:报告1例HITT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患者血小板计数减少,HIT抗体ELISA检测、肝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HIPA)、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微粒(FCM)均阳性。结论:该例明确诊断为HITTS。监测血小板计数、HIT抗体、HIPA、FCM并结合临床表现可以很好地诊断HITTS。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Ⅱ型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导致急性下肢缺血的诊治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相关治疗体会。方法:病例1:74岁女性,急性双下肢动脉血栓形成,同时血小板计数(PLT)重度减低,近5d内,封管液肝素接触史,HIT的4T评分达7分,考虑HIT可能,紧急停用肝素类药物,利伐沙班替代抗凝;病例2:81岁男性,急性右下肢动脉血栓形成,同时PLT重度减低,10d前左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低分子肝素抗凝史,HIT的4T评分达8分,考虑HIT可能,紧急停用肝素相关药物抗,比伐卢定替代抗凝,行右股动脉切开取栓。结果:病例1:最终左足坏疽,PLT正常,左股骨中段截肢,右足得到保留;病例2:右下肢保全,利伐沙班替代抗凝,PLT恢复正常。结论:HIT隐匿性强、并不少见、危害性大等,合并急性下肢缺血时病情严重;当出现怀疑HIT的高龄患者,应该高度警惕下肢急性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