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乙型肝炎是因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而引起。2011年我国婴幼儿感染HBV并发展为乙型肝炎的患儿占所有感染患儿的15%~25%~([1])。本研究对2013~2015年本院门诊感染乙肝病毒的患儿情况及感染因素做了相关调查。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3~2015年来本院行HBV检查的儿童385例,检出阳性86例,男孩46例,女孩40例,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和DNA多聚酶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有活动性复制的血清学标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BeAg消失和e抗体(抗-HBe)出现,常伴有血清HBV-DNA和DNA多聚酶消失及活动性肝病临床和生化指标好转,一般认为这类病人无HBV复制和无肝炎活动。已有不少报道,在应用化疗或免疫抑制剂后抗-HBe阳性的慢性HBsAg携带者出现肝炎再活动,但慢性HBV感染的自发再活动则未见有详细记载。作者随访25例HBeAg转阴者,有8例出现自发再活动。方法:25例慢性乙型肝炎有症状患者,均经肝活检证实。初期血清HBsAg和HBeAg阳性,以后转为阴性。转阴后门诊随访6个月以上(13~57月),对血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方法 205例HBV感染患者分为HBV相关肝癌组和HBV相关肝病组,两组间年龄、性别、饮酒史等因素比较。结果 1.单因素分析示两组在不良饮食习惯、乙肝病毒载量(HBV DNA)阳性、e抗原(HBeAg)阳性等差异显著(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40岁)、HBV DNA阳性等与HBV相关肝癌相关。结论 HBV DNA阳性、年龄(≥40岁)等可能是HBV相关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DNA基因分型与相关慢性肝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感染不同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HBV)及受宿主因素的不同影响,可引起不同的慢性肝脏疾病,包括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ASC)、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LC)及肝细胞癌(HCC)等。我们分析了我院264例慢性HBV感染者的HBV基因型,旨在探讨HBV基因型与HBV感染相关肝病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HBV DNA水平与肝细胞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乙型肝炎病毒与基因,用末端标记方法对PCR产物标记并直接测序,测序结果和GenBank中登录的标准基因型序列相比较,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水平。对61例肝癌、65例慢性乙型肝炎、10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进行了检测。结果:136例中B基因型59例(43.4%)、C基因型77例(56.6%),随着病情加重,C基因型比例逐渐增高;不同基因型HBV感染的肝癌患者间HBV DNA水平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V DN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本地区乙型肝炎病毒以B、C基因型为主,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型及高水平的HBV DNA感染与肝癌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宫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儿童干扰素-γ(IFN-γ)CA重复序列基因多态性与宫内HBV感染易感性的关系,探讨宫内HBV感染的遗传易感因素。方法 母亲为HBV携带者,新生儿出生后按程序使用乙型肝炎疫苗或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进行免疫。出生时外周静脉血HBsAg和(或)HBV DNA阳性并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者为宫内HBV感染者(I组)。出生时及以后随访中未曾出现过HBsAg或HBV DNA阳性,1岁时抗-HBs达保护滴度以上者为正常免疫儿童(Ⅱ组)。选取Ⅰ组42例,Ⅱ组68例,用毛细管电泳法对IFN-γCA重复序列基因多态性进行测定。结果 在42例宫内HBV感染组儿童中IFN-γCA重复序列基因多态性(CA12)^ /(CA12)^ 减少,42例中仅有5例,占11.90%,(CA12)^-/(CA12)^-占26.19%,(CA12)/(CA12)^-占61.91%;正常免疫儿童IFN-γ(CA12)^ /(CA12)^ 占26.47%,(CA12)^ /(CA12)^-占33.82%,(CA12)^-/(CA12)^-占39.71%。宫内HBV感染组与正常免疫组比较趋势(P-0.0176),宫内HBV感染儿童(CA12)/(CA12)^ 较正常免疫儿童减少。宫内HBV感染儿童IFN-γCA重复12次的频率为25%,比正常免疫儿童IFN-γCA重复12次的频率43.38%明显降低,x^2=7.548,P=O.0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提示IFN-γ重复序列基因多态性可能在决定个体宫内HBV感染遗传易感性方面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1998年8月来拉夫米定对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阳性1年以上的2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情况,并与22例HBeAg阳性的患者作比较。1.资料与方法:(1)病例资料:1998年8月至2002年5月门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4例,病例的诊断标准符合文献[2]。  相似文献   

8.
重叠感染SEN病毒影响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SEN病毒(SENV)感染情况,了解SENV感染对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疗效的影响。 方法 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45例CHB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时血清中的SENV DNA,并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HBV DNA阳性的患者进行拉米夫定耐药相关基因YMDD基序(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变异检测。 结果SENV在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时CHB患者中的感染率为11.1%(5/45),5例SENV DNA阳性的CHB中4例为HBV DNA阳性,其中2例出现YMDD变异,1例为HBV DNA阴性;40例SENV DNA阴性患者中10例HBV DNA为阳性,30例为阴性,SENV感染组与无感染组之间HBV DNA对拉米夫定的应答率差异有显著性,x2-3.97,P<0.05。 结论 CHB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重叠SENV感染可能会使HBV DNA对拉米夫定的应答率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武汉地区儿童乙型肝炎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S基因变异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筛选出30例经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的儿童乙型肝炎患者及30例未免疫儿童乙型肝炎患者,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BV S基因片段,直接将PCR产物进行DNA序列测定。结果在60例儿童乙型肝炎患者中检测出55例adw血清亚型,其中8例HBV S基因发生氨基酸置换;直接测序检测的已免疫和未免疫儿童乙型肝炎患者S基因氨基酸置换频率分别为20.0%和6.7%,感染基因变异株的患儿发病年龄明显偏大,其疫苗免疫年限均较长。结论本地区流行的乙型肝炎病毒毒株主要为adw血清亚型;乙型肝炎疫苗具有免疫选择表面抗原基因变异株的作用;基因变异株病毒感染有随疫苗免疫年限延长而明显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组织T淋巴细胞CD28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与宿主免疫应答低下或形成免疫耐受密切相关,致使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对目前的抗病毒药物疗效甚微.为了探讨肝组织T淋巴细胞CD28表达与ASC免疫耐受发病机制的关系,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80例ASC肝组织中T淋巴细胞CD28的表达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定量检测上清液中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进一步研究靶向核糖核酸酶对HBV复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了解延安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延安地区HBV基因型C型感染者的临床分型与病毒学和生化学指标的特征.方法:随机选取HBV 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2例(病史均超过12 mo),在可检出基因型121例患者中,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ASC)5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46例,肝硬化(LC)17例,采用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检测HBV DNA载量;时间分辩荧光免疫分析(TRFIA)技术定量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微板核酸杂交-ELISA法测定HBV基因型.结果:在121例可检出基因型的患者中,C型116例(95.87%-95%CI:92.32%-99.42%).C基因型感染者中:ASC组HBV DNA载量、HBeAg定量明显高于CHB组及LC组(t=3.94、4.75,P=0.000,0.000;t=4.82、3.94,P=0.000,0.001):ASC组HBeAb定量、ALT水平明显低于CHB组及LC组(t=3.71、12.09,P=0.000、0.000;t=12.44、7.81.P=0.000、0.000).CHB组与LC组HBV DNA载量、HBeAg定量、ALT水平明没有明显差异(P=0.38,0.58,0.047);ASC组、CHB组、LC组年龄之间比较差异明显(t=5.07、9.72、4.99,P=0.000、0.000、0.000),ASC组年龄最低;CHB组、LC组男性比例明显高于ASC级(X2=9.37,5.18,P=0.002,0.023).结论:HBV基因型C型是延安地区慢性HBV感染者优势株:C型感染者ASC组、CHB组、LC组间分析结果基本符合慢性HBV感染者临床自然史转归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自然史中,既往认为HBeAg阳性提示HBV复制活跃,传染性强,HBV DNA水平高.当HBeAg阴转且伴有抗-HBe阳转时,则代表HBV DNA水平下降或消失,传染性小,同时伴肝脏炎症减轻或消失,表现为转氨酶复常,是病情趋于稳定的状态.因此,临床上常将HBeAg转阴并出现抗-HBe阳性(e抗原血清学转换)作为CHB(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过程中,患者一般经历过免疫耐受期[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HBV DNA水平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组织学炎症坏死轻或无1、免疫清除期(HBeAg阳性、HBV DNA水平高、ALT升高、肝组织炎症坏死明显)后发生HBeAg血清转换而进入低复制期,即HBeAg转阴、抗-HBe出现、HBV DNA水平很低、ALT正常、肝组织炎症坏死较轻或无。但部分患者由于HBV发生了前C区基因突变导致HBeAg不能产生,或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基因突变导致HBeAg表达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极易通过母—婴传播而使其婴儿发生慢性 HBV 感染(40%)。若同时为乙型肝炎 e 抗原(HBeAg)阳性则可高达90%。目前认为 HBeAg 的存在表明病毒活跃复制,也是传染性的标记,因而也用作乙型肝炎病毒(HBV)  相似文献   

16.
我国约1/3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但仍然伴有高水平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在不能进行HBV DNA检测的单位,对这些患者HBV复制程度的判定难以进行。现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大蛋白(LHBs)与HBV DNA的关系,试图明确LHBs是否可以用作HBe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程度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每年约有2.1%~6.0%进展为肝硬化。年龄、病毒复制程度、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等都影响HBV感染后进展至肝硬化的速率。而进展至肝硬化后HBV仍可持续存在,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或HBV DNA阳性,这些患者还处在进展至肝硬化失代偿和肝癌(HCC)的危险中,只有抗病毒治疗,即清除或持续抑制HBV,才能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延长生存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评价新生儿和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现状以及防治水平,对住院分娩新生儿及非肝病儿童随机抽查1995例血清乙型肝炎毒标物(HBVM)和抗-HCV,发现产妇感染HBV并有话动性病毒复制(HBeAg阳性)者致胎儿围产期感染的危险性最大;5例产妇所生婴儿4例(80%)HSsAg阳性。3例父亲和2例婴儿HBsAg阳性者测得2例父亲和1例婴儿HBV-DNA阳性。儿童HBV感染率达24.1%,HBsAg阻性率随年龄增大荷增高,而执-HBs阳性率较低。儿童乙型肝炎极易形成慢性化,病情逐渐加重。儿童抗-HCV阳性率为1.5%。预防病毒性肝炎要从孕妇筛查和预防做起,父亲也是不可忽视的传染源。儿童应及时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且3~5年后要加强注射。  相似文献   

19.
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特别是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处于低水平复制,部分患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HBV DNA阴性。然而,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持续处于高水平的HBV DNA复制,伴有明显的肝细胞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黏附蛋白-1(sVAP-1)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阳性组60例和HBV DNA阴性组36例,另选择5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各组血清sVAP-1的表达水平,分析血清sVAP-1的表达水平与HBV DNA及肝脏炎性反应的关系。结果血清sVAP-1在慢性乙型肝炎组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慢性乙型肝炎HBV DNA阳性组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BV DNA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BV DNA阳性组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显著高于HBV DNA阴性组,白蛋白(Alb)水平显著低于HBV DNA阴性组(P0.05)。sVAP-1水平与HBV DNA、ALT、AST、TBil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Alb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sVAP-1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升高,且其与HBV DNA水平及肝脏炎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