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9 毫秒
1.
既往和发病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功能的近期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既往和发病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左室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室造影的 2 52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分组比较既往心绞痛及发病前心绞痛对肌酸激酶 (CK)峰值浓度、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和左室功能等的影响。结果  (1 )分组 :2 52例患者中 ,兼有既往心绞痛和发病前心绞痛者 46例 (A组 ,占 1 8 3 % ) ,单纯既往心绞痛者 1 1 2例 (B组 ,占 44 4% ) ,单纯发病前心绞痛者 43例 (C组 ,占 1 7 1 % ) ,梗死前无心绞痛者 51例 (D组 ,占 2 0 2 % ) ;(2 )CK峰值浓度 :A组显著低于D组 (P <0 0 5) ;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的峰值浓度A组显著低于D组 (P <0 0 1 )和B组 (P <0 0 5) ,B组和C组均低于D组 (P均 <0 0 5)。 (3)非Q波心梗的比率 :A组显著高于D组 (35 %与 1 6 % ,P <0 0 5)。 (4)冠状动脉侧支循环 :有既往心绞痛的A、B组明显好于既往无心绞痛的C、D组 (P <0 0 5)。 (5)左室射血分数 :A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而且B组和C组均高于D组 (P <0 0 5)。 (6)室壁运动Cortina计分 :A组明显低于其他各组 ,B组和C组均显著低于D组(P <0 0 5)。结论 既往心绞痛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 ,发病前心绞痛可能导致缺血预适应的产生 ,二者协同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功能起保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1 1 6例首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心室造影。按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R)与缺血预适应(IP)情况分成4组,比较分析各组患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 -MB)峰值浓度、左心室功能、早期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①心肌酶学改变:A组CK峰值浓度显著低于D组(P <0 . 0 5 ) ,其同工酶(CK -MB)的峰值浓度显著低于D组(P <0 . 0 1 ) ,B组和C组均低于D组(P <0 .0 5 ) ;②各组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心梗部位、病变血管支数及溶栓、介入治疗等均无统计学差异;③心功能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A组显著高于其它各组,而B组和C组均高于D组(P <0. 0 5 ) ;室壁运动Cortina计分,A组明显低于其它各组,B组和C组均低于D组(P <0 . 0 5 ) ;④临床早期并发症;A组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心衰、休克及房室传导阻滞显著低于D组(P <0 . 0 1 ) ;其中心衰/休克还低于B组和C组(P <0. 0 5 ) ;B组和C组的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心衰/休克显著低于D组(P <0 . 0 5 ) ;梗死后心绞痛,死亡各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R)和缺血预适应(IP)二者独立亦可协同对急性AMI后的心脏功能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侧支循环 (CR)和前驱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梗死范围和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119例首次AMI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心室造影 ,分析冠状动脉CR及前驱心绞痛与AMI时肌酸激酶 (CK)峰值浓度和左室功能改变等的关系。结果 :①全组共 119例患者 ,兼有CR和前驱心绞痛者 (A组 ) 5 3例 ;有CR无前驱心绞痛者 (B组 ) 2 1例 ;仅有前驱心绞痛者 (C组 ) 2 6例 ;既无CR又无前驱心绞痛者 (D组 ) 19例。②心肌酶学改变 :A组CK峰值浓度显著低于D组 (P <0 .0 5 ) ,其CK同工酶 (CK MB)的峰值浓度显著低于D组和B组 (分别P <0 .0 1和 <0 .0 5 ) ;而且B组和C组的CK MB峰值浓度均低于D组 (均P <0 .0 5 )。③各组患者的心肌梗死部位、病变血管支数无统计学差异 ,但非Q波心肌梗死的比例A组显著高于D组(36 %对 2 1% ,P <0 .0 5 )。④心功能情况 :A组左室射血分数 (LVEF)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而且B组和C组的LVEF均高于D组 (P <0 .0 5 )。而室壁运动Cortina计分则A组明显低于其他各组 ,B组和C组均显著低于D组 (P <0 .0 5 )。结论 :冠状动脉CR和前驱心绞痛所致的缺血预适应对AMI患者的心肌均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而且二者可协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左心室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  2 2 2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首次AMI患者 ,其中有 12 7例合并有糖尿病 ,分组比较梗死前心绞痛对肌酸激酶 (CK)峰值浓度和左心室功能的影响。共分为以下 4组进行观察。非糖尿病有梗死前心绞痛组 (A组 ) 43例 ,非糖尿病无梗死前心绞痛组 (B组 )5 2例 ,糖尿病有梗死前心绞痛组 (C组 ) 60例 ,糖尿病无梗死前心绞痛组 67例。结果 CK、CK MB的峰值浓度A组显著低于B组 (P <0 .0 1) ,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值A组显著高于B组 (P <0 .0 5 )。C组与D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均 >0 .0 5 )。结论 梗死前心绞痛在无糖尿病的AMI患者中能够限制梗死面积 ,保护左心室功能 ,而在合并糖尿病的AMI患者中 ,对心脏的保护作用不明显 ,说明糖尿病可能阻止缺血预适应  相似文献   

5.
庞霞  李平 《临床内科杂志》2005,22(5):308-310
目的 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首次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近期影响。方法 将120例首次AMI患者分成有梗死前心绞痛史组(A组, 68例)和无梗死前心绞痛史组(B组, 52例),在发病12小时内行直接PCI术,分析梗死前心绞痛对肌酸肌酶(CK)峰值浓度、左心室功能和临床转归的影响。结果 (1)A组CK及CK MB峰值浓度均显著低于B组(P<0. 05); (2)A组冠状动脉自发再通率高于B组(P<0. 05),A组无再流现象发生率低于B组(P<0. 05); (3)A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B组(P<0. 05); (4)A组心力衰竭发生率及再梗死率低于B组(P<0. 05)。结论 梗死前心绞痛可能促进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发生,减少直接PCI术后无再流现象发生,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和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6.
既往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既往心绞痛史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  方法 :12 97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按既往有无心绞痛史分为A (无心绞痛史 )、B (有心绞痛史 ) 2组 ,比较 2组间院内病死率、死亡原因及存活患者心功能的差异。  结果 :①B组院内病死率显著低于A组 (5 15 %vs .11 72 % ,P <0 0 0 1) ;②B组患者因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而死亡的比例略低于A组 (3 40 %vs .5 73 % ,P =0 0 5 ) ,因心脏破裂而死亡的比例显著低于A组 (0 87%vs .4 69% ,P<0 0 0 1) ;③存活患者出院时 ,B组NYHA心功能分级和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均明显优于A组 (NYHA 1 2 5±0 5 5vs .1 40± 0 67,P <0 0 1;LVEF 0 5 2 3± 0 12 2vs .0 486± 0 10 9,P <0 0 1)。  结论 :既往有心绞痛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相对较好 ,原因可能与既往心绞痛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及缺血预适应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与冠心病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与冠心病 (CHD)预后的关系。方法 :依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结果将 98例SCA患者分为正常对照组 (非CHD组 )、CHD无侧支循环组、CHD有侧支循环组 ,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CHD组与非CHD组相比 ,除糖尿病发病率 (无论有无侧支循环 )较高外 (P <0 .0 1) ,其他CHD易患因素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有侧支循环患者与无侧支循环患者相比 ,主要CHD易患因素、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发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但无侧支循环患者心功能不全、心肌梗死、室壁瘤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P <0 .0 1) ;次全闭塞、完全闭塞主要见于有侧支循环者 ;有侧支循环患者以左前降支病变为主 ,无侧支循环患者以右冠状动脉病变为主。结论 :侧支循环存在与否与CHD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闭塞性冠状动脉 (冠脉 )病变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冠脉造影证实 1~ 2支冠脉亚闭塞或完全闭塞病人共 68例 ,根据侧支循环情况将其分为A组 (3 1例 ,侧支循环 0~ 1级 )和B组 (3 7例 ,侧支循环 2~ 3级 ) ,对 2组病人部分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A组病人中吸烟史、心肌梗死及糖尿病史、室壁运动异常者及室壁瘤形成率、ST段降低 (∑ST)者及平均心率均高于B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 ;而A组病人中原发性高血压史、心绞痛史、定期使用肝素和长期用 β受体阻滞剂者及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却低于B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  结论 :①吸烟及糖尿病对侧支循环的形成不利 ,应强调戒烟及控制血糖的重要性 ;②肝素有利于侧支血管形成 ,对于不能介入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病人尤为必要 ;③心率慢可能促进侧支循环形成 ,故提倡使用 β受体阻滞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侧支循环对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未能及时血运重建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2年4月至2014年2月间,在北京安贞医院急诊科就诊未能行急诊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76例,入院后均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成功开通罪犯血管。根据择期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按Rentrop方法评价侧支循环情况,分为有侧支循环组(n=33)和无侧支循环组(n=43)。分别于术后24小时内和术后30天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情况。结果:PCI术后24小时内,有侧支循环组和无侧支循环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出现室壁瘤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天门诊随访,有7例患者失访。术后30天超声结果显示两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室壁瘤的发生比例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时显示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可能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未及时血运重建患者择期PCI术后的心功能无关。  相似文献   

10.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胸前导联U波倒置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胸前导联U波倒置的临床意义 ,将急性初发前壁心肌梗死患者 5 4例 ,分为U波倒置组 (A组 ) 19例 ,无U波倒置组 (B组 ) 35例 ,分析了其对心肌梗死范围及心功能的影响。两组间血钾浓度无显著差异 (4.11± 0 .36vs 4.2 9± 0 .41mmol/L ,P >0 .0 5 )。A组心肌酶峰值均较B组显著降低 ,病理性Q波导联数、ST段抬高导联数较B组减少 (分别为 2 .1± 1.4vs 3 .5± 2 .2 ,P <0 .0 5 ;4.9± 1.1vs 6 .0± 1.4,P <0 .0 1) ,而左室射血分数高于B组 (0 .6 1± 0 .0 8vs 0 .5 2± 0 .11,P <0 .0 1)。两组前降支近端及多支病变发生率无差别 ,但A组梗死区周围有较好的侧支循环建立。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U波倒置的患者心肌梗死程度较轻 ,左室功能较好 ,其机制与冠状动脉病变分布无关 ,而梗死区侧支循环建立是其病情较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糖、胰岛素水平和肥胖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36例健康老年人、28例单纯肥胖者、38例高血压及42例高血压合并肥胖者的血糖、胰岛素及糖化血红蛋白浓度,4组中各有20例做口服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均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各组射血分数和心脏指数均正常。高血压组二尖瓣舒张早、晚期峰值比(E/A)明显下降,等容舒张时间明显延长,以合并肥胖者尤为明显(均为P<0005)。E/A值与空腹血糖相关(r=067,P<0005),与血清胰岛素及左室重量无关。结论肥胖及糖耐量异常可加重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2.
小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结构内胆碱能纤维的分布及增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乙酰胆碱酯酶(AChE)组织化学方法和体视学测量技术,研究胆碱能纤维在小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结构内的分布及增龄变化。结果显示,小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结构内AChE阳性纤维呈不同的板层样分布,老年小鼠(24月龄)额-顶皮质第Ⅲ、Ⅴ层和海马CA1、CA3区分子层及齿状回分子层AChE阳性纤维密度明显低于成年小鼠(13月龄)和青年小鼠(3月龄)(P<0.01),后两组间除成年小鼠海马CA3区分子层纤维密度稍低外,其他各区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胆碱能纤维在小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结构内的分布具有年龄相关性和区域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人吸烟与血浆一氧化氮(P-NO)、维生素C(P-VC)和E(P-VE)、β-胡萝卜素(P-β-CAR)浓度的关系。方法检测384例健康老年吸烟者和176例健康老年非吸烟者的P-NO、P-VC、P-VE、P-β-CAR浓度,在Compaq586计算机上用SPSS/PC+统计软件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非吸烟组比较,吸烟组的P-NO平均浓度显著升高及P-VC、P-VE、P-β-CAR平均浓度皆显著降低(均为P<0.001);82例61岁男性健康吸烟者随吸烟史和日吸烟量的增加,其P-NO浓度升高,P-VC、P-VE、P-β-CAR浓度均降低,均呈一定程度的直线相关(P<0.0001)。结论吸烟是导致老年人体内NO代谢异常及氧化和抗氧化平衡严重失调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替硝唑、克拉霉素短程三联疗法对老年人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根除效果及其副反应。方法将87例伴有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或糜烂性胃窦炎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4例,给予奥美拉唑20mg、替硝唑500mg及克拉霉素250mg,每天2次口服,疗程7天(方案A);B组43例,治疗同A组,只是将克拉霉素改为500mg(方案B)。活动期溃疡病患者继服奥美拉唑20mg/d,3周。疗程结束1个月后复查胃镜,检查Hp。结果A组Hp根除率90.9%、活动期溃疡愈合率100.0%、糜烂性胃窦炎愈合率79.3%、副反应发生率13.6%,B组分别为88.4%、93.3%、80.8%和23.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两种短程三联疗法对老年人Hp感染的根除均有良好疗效,而方案A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15.
16.
17.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脂、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的测定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与血脂、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对56例无糖尿病史的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及47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脂、血糖、胰岛素和C-肽测定并比较。结果高血压组胰岛素及C-肽水平〔(21.6±6.3)U/L)及(2.74±0.53)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9.4±4.7)U/L及(1.04±0.28)μg/L,均为P<0.001〕;血脂明显增高〔甘油三酯分别为(1.96±0.12)mmol/L及(1.23±0.14)mmol/L,P<0.001,胆固醇分别为(4.93±0.25)mmol/L及(4.16±0.38)mmol/L,P<0.001〕;葡萄糖耐量减低(P<0.001);收缩压与胰岛素值呈显著正相关(r=0.3643,P<0.001)。结论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并同时存在糖代谢及脂蛋白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前应用潘生丁(双嘧达莫)试验(DP-T)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国内外通用的DP-T方法对100例选择性开胸手术前的老年患者进行检查,于入院后1周内完成。结果100例中有68例出现DP-T的变化,这些患者术中出现心脏并发症57例(83.8%);DP-T无变化32例,出现心脏并发症11例(34.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前DP-T能发现潜在性心肌缺血病变,可作为术前常规检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衰老和缺锌大鼠海马生长抑素含量及其阳性神经元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海马结构内生长抑素(SS)含量及其阳性神经元的增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与衰老过程中锌水平的降低的关系。方法 选用Wistar雄性大鼠42只,分为锌组(7月龄)、老年组(24月龄)和对照组(7月龄),每组各14只。老年组和对照组均普食喂养,缺锌组以含100mg/kg双硫腙的普食喂养。2周后,采用放免分析和原子吸收法,测定每组各8史大鼠海马和血浆SS含量及血浆锌含量;采用免疫组化ABC法结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拉西地平和卡托普利治疗老年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2周安慰剂导入期,51例患者参加为期14周随机服用拉西地平或卡托普利开放性对照试验。结果两种药物均能明显降压(P<0.001),拉西地平具有平稳降压效应,谷峰值比率达76.9%。不良反应发生率,拉西地组为26.9%(7/26),卡托普利组为28.0%(7/2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拉西地平是一种有效、安全且易耐受的降压药,每天1次(4~6mg)能维持24小时降压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