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性,55岁,反复发作性右上腹部疼痛9年。入院诊断: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术前心电图示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加速型)。术后第二天,心电图示为:窦房结——交界区游走性心律[图2]。术后13天,拔除T型管后复查心电图为:窦性心律[图3]。患者全愈出院至今近20个月,多次复查心电图为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采用右侧迷宫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近、远期疗效。方法26例先天性心脏病(21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5例Ebstein畸形)合并房颤患者,根据心内直视矫正术中有无同期接受右侧迷宫术分成迷宫组(n=15)和对照组(n=11)。房颤病程1~8年,19例为慢性房颤,7例为阵发性房颤。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右心房扩大,但均排除二尖瓣病变。结果迷宫组有12例患者于心脏复跳后转为窦性心律,2例术后出现一过性的交界区心律,1例术后仍有间歇性房颤,经口服胺碘酮2周后恢复窦性心律;出院时14例(93·3%)维持窦性心律。对照组有1例患者在心脏复跳后转为窦性心律,另1例应用胺碘酮于术后24h内转为窦性心律,但出院时仅1例维持窦性心律;9例(81·8%)仍维持房颤心律。术后平均随访27·5个月。迷宫组93·3%患者维持窦性心律;对照组81·8%患者维持房颤心律并需口服抗凝药物,其中6例(54·5%)为持续性,包括1例因合并高度房室阻滞安装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另2例(18·2%)维持交界区心律;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迷宫组术后1个月三尖瓣和二尖瓣血流频谱呈现E、A双峰;术后1年其左、右心房每搏排出量占心排出量比率分别是术前的(271·44±30·55)%和(363·50±44·22)%,73·3%患者心功能恢复Ⅰ级(NYHA分级),而对照组45·4%心功能恢复Ⅰ级。结论同期施行右侧迷宫术和心内畸形矫正术,能有效地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的房颤,并能改善术后左、右心房的传输功能,近、远期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3.
患儿,男,3个月,因先天性右侧不完全唇裂3个月于2010年6月20日收住我院颌面外科,在填写《贫困声明》和《病人记录同意书》后获得美国微笑列车基金会项目免费唇裂修复术机会。入院体检:T37.1℃,皮肤黏膜无淤点、淤斑,浅表淋巴结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14岁。因浅表淋巴结肿大1月余,发热、鼻出血、皮肤淤斑半个月入院。入院体检:体温37.4℃。重度贫血貌,手臂、腰部可见片状淤斑,双侧颈部、右侧腋窝和侧腹股沟区触及多个直径1~2.5cm的淋巴结,胸骨下段压痛,心、肺无异常,肝肋下3cm,脾肋下3cm。实验室检查:血象Hb58g/L,WB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心脏直视下行盐水冲洗射频消融仿改良迷宫Ⅲ手术(IRFMM)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63例心脏瓣膜病合并持续性房颤病例,其中31例行瓣膜置换同期行IRFMM手术治疗房颤(治疗组),32例行瓣膜置换而未同期行IRFMM术(对照组)的治疗结果和早期随访资料.结果 治疗组18例术后立即恢复窦性心律,3例术后使用临时起搏器,于术后5 d内恢复窦性心律,7例术后由交界区心律转为窦性心律,3例仍为房颤.术后随访2~19个月,出院时90.3%(28/31)为窦性心律,随访半年以上91.3%(21/23)维持窦性心律,随访1年以上85.7%(12/14)维持窦性心律.对照组术后仅3例短暂转复为窦性心律,出院时全转为房颤.32例随访2~19个月,未转为窦性心律者,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使用美敦力公司Cardioblate盐水冲洗射频消融系统代替切割、冷冻施行迷宫术治疗房颤安全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6.
变异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志城 《心电学杂志》2002,21(4):223-224
患者男性,17岁,因发现右侧腹股沟包块3天入院,体检:血压100/72mmHg,心界不大,心率65次/min,心律不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超声心动描记术未见异常。临床诊断:腹股沟斜疵。Ⅱ导联连续记录(图1)示窦性心律,前三行窦性P波形态与后三行存在轻度差异,P—P间期不等,在0.76-1.16s,约合频率52—79次/min,P—R间期长短不一,在0.22—0.40s,且有以下规律:初始P—R间期逐渐延长,持续延长数次心搏后变短,随后又逐渐延长到再次变短,当窦性频率加快且恒定时,P—R间期固定为0.22s,未见心室脱漏。心电图诊断:游走性窦性心律不齐,变异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压力导管、可建模环形电极导管等新操作环境下CartoM erge技术的使用经验。方法共纳入2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分为CartoM erge组(实验组,n=16)和常规方法组(对照组,n=8),实验组通过环形电极导管构建肺静脉结构后与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图像融合,对照组不进行CT融合。两组均采用压力导管进行双侧肺静脉隔离。采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建模时间、左/右侧肺静脉隔离时间、总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放电时间、左/右侧肺静脉一次隔离成功率、术后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的建模时间[(5.4±1.6)min vs(11.6±2.4)min]、总手术时间[(68.3±13.9)min vs(148.8±43.9)min]、左/右侧肺静脉隔离时间、X线曝光时间、放电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左/右侧肺静脉一次隔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左侧:14/16 vs 2/8;右侧:16/16 vs 4/8),两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月:12/16 vs 5/8;术后6个月:9/12 vs 3/5)。结论在新的操作环境下,与常规方法相比,CartoM erge技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提高即刻消融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报道3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发生同侧第十一脑神经损伤者。例1,女,56岁。因症状性右侧颈内动脉狭窄接受同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术后2周出现右侧颈后和耳区持续性疼痛,肩部钝痛,举手过头时右上肢无力。针电极 EMG 示右侧斜方肌肌纤维颤动电位伴运动单位电位(MUP)降低,右侧胸锁乳突肌正常。右侧副神经运动传导检查(NCS)示斜方肌区振幅(1.9mV)显著低于左侧(8.0mV)。诊为右侧副神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25岁,临床诊断:右侧甲状腺腺瘤,入院行腺瘤摘除术。近3月来常感心悸,既往无心动过速及心脏病史。术前平卧位心电图(附图A)示P波Ⅱ、Ⅲ、aVF、V_5、V_6,倒置,aVR直立,P波时限0.08—0.11s,P-R间期≤0.12s;心率107次/min。坐位时(附图B)P波Ⅱ、Ⅲ、aVF直立,aVR倒置,P-R间期0.13s,心率115次/min。重复变换体位(平卧、坐位)图形变化同前。心电图诊断:平卧位非阵发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坐位窦性心动过速。入院第3日行右侧甲状腺腺瘤摘除术。术后心电图呈窦性心律,心电图正常,经反复变换体位心律无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心内直视术中射频消融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瓣膜手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术病例15例,年龄32~58(44±8)岁,临床确诊风湿性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史1~7年。其中阵发心房颤动1例,持续性心房颤动14例,二尖瓣病变11例,双瓣病变4例,合并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7例。射频消融时间20~35(25.0±2.2)min。术后随访3~12月。结果15例病人升主动脉开放后复搏心律均为非心房颤动。2例术后住院期间出现快速型房性心律,经抗心律失常药处理转为窦性;1例出院时为结性心律;术后3个月呈窦性心律12例,6个月呈窦性心律11例。术后无死亡病例,心功能均恢复为1~2级,未见出血及栓塞。结论术中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书讯     
患者男性,46岁。因股骨下端开放性骨折1h急诊入院。平素体健。体检:BP100/60mmHg。心界不大,心率80次/min,心律齐,未闻及杂音。双肺无殊。心电图正常。入院后即行清创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患者感胸闷、心悸。动态心电图(图1)示首、尾两个心搏为窦性,规律出现的逆行P^--P^-间期为0.36~0.40s,心房率156次/min,提示房室交接区性心动过速1:1逆传心房,顺传心室过程中发生了文氏现象,传导比例为4:3-5:4。动态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房室交接区心动过速伴顺向性文氏型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2.
例1男,4岁。因心跳不齐,右侧阴囊肿大4年就诊。查体:发育正常。心界不大,心率136次/min,律不整,各瓣膜未闻及器质性杂音。双肺及肝脾未发现异常。右侧阴囊肿大,摸之呈囊性肿物,透光试验阳性。心电图:异位心律,非阵发性房室交接区性心动过速(附图略)。诊断:①心律失常;②右侧睾丸精索鞘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心内直视术中射频消融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 瓣膜手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术病例15例,年龄32~58(44±8)岁,临床确诊风湿性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史1~7年.其中阵发心房颤动1例,持续性心房颤动14例,二尖瓣病变11例,双瓣病变4例,合并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7例.射频消融时间20~35(25.0±2.2)min.术后随访3~12月.结果 15例病人升主动脉开放后复搏心律均为非心房颤动.2例术后住院期间出现快速型房性心律,经抗心律失常药处理转为窦性;1例出院时为结性心律;术后3个月呈窦性心律12例,6个月呈窦性心律11例.术后无死亡病例,心功能均恢复为1~2级,未见出血及栓塞.结论 术中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心内直视下心脏瓣膜置换同期心脏不停跳双极射频消融术后心律失常的预防和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于该院2015-01~2015-11 53例行心内直视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术后心律失常预防的护理实践经验。结果全组术后患者死亡2例,顺利出院51例;全组术后均立即恢复窦性心律(100.00%),但术后第1~3天32例(60.4%)出现心律失常;48例(90.6%)出院时为窦性心律,3例仍为房颤心律。结论术后严密监护和护理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可有效预防心内直视下心脏瓣膜置换同期心脏不停跳双极射频消融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对伴心房纤颤的11例风湿性心脏病和1例左心房粘液瘤患者采用改良迷宫Ⅲ式手术,前者同时行二尖瓣替换,后者同时行粘液瘤摘除;5例合并左房血栓者予以清除。结果:1例重度二尖瓣狭窄、小左室及左室纤维化患者术后死于低心排综合征;9例于术后38小时至73天恢复窦性心律(恢复前均为结性心律),以3 ̄18个月随访、心律均正常;1例复跳后即为窦性心律,1例术后为结性心律。认为此种术式可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对心房电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心脏病患者行心内直视手术的同时进行冲洗射频改良迷宫Ⅲ手术,评价冲洗射频改良迷宫Ⅲ手术在心内直视手术中治疗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4-05开始,采用Medtronic公司的射频消融系统对115例合并房颤的心脏病患者行心内直视手术的同时进行冲洗射频改良迷宫Ⅲ手术,其中包括双瓣置换术48例、二尖瓣置换术49例、主动脉瓣置换术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同时行瓣膜置换术1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1例、三尖瓣置换术1例、其他手术3例。术后应用胺碘酮6个月。结果:115例患者手术当日109例房颤消除,其中95例为窦性心律,14例为结性心律;6例仍为房颤心律,房颤消除率为94.8%。术后随访3个月,82例维持窦性心律,10例为房性心律,房颤消除率为80%;14例基础心律为窦性心律或结性心律,但仍偶有房颤、房扑间断发作;9例仍为房颤心律。随访12~24个月,全组115例患者中80例维持窦性心律,11例为房性心律,房颤消除率为79.1%;9例基础心律为窦性心律或结性心律,但仍偶有房颤、房扑间断发作;15例为房颤。结论:冲洗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在治疗合并有房颤的心脏疾病的心内直视手术中安全、简便、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7.
对9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合并房颤(Af)患者施行COX迷宫手术加瓣膜置换。心脏复跳后即刻窦性心律6例,房扑(AF)、Af各1例,交接性心律1例,其中AF、Af者均于15 d后转为窦性心律、交接性心律者转为房性心动过速术后心电图(ECG)随访9—42个月,无Af复发,心律规则。目前心功能0-1级7例,Ⅱ级2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新型微创双房消融手术方法治疗孤立性心房颤动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自2014年2月至2016年7月,对23例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施行了胸腔镜双房消融手术。纳入研究的患者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不能耐受药物且不合并其他器质性心脏病的、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心房颤动患者,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8例(8/23,34.8%),持续性心房颤动15例(15/23,65.2%)。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随访至1年,无围手术死亡及卒中发生。术后随访窦性心律转复率:围手术期内23例(23/23,100%)患者成功转复窦律,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23例,所有患者均为窦性心律;术后6个月随访22例,21例(21/23,95.5%)为窦性心律,术后1年随访10例,9例(9/10,90%)为窦性心律,术后随访过程中无一例患者出现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事件。结论:微创双房消融治疗孤立性心房颤动是安全有效的,使用双房消融线可增加术后窦性心律转复率,有效的减少术后快速房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心房颤动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同期行瓣膜替换术及双极射频消融迷宫术的近期手术效果.方法 选取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18例(消融组),同期行瓣膜替换术及双极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心房颤动.18例配对仅行心脏瓣膜替换术而未行双极射频消融迷宫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年龄36~65岁,平均53.5岁,房颤持续时间1~10年,平均5年,左心房内径为44~67 mm.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结果.结果 消融组18例患者术后窦性心律16例,房颤心律1例,结性心律1例;随访8个月,15例维持窦性心律,3例阵发性房颤心律.对照组13例术中心脏复跳后即为房颤心律,5例心脏复跳后为窦性心律,术后24 h内均转为房颤心律,应用胺碘酮不能持续恢复窦性心律.两组术后左房内径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消融组术后左房内径小于对照组[(33.06±2.88)mm比(36.16±2.43)mm,P<0.05].结论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在行瓣膜替换术的同时行附加的双极射频消融手术疗效良好,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瓣膜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合并心房颤动的早期疗效。方法2006年9月至2011年5月,124例患者接受瓣膜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其中男性36例,女性88例,年龄29-69岁,房颤时间1-12年,左心房直径为43-82(57.48±15.14)mm。全部患者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先行双极射频消融手术,124例患者中同期接受二尖瓣置换103例、双瓣膜置换21例。另外,同期血栓清除术17例、三尖瓣成型41例(包括16例使用成型环),术毕均置人心外膜临时起搏器。记录术前,手术当日,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12个月心电图。结果返监护室后窦性心律113例(91.13%),交界性心律7例(5.64%),房颤4例(3.23%)。手术死亡1例(0.8%),123例痊愈出院。出院时窦性心律105例(85.37%),交界性心律4例(3.25%),房扑4例(3.25%),房颤10例(8.13%)。术后6个月内常规口服胺碘酮200mg,1次/d。术后6个月后窦性心律转为房颤1例,房颤转为窦性心律4例,房扑转为窦性心律3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结论瓣膜置换术联合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合并房颤,操作简单、安全,早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