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东才  闫长祥 《山东医药》2008,48(39):50-51
对37例垂体微腺瘤患者行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微腺瘤切除术。对肿瘤的诊断、手术入路、肿瘤切除程度、术后症状和内分泌变化及术后并发症进行了探讨。结果37例均能经MRI检查得到初步诊断。肿瘤均全部切除。术后各种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26例激素水平恢复到正常(93%)。9例术后发生轻微脑脊液鼻漏,12例术后发生尿崩,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无大出血和感染病例。认为垂体微腺瘤应首选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术前准确的诊断和熟练的显微外科操作是提高肿瘤切除率和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及术后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38例垂体微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8例垂体腺瘤中泌乳素( PRL)腺瘤18例,生长激素(GH)腺瘤12 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5例, 无分泌功能腺瘤3例.结果 肿瘤全切33例, 次全切5例;术后复查激素水平,降至正常26例, 下降大于50%的4例, 8例变化不明显.结论 单鼻孔经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陈航  史锡文 《山东医药》2008,48(3):87-88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216例.术中将扩张器直接置于蝶窦前壁,弧形切开鼻中隔根部和蝶窦腹侧壁,黏膜翻向外侧,鼻中隔被完整推向对侧,凿开蝶窦前壁骨质,进入蝶窦,常规切除肿瘤.无手术死亡者.术后82例出现暂时性尿崩,2例视力恶化,12例视力无明显改善,22例MRI示有肿瘤残留,36例出现较顽固电解质紊乱,7例出现脑脊液鼻漏.随访112例,治愈73例,病情控制32例,复发7例.认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可以较容易地切除垂体腺瘤,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效果。方法 46例垂体腺瘤患者均采用单鼻孔经鼻蝶窦入路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结果肿瘤全切39例,次全切或大部分切除6例,未能切除1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3例,尿崩症19例,视力下降2例。结论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是治疗垂体腺瘤安全有效的术式。术前准确评估病情、熟悉解剖和精湛的手术操作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前垂体腺瘤手术主要以经鼻入路为主,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等优点,但术中存在光线衰减及观察视角,很难达到肿瘤全切.我科自2005年3月到2007年1月在神经内窥镜辅助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老年人大型垂体腺瘤16例,取得了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鞍区病变的疗效。方法鞍区病变患者54例,均采用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其中垂体腺瘤47例,行肿瘤全切术39例、次全切除术6例、部分切除术2例;Rathke囊肿3例,均行全切除术;颅咽管瘤3例,行全切除术1例、次全切除术2例;垂体脓肿1例行病灶清除术。10例次全切除+部分切除者,术后均行放疗。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发生暂时性尿崩症12例、脑脊液鼻漏4例、鼻腔出血2例、颅内感染1例,经对症治疗均恢复。术后随访6~24个月,患者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激素水平降至正常26例,较术前降低50.0%以上10例。术后随访无复发或瘤体增大。结论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鞍区病变创伤小、安全、肿瘤全切率高、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观察单鼻孔经蝶(鼻蝶)入路与经颅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疗效,探讨垂体腺瘤的良好手术入路。方法48例患者分别采用经鼻蝶入路和经颅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结果与经颅入路手术者比较,经鼻蝶入路手术者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肿瘤全切除率高、激素改变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P均〈0.05)。结论经鼻蝶入路是垂体腺瘤切除的良好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根治性切除的手术入路、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14例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采用小骨瓣经纵裂显微外科手术,肿瘤最大径4.2 cm~5.7 cm.结果肿瘤全切11例,大部切除3例.全部病例术后无脑脊液漏,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结论小骨瓣纵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是对脑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全切率高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142例垂体瘤患者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行垂体瘤切除术,结果全部切除115例,次全切除21例,大部切除6例,无手术死亡者,随访37.6个月临床症状均改善.认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行垂体瘤切除术具有微创、安全、高效、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垂体瘤手术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单侧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对垂体瘤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疾病复发情况、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及手术切除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我院60例垂体瘤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研究组采用神经内镜下经单侧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对照组采用显微镜下经单侧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术后第1天对比两组手术情况、肿瘤切除效果、入院时及术后第1天血清IGF-1水平变化情况、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疾病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肿瘤完全切除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清IGF-1水平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经单侧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治疗垂体瘤效果显著,创伤小,可改善血清IGF-1水平,提高肿瘤切除效果,且安全性较好,疾病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该院103例垂体腺瘤患者,均采用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统计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3%(92/103),随访3~24个月,无复发病例,术后并发症以尿崩症、术区出血、脑脊液鼻漏并发症为主,无死亡病例。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肿瘤大小、鞍旁侵袭、基础内分泌及手术切除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β=0.92,1.02,1.03,1.21,P0.05)。结论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治疗垂体腺瘤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肿瘤大小、鞍旁侵袭、基础内分泌及手术切除情况密切相关,术前应全面认识影响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术中及时处理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自从Schloffer于1907年首先采用经蝶手术治疗垂体腺瘤以后[1],该手术入路不断改良发展,尤其近十余年以来随着显微器械的改进以及高清神经内镜和手术显微镜的不断推陈出新,传统的"经唇下-鼻中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方法逐步被"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所取代.同时随着显微技术的进步,经鼻蝶入路在鞍区病变手术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具有疗效满意、损伤小、手术时间短、肿瘤全切率高、并发症少、术后康复时间短、手术死亡率极低、垂体功能保存率高等优点[2],"经鼻蝶显微手术为功能保护性手术"已成为广大神经外科医师的共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21例60岁及以上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主要采用经鼻蝶窦入路,肿瘤全切除及次全切除91例,大部切除25例,部分切除5例.住院期间视力好转80例,占88.9%.随访MRI72例,肿瘤无复发或静止状态67例,复发需再次手术5例.术后生活自理率80%.结论 多数老年垂体腺瘤初期的临床表现隐匿,发现时往往肿瘤大、压迫视神经,尽早鞍区MRI检查可明确诊断.手术切除肿瘤对老年垂体瘤有效、安全,尤其是经鼻蝶入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鼻蝶入路显微外科治疗老年垂体腺瘤的治疗结果 .方法 2000年12月至2007年12月期间68例老年垂体腺瘤的病例在我院接受经鼻蝶入路显微外科切除.通过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治疗经验.结果 术中15例发生脑脊液漏,采用鞍底重建.10例垂体腺瘤巨大,手术无法全切,术后辅以伽马刀放射治疗.5例术后发生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及尿崩,8例术后发生垂体功能低下.随访1年,未见肿瘤复发,恢复良好.结论 经鼻蝶入路显微外科治疗老年垂体腺瘤,由于其术中损伤小,术后恢复快,能有效的治疗老年垂体腺瘤,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杨廷舰  刘伟  张贺  刘冰  王飞 《山东医药》2006,46(18):62-63
56例大及巨大垂体腺瘤,分别采用经蝶入路或经颅入路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手术均顺利,其中肿瘤全切除44例,次全切除9例,部分切除2例。认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针对肿瘤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是提高垂体腺瘤全切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神经导航测量单鼻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手术患者鞍区的解剖结构。方法对26例垂体腺瘤患者术前强化CT扫描图像进行三维重建,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观察蝶窦和蝶鞍的结构;经单鼻腔蝶窦入路手术中,利用Brain LAB Vector Vision神经导航系统对相关解剖结构进行测量。结果经测量,蝶窦前后径为(22.1±6.5)mm、左右径为(17.6±6.1)mm、上下径为(19.0±5.8)mm,两侧海绵窦之间最小距离为(12.7±1.5)mm,两侧颈内动脉之间最小距离为(13.8±1.9)mm,左侧鼻孔中心到蝶窦腹侧壁的最短距离为(72.8±5.9)mm,左侧鼻孔中心到鞍底的最短距离为(82.2±6.3)mm。结论利用神经导航系统可以较准确地测量垂体腺瘤患者鞍区的解剖数据,这些数据对单鼻腔蝶窦入路手术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神经导航系统引导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32例垂体瘤患者,术前行MRI或CT薄层扫描,将图像资料输入Brain LAB Vector Vision神经导航系统中进行三维重建,据此设计最佳手术入路,并对肿瘤及重要结构作标记;术中在神经导航系统的引导下寻找蝶窦前壁、鞍底、颈内动脉、海绵窦和斜坡等结构,切除肿瘤。结果32例均在神经导航引导下经鼻蝶入路顺利到达肿瘤部位,注册误差0.3~2.5mm;肿瘤全切除24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26例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6例无变化,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神经导航引导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定位准确、肿瘤全切除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1997~2004年,我们应用经单鼻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21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09~2010 年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老年人无功能性垂体腺瘤18例进行临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8例患者中,男15例,女3例;年龄63~71岁,平均64.1岁;病程0.3~11年,平均5.6年.主要以视力、视野障碍和垂体功能低下为主,其中视力障碍18例,伴有视野缺损18例;垂体功能低下4例;头痛15例.  相似文献   

20.
丁文锋  刘付海 《山东医药》2009,49(42):39-39
2000年6月-2009年1月,笔者采用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1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