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肿瘤联合脾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兴国 《山东医药》2009,49(35):49-50
目的探讨肝肿瘤联合脾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PHC)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将60例PHC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分为联合组及对照组各30例,分别行肝肿瘤联合脾切除术及单纯肝肿瘤切除术。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消化道出血、感染、腹水、黄疸等)发生情况;术后4周复查血常规、肝功能、免疫功能。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手术前后肝功能均无显著变化;联合组外周血WBC和PLT均显著高于术前及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CD3、CD4、CD4/CD8及及NK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且联合组升高趋势更明显。结论对PHC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一期肿瘤联合脾切除术可促进外周血WBC和PLT恢复正常,改善患者免疫机能,且不增加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患者手术方式及病例选择对手术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对2005-05~2011-11我院收治的60例肝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30例应用食管横断法门奇静脉断流术联合肝脾切除术,对照组30例单纯行肝癌切除术。比较两组肝功能分级、肝硬化程度、术前与术后血常规及肝功能变化、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判断手术安全性及病例选择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 60例患者随访5个月~5年,平均(12,3±2)个月,观察组治愈20例,总有效率为96.7%,复发率为16.7%;对照组治愈15例,总有效率为80%,复发率为3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血小板、白细胞变化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术后血小板、白细胞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5年无瘤生存分别为10例(33.3%)和5例(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同期行食管横断法门奇静脉断流术联合肝脾切除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治疗老年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该院收治的因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脾机能亢进而行脾脏切除术的老年患者38例,其中行开腹脾脏切除术(OS)的患者18例,行腹腔镜脾脏切除术(LS)的患者2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肝肾功能、血常规、引流液淀粉酶。结果术后住院时间、拔管时间LS组较OS组偏低(P<0.01);OS组患者术后2 d内ALT、AST均较术前上升,而LS组ALT、术后36 d内AST均较术前降低,两组患者术后ALP、GGT较术前均下降(P<0.05);LS组患者术后尿素氮水平下降(P<0.05),两组患者肌酐水平和淀粉酶水平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白细胞水平术后均上升(P<0.05),OS组上升更明显。结论 LS对老年肝硬化脾脏功能亢进的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粗大脾动脉竞争性"窃取"腹腔干血流,引起肝动脉灌注不足(即肝硬化性脾动脉盗血综合征)。探讨脾动脉主干联合分支动脉栓塞的改良脾动脉栓塞术纠正肝硬化性脾动脉盗血综合征及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5年12月在火箭军总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脾功能亢进合并脾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肝硬化患者220例,分成3组,即给予药物或联合内镜干预的内科治疗组(120例)、内科治疗基础上实施传统的部分脾栓塞组(PSE组,40例)和联合脾动脉主干及分支动脉栓塞的改良脾动脉栓塞组(MSAE组,60例),中位随访5年以上,并对3组间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计量资料3组间比较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生存率和消化道出血率;log-rank法检验统计学差异。结果 MSAE组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计数术后5年内整体水平显著高于内科治疗组(P值均0.05)。术后6个月MSAE组Child-Pugh评分显著低于内科治疗组(P0.001)和PSE组(P=0.014);术后1年MSAE组Child-Pugh评分仍显著低于内科治疗组(P=0.009);术后6个月MSAE组MELD评分显著低于内科治疗组(P=0.004)和PSE组(P=0.048);术后1年MSAE组MELD评分仍显著低于内科治疗组(P=0.012)。MSAE组消化道出血/再出血及内镜治疗次数显著低于PSE组和内科治疗组(χ~2=9.41,P=0.009;χ~2=10.91,P=0.004);术后5年MSAE组术后消化道出血/再出血发生率仍显著低于内科治疗组(χ~2=14.70,P=0.002)。MASE组术后并发症(发热、腹痛)程度及持续时间均有所改善,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更低。MSAE组中位生存时间45(8~91)个月,PSE组中位生存时间41(6~86)个月,内科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34.5(7~84)个月。随访5年MSAE组死亡7例(11.7%),内科治疗组死亡40例(30%),PSE组死亡7例(17.5%)。MSAE组患者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内科治疗组(χ~2=9.733,P=0.001)。结论联合脾动脉主干及分支动脉栓塞的改良型脾动脉栓塞术安全性较高,能有效纠正肝硬化性脾功能亢进和脾动脉盗血,且能改善肝功能,一定程度降低消化道出血风险,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对38例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脾栓塞联合双镜法治疗,术后38例病人均治愈出院。与以往同类患者相比,平均住院天数缩短,平均住院费用无明显增加,且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提示脾栓塞联合双镜法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合并脾功能亢进不仅疗效确切,而且安全、微创,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和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老年脾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50例在该院治疗的老年脾功能亢进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行腹腔镜脾切除术)和观察组(行脾动脉栓塞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前后血常规指标及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00 1)。术后两组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NK细胞活性明显下降(P<0.05),而观察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发热、腹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浆膜腔积液及门静脉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脾切除和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均有较好的效果,但是脾动脉栓塞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在老年脾功能亢进的治疗中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腹腔镜门奇静脉断流术联合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巨脾患者的效果。方法 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合并巨脾患者被分为两组,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行开腹,而观察组实施腹腔镜下门奇静脉断流术联合脾切除术。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80.8±23.1)ml,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86.4±35.7)ml,P<0.05】,术后住院日为(6.0±1.3)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8.6±1.5)d,P<0.05】;观察组术后7 d外周血WBC为(8.9±1.4)×109/L,PLC为(132.0±28.9)×109/L,对照组分别为(7.2±1.8)×109/L,PLC为(125.6±30.3)×109/L,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门静脉直径为(1.2±0.1)cm,血流量为(911.7±261.7)ml/min,对照组分别为(1.2±0.2)cm,血流量为(888.5±191.5)ml/min,均较术前显著缩小或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2%(P<0.05)。结论 腹腔镜下门奇静脉断流术联合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巨脾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  相似文献   

8.
探讨内镜套扎-部分脾栓塞联合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临床应用价值。对2 5例合并食道静脉曲张和脾功能亢进的门脉高压患者进行内镜套扎-部分脾栓塞联合术,对其术前术后外周血象、脾脏大小、门静脉、脾静脉内径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联合术后患者食道静脉曲张得到根治,脾功能亢进明显缓解,脾脏缩小(P <0 .0 1)、门静脉、脾静脉内径缩小(P <0 . 0 1)。内镜套扎-部分脾栓塞联合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具有简便、安全、效果显著、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内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联合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 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1年6月至2004年10月,对15例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且脾功能亢进患 者先行内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待食管静脉曲张消失或降为轻度后1-2周,行手助腹腔镜脾切除 术。结果 每例平均套扎治疗2.2次,套扎后11例食管静脉曲张完全消失,4例静脉曲张由重度降 为轻度。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无中转开腹及死亡病例。术后1周复查,血小板由 术前的(38-67)×10 6/L升至(89-310)×10 6/L,平均随访17.6个月,无上消化道出血。结论 对 于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者,内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联合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具有微创的优点,安 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PSE)对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意义及方法。方法:采用部分脾栓塞术治疗5例肝硬变(或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以明胶海绵作为栓塞材料,栓塞面积<60%。结果:5例脾功能亢进均缓解,其中3例食道静脉曲张并有消化道出血史者经18个月追踪观察未再发生出血;未发生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PSE是治疗肝硬变(肝癌)合并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栓塞剂定量的方法有助于避免脾的过量栓塞,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LS)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ED)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及重度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于汉中市中心医院就诊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68例,分为LS+ED组和开腹脾切除术(OS)+ED组各34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并发症、手术前后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及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变化。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方面,LS+ED组明显少于OS+ED组(t值分别为-3.144、-2.536、-4.151、-2.671,P值分别为0.003、0.015、0.001、0.002),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及肝功能Child-Pugh评分改善方面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LS+ED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等,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患者部分性脾栓塞术(PSE)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该院20052011年PSE治疗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120例,其中86例行2次以上PSE。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及术后6个月内检测白细胞和血小板(PLT)水平,观察并发症。结果 PSE术后24、48、72 h、1、2、4 w、3、6个月的WBC和PLT水平均较栓塞前明显升高(P<0.05和P<0.01)。发热、腹痛(120例,100%)是治疗后最常见反应,并发症主要有胸腔积液(26例,21.7%),腹水(5例,4.2%),经对症处理均恢复正常。脾脓肿形成1例(0.8%),经积极抗菌素治疗及经皮穿刺脾脓肿引流治愈。结论 PSE安全有效,可作为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患者外科脾脏切除的首选替代疗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合并中重度脾功能亢进患者脾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166例肝豆状核变性合并中重度脾功能亢进患者,均行脾切除术,记录术后14 d内并发症(静脉血栓及脾窝积液、胰瘘、肺部感染、腹腔出血、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166例患者中发生并发症42例(25.3%),其中静脉血栓18例,肺部感染11例,脾窝积液7例,胰瘘4例,切口感染1例,腹腔出血1例.Clavien-Dindo分级Ⅰ、Ⅱ、Ⅲ、Ⅳ、Ⅴ级并发症分别有9、32、1、0、0例,以轻、中度并发症为主.单因素结果显示,ASA分级(χ2=7.82,P<0.01)、Child-Pugh分级(χ2=9.57,P<0.01)、腹水(χ2=5.70,P=0.02)是肝豆状核变性合并中重度脾功能亢进患者脾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SAⅢ级(OR=3.43,95%CI:1.30~9.03,P=0.01)、Child-Pugh B级(OR=3.02,95%CI:1.38~6.58,P=0.01)、腹水(OR=2.96,95%CI:1.22~7.17,P=0.02)是肝豆状核变性合并中重度脾功能亢进患者脾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脾切除术是肝豆状核变性合并中重度脾功能亢进患者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ASAⅢ级、Child-Pugh B级、腹水患者易发生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开腹脾切除手术,观察组(30例)采用腹腔镜脾切除手术,观察记录两组手术情况,术后12 h,24 h和48 h的VAS评分以及血象变化,评价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的疗效。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而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 h、24 h和48 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镇痛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WBC、RBC、Hb和PLT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WBC、RBC、Hb和PLT水平均明显提高(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能使恢复患者正常血象,提高肠道功能恢复速度,术后疼痛较轻,患者出院时间较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手助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效果及优势.方法 21例肝癌患者在全麻下行手助腹腔镜下脾切除术联合肝癌射频消融术治疗,术中取病理活检.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超声共发现34个肿瘤,同时胆囊切除者5例.平均手术时间186 min,平均总出血量198.5 mL,术后平均住院11.4 d.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结论 手助腹腔镜下脾切除术联合肝癌射频消融术具有微创意义,安全可行,可降低手术风险及难度,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6.
评价部分性脾栓塞术(PSE)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77例Child-Push B级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患者, 行PSE术40例,脾切除术37例,比较术前术后肝功能、血常规、术后并发症。PSE术能改善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 的外周血象,术后白细胞和血小板即有明显回升(P<0.001)。PSE术后可出现脾包膜下血肿、上消化道出血、肝性 脑病等严重并发症,但低于脾切除术后并发症出现的机率。PSE术治疗肝硬化脾亢,近期疗效明确,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7.
对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及其并发脾功能亢进的介入治疗研究 ,是控制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而导致血小板、白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以及合并出血 ,抵抗力下降导致严重感染而危及生命的有效治疗方法 ,本文对 40例肝硬化 ,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取得较好疗效。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男性 2 9例 ,女性 11例 ,年龄 14~ 5 8岁 ,平均 45岁。 40例均为肝炎后肝硬化 ,病程 3~ 2 0年 (平均 9.8年 ) ,白细胞均低于 4.0× 10 9/L ;血小板低于 10 0× 10 9/L(最低 2 4× 10 9/L ,最高5 1× 10 9/L) ,并有皮肤粘膜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18.
PSE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玉良  郭都 《山东医药》2009,49(6):105-106
目的观察部分性脾栓塞(PSE)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合并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将46例HCC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TACE联合PSE治疗,对照组仅行TACE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自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PSE联合TACE治疗HCC合并脾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许东  于浩  赵哲明  姜洪磊  金俊哲 《肝脏》2016,(2):116-118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联合超声引导在微波消融肝脏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至2015年3月行腹腔镜联合超声引导微波消融的48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腹腔镜联合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30~160 min,平均(84.8±38.4)min;术中失血量10~100 mL,平均(48.0±28.9)mL;术后住院5~10 d,平均(7.4±1.7)d;术后无出血、胆汁瘘、消化道穿孔及膈肌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发热18例,予以退热治疗后好转;出现血红蛋白尿5例、发生肺内感染2例,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恢复良好,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随访4~48个月,平均(24.3±14.3)个月,术后1个月经复查41例患者达到完全消融,完全消融率为85.4%(41/48),7例不完全消融的患者经第2次微波消融后达到完全消融。结论腹腔镜联合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安全、有效,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及提高疗效的方法。方法:采用肝叶切除和经门静脉残端或主干切开取癌栓术治疗32例PHC合并PVTT患者,12例术后联合门静脉、肝动脉介入化疗,5例合并门静脉高压联合行断流术、脾切除或脾动脉结扎术。总结其临床资料、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及疗效预后,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本组病例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肝门阻断次数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同期50例单纯肝癌切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术后并发症:9例肝功能不全,3例术后肝断面出血、5例右胸腔积液、2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术后3个月死于肝功能衰竭,其余恢复良好。③疗效与预后:随访26例,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0%、34.6%、15.4%;术后化疗、术前肝功能状况对预后有显著影响。结论:肝叶切除和经门静脉残端或主干切开取癌栓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最有效的方法,改善术前肝功能及术后联合化疗,对提高生存期意义重大;门静脉取癌栓联合贲门周围血管断流、和/或脾切除、脾动脉结扎术能有效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减少上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对于难以切除的PHC合并PVTT应争取行TACE术,仍有二期手术切除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