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分型与酸反流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研究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中医的辨证分型与酸反流各项指标的关系,为本病辨证分型寻求特征性的客观指标.方法通过对97例经24 h食管pH值动态监测和内镜检查确诊为GERD的患者的临床观察,以临床四诊资料为基础,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其进行病位、病性、病因、病机的辨证分析,从而筛选出本病的主要证型.在此基础上,选用24 h食管pH值动态监测的多项酸反流指标,运用多种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各主要证型与食管酸反流多项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GERD 97例的辨证分型筛选出的主要证型有肝胃郁热、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胃热气逆、痰气郁阻5型.总反流次数在肝胃郁热型中显著高于肝胃不和、脾胃虚弱、痰气郁阻型,在胃热气逆型中显著高于脾胃虚弱、痰气郁阻型(P<0.05);总pH<4时间百分率和反流总分在肝胃郁热、肝胃不和、胃热气逆型中显著高于脾胃虚弱型(P<0.05).酸反流的症状指数≥50%病例数的百分率在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胃热气逆型中极显著高于其余各证型(P<0.01).酸反流体位分型为混合型的病例数的百分率在脾胃不和、痰气郁阻型中显著高于其余各证型(P<0.05).结论 GERD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某些食管酸暴露参数之间存在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
众多学者把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治疗不应答的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称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本病是当前消化系统疾病谱中最为顽固的治疗难题之一.近年来众多研究者运用多种诊察手段来研究本病,希望找到该病的发病机制.本文就最近国内外有关难治性GERD的诊断方案,发病机制及相关研究结果等内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反流性食管炎(RE)中医证型与食管黏膜胃镜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对453例RE患者的中医证型与性别、年龄分布及食管黏膜胃镜分级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RE的检出率为4.0%,男女性别比为1.68:1,随着年龄增长RE检出率逐步升高,且程度呈加重的趋势。RE内镜分级以A、B级为主,辨证以肝胃不和证和肝胃郁热证为主,各个证候分型的食管黏膜胃镜分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且胃镜分级与中医辨证分型具有相关性。[结论]RE的食管黏膜胃镜分级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医辨证分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胃食管反流病的食管外表现和并发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就现在所知,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种颇为常见的疾病,且因本病与食管腺癌等疾病的发生相关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GERD的认识始于食管炎,当时认为由于胃内容物的反流,只造成食管下端黏膜的化学性炎症而命之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而将已经发现的其他系统-器官的症状视之为反流性食管炎的并发症.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已意识到本病的临床谱甚广,反流性食管炎本身所产生的典型症状如烧心、反流,以及非特征性症状如嗳气、吞咽困难、胸-背痛等只是疾病表现的一部分,具有相当的诊断价值,但食管外症状亦常为GERD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因此,认识这些症状对由此而及早诊断、治疗GERD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24h食管内胆红素与pH监测(食管内双监测)以及食管内镜检查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进行临床分型研究。方法:根据食管胆红素、pH双监测、食管内镜检查的结果同时结合病人症状将GERD分成3型,观察病人在各型中的分布。结果:食管内24h胆红素与pH监测结果显示:Ⅰ、Ⅱ型病人胆红素吸收值≥0.14及pH<4总时间百分比、酸反流次数和胆汁反流次数较对照组和Ⅲ型明显增加(P<0.05),而Ⅰ型和Ⅱ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型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GERD病人在3个临床分型中呈正态分布。Ⅰ、Ⅱ、Ⅲ型病人分别为23.3%、65.9%、10.8%。结论:临床上对GERD分型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方剂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症状的改善。 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山东中医药大学和济南市中医医院山东省名老中医门诊78名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失败的GERD患者,根据中医六型辨证施治,给予中医药方剂或中成药治疗,采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联合食管24 h pH监测,积分量表对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和评价。 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85.8%(67/78),症状明显改善,食管24 h pH平均值和DeMeester评分在中药治疗前后未见统计学差异,两组参数比较仅反流次数减少,食管下段括约肌静息压力增高,说明可改善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P<0.05)。 结论中医药辨证施治对PPI失败的GERD患者能够缓解症状,可以成为西药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医证型与谷胱甘肽转硫酶P1(GSTP1)基因多态性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法]选择85例GERD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者,通过PCR-RFLP方法检测GSTP1基因型。[结果]GERD患者GSTP1突变型基因的比例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5);其在Barrett食管(BE)中的比例高于反流性食管炎(RE)及非糜烂性食管炎(NERD)(P<0.05,<0.05);GSTP1基因多态性在RE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TP1基因多态性在GERD各中医证型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STP1基因多态性可能是GERD发生的遗传易感因素,与BE关系密切,但与本病中医证型分布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8.
谭佳成  叶必星  林琳 《胃肠病学》2013,(10):636-638
食管黏膜防御能力下降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食管黏膜防御功能主要由上皮屏障完成,包括上皮细胞膜和紧密连接(TJ)。研究发现,GERD患者食管上皮层TJ蛋白表达和分布异常可能导致上皮细胞间隙增宽(DIS),这也许能作为GERD食管形态结构异常的客观指标。因此,探讨rrJ蛋白、DIS与GERD之间的联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为GERD的诊断、治疗甚至疗效评估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在急性脑梗死诊断明确的前提下,对不同个体的表观症状予以中医辨证分型,统计研究相关性的实验室指标为分型提供客观证据,从而辨证使用中医方剂进行个体化治疗。使得简化分型在现代病因病理学基础上,既有客观数据支持,又保留中医个体化辨证施治的精华,是一种简便且有可操作性的中西医结合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0.
孙洁  林军 《胃肠病学》2001,6(C00):5-5
目的:本研究应用24h食管pH监测仪,检测食管下段pH值,旨在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提供灵敏性和特异性高、先进而方便快捷的诊断方法。方法:正常对照组20例,消化性溃疡54例及GERD组85例,均采用DigitrapperMKⅢ24h pH监测仪记录下食管括约肌(LES)上5cm处pH。结果:GERD组24h食管pH监测有关指标均分别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消化性溃疡组(P<0.01),后两者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GERD组中有24例内镜阴性GERD患者,其24h食管pH监测与61例反流性食管炎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GERD的临床分析和内镜诊断均有其局限性,结合24h食管pH监测,不失为GERD,尤其是内镜阴性GERD诊断有意义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反流性食管病(GERD)是由于食管下段括约肌门。ES)抗反流屏障失调,酸性胃内容物反流并滞留食管,食管清除能力及食管粘膜防御能力下降等引起的食管慢性炎症。由于常有不典型病例,确切发病率难于统计。美国统计约为4%~10%[‘j。近年上海统计,根据症状本病患病率可达7%左右,有内镜表现者约4%。现将GERD的研究进展总结如下。IGERD的病因、发病机制与诊断GER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但近年已经有较深人的研究。食管抗反流屏障方面主要有:①静息时I-ES保持1.33~4.00kpa的高压带。并与胃保持一定压力梯度,是最主要的…  相似文献   

12.
多通道腔内阻抗(MII)监测是一种能全面监测食管功能以及胃食管反流物性质和成分的技术,可应用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诊断,尤其适用于对弱酸或非酸反流、难治性GERD以及非典型症状GERD的诊断。本文就MII技术及其在GER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正>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致病因素复杂,病理损害多变,疾病自然病程不一致,内外科治疗结果均不稳定,而且患者的期望值往往高于实际治疗结果。因此,外科医生应对GERD的病理生理有清晰的认识,熟练掌握各种评价手段,谨慎选择外科指征并灵活使用各种抗反流手术技术。1 GERD的分型及病理生理机制1.1 GERD分型GERD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糜烂性食管炎(EE)和Barrett食管(BE)。其中NERD最常见。EE  相似文献   

14.
传统中医在心血管病辨证分型上存在主观因素,借助现代医学手段协助辨证有助于提高心血管病中医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超声影像学作为无创、可重复检查手段在心血管病中医辨证应用得到进一步研究和证实。采用超声对心脏功能和颈动脉斑块检测协助中医辨证是目前研究方向,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5.
约50%有主观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其内镜检查可无明显异常改变,因为处于炎症状态的食管黏膜内镜下表现无特异性,对这些患者进行食管黏膜活检组织学检查可能对诊断GERD有益,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对组织病理学在GERD诊断中的作用存在极大的争议,此文对组织病理学在GERD诊断中的作用的历史及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中医辨证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研究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中医辨证分型以及其与心功能、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之间内在关系的研究现状,提出中医辨证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研究应结合现代医学科技手段,病证组合完善CHF的辨证体系与方证相应是检验证候诊断正确的重要途径,并从两个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7.
食管动力异常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食管动力检查技术能早期、准确、有效地识别食管动力异常,尤其为非典型GERD的诊断提供了有力帮助。本文就食管动力异常在GERD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刘吉勇  杨崇美 《山东医药》2002,42(13):53-54
胃内容物 (包括十二指肠液 )反流入食管产生症状或并发症时 ,称为 GERD。酸 (碱 )反流导致的食管粘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 (RE)。 GERD广义地包括了食管粘膜破损或无破损。因此 ,可分为内镜阳性 GERD和内镜阴性 GERD,内镜检查食管粘膜有破损者为 RE。1 诊断原则诊断 GERD应基于以下因素 :1胃食管症状和 (或 )不典型表现 ;2内镜下有 RE,但应排除继发性 RE,如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幽门梗阻、上消化道梗阻合并呕吐、胃泌素瘤等 ;3有病理性 GERD的客观证据或引起病理性 GERD的病理生理基础 ,如钡餐检查有明显钡反流、食管裂孔疝、p…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唾液中胃蛋白酶水平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GERD症状评分8分的患者,依据胃镜检查及24 h食管pH-阻抗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GERD组和非GERD组,依据食管高分辨测压分为食管动力减退亚组和食管动力正常亚组。收集各组患者的唾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胃蛋白酶检测。结果 GERD组50例,非GERD组68例,空腹唾液胃蛋白酶含量分别为(11.4±2.3)ng/ml及(5.6±1.4)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动力减退亚组及食管动力正常亚组的唾液胃蛋白酶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空腹唾液胃蛋白酶含量3.6 ng/ml为诊断标准,诊断GERD的敏感性为72.0%,特异性为76.0%。结论唾液中胃蛋白酶浓度的检测可辅助诊断GERD,食管动力对唾液胃蛋白酶含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宋菁婧 《胃肠病学》2011,16(3):184-186
胃食管反流病(GERD)虽可根据反流症状群、上消化道内镜检查、24h食管pH监测、质子泵抑制剂(PPI)诊断性治疗等综合分析而作出诊断,但目前尚缺乏统一、明确的诊断流程和标准,因此GERD的诊断仍存在诸多争议。本文就GERD相关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