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HLA-I类抗原与HFRS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盖中涛  刘洋  张颖  张永 《山东医药》2004,44(32):16-17
目的 探讨 HL A- 类基因多态性与肾综合征出血热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微量淋巴毒试验对中国北方地区 5 6例 HFRS患者 (HFRS组 )及健康人群 (对照组 ) HL A- 类基因频率分布进行了检测。结果  HFRS组 HL A- B39和 HL A- B4 0抗原出现频率均为 7.14 % ,对照组皆为 0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HL A- B39和 HL A- B4 0基因可能与中国北方地区人群HFRS的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HLA-DRB1、DQB1基因与汉族哮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讨 HL A- DRB1、DQB1位点基因在中国汉族哮喘家系中与哮喘的相关性。用序列特异性引物 -聚合酶链反应 (PCR- SSP)方法 ,对 10 1例哮喘家系成员和 6 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了 HL A- DRB1、DQB1等位基因的分型 ,并分析了 DRB1、DQB1基因在两组中的分布。结果示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哮喘患者组 DRB1* 15等位基因频率 (2 0 .93% )较正常对照组 (6 .6 7% )明显增高 (χ2 =10 .95 ,P<0 .0 5 ) ;DQB1* 0 6 0 1等位基因频率在哮喘患者组(31.4 0 % )较正常对照组 (7.5 % )明显增高 (χ2 =2 3.0 8,Pc<0 .0 1)。同时发现 HL A- DRB1* 0 7等位基因频率在对屋尘螨抗原皮试阳性家系成员中 (2 7.4 2 % )较家系中皮试阴性者 (5 .36 % )显著增高 (χ2 =10 .83,Pc<0 .0 5 )。HL A- DRB1* 15和 DQB1* 0 6 0 1可能是汉族哮喘的遗传等位易感基因 ,HL A- DRB1* 0 7在限定对屋尘螨抗原特异性 Ig E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发病与HLA-DRB1等位基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涛 《山东医药》2005,45(4):6-7
目的 探讨山东汉族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人群中人类白细胞抗原 (HL A) - DRB1基因型的分布 ,明确与哮喘有关的 HL A- DRB1易感基因。方法 选取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 (哮喘组 ) 5 0例 ,健康献血员 (对照组 )6 0例。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PCR- SSP)方法检测其 HL A- DRB1等位基因。结果 哮喘组 HL A-DRB1* 130 1- 130 2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 ,相对危险度 (RR)为 4 .13;其他等位基因频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HL A- DRB1* 130 1- 130 2基因与哮喘发病相关 ,是山东汉族哮喘人群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 (Hum an leucocyte antigen HL A ) - DQB1 * 0 2 0 1 / 0 30 2基因型与中国人群 2型糖尿病 (T2 DM)β细胞功能的关系。 方法 用多聚酶链式反应 (PCR)对 1 84例T2 DM患者进行 HL A- DQB1 * 0 2 0 1、* 0 30 2基因检测 ,并同时测定 C肽等临床指标。 结果  HL A-DQB1 * 0 2 0 1 / 0 30 2组较 HL A- DQB1 * X/ X组 (X为非 * 0 2 0 1、* 0 30 2等位基因 )餐后 2 h C肽明显减低 (P=0 .0 0 5 ) ,用 L ogistic回归分析 ,校正了影响 C肽的其他因素后 ,HL A- DQB1 * 0 2 0 1 / 0 30 2基因型对胰岛功能的 OR值为 2 .88(P =0 .0 2 4 ,95 % CI为 1 .1 5~ 7.2 1 )。 结论  HL A- DQB1 * 0 2 0 1 /0 30 2基因型可能是中国人群中加速 T2 DM患者β细胞功能破坏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风湿性心脏病细胞免疫及调控失衡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 (RHD)细胞免疫是否存在异常及其特点 ,为 RHD的早期免疫诊断及今后的免疫疗法提供依据。方法 :对 41例 RHD和 44例 RHD伴风湿活动 (RF)患者的 T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转化率、自然杀伤 (NK)细胞数量及活性 ,HL A- DR抗原遗传位点进行了测定 ,并与正常对照组 (5 0例 )比较。结果 :RHD和 RF组细胞免疫功能活性增强 ,表现为 CD4数量增加 ,CD8数量减少 ,CD4/ CD8比值增大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 <0 .0 5和 P <0 .0 1;RF组淋巴细胞转化率较正常对照组和 RHD组高 (P <0 .0 1) ,NK细胞数量增加 ,但活性降低 (P <0 .0 1和 P <0 .0 5 ) ;RF和 RHD组 HL A- DR4抗原呈高频分布 (5 3.6 %和 47.7% ) ,DR5 呈低频分布(14.6 %和 15 .9% ) (P <0 .0 1)。结论 :RHD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 ,且发生自身免疫趋式 ,其机制可能是细胞免疫调控失衡。 DR4的高频分布 ,可作为 RHD早期诊断的危险度估计  相似文献   

6.
云南汉族原发性高血压与HLA-DQA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云南汉族人群 HL A- DQA1等位基因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病例 -对照相关分析方法 ,采用 PCR- SSP基因分型技术对云南汉族健康个体 91例和高血压病患者 83例 (均无血缘关系 ) ,进行 HL A- DQA1位点 10个有表达的等位基因分型 ,并进行遗传相关分析。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 DQA1* 0 30 2的频率为0 .12 8,显著高于对照组 (0 .0 11) ,χ2 =19.4 0 9,P<0 .0 1,相对危险率 RR=11.4 2 ,EF为 0 .2 3。DQA1* 0 2 0 1的频率(0 .0 6 1)显著低于对照组 (0 .170 ) ,χ2 =9.876 ,P<0 .0 5。相对危险率为 0 .35。 PF为 0 .18。结论 云南汉族 HL A-DQA1等位基因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与北方汉族存在部分差异 ,HL A - DQA1* 0 30 2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易感相关 ;DQA1* 0 2 0 1可能在云南汉族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中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来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树突状细胞 (DC)负载冻融或弱酸洗脱的HL 6 0多肽抗原 ,体外诱导产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对HL 6 0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应用GM CSF、TNF α和IL 4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出DC ,使其负载两种HL 6 0多肽抗原 ,致敏同种T淋巴细胞 ,产生CTL。以胃癌细胞系SGC790 1为对照组 ,观察DC∶CTL∶HL 6 0 /SGC 790 1为 1∶10 0∶2 ,CTL对HL 6 0特异性免疫杀伤活性。结果 :弱酸洗涤法或冻融法所提取的抗原多肽致敏DC诱导的CTL对HL 6 0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 6 8.2 9%± 11.37%和4 5 .95 %± 8.4 7% ,二者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对SGC 790 1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 2 4 .6 0 %± 4 .4 0 %和 16 .0 9%± 4 .98% ,二者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相对于冻融HL 6 0细胞抗原多肽 ,DC可更有效地提呈酸洗HL 6 0抗原多肽 ,并通过特异性CTL产生对HL 6 0细胞高效而特异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51例老年心肌梗塞患者与268例健康对照人群间的HLA—A、B位点的抗原频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心肌梗塞患者的HLA—B_(W67)抗原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c=0.0014),RR=63.52。这说明HLA—B_(W67)与老年心肌梗塞有关联,免疫遗传因素对心肌梗塞发生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 8(IL 8)水平和中性粒细胞CD11b/CD18表达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病变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 6 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UA组 )和 5 2例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患者 (SA组 ) ,用夹心ELISA法测定IL 8水平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11b/CD18受体表达。同期测定 2 0例正常人以作对照。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按直径法和ABC分型综合评定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结果 :UA组患者血浆IL 8为 (10 0 .11± 31.89)ng/L ,显著高于SA组患者〔(5 9.0 8± 19.2 9)ng/L ,P <0 .0 1〕和正常对照组〔(47.6± 2 0 .8)ng/L ,P <0 .0 1)〕 ;CD11b/CD18表达UA组患者 (433± 6 1)也显著高于SA组患者 (2 4 0± 5 3,P <0 .0 1)和对照组 (2 2 5± 37,P <0 .0 1)。UA组患者血浆IL 8和CD11b/CD18表达在A型、B型及C型病变组依次增加 ,并与冠状动脉狭窄直径呈正相关 (r =0 .6 72 3,P <0 .0 0 1和r =0 .5 5 94 ,P <0 .0 0 1)。SA组上述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以及在A、B、C 3种病变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心绞痛患者血浆IL 8和CD11b/CD18表达增加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病变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 HL A表型对 HL A相合同胞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 GVHD)的影响。方法 对 116例患者进行 HL A相合同胞供者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其中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 BMT) 37例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 79例 ,根据患者皮肤、肝脏及肠道的不同表现 a GVHD分为 ~ 度 ,在 111例可评估的患者中观察其 HL A表型与 a GVHD的关系。结果 表达 HL A- A2 位点患者的a GVHD发生率 (6 2 .7% )明显高于无 A2 位点患者 (4 2 .3% ) (P<0 .0 5 ) ,但 度 a GVHD的发生率 (16 .9%、13.4 % )和 ~ 度 a GVHD的发生率 (13.6 %、13.5 % )均无明显差异 (P>0 .0 5 )。其他影响 a GVHD发生率的因素为移植类型、GVHD预防方案和免疫抑制剂早期减量。结论 有 HL A- A2 位点表达者 a GVHD的发生率增加 ,但可通过选择移植方式、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方案以及免疫抑制剂的减量时间控制 a GV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山东沿海地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AITD)与HLA DQA1 0 5 0 1、DQA1 0 2 0 1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引物分析 (PCR SSP)技术 ,扩增DQA1 0 5 0 1、DQA1 0 2 0 1的目的基因片段 ,选取 15 6例AITD患者和 74例健康对照 ,分析比较两对等位基因在两组人群中分布频率的差异。结果 Graves病 (GD)和桥本甲状腺炎 (HT)患者HLA DQA1 0 5 0 1的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HLA DQA1 0 2 0 1在GD和HT两组患者中分布频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P <0 .0 5 )。按性别分层分析后 ,仅发现DQA1 0 2 0 1的频率在两组女性患者中显著降低。结论 HLA DQA1 0 5 0 1与山东沿海地区GD和HT的发病易感性相关 ,而DQA1 0 2 0 1与该地区GD和HT ,尤其女性患者的保护性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肾移植供受者间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错配率. 方法:来自36家移植中心的6025例肾移植供、受者分为两组:3916例等候肾移植受者和1914例尸体供者为未知组;已接受肾移植术的127例受者和68例尸体供者为已知组.未知组为肾移植最大可能的供受者对,而已知组为实际的肾移植供受者对.统计并比较两组供受者间HLA-A、B、DR各位点0~2个错配(mismatch,MM)概率. 结果:未知组供受者间HLA-A位点0~2 MM的概率分别为10.24%、51.79%和39.33%;B位点0~2个MM的概率分别为2.19%、33.68%和64.13%;DR位点0~2 MM的概率分别为3.69%、40.97%和55.34%.已知组供受者间HLA-A位点0~2 MM的概率分别为9.45%、58.27%和32.28%;B位点0~2 MM的概率分别为6.30%、30.71%和62.99%;DR位点0~2 MM的概率分别为7.87%、45.67%和46.46%.两组间比较仅B和DR位点0个M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各位点1和2个MM的概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未知组和已知组供受者A、B、DR位点,2个MM的概率与0 MM的概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论:肾移植供受者间HLA错配概率高,为降低HLA错配率,有必要建立国家级或地区性器官共享和分配中心.  相似文献   

13.
王颖 《山东医药》2001,41(21):46-47
强直性脊柱炎 (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 ,病变主要累及髂骶关节、脊柱、脊柱骨软组织及四肢关节 ,严重者可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迄今为止 ,A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传统诊断主要依据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X线片示双侧髂骶关节和脊柱炎是最重要的诊断依据。近年来证实 ,AS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有报道 HL A- B2 7抗原与 AS呈高度相关性。1997年以来 ,我们对 5 0例 AS患者的 HL A- B2 7抗原进行了检测 ,并与 40例健康者作对照 ,旨在探讨 IL A- B2 7与 AS的关系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AS组为 5 0例 AS患者 ,男 41例 ,女 9例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本研究拟利用最新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亚型数据,调查中国汉族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HLA-B27及其亚型的分布情况.方法 从我院脊柱关节炎患者数据库中随机抽取100例AS患者.用luminex液态芯片,结合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SSOP)技术对HLA-B位点作低分辨分型.HLA-B27阳性者进一步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做高分辨HLA-B27亚型检测.结果 经随机抽样纳入无关AS患者98例,其中HLA-B27阳性93例,阳性率94.9%,其中B*2704亚型76例(81.7%),B*2705亚型12例(12.9%),B*2715亚型5例(5.4%).与另外2篇文献报道的HLA-B27阳性汉族健康人群比较,没有一致的证据表明HLA-B27亚型分布在AS患者和健康人群中存在差异.但这2项汉族健康人群中的研究均未发现B*2715亚型.结论 中国汉族AS患者B27亚型以B*2704为主,其次是B*2705.B*2715作为一个频率极低的等位基因,本组病例中发现5例,提示B*2715与AS发病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干扰素 α治疗 6个月疗效与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部分等位基因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 SSP)技术对 6 0例上海地区接受干扰素 α正规治疗 6个月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LA Ⅱ类分子DRB1、DQA1、DQB1进行等位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 无应答组的HLA DRB1 0 4携带率高于有应答组 (P <0 .0 2 5 ) ,有应答组的HLA DQA1 0 5 0 5 (P <0 .0 2 5 )、DQB1 0 30 1(P <0 .0 0 5 )的携带率高于无应答组。结论 干扰素 α治疗无应答与HLA DRB1 0 4 (P <0 .0 2 5 )呈正相关 ,与HLA DQA1 0 5 0 5、HLA DQB1 0 30 1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交叉反应组抗原配型在肾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 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0月间 ,我们对传统配型Ⅰ类抗原错配 (MM ) 2个位点以上的 14 9例肾移植患者采用交叉反应组 (Cross reactivegroup ,CREG)抗原配型原则选择供受者 ,并与相对应的传统配型MM 0~ 2个的 16 3例进行对应比较 ,获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所有 312例患者 ,均为首次行尸肾移植 ,供受者血型相同 2 81例 ,相容 31例 ,术前诊断均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炎 ,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阴性 ,其中男性 193例 ,女性 119例 ,年龄 17~ 6 9(平均 38 13)岁 ,热缺血时间 …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易感基因的位点.方法 选择1999年11月至2006年3月的24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为患者组,比较其临床特点,采用t检验比较红霉素治疗前、后实验室数据的变化.另选53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寡核苷酸微阵列基因芯片对HLA-A、HLA-B,DR位点进行检测,采用SAS 6.12软件对疾病的相关性进行卡方检验评估,筛选我国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HLA易感基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患者组HLA-A2频率为20.83%(5/24),对照组为66.04%(35/53),两组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52,P<0.01);HLA-A2频率与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呈负相关(比值比=0.12);而患者组HLA-A11频率为58.33%(14/24),对照组为26.42%(14/53),两组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7,P<0.01);HLA-A11与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呈正相关(比值比=3.9);但在HLA-B位点的检测中未发现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有易感基因.尽管患者组在HLA-B54、HLA-B55、HLA-B56的频率分别为12.5%(3/24)、16.67%(4/24)、8.33%(2/24),高于对照组的频率[5.66%(5/53)、3.78%(2/53)、3.78%(2/53)],经统计处理两组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08、3.82、0.70;P均>0.05);此外,患者组HLA-DRB5 *010/020频率为37.5%(9/24),对照组为16.98%(9/53),两组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8,P<0.05),必须考虑病例数较少所造成的误差.结论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HLA易感基因主要位于HLA-Ⅰ类分子A和B位点之间,但HLA-A2可能是中国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发病率相对较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砷中毒患者皮肤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皮肤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方法 免疫组化 ABC法。结果  A、B及 C3个组的阳性细胞密度分别为 6 2 .83± 16 .5 0、47.48± 2 1.30和 41.97± 13.6 0 ,差异有显著意义 (A与 B:P <0 .0 5 ;A与 C:P <0 .0 1) ;3个组的阳性率分别为 10 0 %、90 .91%和 84.6 2 % ;3个组阳性分级构成差别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在燃煤型砷中毒发病过程中 ,细胞增殖起重要作用 ;PCNA可作为该病预后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9.
Ki-67核抗原在良、恶性胃粘膜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Ki 6 7核抗原在良、恶性胃粘膜病变中的表达及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36例正常胃粘膜和 6 4例胃癌Ki 6 7核抗原的蛋白表达。结果 正常胃粘膜中Ki 6 7核抗原的表达率为 5 6 %,胃癌中Ki 6 7核抗原的表达率为 43 8%,二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侵犯肌层或浆膜层胃癌的Ki 6 7核抗原表达率 ( 5 4 5 %)显著高于局限于粘膜层和粘膜下层者 ( 2 0 0 %) (P <0 0 5 ) ;低分化胃癌的Ki 6 7核抗原表达率 ( 5 6 8%)显著高于高、中分化胃癌 ( 2 5 0 %) (P <0 0 5 ) ;淋巴结转移阳性组胃癌Ki 6 7核抗原表达率 ( 6 7 7%)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 ( 2 1 2 %) (P <0 0 5 )。结论 Ki 6 7核抗原的表达与胃癌的侵袭、低分化、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是判断胃癌患者预后的一项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骁悉 (MMF)为一新型免疫抑制剂。 1998年以来 ,我们将其用于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患者 ,效果满意。临床资料 :本组男 5 1例 ,女 11例 ,年龄 11~ 6 5岁 ,平均4 0 .5岁。随机分为两组 ,MMF组 32例 ,对照组 30例 ,均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供者与受者血型相同 ,术前均行 HL A配型 ,测定 HL A- A、B、DR等 6个位点 ,所有患者均达到 3个位点以上。移植肾热缺血时间 <10分钟 ,冷缺血时间 <6小时。两组术后均三联用药 ,MMF组用 MMF、CSA及 Pred,MMF0 .75 g,每日 2次 ;CSA起始剂量 4 mg/ kg,术后第 3天用量为 5 .5 mg/ kg,后根据 CSA血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