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比研究Euro-Colins(EC)液+前列腺素E1与低钾右旋糖酐(LPD)液的肺保存效果。方法:实验分3组(n=6),A组为未经保存的正常对照组,B组和C组供体兔肺分别用LPD液和EC液+前列腺素E1灌洗并低温(10℃)保存18小时。3组供体兔肺均在离体兔肺连续再灌注模型上进行检测。结果:LPD液保存组供体肺在气体交换、肺动脉平均压、呼吸道峰压、病理改变及再灌注后供体肺含水量等方面均显著优于EC液+前列腺素E1,且部分检测指标近似于正常对照组。结论:LPD液显著优于EC液加用前列腺素E1的肺保存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冷挛缩模型,探讨冷挛缩对新西兰幼兔(3~4周)心肌功能和代谢的影响。方法:在改良Langendorff模型基础上,对照组(n=10)和冷挛缩组(n=10)离体再灌注复苏,测试缺血前、后心功能:左心室舒张末压、最大心脏指数、最大心搏量指数、最大心搏作功指数;代谢:心肌摄氧量及冠状动脉阻力指数。结果:离体心缺血复苏后,对照组最大心脏指数、最大心搏量指数、最大心搏作功指数始终高于冷挛缩组,对照组复苏后摄取更多的氧,而冷挛缩组左心室舒张末压、冠状动脉阻力指数高于对照组。结论:冷挛缩现象对未成熟心肌缺血后心功能恢复不利,应尽量避免心脏停跳前低温刺激  相似文献   

3.
将30只拟行肺移植术的大白兔随机分三组,每组5对分别为供受体。一组为有心跳供体肺(HBD组),另两组供体肺分别为无心跳供体热缺血30 min(NHBD-30组)及60 min(NHBD-60组);另选15只作为对照组。建立兔无心跳供体左单肺肺移植模型,切除的受体左肺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供体肺缺血期间和移植再灌注肺组织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水平。结果与HBD组、NHBD-30组比较,NHBD-60组左肺移植再灌注后肺泡区、小动脉区ICAM-1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对照组比较,三组右肺冷保存10 h后无显著差异,与NHBD-60组左肺移植再灌注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认为无心跳供体肺短时间热缺血未造成严重肺组织损伤,未能触发ICAM-1表达明显上调;ICAM-1表达上调发生于再灌注期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离体大鼠心脏缺血期补充一氧化氮(NO)供体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方法:将26只离体大鼠心脏缺血30分,再灌注60分。分为两组,用药组(15只)及对照组(11 只)。用药组于缺血期给予4.4×10- 3 mm ol/L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NTG,一种NO供体),碳酸氢盐缓冲液灌注。对照组仅给予碳酸氢盐缓冲液灌注。全部心脏均测定NO释放量、肌酸激酶漏出量及(或)心脏功能。  结果:用药组大鼠心脏,使用NTG表现为两种效应。其中部分大鼠心脏(非心室颤动组,n= 7),NTG增加肌酸激酶漏出量,减弱再灌注期心脏功能的恢复,伴随缺血期NO释放量的增加。对另一部分大鼠心脏(心室颤动组,n= 8),NTG减少肌酸激酶的释放,但心脏于再灌注期持续心室颤动,缺血期NO释放量无明显增加。  结论:缺血期给予同一剂量NTG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双重效应,既可增加心肌损伤,又可减轻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凯时注射液对无心跳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平均分为三组,肝素化后处死,对照组立即予以LPD液灌注及保存,实验组1在处死后1h予LPD液灌注及保存,实验组2将凯时注射液(20ug/L)加入LPD液灌注及保存,两实验组在4℃保存5h后再灌注1h,对照组保存6h后灌注1h;测定经肺氧合后动脉血氧分压值(PaO2)和肺气道峰压值(PawP),于再灌注结束后取右上肺组织,测其湿重(W)与干重(D)、计算湿/干重比(W/D)、ELISA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核因子-κB及ICAM-1的表达.并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再灌注后肺组织结构的病理变化。结果再灌注45min后,实验组1的PaO2降低最明显、PawP升高最显著,实验组2及对照组的PaO2降低程度及PawP的升高程度均低于实验组1(P〈0.01);实验组1的(SOD)明显低于对照组及实验组2,实验组1的(MDA)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实验组2及对照组,实验组1的肺组织(W/D)、NF—κB及ICAM-1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及实验组2(P〈0.01),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实验组1最重。结论凯时注射液能减轻无心跳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肺功能,具有肺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的不同时期补充一氧化氮(NO)对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以离体灌流大鼠心脏作为缺血(30分钟)再灌注(60分钟)模型。48只心脏分为4组:A组(n=11)仅于再灌注期初20分钟内给予硝酸甘油(NO供体);B组(n=12)于低流量缺血期及再灌注期初20分钟内均给予硝酸甘油;C组(n=14)为缺血再灌注对照组;D组(n=11)仅于低流量缺血期给予硝酸甘油。测定心功能及肌酸激酶漏出量,同时测定心脏NO释放量。结果:B组及D组缺血后心功能的恢复明显低于C组和(或)A组。B组缺血后冠状动脉流量的恢复显著低于A组。B组及D组缺血再灌注期肌酸激酶漏出量明显大于C组及A组。结论:B组对心肌组织的损伤最重;D组可损伤心肌细胞;A组对心肌组织无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顶处理对兔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和氧自由基在兔预处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麻醉开胸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心肌梗死面积和危险区分别采用组织学和荧光粒子技术测定。实验分4组:对照组(n=9),预处理组(n=8),高剂量超氧化物歧化酶预处理组(HDSOD-PC,n=8)和低剂量超氧化物歧化酶预处理组(LD-SOD-PC,n=9)。左冠状动脉回旋支4次5分钟缺血和5分钟再灌注完成预处理。对照用于30分钟缺血后再灌注120分钟;其余各组在预处理后的缺血与再灌注同对照组。结果:梗死面积占危险区百分比在对照组与预处理组、HD-SOD-PC组和LD-SOD-P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均<0.05);预处理组、HD-SOD-PC组和LD-SOD-P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意义。结论:预处理对兔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有保护作用,氧自由基在该预处理机制中不起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两组在体兔心脏(对照组n=10;用药组n=11)行冠状动脉左降支中点完全结扎20分钟再灌注5分钟为模型,来研究卡托普利(疏甲丙脯酸)对兔心脏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观察了两组再灌注性心室纤颤(VF)发生率、VF潜伏期及心肌舒缩功能和自由基方面的指标,显示卡托普利对免心脏再灌注室颤有明显的减少作用(P<0.01),并提示这一作用与其抗氧自由基(0FR)及ACE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参附注射液改善兔肺保存效果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6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肺加入棉子糖(30mmol/L)的改良低钾右旋糖酐(LPD)液灌注及保存,实验组则将参附注射液(40mg/L)加入改良LPD液灌注及保存。在4℃保存12h后再灌注1h,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组织的干湿比(W/D)、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NF—KB的表达并观察肺组织病理结构的变化。结果再灌注15min后,两组的Pa02逐渐降低,但实验组PaO2的降低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再灌注后,实验组的W/D和MPO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肺组织NF-kB的表达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肺组织病理变化较对照组轻。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抑制再灌注肺组织中NF—kB的表达,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肺功能,对兔肺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药物API0134对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和粒细胞产生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结扎犬冠状动脉左前降支90分钟后行再灌注120分钟。用药组(n=8)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45分钟时静脉给予API0134(9mg/kg)至再灌注60分钟。对照组(n=8)给予同等量5%葡萄糖盐水。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和凝血烷B2(TXB2,血栓素B2)含量,化学发光法测定粒细胞产生氧自由基的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用药组在用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期间,血6-酮-前列腺素F1α增高(P<0.05)、凝血烷B2降低,粒细胞产生氧自由基的量减少(P<0.05)。结论:API0134可促进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6-酮-前列腺素F1α(即前列腺素)的生成,抑制粒细胞产生氧自由基,这可能是该药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兔离体肺再灌注模型研究通气在离体肺保护中的作用。方法10只实验用兔20个单肺,分成A、B两组。A组为通气状态下低温再灌注组;B组为单纯低温再灌注组。分别在保存0、3、6.9、12、15、18h时取保存组织送组织学检查及引流灌注液测血气分析。结果在保存9h时A、B两组组织学结构发现差别,A组优于B组。血气分析示:A、B两组二氧化碳分压及PH无明显差别,氧分压有显著差别。结论在通气状态下低温灌注保存离体肺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低温灌注保存方法。在通气状态下低温灌注保存离体肺的有效时限可达18h。  相似文献   

12.
将离体兔心灌注模型随机分成三组,正常对照组连续灌注K-H液60 min;缺血再灌注组关闭主动脉套管停止灌注,30 min后恢复37℃K-H液灌注60 min;左卡尼汀组步骤同缺血再灌注组,但在复灌时先用含10mmol/L左卡尼汀的K-H液灌注30 min。记录冠脉流量、左心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压力时间变化率(±DP/DT);检测冠脉流出液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浓度和心肌组织中MDA、SOD含量。结果左卡尼汀组±DP/DTmax、LVDP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升高,冠脉流量增大;冠脉流出液中MDA、LDH、CK及心肌组织中MDA水平降低,SOD水平升高(P〈0.05);超微结构损伤减轻(P〈0.05)。表明左卡尼汀具有抗兔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损伤及功能变化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发病机制及卡托普利对其的影响。方法:实验兔分为心肌缺血再灌注组(n=8),心肌缺血再灌注+卡托普利治疗组(n=8)及假手术对照组(n=8);分别测结扎前,缺血0.5小时,再灌注0.5小时、1.5小时和6小时共5个时相点。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T),紫外分光光度计测一氧化氮(NO),Perco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血循环内皮细胞。结果:心肌缺血0.5小时,血中ET、NO含量无明显变化,于再灌注0.5小时NO下降、ET升高,尤以再灌注1.5小时和6小时变化显著(P均<0.05)。循环内皮细胞则以再灌注1.5小时明显增高(P<0.05)。卡托普利可逆转上述指标。结论:再灌注导致内皮功能紊乱,进而加重内皮细胞损伤,二者互为因果关系,卡托普利通过保护内皮而减轻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吸入低浓度一氧化碳(CO)对大鼠供体肺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肺移植离体肺灌注试验模型,SD大鼠24只,按照有无CO吸入分为空白对照组、CO吸入组,每组均取6对分别作为肺移植的供体鼠和受体鼠。再灌注后一小时切取供体肺组织,在光镜和电镜下比较肺组织细胞学改变,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比较肺组织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CO吸人组肺组织细胞损伤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结论吸入一氧化碳可以明显抑制大鼠供体肺组织细胞的凋亡,减轻供体肺移植术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硝酸甘油和甲基强的松龙预处理供体减轻肺移植后因热缺血加重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利用兔肺离体再灌注模型。实验共分4组,合并热缺血15 min后都用改良的4℃MEC液灌洗,保存7 h后进行再灌注。WI为单纯有热缺血的对照组,MP、NC和M+N组为用药组,分别用甲基强的松龙、硝酸甘油及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硝酸甘油预处理供体1 h,再灌注持续30 min,用这时的血氧差、平均肺动脉压、气道峰压和湿干重比来评价供肺功能。结果 MP和M+N组的肺功能较WI组和NC组有明显改善。结论在本实验模型中甲基强的松龙能改善热缺血加重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硝酸甘油未见相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蛇床子素在家兔心肺联合移植中对供肺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在家兔心肺联合移植中对供肺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6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肺以改良低钾右旋糖酐(LPD)液灌注并保存,实验组则将蛇床子素加入改良LPD液灌注并保存,在4℃条件下保存12h后再灌注1h,测定肺组织的湿干重比(W/D);测定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核转录因子-kB(NF-kB)的表达以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并观察肺组织病理结构的变化。结果再灌注后,实验组的W/D、MPO的活性、MDA含量及NF-kB和ICAM-1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而实验组肺组织中的SOD含量较对照组增高(P〈0.05),肺组织损伤的病理变化程度较对照组轻。结论蛇床子素能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对供肺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在兔肺离体再灌注模型上 ,对比研究低钾右旋糖酐 (LPD)液与低钾右旋糖酐 组氨酸(LPDH)液的肺保护效果。方法 :实验分为 3组 (n =6 ) ,A组为未经灌洗和保存的正常对照组。B组为用LPD液灌洗和保护组。C组为用LPDH液灌洗和保护组。B、C 2组供体心肺均在 10℃下保存 18h后 ,离体灌注供体左肺 30min。结果 :C组流出血氧分压PO2 均值 (112 4 0± 4 4 3mmHg)显著高于B组 (78 4 3±5 4 1mmHg) ,P <0 0 0 1。C组流出血二氧化碳分压均值 (2 6 76± 0 79mmHg)显著低于A组 (32 4 6± 1 2 3mmHg)和B组 (31 6 6± 1 0 8mmHg) ,P <0 0 0 1。C组再灌注后供体肺的湿 干比率 (5 4 8± 0 16 )显著低于B组 (6 32± 0 39)。结论 :供体兔肺采用LPDH液低温保护 18h后的效果 ,显著优于LPD液。  相似文献   

18.
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对,建立左肺移植模型.实验组应用益生注射液+低钾右旋糖酐液(LPD液)、对照组单纯应用LPD液为移植肺再灌注液和保存液.检测两组再灌注开始后各时点左肺静脉血氧分压,再灌注2 h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及肺湿、干重比(W/D),并行术后受体左肺病理检查.结果 :左肺静脉血氧分压各时点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再灌注2 h后SOD水平实验组较对照组高,MDA水平及W/D值实验组较对照组低(P<0.05);光镜下实验组移植肺较对照组病变程度轻.认为益生注射液能减轻大鼠移植肺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其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SOD水平,清除氧自由基、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及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9.
L精氨酸在大鼠原位肝移植冷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L精氨酸在大鼠原位肝移植冷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对移植肝及肺的功能作用.方法应用同基因Wistar大鼠原位肝移植(OLT)动物模型,66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n=11):L精氨酸组(LA)、NOS抑制剂组(LNAME,LN)及乳酸钠林格液组(LR),供肝保存6h再行原位肝移植术.结果大鼠原位肝移植缺血再灌注后血清NOx水平及肝组织cGMP水平迅速下降.应用L精氨酸以加强一氧化氮生物合成途径(NOSP),能显著延长受体的存活率,LR组受体1wk存活率为20%,LA组为80%(n=6,P<001vsLR),并能明显改善肝功能;病理检查示L精氨酸能维持肝细胞完整性,促进肝再生,而且对再灌注时合并肺损伤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NOS抑制剂则能降低术后受体的存活率,加剧肝功能恶化;病理检查示肝内血栓形成,移植肝及肺组织结构严重破坏及更为严重的炎症反应.结论在大鼠原位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L精氨酸器官保存液加强NO途径(NOSP)将对移植肝及肺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表明NO合成途径很可能是肝移植器官保存成功的关键因素,从而为加强肝移植器官保存提供了一种新的药理学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缺氧对心肌耐受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在体实验组、在体对照组、离体实验组、离体对照组。在体及离体实验组大鼠在模拟海拔5000 m的动物低压低氧舱中生活,舱内条件:大气压54 kPa、氧分压11.33 kPa、温度25℃;在体及离体对照组大鼠在正常氧环境中喂养。分别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或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系统建立在体及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4组大鼠再灌注损伤前后心功能指标、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酶变化。结果:在体实验可见,在体实验组缺血再灌注前心率(HR)、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均明显大于在体对照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d)、收缩期室间隔厚度(IVSs)、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收缩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s)、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缩短分数(LVFS)、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每搏输出量(SV)均明显小于在体对照组(P均<0.05);缺血再灌注后,在体实验组HR、IVSs、LVPWd、LVPWs、LVEF、LVFS均明显大于在体对照组,IVSd、LVEDV、LVESV、SV均明显小于在体对照组(P均<0.05);缺血再灌注可使在体实验组、在体对照组的心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而对在体对照组的损伤更明显;再灌注损伤后,在体实验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小于在体对照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明显低于在体对照组(P均<0.05),两组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离体实验可见,缺血再灌注损伤前离体实验组左室发展压(LVDP)、max(dp/dt)、min(dp/dt)均明显低于离体对照组(P均<0.05),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离体实验组LVDP、max(dp/dt)、min(dp/dt)均明显高于离体对照组,LVEDP明显低于离体对照组(P均<0.05);再灌注损伤后离体实验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小于离体对照组,LDH活性明显高于离体实验组(P均<0.05)。结论:慢性缺氧可提升心肌耐受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