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疑诊肺栓塞患者337例中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疑诊肺栓塞患者中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方法 顺序收集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在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和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疑诊肺栓塞的患者,进行CT肺动脉造影(CTPA)联合下肢CT静脉造影检查(CTV)或CTPA联合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分析肺栓塞患者中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部位有无不同.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描述性结果采用频数分析法,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共337例患者纳入研究,男189例,女148例,中位年龄62岁,范围19~84岁.CTPA诊断肺栓塞者144例,CTV和下肢超声检查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00例.肺栓塞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44%(63/144),其中76%(48/63)发生于近端深静脉内;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合并肺栓塞的发生率为63%(63/100).结论 无论肺栓塞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还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合并肺栓塞的发生率均很高,有必要同时进行肺动脉和下肢深静脉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创伤后继发深静脉血栓滤器使用指征及滤器种类选择。方法:遵循以往滤器使用的选择原则,对2010年度下肢创伤后继发急性深静脉血栓患者,分别选用临时、可回收及永久性滤器进行分类比较研究。结果:共计筛查下肢创伤患者4 544例,DVT阳性968例,发病率21.3%。使用滤器296例,其中临时性121例(40.9%),可回收56例(18.9%),永久性119例(40.2%)。滤器置入过程中未发现致命性肺栓塞及明显的症状性肺栓塞。抗凝治疗随访3~6个月,复发2例。结论:下肢创伤手术术前发现急性深静脉血栓,在手术前置入下腔静脉滤器,能大大降低致命性肺栓塞的发生率。由于创伤患者的血栓栓塞症的危险是临时的,应首选临时性滤器。高龄患者或有严重心肺并发症患者,适合放置可回收滤器。术后发现的深静脉血栓及术前可以明确的陈旧性深静脉血栓患者,置入滤器不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及负荷评分对急性肺栓塞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超声确诊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116例,根据是否存在急性肺栓塞将患者分为:下肢静脉血栓合并急性肺栓塞(venous thrombosis embolism was associated with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VT-APE)组和下肢静脉血栓不合并急性肺栓塞(venous thrombosis embolism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VT-N-APE)组。探讨下肢静脉血栓超声声像学特征及血栓的负荷评分对急性肺栓塞的影响。Logistic多因素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中形成急性肺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VT-APE组61例,男23例,女38例,VT-APE组下肢股腘静脉血栓8例(13.1%),低回声22例(78.6%),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占32例(52.5%),低回声55例(90.1%);股腘静脉合并小腿肌间静脉21例(34.4%),低回声42例(68.8%),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声像图负荷评分28...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可回收式下腔静脉滤器(IVCF)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导致肺栓塞中的的临床作用。方法4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预防肺栓塞置入可回收式下腔静脉滤器,随访观察无滤器并发症发生及肺栓塞的出现。结果35例在放置12~14天取出,11例患者因滤器周围血栓形成,下腔静脉置管溶栓5~7天,5例血栓消失,滤器成功回收,另6例溶栓效果不佳,长期留置滤器。在取出的40例中,12例肉眼可见絮状血栓。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能安全、有效预防肺栓塞,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呼吸病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基础医学和临床检诊技术的不断进步,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新进展,现就以下被广泛注意的问题的研究情况加以概述。  一、肺栓塞  根据尸检资料,老年患者的肺栓塞发生率约为25%,80岁以上患者可达70%。肺栓塞的血栓栓子主要来源于下肢深部静脉系统(DVT)形成的血栓,占95%;因此,现在普遍认为肺栓塞实际上是下肢静脉系血栓形成的并发症。下肢深部静脉系统血栓的检诊较难,北京协和医院1983年报道,肺栓塞患者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为170%,1990年为520%,1997年则高达73…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老年急性肺栓塞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27例,所有患者均于急性肺栓塞发病前、发病时以及治疗病情缓解后进行超声心动图、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并行末梢血氧饱和度、血压、血浆D-二聚体等检测。结果与发病前比较,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发病时收缩压、舒张压、末梢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血浆D-二聚体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病情缓解后,患者的血压、末梢血氧饱和度均恢复或接近急性发病前的平时水平,血浆D-二聚体明显下降(P<0.05)。急性肺栓塞发病时,患者右心房、右心室增大,主肺动脉及下腔静脉增宽,三尖瓣反流速度增快,肺动脉收缩压明显增高,与发病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病情缓解后,患者右心房、右心室、主肺动脉及下腔静脉均恢复或接近急性发病前的平时水平,三尖瓣反流速度及肺动脉收缩压明显下降。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发病时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检出率高达77.8%。结论超声心动图及下肢深静脉超声同时结合其他各类检查是老年急性肺栓塞诊断必不可少的辅助检查手段,为老年急性肺栓塞的早期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估提供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资料,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共有142例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下肢深静脉形成后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结果 14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其中有56例发生肺栓塞,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合并存在外伤手术史(OR=4.36,95%CI 1.38-13.82,P=0.01);冠心病(OR=17.41,95%CI 3.49-86.90,P0.01);高血压(OR=26.69,95%CI 6.68-106.62,P0.01);心脏瓣膜病(OR=4.00,95%CI 1.01-15.83,P=0.04);慢性肺部疾病(OR=2.57,95%CI 0.51-12.92,P=0.03);恶性肿瘤病史(OR=7.38,95%CI 0.90-60.22,P=0.04);D-D(OR=1.10,95%CI 0.99-1.11,P=0.02)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发生肺栓塞密切相关,通过t检验,发现Wells评分(t=-10.84,P0.01)升高会增加发生肺栓塞的风险。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合并外伤手术史、慢性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慢性肺部疾病、恶性肿瘤病史是发生肺栓塞的高危因素;D-D、Wells评分升高是会增加肺栓塞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非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我科115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非手术治疗患者,从一般处理、用药观察、饮食护理、心理支持、并发症护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各个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5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102例完全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率为66.7%。其中1例并发肺栓塞抢救无效死亡。结论优质全面的护理能有效预防和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各种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降低手术治疗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的临床特征以提高认识。方法:对1996年4月-2000的10月间诊断的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7例,左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1例,并发肺栓塞时均有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紫绀;7例经溶栓、抗凝治疗后痊愈,死亡1例,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常并发肺栓塞,二者在内科患者中并不罕见;临床医生应提高对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诊断意识,减少漏诊及误诊,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对肺栓塞(PE)临床和病理生理机制认识的深入,其诊断率逐年提高.肺栓塞的常见原因为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有95%的栓子来自下肢深静脉,如能阻止下肢静脉血栓进入肺动脉将明显降低肺栓塞的发病率[1].下腔静脉滤器可以捕获来自下肢深静脉的大块血栓,使严重肺栓塞的发病率明显下降[2].现将我院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的初步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现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会海 《国际呼吸杂志》2007,27(15):1154-115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导致下肢淤肿、色素沉着,严重者可引起股青肿、肢体缺血坏死,患者丧失部分或全部劳动力。还有部分患者可随病情发展出现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重者危及生命。目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分为非手术方法和手术方法,本文对近年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效果。方法我科2004—2011年共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380例,其中并发下肢静脉栓塞22例,对其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和护理。结果 22例患者经治疗和护理,痊愈16例,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6.3%。结论早期积极诊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加强护理能够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效果,并能够预防致命性肺栓塞。  相似文献   

13.
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肺血栓栓塞症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简称肺栓塞 )是由于肺动脉或肺动脉某一分枝被血栓堵塞而引起的病理过程 ,是许多疾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栓塞后如肺组织产生严重的血供障碍 ,可发生坏死 ,则称为肺梗死。肺栓塞大多数是由发生在下肢周围静脉、包括股静脉、静脉和腓肠肌深静脉中的深静脉血栓 (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所致 ,故深静脉血栓形成往往是 PTE的前兆。 PTE只是深静脉血栓的并发症 ,PTE的原发病则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约 5 0 %~ 6 0 %的 DVT患者可发生 PTE。另一方面 82 %的 PTE患者可发现有 DVT。由…  相似文献   

14.
^99m锝-大颗粒聚清蛋白(^99mTc-MAA)肺灌注显像结合肺通气显像是诊断肺栓塞(PE)常用的检查方法.为探讨PE的发病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关系,2001~2004年,我们对部分疑诊PE患者进行了下肢深静脉^99mTc-MAA显像检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37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获得性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特点,分类鉴别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获得性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月诊断的37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8例中发病有明确诱因者253例(67%),未发现明确诱因者104例(33%)。较常见的危险因素有外科手术/外伤(27.5%)、恶性肿瘤(15.3%)、妊娠(8.4%)、静脉曲张(8.4%)、长期住院卧床患者(5.3%)、风湿免疫性疾患(2.6%)。39例患者经肺血管造影确诊存在肺血管血栓形成,仅19例患者出现肺血栓栓塞相关临床表现如呼吸困难、咯血和胸痛。结论:手术/创伤,尤其是骨折和骨科手术,恶性肿瘤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发肺栓塞的患者临床表现多变,诊断主要依赖肺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6.
刘雪梅  王静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6):1024-1025
目的探讨山东地区剖宫产术后肺栓塞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560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对其肺栓塞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高龄产妇(>35岁)、有多种合并症(≥2种)、手术时间长(>1.5 h)、卧床制动、孕周长(>40周)、激动、输血过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未使用活血抗凝药物肥胖是剖宫产术后肺栓塞的危险因素(P<0.05),而与产次数、血型、麻醉方式、焦虑、紧张、恐惧、下地时间无关(P>0.05);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卧床制动、输血情况、使用活血抗凝药物是肺栓塞的高危险因素。结论剖宫产术后肺栓塞的危险因素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卧床制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提高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12月我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9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的相关实验室检查,观察病人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提高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结果 191例病人中,85例为急性血栓,80例为慢性血栓,26例为亚急性血栓,急性血栓中有15例病人合并肺栓塞,慢性血栓中有1例合并肺栓塞,166例病人D-二聚体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测值大于标准值(0.5mg/L),25例病人测值低于标准值(0.5 mg/L)。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明显升高。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提示下肢深静脉血栓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助于提高超声检查的效率,可作为重要的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18.
<正>答:小腿肌间静脉丛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好发部位,通常起病隐匿,病变范围小,尤其是年轻患者常常临床症状较轻,有时仅表现为小腿局部疼痛,可能因为临床未发现而失去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机会,血栓严重者可向大腿主干深静脉扩展或引起致命性肺栓塞。肺栓塞是深静脉血栓的严重并发症,致死率较高,而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肺血栓栓塞症病例的特征.方法:回顾分析30例肺血栓栓塞症病例的科室分布、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归.结果:肺栓塞病例分布于9个科室,外科系占36.7%,内科系占63.3%;56.7%的肺栓塞患者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其它常见原因有手术、外伤、骨折;多数肺栓塞病例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仅13.3%有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典型三联征;13.3%心电图呈典型SⅠ QⅢ TⅢ,30%有肺动脉高压;CTPA的诊断敏感性为77.3%.病死率为10%.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肺栓塞最多见诱因;综合临床表现及时诊治,可降低肺栓塞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代桂兰 《山东医药》2002,42(17):65-65
近年来 ,我院收治重症脑血管病患者 32 6例 ,出现肺栓塞12例 ,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皮肤颜色与水肿 :每 3~ 4小时观察皮肤颜色 ,若出现紫绀 ,应进一步检查是否为下肢静脉血栓造成肺栓塞后的反射性血管痉挛致缺氧。注意用手指轻按踝部及胫骨前皮肤 ,检查有否凹陷性水肿。因长期卧床 ,瘫痪肢体不能活动 ,容易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的主要来源在下肢深静脉 ,所以应特别注意下肢皮肤是否水肿及颜色改变 ,并定期测量下肢周径 ,以尽早发现下肢静脉血栓。脱水 :急性重症脑血管患者多应用较大剂量的脱水剂降低颅内压 ,这些药物除降颅压外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