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与冠状动脉(冠脉)慢血流现象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116例因胸痛就诊的患者,冠脉造影检查均未发现冠脉狭窄,提示为冠脉慢血流56例(慢血流组),冠脉无慢血流者60例(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浆Hcy水平,分析其与冠脉慢血流的相关性。结果慢血流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与冠脉慢血流现象有关,其可能为冠脉慢血流的早期表现;本研究可为进一步明确冠脉慢血流的发生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慢血流(SCF)与冠脉微循环的相关性,以及SCF发生、发展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在接受冠脉造影的患者中,选择被诊断为SCF的32例为SCF组,冠脉血流正常和无明显狭窄病变的32例为对照组,分别记录和测定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各项生化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帧数以及冠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分析各项指标与SCF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CF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载脂蛋白-A1水平较低[(1.57±0.38)mmol/L vs(1.62±0.43)mmol/L,(1.41±0.31)mmol/L vs(1.57±0.38)mmol/L];hs-CRP水平较高[(3.63±1.67)μg/m L vs(1.74±0.75)μg/m L];IMR明显升高[(29.28±7.68)vs(24.94±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IMR与TIMI血流帧数及hs-CRP呈正相关(r=0.766,P=0.019;r=0.565,P0.01)。结论 :(1)冠脉微循环功能障碍与SCF发生、发展呈相关性。(2)在冠脉微循环障碍中,炎症反应可能起到一定作用,HDL-C和载脂蛋白-A1水平的降低,可能也参与了冠脉微循环障碍的病理过程,从而在一定程度导致SCF。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血浆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关系,探讨suPAR在冠脉慢血流中的作用及影响冠脉慢血流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疑诊为冠心病但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据冠脉TIMI桢数将患者分为慢血流组(53例)和正常对照组(42例),记录其冠心病危险因素,检测血浆suPAR、hs-CRP水平等。结果 两组间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等比率及血脂水平均无明显差异,慢血流组吸烟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72% VS 48%,P=0.02)。同对照组相比,慢血流组血浆suPAR水平(3.01±0.05 vs 1.33±0.06,P<0.001)和hs-CRP水平(1.07±0.04 vs 0.71±0.05,P<0.001)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一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浆suPAR、hs-CRP水平与冠脉TIMI桢数均呈明显正相关(R2=0.83,P<0.001;R2=0.71,P<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uPAR、hs-CRP、吸烟均与冠脉TIMI桢数呈正相关(R2=0.64,P<0.001),其中suPAR的影响力最大(标准化β=0.62)。结论 血浆suPAR、hs-CRP水平、吸烟与冠脉慢血流呈明显正相关,而且血浆suPAR水平对冠脉慢血流的预测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冠状动脉(冠脉)无复流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分析,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于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行急诊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6例的相关临床资料与造影结果,将患者按术后是否发生冠脉无复流分为无复流组和完全灌注组,比较两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同型半胱氨酸与冠脉无复流的关系。结果 86例患者中12例发生了冠脉无复流。与完全灌注组相比,冠脉无复流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完全灌注组[(18.6±6.8)μmol/L vs.(11.2±5.4)μmol/L],(P0.05)。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每升高3μmol/L,冠脉无复流风险增加24%(OR=1.24,95%CI:1.10~4.18,P=0.016)。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能够增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冠脉无复流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不同病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浆谷胱甘肽(GSH)水平的变化,以了解同型半胱氨酸在COPD患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收集46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COPD急性发作期组)、45例COPD缓解期患者(COPD缓解期组)及38例健康受试者(健康对照组).测定各组的多项指标:吸烟指数、体质量指数、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浆GSH、肺功能和动脉血气.结果 ①COPD急性发作期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高于健康对照组和COPD缓解期组,(31.93±26.19) μmol/L vs (10.79±2.32) μmol/L,(21.98±9.13) μmol/L,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08,P<0.01).②COPD缓解期组血浆GSH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和COPD急性发作期组,(71.72±76.36) mg/L vs (166.38±63.51) mg/L,(145.18±80.41) mg/L,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11,P<0.01).③COPD患者不论急性发作期,还是缓解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GSH均呈明显负相关(COPD急性发作期:r=0.579,P<0.01;COPD缓解期:r=-0.721,P<0.01);COPD急性发作期血浆GSH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呈正相关(r=0.488,P<0.05).结论 COPD患者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参与COPD的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导致冠状动脉(冠脉)血流缓慢(SCF)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因不典型胸痛行冠脉造影检查示SCF的患者23例为SCF组,以及同期冠脉造影示冠脉无明显狭窄且血流正常者3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的差异,分析冠脉慢血流的影响因素。结果:SCF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BMI、吸烟史、血脂水平、心电图T波改变、心肌核素异常所占比例、白细胞计数及肌酐水平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CF组的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尿酸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发生SCF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与SCF呈正相关。结论:尿酸与同型半胱氨酸可能参与SCF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慢血流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与冠状动脉慢血流(SCF)现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08年12月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心外膜主要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病例,共186例的资料。以冠脉血流≤TIMI2级的为SCF患者,被分为SCF组(96例),TIMI3级者为对照组(90例)。结果:SCF组的人体质量指数[(27.06±3.40)kg/m2:(25.53±3.57)kg/m2];红细胞压积[(0.43±0.07):(0.41±0.04)],凝血酶时间[(18.23±2.80)s:(17.33±1.73)s],白细胞计数[(6.65±1.73)×109/L:(6.05±1.56)×109/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1.12±0.28)mmol/L:(1.21±0.29)mmol/L,P0.05]。Logistic分析表明,BMI(OR1.373,95%CI1.146~1.645,P=0.001)、凝血酶时间(OR1.348,95%CI1.056~1.722,P=0.017)、白细胞计数(OR1.920,95%CI1.234~2.987,P=0.004)是发生SCF的危险因素。结论:体质指数、凝血酶时间、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能是促进冠状动脉慢血流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白细胞介素-8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以及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探讨HCY致冠心病作用的机制.方法 冠心病患者9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56例,稳定型心绞痛40例),2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以及三支病变组,并根据狭窄程度计分.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血浆HCY、IL-8水平.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HCY、IL-8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分别为[(20.42±5.89)μmol/L vs (14.22±4.50)μmol/L](P<0.01)、[(101.93±21.23)μmol/L vs (69.91±20.15)μmol/L](P<0.01),两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98±2.95)μmol/L](P<0.01)、[(43.98±15.02)μmol/L](P<0.01);三支病变组HCY水平为[(21.75±6.23)μmol/L],高于双支病变组[(18.24±6.17)μmol/L],但无显著性差异;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14.82±4.01)μmol/L](P<0.01),双支病变组HCY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但无显著性差异,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IL-8水平分别为[(108.89±22.29μmol/L)]、[(90.59±12.59)μmol/L]、[(73.04±24.03)μ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HCY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冠心病患者病变狭窄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分析表明HCY与IL-8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718(P<0.01).结论 HCY通过激发炎性反应,导致IL-8水平增高,引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不稳定和狭窄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冠状动脉慢血流(CSF)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自2015年4月~2016年12月于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认的CSF患者46例,归入CSF组;并随机选取同期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认的正常的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提取一般临床资料结果,检测其血细胞分类并计数,同时计算其PLR数值。结果 CSF患者PLR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41.44±22.97 vs.123.88±21.86),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水平亦明显高于对照组[(10.93±0.93)f L vs.(10.58±0.74)f 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R升高(OR=1.036,95%CI:1.015~1.058,P0.001)为CS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LR及MPV在CSF患者中明显升高,提示血小板功能紊乱和慢性炎症反应可能为CSF发病的重要机制,且PLR升高为CSF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血小板活性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9例,根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86例和对照组83例,分析2组24h动态血压均值、血栓素B2、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血小板活化因子CD62p活性、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同型半胱氨酸的差异,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24h动态血压均值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H型高血压组同型半胱氨酸、血栓素B2、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血小板活化因子CD62p活性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36±0.93)μmol/L vs(14.34±0.75)μmol/L,(139.33±10.56)ng/L vs(110.76±12.91)ng/L,(30.55±3.52)μg/L vs(27.45±3.44)μg/L,(11.73±5.42)%vs(7.43±4.91)%,(43.32±4.51)%vs(35.24±4.42)%,P<0.05,P<0.01]。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血小板活性明显升高,可能与H型高血压患者易出现心脑血管事件有关,应采取措施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1.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及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及高血压患者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方法对99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与122例单纯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一氧化氮水平的测定。结果冠心病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为(18.57±7.47)μmol/L,明显高于高血压组(14.53±10.58)μmol/L(P0.01)。冠心病组血清一氧化氮浓度为(51.15±18.78)μmol/L,明显低于高血压组(70.39±41.55)μmol/L(P0.001)。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并且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一氧化氮呈反比,可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管损伤的严重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长期瑞舒伐他汀治疗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冠脉贮备功能(CFR)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但存在冠脉慢血流的患者48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药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2例)予常规治疗,试药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20 mg/d,治疗期为6个月。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的血脂,hsCRP,利用腺苷负荷超声记录左前降支远端血流频谱评评价CFR。结果:经过6个月瑞舒伐他汀的治疗后,试药组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对照组明显下降,[TC:(3.2±0.9)mmol/Lvs.(5.4±1.2)mmol/L,P<0.05;LDL-C:(2.1±0.7)mmol/L vs.(3.4±0.8)mmol/L,P<0.05]。hsCRP较对照组明显下降[(2.1±1.4)mg/L vs.(3.7±2.1)mg/L,P<0.05]。试药组静息冠脉血流速度(bCFV)较对照组和治疗前显著下降[(21±6)cm/s vs.(26±5)cm/s和(21±6)cm/s vs.(25±7)cm/s,P<0.05],而最大冠状动脉扩张状态hCFV较对照组和治疗前增加[(71±9)cm/s vs.(56±8)cm/s和(71±9)cm/s vs.(56±10)cm/s,P<0.05],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较对照组和治疗前明显增加[(3.2±0.6)cm/s vs.(2.1±0.5)cm/s和(3.2±0.6)cm/s vs.(2.2±0.4)cm/s,P<0.05)]。结论: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经过瑞舒伐他汀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冠脉贮备功能。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 CHD 患者78例,测定其血浆 Hcy,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此外选非冠心病患者29例测定血浆 Hcy 作为对照。结果:CHD 患者的血浆 Hcy 水平较非冠心病者的血浆 Hcy 水平明显升高[(14.56±6.15)μmol/L:(9.89±3.98)μmol/L,P< 0.01]。急性心肌梗塞(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血浆 Hcy 水平皆较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的明显升高[(16.69±7.20)μmol/L、(14.70±5.21)μmol/L vs,(11.59±4.51)μmol/L,P 分别<0.01、0.05],AMI 患者与 UAP 患者的血浆 Hcy 水平无差异(P>0.05)。3支血管病变较1支、2支血管病变患者血浆 Hcy 明显升高 [(18.14±7.14)μmol/L vs.(11.14±4.99)μmol/L、(13.43±3.51)μmol/L,P 皆<0.01]。2支血管病变与1支血管病变患血浆 Hcy 无明显差别(P>0.05)。血浆 Hcy 水平与冠状功脉病变积分呈轻度正相关(r=0.375,P< 0.05)。结论:血浆 Hcy 水平越高,提示其冠状动脉病变越重、病变范围越广。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促进动脉硬化方面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 80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5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血浆 Hcy 水平。结果:两组高血压患者血浆 Hcy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组血浆 Hcy 水平[(25.31±8.31)μmol] 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的(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与高血压有协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内科》2017,(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关系。方法选取冠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病变的患者204例作为冠脉慢血流组,其中单支冠脉慢血流156例,多支冠脉慢血流48例;随机抽取同期冠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血流正常的其他疾病住院治疗患者18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睡眠呼吸暂停情况;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冠脉慢血流组发生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分为轻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冠脉慢血流合并不同程度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校正的TIMI帧数(CTFC)。结果 39.22%的冠脉慢血流患者发生OSA,高于对照组的21.74%(P0.05)。多支冠状动脉慢血流组患者AHI显著高于单支冠脉慢血流组(P0.05),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SPO_2)低于单支冠脉慢血流组(P0.05)。冠脉慢血流合并重度OSA组的MPV及CTFC显著高于冠脉慢血流合并轻中度OSA组患者(P0.05)。结论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容易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且出现慢血流的冠状动脉支数越多,患者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状越严重,冠脉慢血流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病情可能与MPV及CTFC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γ谷氨酰胺转肽酶(GGT)水平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冠脉慢血流-无复流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88例诊断为ACS并行急诊PCI的老年T2DM患者,根据TIMI血流分级和校正的TIMI血流帧计数(c TFC)方法评价冠脉血流分为正常血流组(156例)和慢血流-无复流组(32例),分析GGT及其他危险因素与冠脉慢血流-无复流的相关性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慢血流-无复流组的血清GGT水平高于正常血流组[(49±18)U/L vs.(31±13)U/L,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GGT与冠脉慢血流-无复流呈正相关(r=0.389,P0.01)。血清GGT与PCI术后冠脉慢血流-无复流、住院期间及术后12个月MACE独立相关(分别OR=1.093,95%CI:1.058~1.129,P0.01;OR=1.047,95%CI:1.012~1.082,P0.05及OR=1.058,95%CI:1.028~1.089,P0.01)。结论老年T2DM并发ACS患者血清GGT水平与冠脉慢血流-无复流相关,血清GGT可能是预测冠脉风险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比较世居高原人群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浓度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CSFP)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因胸痛并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于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且存在CSFP的患者134例为慢血流组,并随机选取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且血流正常的患者136例为对照组。采用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计帧法(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检测,其中CTFC值27诊断为冠状动脉慢血流。检测并记录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间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吸烟史、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血流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浆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总胆固醇、脂蛋白(a)、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容、CRP、Cys-C、同型半胱氨酸、尿酸、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ys-C、CRP、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是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危险因素(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冠状动脉慢血流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血清Cys-C、CRP浓度与高原地区患者CSFP的发生明确相关,可作为临床预测高原地区CSFP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阿托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AT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观察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型受体(AT1)表达的变化及阿托伐他汀对其表达变化的影响,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的作用及他汀多效性作用的机制.方法 在该院健康查体中心随机选取健康对照者40例和高胆固醇血症患者60例,分别为对照组和高脂组;高脂组予以阿托伐他汀20 mg/d,睡前口服,共12 w.对照组、高脂组他汀治疗前及治疗后,肘静脉取血,分离血清、血浆并提取血小板.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的AngⅡ水平,RT-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分别检测血小板AT1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 ①高脂组治疗前的血浆Ang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92.13±22.27)pg/ml vs(50.85±12.15)pg/ml](P<0.01),治疗后的血浆Ang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78.57±18.33)pg/ml vs(92.13±22.27)pg/ml](P<0.05).②高脂组治疗前血小板的AT1 mRNA和蛋白质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0.93±0.22 vs 0.25±0.06(P<0.01)和1.35±0.32 vs 0.42±0.10(P<0.01)],治疗后血小板的AT1 mRNA和蛋白质表达较治疗前明显降低[(0.52±0.13 vs 0.93±0.22(P<0.01)和0.72±0.16 vs 1.35±0.32(P<0.01)].③高脂组治疗前AngⅡ与AT1表达的相关分析显示,AT1表达与血浆的AngⅡ呈显著正相关(r=0.607,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下调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小板AT1表达的增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经头颅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85例,其中合并中重度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40例(脑白质病变组),不合并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45例(单纯脑梗死组)。采用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sen stroke risk score,ESRS)对2组患者进行评分,并比较2组血清尿酸、碱性磷酸酶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差异。结果脑白质病变组ESRS评分和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高于单纯脑梗死组[(4.68±1.16)分vs(3.69±1.78)分,P0.01;(59.50±18.48)U/Lvs(53.56±13.81)U/L,P0.05],血清尿酸水平明显低于单纯脑梗死组[(265.58±77.91)μmol/L vs(306.40±66.68)μmol/L,P0.01]。脑白质病变组与单纯脑梗死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ESRS评分越高,并发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风险可能越高。血清尿酸水平下降、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可能是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寻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的临床危险因素,了解冠状动脉形态对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的影响,推测CSFP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行冠状动脉造影无狭窄病变的患者256例,根据TIMI血流帧数将其中血流减慢的患者设为CSFP组(100例),将血流正常患者设为对照组(156例),按年龄和性别匹配。收集患者临床数据和冠状动脉造影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SFP的危险因素,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冠状动脉形态学参数与平均校正的TIMI帧数(cTFC)的相关性。结果CSFP组同型半胱氨酸[(22.07±7.27)mmol/L比(18.16±6.63)mmol/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44.40±15.60)%比(35.43±12.49)%]、淋巴细胞百分比[3.65%(1.32%,24.65%)比1.80%(1.02%,6.22%)]、平均血小板体积(MPV)[(13.17±1.82)fl比(12.20±1.57)fl]、血小板分布宽度(PDW)[(14.17±2.17)f l比(13.21±2.42)f l]与对照组相比更高,三酰甘油[(3.05±1.37)mmol/L比(3.44±1.36)mmol/L]、纤维蛋白原[(2.65±0.68)g/L比(2.86±0.66)g/L]与对照组相比更低,术中血压更低,冠状动脉平均直径更大,平均远端分支数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显示:同型半胱氨酸(OR 1.077,95%CI 1.034~1.123,P<0.00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OR 1.064,95%CI 1.032~1.097,P<0.001)、PDW(OR 1.194,95%CI 1.051~1.356,P=0.006)、MPV(OR 1.338,95%CI 1.127~1.588,P=0.001)是预测CSFP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冠状动脉平均直径与平均cTFC呈显著正相关(r=0.583,P<0.05);冠状动脉平均远端分支数与平均cTFC呈显著负相关(r=-0.508,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DW和MPV是预测CSPF的独立危险因素。冠状动脉平均直径和远端分支数均与冠状动脉平均cTFC密切相关。炎症可能是CSFP发生的关键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