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缺血后处理减轻大鼠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心肌肥厚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信号机制。方法通过腹主动脉结扎建立大鼠心肌肥厚模型,用Landendorff装置建立心肌肥厚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缺血后处理对心肌肥厚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脏左心室收缩压,冠状动脉流量,肌酸磷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释放,心肌梗死范围,心肌组织中蛋白激酶B/Akt(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磷酸化的影响。结果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相比,缺血后处理组心脏左心室收缩压、冠状动脉流量显著高,冠状动脉循环流出液中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含量低,心肌梗死范围减小,心肌组织中磷酸化Akt(Ser473)、磷酸化GSK-3β(Set9)水平高,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能够抑制缺血后处理所致的磷酸化Akt(Ser473)、磷酸化GSK-3β(Set9)水平升高,但只能部分消除缺血后处理的心脏保护效应。结论缺血后处理能够减轻心肌肥厚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PI3K/Akt/GSK-3信号途径参与介导缺血后处理对离体缺血再灌注肥厚心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缺血后适应(IPost)对大鼠心肌保护作用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A组),IPost组(B组),IPost+Wortmannin组(C组)和缺血再灌注+SB216763组(D组),每组8只。测定各组左心室收缩压(LVSP)和再灌注30 min冠状动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含量。并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对心肌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Akt磷酸化和GSK-3β磷酸化的表达。结果与B组比较,A组LVSP明显降低,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含量明显升高(P0.05);同时IPost干预减小了心肌梗死面积(47.3% vs 29.5%),B组Akt磷酸化和GSK-3β磷酸化表达增加。结论 IPost对体外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确的保护作用。Wortmannin可削弱IPost的保护作用,SB216763具有模拟IPost的心肌保护作用,Akt和GSK-3β的磷酸化水平在IPost的心肌保护作用信号通道传导机制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对心肌缺血后适应(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 )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高脂饮食联合STZ诱导制成T2DM大鼠模型,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大鼠缺血再灌注组(A组)、正常大鼠缺血后适应组(B组)、糖尿病大鼠后适应组(C组).3组均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流方法 ,全心停灌30 min,复灌60 min,制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B、C组在再灌注开始前先给予再灌注10 s,全心停灌10 s,共6次循环的IPO.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印迹法测定心肌磷酸化Akt,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GSK-3β)的表达.结果 正常离体大鼠心肌IPO干预后磷酸化Akt及GSK-3β的表达增强;而对T2DM大鼠给予IPO处理后磷酸化Akt及GSK-3β的表达无增强,去磷酸化GSK-3β表达增强.结论 IPO对正常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确的保护作用,而对T2DM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无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糖尿病状态下影响再灌注损伤救援激酶信号通路,导致GSK-3β活性(去磷酸化水平)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左心室肥厚大鼠模型,研究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在肥厚心肌组织中的变化。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主动脉结扎组和假手术组,结扎大鼠胸主动脉成功建立左心室肥厚模型。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左心室心肌蛋白激酶B、磷酸化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酶激酶3β和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的表达。结果主动脉结扎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室间隔厚度(1.60±0.10 mm比0.90±0.10 mm)和左心室后壁厚度(1.60±0.07 mm比1.00±0.07 mm)升高(P<0.01);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升高(56.9%±3.4%比47.8%±2.1%,P<0.05);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则显著降低(3 508±310 mmHg/s比4 675±322 mmHg/s,P<0.05);心肌组织蛋白激酶B磷酸化明显增加(1.2±0.3比0.9±0.3,P<0.05),而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降低(0.7±0.2比0.9±0.2,P<0.05)。结论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酶激酶3β这一信号转导途径参与压力负荷所致心肌肥厚的病理生理过程,肥厚心肌糖原合成酶激酶3β表达下调,提示糖原合成酶激酶3β对心肌肥厚可能有抑制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对心肌肥厚大鼠体外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通过腹主动脉结扎制作大鼠心肌肥厚模型,并用Langendorff装置建立心肌肥厚大鼠体外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血管紧张素-(1-7)对心肌肥厚大鼠体外缺血再灌注心脏左心室收缩压、冠状动脉流量、肌酸磷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释放、心肌梗死范围的影响。结果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相比,血管紧张素-(1-7)处理组心脏左心室收缩压、冠状动脉流量显著提高,冠状动脉循环流出液中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含量降低,心肌梗死范围减小。血管紧张素-(1-7)受体拮抗剂A779能够消除血管紧张素-(1-7)的这种心脏保护作用。结论血管紧张素-(1-7)能够减轻心肌肥厚大鼠体外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通过其特异性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6.
吡格列酮改善胰岛素抵抗大鼠脑组织Tau蛋白磷酸化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PIO)对胰岛素抵抗(IR)模型大鼠皮质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Wistar大鼠46只,随机选20只分为对照组和PIO组,每组10只;另26只通过果糖喂养建立IR大鼠模型后,分为IR组和IR+PIO组,每组13只,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皮质Tau蛋白磷酸化、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KB)、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及GSK-3β位点中Ser9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R组大鼠皮质Tau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增高;磷酸化PI3K、磷酸化PKB和磷酸化GSK-3β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而PIO能显著抑制Tau蛋白磷酸化水平,上调磷酸化PI3K、磷酸化PKB和磷酸化GSK-3β的水平(P<0.05,P<0.01);各组GSK-3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通过抑制PI3K-丝/苏氨酸蛋白激酶通路激活,促进GSK-3β活性上调,可能是引起大鼠海马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重要原因;PIO可能通过降低GSK-3β活性进而抑制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Akt/GSK-3β信号通路与高血压所致心肌肥厚的关系及厄贝沙坦的干预作用,探讨ARB逆转心肌肥厚的新机制。方法选择32例高血压所致心肌肥厚患者作为观察组,予厄贝沙坦治疗,测定治疗前后的左室重量(LVM)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采用ELISA方法测定Akt及GSK-3β治疗前后的表达并进行比较。选择30例条件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药物干预治疗前)Akt及GSK-3β的磷酸化水平测定结果提示:Akt观察组明显升高(观察组vs对照组:3.38±1.08vs0.95±0.14,P0.05);GSK-3β明显降低(观察组0.29±0.14vs对照组0.04±0.05,P0.05),提示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Akt/GSK-3β表达存在显著差异;2.观察组经厄贝沙坦治疗前后Akt及GSK-3β的磷酸化水平有显著性差异:Akt表达降低(治疗前3.38±1.08vs治疗后2.56±0.87),GSK-3β表达增高(治疗前0.30±0.14vs治疗后0.64±0.28),均P0.05;3.线性回归显示Akt及GSK-3β表达与LVM相关,且前者成正相关,后者呈负相关。结论1.Akt/GSK-3β信号通路与高血压所致心肌肥厚具相关性,Akt表达呈正相关,GSK-3β表达呈负相关;2.厄贝沙坦治疗后该信号通路表达改变具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厄贝沙坦可能通过作用于Akt/GSK-3β信号通路逆转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重塑过程中心肌成纤维细胞DVL-1蛋白及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蛋白表达变化。方法采用颈静脉输注去甲肾上腺素(NE)方法复制大鼠心肌重塑病理模型,用超声检测心脏结构和收缩功能。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GSK-3β及DVL-1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左心室心肌Ⅰ/Ⅲ胶原蛋白比值(6.2±1.5 vs 2.3±0.7)明显升高(P<0.01);实验组左心室成纤维细胞GSK-3β蛋白表达水平(0.48±0.03,1.4±0.2)显著降低(P<0.01);实验组DVL-1蛋白质的表达水平(4.3±0.3 vs 1.2±0.2),显著升高(P<0.01)。结论NE致大鼠心肌重塑过程中GSK-3β蛋白表达显著降低,DVL-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可能与心肌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重塑过程中心肌成纤维细胞DVL-1蛋白及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蛋白表达变化.方法采用颈静脉输注去甲肾上腺素(NE)方法复制大鼠心肌重塑病理模型,用超声检测心脏结构和收缩功能.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GSK-3β及DVL-1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左心室心肌Ⅰ/Ⅲ胶原蛋白比值(6.2±1.5 vs 2.3±0.7)明显升高(P<0.01);实验组左心室成纤维细胞GSK-3β蛋白表达水平(0.48±0.03,1.4±0.2)显著降低(P<0.01);实验组DVL-1蛋白质的表达水平(4.3±0.3 vs 1.2±0.2),显著升高(P<0.01).结论 NE致大鼠心肌重塑过程中GSK-3β蛋白表达显著降低,DVL-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可能与心肌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肌腺苷预处理和缺血预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后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离体大白鼠工作心脏模型,比较腺苷预处理和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前、后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期压(LVDEP)、左心室内压上升及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主动脉压(AP)、冠脉流量(CF)、心输出量(CO)、每搏心输出量(SV)和冠脉流出液乳酸脱氢酶(LDH),心肌三磷酸腺苷(ATP)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及自灌注停搏液至完全停搏的时间(AT)。结果3组大鼠AT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Control组与其他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大鼠停搏前、复跳后30minAP、LVSP、LVDEP、±dp/dtmax、SV、CF、Co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大鼠ATP、SOP、LPO、LDH间差异亦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腺苷预处理和缺血预处理后产生相似的心肌保护作用,明显促进心肌缺血再灌后心肌功能的恢复,增进心脏的收缩功能、心肌ATP含量和SOD活性的恢复,减少LDH的漏出。腺苷预处理对心脏模拟体外循环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生长停滞特异性基因6(Gas6)在缺血预适应(IPC)中,对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大鼠胚胎源性H9C2心肌细胞株培养48 h后,随机分为5组:NC组、I/R组、IPC组、Gas6组、Gas6+LY组为Gas6+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阻断剂LY294002培养,各组按分组条件培养后,测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流式细胞术测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NC组、I/R组和IPC组Gas6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测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叉头蛋白O亚家族(p-Foxo3a)蛋白水平。结果与NC组比较,I/R组LDH活性和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与I/R组比较,IPC组Gas6 mRNA表达增加,IPC组和Gas6组LDH活性及细胞凋亡率明显减少,p-Akt、P-Foxo3a蛋白明显增加,与Gas6组比较,Gas6+LY组LDH活性和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Akt和p-Foxo3a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 Gas6通过PI3K/Akt/Foxo3a通路在IPC中起心肌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IPC)对体外循环(CPB)中心肌细胞膜流动性变化及心功能恢复的影响,评价IPC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72只健康家猫随机分为3组:单纯并行循环(CPB)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IPC组。监测CPB中猫左心室内压峰值(LVSP)、左心室等容收缩期压力升高最大速率(dp/dtmax)、左心室舒张期压力下降最大速率(dp/dtmin)等左心功能指标,并应用荧光偏振法测定心肌细胞膜的微黏度(η),以η的倒数表示心肌细胞膜脂流动性。结果:CPB组体外循环过程中左心功能各指标和心肌细胞膜微黏度均无明显变化;IR组主动脉阻断(ACC)期间η明显上升且于再灌注期间进一步升高,IPC组ACC期间η无明显变化,再灌注期间虽有所升高但明显低于IR组;心功能恢复阶段IPC组猫心LVSP、dp/dtmax和dp/dtmin均明显高于IR组。结论:IPC能够有效维持CPB中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膜脂的流动性,同时可改善左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张航向  龚卫琴  陶凌 《心脏杂志》2000,12(4):273-275
目的 :观察心肌缺血预适应 (IPC)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照分析 40例无 IPC的 AMI患者 (A组 )和 5 0例有 IPC的 AMI患者 (B组 )的近期临床资料。结果 :B组梗死后泵功能障碍发生率及程度、磷酸肌酸激酶 (CPK)峰值、并发症均显著低于 A组 ,近期预后有改善。结论 :缺血预适应组 CPK的峰值降低 ,梗死后所致心肌坏死面积减小 ,从而使泵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降低、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 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及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减少。这可能是 IPC使 AMI患者死亡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低剂量组(LD组)和高剂量组(HD组)。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30min、恢复灌注120min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药物输注前(T1),LAD阻断后30min(T2),LAD开放后30min(T3)、3h(T4)、6h(T5)、24h(T6)共6个时点测定血清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肌钙蛋白(cTnI)水平。结果:与I/R组比较,LD组和HD组血清CK-MB、LDH、cTnI、MDA及NOS水平显著降低,SOD与GPX含量显著上升(均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较好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缺血后适应(IPC)对离体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再灌注损伤抢救激酶在IPC心肌保护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Langendofff小鼠心肌I/R模型,全心缺血30 min后分为6组[(1)对照组,(2)3次IPC组(采取缺血10 s及再灌注10 s的3次IPC周期),(3)6次IPC组(采取缺血10 s及再灌注10 s的6次IPC周期),(4)延迟IPC组(恢复再灌注1 min后进行IPC),(5)IPC+PD98059组,(6)I/R+PD98059组],随后再灌注2 h;观察IPC对心脏血流动力学、心肌酶的释放、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的含量、梗死心肌范围的影响以及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3次IPC组和6次IPC组小鼠心脏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善,心肌酶释放减少,心肌丙二醛减少、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加,心肌梗死范围减小.6次与3次IPC周期的保护作用相似.而IPC作用在恢复再灌注1 min后消失.3次IPC组和6次iPC组心肌的ERK1/2磷酸化水平显著增高,蛋白激酶B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变化.PD98059显著抑制IPC所致的ERK1/2的磷酸化,并能消除IPC对心肌的保护作用.结论 IPC能有效地减轻离体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增加IPC的周期数并没有扩大保护作用,延迟IPC没有产生类似的保护作用.ERK1/2细胞信号途径参与介导IPC对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缺血再灌注不同时刻给予缺血后适应,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老年冠心病患者54例,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组、后适应组及延迟后适应组.建立肢体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再灌注不同时刻(1 min内及1 min后)分别给予后适应组及延迟后适应组缺血后适应干预,通过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观察缺血再灌注前后反应性充血血管内径的变化.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后FMD明显减小(P<0.05),再灌注1 min内给予缺血后适应有明显的血管内皮功能保护作用,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后适应组FMD明显提高(6.70±2.36 vs 3.05±0.91,P<0.05),而延迟后适应组则失去了内皮功能保护作用(3.17±1.04 vs 3.05±0.91,P>0.05).结论 再灌注1 min内给予缺血后适应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但延迟后适应的保护作用消失.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负荷剂量氟伐他汀预处理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84只大鼠随机分为12组,每组7只。其中氟伐他汀组(F-1~F-8组)分别于冠状动脉缺血前1、2、4、6、12、24、48和72 h灌胃氟伐他汀80 mg/kg;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适应第一窗口组(IPC-1组)及第二窗口组(IPC-2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预适应保护模型及延迟保护模型。记录大鼠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情况,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受损心肌细胞形态。结果氟伐他汀预处理组中,除F-5、F-6组外,其他组心肌梗死面积均较I/R组减小(P〈0.05);负荷剂量氟伐他汀的保护作用呈现两个窗口,F-3、F-7组分别为其保护作用的最佳组(与I/R组比较,P〈0.05);与IPC-1组比较,F-3组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程度、血清LDH和CK-MB均显著增高(P〈0.05),心律失常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PC-2组比较,F-7组梗死面积有减少趋势(P〉0.05),心肌梗死质量显著降低(P〈0.05),缺血程度显著增高(P〈0.05)。结论负荷量氟伐他汀预处理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存在两个窗口,第一窗口较缺血预适应弱,第二窗口在减轻心肌梗死程度上有强于缺血预适应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基因敲除小鼠和nNOS抑制剂,探讨nNOS对心肌缺血预处理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野生型缺血再灌注组(WT IR)、野生型缺血预处理组(WT IP)、野生型缺血预处理L-VNIO处理组(WT IP+ L-VNIO)、基因敲除鼠缺血再灌注组(KO IR)和基因敲除鼠缺血预处理组(KO IP).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再灌注组缺血30 min再灌注3h,缺血预处理组分别经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连续三个循环后,再缺血30 min再灌注3h,观察TUNEL染色和Caspase-8、Caspase-9、Caspase-3的活性变化,并用Western Blot法观察Bax、Bcl-2和Fa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WT IR组相比,WT IP组小鼠TUNEL阳性细胞数目减少,Caspase-8、Caspase-9和Caspase-3活性降低,Bax和Fas蛋白表达显著降低,Bcl-2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在KO IP组,与KO IR组相比,TUNEL阳性细胞数目和Caspase活性显著增加,Bax和Fas表达显著增高,Bcl-2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nNOS在心肌缺血预处理时发挥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