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早期结直肠癌因淋巴结转移率低而预后良好,如何提高其检出率并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是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目的:分析早期结直肠癌在内镜切除或手术后的病理特点,评价内镜切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3例接受内镜切除或外科手术的早期结直肠癌病灶的病理资料,分析影响早期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评价内镜切除的疗效。结果:早期结直肠癌的检出率为10.7%,淋巴结总转移率为1.2%(6/503),其中黏膜高级别瘤变的淋巴结转移率为0%(0/247),黏膜下层癌为2.3%(6/256);内镜切除组黏膜下浅层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0%(0/31)。肿瘤位置、肿瘤直径、组织学分型和淋巴结转移对早期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有显著影响(P0.05)。内镜切除组病灶的整块切除率为96.0%,完全切除率为94.2%,治愈性切除率为82.1%。浸润深度是导致分块切除、不完全切除以及非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期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率极低,术前充分判断病灶的性质和浸润深度,有助于选择更为合理的治疗方式。对可能浸润至黏膜下层的病灶行内镜切除应更为慎重,以期提高内镜切除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不同分化程度的影响因素,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2011年1月-2016年1月收治资料齐全的EGC患者。分析EGC患者不同分化程度的病理因素,对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内镜分型、有无脉管浸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地域特点及Her-2的表达情况与分化程度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254例EGC患者中,未分化型95例(37.4%)。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女性、肿瘤部位靠下部、肿瘤2 cm、内镜分型为Ⅲ型、黏膜下浸润、河西地区、有淋巴结转移是未分化型EGC的危险因素。有无脉管浸润、Her-2的表达情况与未分化型EGC无相关性。结论 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内镜分型、浸润深度、地域特点是EGC分化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EMR和ESD已成为治疗早期胃癌比较成熟的内镜技术,但可应用内镜治疗的前提是分化型无淋巴结转移证据的早期胃癌,且肿瘤浸润深度应该主要局限在黏膜层或存在微小黏膜下浸润。研究表明,在局限于黏膜层的早期胃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率低于3%,而与此相比,在癌灶浸润到黏膜下层时,转移的风险大约增高至20%。因此,术前正确地诊断特别是对浸润深度的诊断,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而其中尤以凹陷型最难以判断,有报道称凹陷型早期胃癌中以黏膜下层癌为主(占90.9%)。  相似文献   

4.
日本胃癌治疗指南首次发表于2001年,其目的是为了明确不同治疗方案的适应证,从而减少不同医疗机构间治疗方式的差异。随着病例的积累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发展,早期胃癌(EGC)内镜下切除(ER)的适应证和治愈性范围有所扩大,但是,仍有部分问题亟待解决。使用风险评分系统(eCura system)评估淋巴结转移(LNM)的情况,可能有助于确定不符合内镜切除标准的EGC患者的治疗方案。对于不符合内镜切除标准的EGC患者,即最新指南中的eCura C-2分期的患者,尽管他们的LNM风险较高,但对于很多患者来说,追加胃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术仍然是过度的治疗。而保留功能的低侵入性手术,如内镜下非开放式胃壁反转切除术联合腹腔镜前哨淋巴结活检,有可能会解决该问题。此外,对于拒绝追加胃切除术的患者,可采取更多的低侵入性治疗方式,如ER联合化疗。  相似文献   

5.
背景: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早期胃癌(EGC)预后的首要因素。目的:探讨EGC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02年9月~2008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0例EGC患者,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大体类型、溃疡、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管肿瘤浸润以及神经侵犯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EGC淋巴结转移率达14.0%。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管肿瘤浸润和神经侵犯与EGC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肿瘤大小(〉2cm)、黏膜下层浸润和淋巴管肿瘤浸润是EG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肿瘤直径≤2cm且分化良好的黏膜内EGC患者中未发现淋巴结转移。结论:评估EGC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肿瘤直径≤2cm且分化良好的黏膜内EGC可行内镜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EGC)黏膜下浸润的特征表现,通过联合白光内镜及窄带光成像结合放大内镜(ME-NBI)检查提高EGC浸润深度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因术前怀疑EGC于北京友谊医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或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收集患者基本信息、病灶特征及术后病理等信息,分析EGC黏膜下浸润的特征、黏膜下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EGC浸润深度的模型。结果195例患者(207处病灶)纳入研究。207例病灶以2:1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138处)及测试组(69处)。在建模组,病灶位于胃上1/3(0K=12.949,95%CZ:2.148~7&070,P=0.005),胃中1/3(OR=7.534,95%C/:1.044~54.360,P=0.045),病灶长径>2 cm(OR=6.828,95%C/:1.657~28.136,P=0.008)及存在扩张血管(OR=6.856,95%C/:1.577~29.805,P=0.010)是病灶黏膜下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上述独立危险因素构建浸润深度预测评分系统(DPSS)(病灶位于胃上1/3、病灶位于胃中1/3、病灶长径>2 cm、存在扩张血管各为5分、4分、4分、4分)。在建模组及测试组,DPSS预测病灶黏膜下浸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4(95%C/:0.809-0.960)及0.799(95%C/:0.684~0.914)0界值为8分时,建模组及测试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3.3%、71.4%,特异度分别为76.2%,74.5%o结论联合普通白光内镜及ME-NBI建立的DPSS可以较好地预测EGC浸润深度。  相似文献   

7.
小探头超声(MPS)检查在消化道疾病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传统内镜尚难对消化道粘膜隆起病灶的性质以及肿瘤浸润深度作出判断。本文旨在评估小探头超声(MPS)检查在此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手术患者39例)常规内镜检查发现病灶的患者,于内镜检查的同时行MPS检查,其结果与常规内镜下的肉眼诊断、病理活检以及手术后病理结果作对比。结果对粘膜隆起病灶且内镜下病理活检阴性的患者,与手术发现比较。MPS的诊断准确率为90.5%(19/21);而对于消化道肿瘤的浸润深度,MPS的判断均与手术后结果相符100%(23/23)。结论对消化道粘膜隆起病灶的性质鉴别,MPS显著优于常规内镜及病理活检,具有一定临床诊断价值;对消化道肿瘤,MPS仅对肿瘤浸润消化道壁的深度能作出准确判断,而对周围淋巴结累及与邻近脏器转移的诊断仍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颜丽萍 《内科》2007,2(4):628-630
早期结肠癌是指癌细胞浸润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者,通过电子结肠镜发现可疑的病变,放大变焦染色内镜或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观察隐窝、腺管开口形态或粘膜下血管形态,鉴别是否癌变,利用超声结肠镜准确地判断肿瘤的侵犯深度和估计局部淋巴结转移状态,选择手术方案。EMR、ESD目前已成为一次性完整切除胃肠道粘膜内癌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随访术后3年复发转移情况。[方法]纳入2011~2019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存档的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251例EGC患者,根据淋巴结状态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回顾性分析2组之间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有无溃疡、有无脉管、神经侵犯、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体质指数、免疫组化(Her-2、Ki-67)、CT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并随访术后3年复发转移情况。[结果]251例EGC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年龄27~87岁,平均(60.68±11.49)岁,淋巴结转移占19.1%(48/251)。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有无溃疡、有无脉管、神经浸润及CT示淋巴结肿大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黏膜下层、脉管侵犯、混合型或印戒细胞癌、CT示淋巴结肿大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术后3年复发转移率47.4%(9/19),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2.6%(3/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C淋巴结转移主要与肿瘤浸润黏膜下层、组织学分型为混合型或印戒细胞癌、脉管浸润及CT示淋巴结肿大有关,伴有淋巴结转移的EGC患者较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浅表扩散型早期胃癌的内镜下形态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4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患者466例,其中病灶最长径≥5 cm的浅表扩散型早期胃癌患者2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内镜下形态、手术记录及术后病理结果,并与普通型早期胃癌进行比较。结果 466例早期胃癌患者中,有26例患者为浅表扩散型,占早期胃癌患者的5.58%。其临床表现以中上腹疼痛居多(80.77%,21/26),内镜下检查病灶累及一个以上胃区者15例(57.69%),镜下形态主要为溃疡增殖型(46.15%,12/26)。手术切除胃癌标本中浅表凹陷型占38.46%,而病理上低分化型及未分化型占61.54%;胃癌灶黏膜下层浸润率及淋巴结转移率都较普通型EGC高(65.38%vs 39.77%,P<0.01;38.46%vs 12.27%,P<0.01)。结论浅表扩散型早期胃癌病灶范围广,边界不易判断;黏膜下层浸润率及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因此应强调术前癌灶范围的正确界定、手术中病灶的完整切除及区域淋巴结的扩大清扫。  相似文献   

11.
早期胃癌(EGC)是指胃癌病变位于黏膜或黏膜下层,而无论病灶大小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外科剖腹胃癌根治术及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EGC的一种有效手段,5年生存率达到96%以上,近年来开展的EGC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不但治疗效果与外科手术相似,而且能使大部分患者免除了传统手术治疗的风险及术后对生活质量带来的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2.
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微转移不但影响胃癌预后,也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研究表明:存在淋巴结微转移的早期胃癌患者存活时间明显短于阴性的患者。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及腹腔镜下胃部分切除是早期胃癌的治疗的重要方法,EMR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严格的术前分期、肿瘤直径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是可靠的影像学胃癌分期方法。治疗前,用EUS对胃癌进行TNM分期,其准确率分别为89.8%和83.7%,可指导治疗、评估预后,但难以发现淋巴结微转移及癌组织微浸润。本文探讨早期胃癌的EUS分期、HE染色及免疫组化法检测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的差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探讨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6月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行手术治疗的339例EGC患者,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大体分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合并溃疡、淋巴管有无癌栓浸润等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各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339例EGC患者中有35例有LNM,淋巴结转移率为10.32%。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有无合并溃疡、淋巴管有无癌栓浸润与EGC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χ2值分别为10.734、6.241、17.694、11.694、27.656,P值均0.05)。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直径2 cm、肿瘤浸润至黏膜下层、肿瘤未分化型、合并有溃疡均是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RR分别为2.063、2.743、1.706、1.552、0.195,P值均0.05)。结论肿瘤最大直径2 cm、肿瘤浸润至黏膜下层、肿瘤未分化型、合并溃疡均是早期LNM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因存在淋巴结转移风险,当内镜黏膜切除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未能治愈性切除病灶时需考虑追加治疗。但目前何种情况需追加治疗及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暂无定论。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汇总分析,指出内镜非治愈性切除的浅表性食管癌实际淋巴结转移率高、肿瘤复发风险大,应追加食管癌根治术或放化疗。  相似文献   

15.
早期胃癌(EGC)的诊断与治疗在理论上和方法上早已确定。如果一个EGC病人接受检查,那么内镜操作者就能较为容易地发现它。内镜可以帮助医生发现那些可行内镜下粘膜切除的微小EGC。在日本的普通医疗机构中,通过内镜治疗的EGC病人数量正在不断增加。需要注意的是,尽管X线检查仍在胃癌的大规模筛选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它在日本大多数医疗机构中的相应地位却在不断下降之中。  相似文献   

16.
虽然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的概念已经得到认同,但有无淋巴结转移仍是影响预后的首要因素.其中黏膜下癌(Sm)具有相对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而备受关注.Sm癌中淋巴结转移的病例约d;20%,很多学者希望可以选出淋巴结转移风险小的Sm癌病例予以缩小手术治疗.Sm癌依浸润深度可分为Sinl、Sm2、Sin3,研究证明这种分型法对评估有无淋巴结转移,指导治疗,评估预后颇有价值.近年来,随着对EGC淋巴结转移相关规律的认识和进展,结合临床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更加准确地评估淋巴结转移风险.Sm癌的治疗也趋向合理化.本文综述了目前Sm癌的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及外科合理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联合超声微探头对早期食管浅表癌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判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联合应用超声内镜和超声微探头对121例共124处早期浅表型食管癌病灶行临床分期,并与术后及黏膜切除后病理分期相比较.结果 内镜超声检查对早期食管癌术前T分期总的准确率为82.3%(102/124).本组早期食管癌淋巴结总的转移率为5.0%(6/121),其中原位无一例淋巴结转移,黏膜内癌淋巴结转移率为1.3%(1/78),黏膜下癌淋巴结转移率为11.6%(5/43).结论 联合使用超声内镜及超声微探头对早期食管癌可以进行准确的分期,可以指导早期食管癌治疗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食管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而大部分早期食管癌在内镜下即可获得根治性治 疗,5 年生存率可超过95%。内镜下切除的绝对适应证为局限在上皮层或黏膜固有层的病灶。目前主要通过超声内 镜判断浸润深度,尽管超声内镜是一项较为准确的技术,但对于通过超声内镜判定食管癌分期也曾一度受到怀疑, 认为没有临床意义。也有报道显示,高频探头对于区分浸润至黏膜层或黏膜下层的准确率为75%~95%,但其受人为 因素影响大。因此,目前急需一项新型的技术来提高其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率,从而选择最优化的治疗方案。光学 相干断层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医学光学成像方式,它可以安全无创地提供具有深度层析信息的生物组织微 解剖图像。此综述指出了食管癌目前的现状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的原理,归纳了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对早 期食管癌浸润深度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早期胃癌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在我国发病率较高, 以中老年人多见,青年人发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日本学者首先提出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 EGC)的概念。根据癌组织在胃壁的浸润深度,将胃癌分为EGC和进展期胃癌。癌组织位于粘膜及粘膜下层,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均称为EGC。EGC又分为粘膜癌(mucosal cancer,MC)及粘膜下癌(submucosal cancer,SMC)。临床上胃癌的发现和诊断多数已经达到进展期,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化疗等方法治疗,但预后和生活质量往往很差。近年来随着人们医疗保健意识的加强,检查方法的改进, 早期胃癌的诊断和治疗都有了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20.
提高早期胃癌内镜诊断水平的几个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康 《山东医药》2010,50(7):105-106
文献报道早期胃癌治愈性切除后EGC患者5年生存率超过95%,而非早期胃癌仅为20%~30%。在胃癌的早期阶段及时发现和治疗是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EGC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提高内镜下EGC的诊断水平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