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采用三镜联合分期手术与全腹腔镜同期手术治疗老年结石性胆道梗阻并发不同程度急性胆管炎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胆总管结石伴急性胆管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75例,其中35例观察组患者在入院后急诊行ERCP术,取出胆总管结石或留置胆管支架引流,择期再次入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或LC联合腹腔镜下胆总管取石术(LCBDE),4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急诊行LC联合LCBDE术。结果 观察组两次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但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观察组WBC计数、NEUT百分比、血清CRP和PC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血清脑钠肽(BNP)和CK水平分别为(427.0±327.0)pg/ml和(95.0±30.0)U/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944.0±648.0)pg/ml和(149.0±67.0)U/L,P<0.05】,而血清肌钙蛋白(TNT)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分别为(62.8±54.5)pg/ml和(272.0±48.0)U/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0.5±17.1)pg/ml和(229.0±32.0)U/L,P<0.05】。结论 采用三镜联合分期手术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患者,特别是合并有心肌损伤或心功能下降患者能顺利康复,不影响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双镜微创术联合术后吲哚美辛栓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7年2月~2018年4月我院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20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分别行双镜微创术和双镜微创术后给予吲哚美辛栓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RB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IL-8水平,应用WHO推荐的生命质量(QOL)量表评估生命质量。结果 两组均全部取净胆囊和胆总管结石;在治疗后7 d,观察组血清RBP水平为(45.8±3.2)mg/L,显著高于对照组【(32.5±3.2) mg/L,P<0.05】;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分别为(2.1±0.4)μg/L、(15.8±7.8)μg/L和(11.6±9.5)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1±0.4)μg/L、(30.8±7.7)μg/L和(37.6±9.5)μg/L,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胆管狭窄、切口感染、残留结石和胆漏发生率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 m和3 m,观察组患者QOL评分分别为(45.8±3.2)和(47.2±3.0),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2.5±3.3)和(36.1±3.1),P<0.05】。结论 采用双镜微创术联合术后给予吲哚美辛栓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可显著抑制机体应激反应,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提升血清RBP水平,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与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7年4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77例接受LCBDE联合LC治疗,另73例接受EST联合LC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43.3±17.7)min和(24.3±13.0)mL,显著长于或多于对照组【分别为(96.7±10.8)min和(16.7±7.2)mL,P<0.05】,术后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分别为(6.2±1.3)d和(3.2±1.0)万元,均显著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分别为(7.1±1.5)d和(4.3±1.1)万元,P<0.05】;在术后5 d,观察组血清IL-6水平和外周血WBC计数分别为(27.7±6.2)μg/L和(9.1±1.1)×109/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0.5±7.7)μg/L和(10.5±1.6)×109/L,P<0.05】;术后3个月行超声检查,发现两组均无结石残留,随访12个月,观察组结石复发率为7.8%,与对照组的11.0%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周,观察组胆瘘发生率为10.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P<0.05),而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为2.6%和1.3%,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3.7%和16.4%,P<0.05)。结论 采取LCBDE联合LC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可能更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但两种手术方法清除结石的效果相似,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适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腹腔镜穿刺置管引流术与腹腔镜切开置管引流术治疗肝脓肿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3例肝脓肿患者,其中32例观察组接受腹腔镜穿刺置管引流术,另31例对照组接受腹腔镜切开置管引流术,术后随访3个月。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本研究观察组治愈率为96.9%,与对照组100.0%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日和住院费用分别为(14.2±2.3)d和(1.3±0.2)万元,均显著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分别为(16.1±2.5)d和(1.6±0.3)万元,P<0.05】,观察组体温正常时间和脓腔消失时间分别为(2.3±0.4)d和(10.3±1.5)d,均显著长于对照组【分别为(1.7±0.4)d和(8.4±1.2)d,P<0.05】;在术前和术后7 d,观察组血清ALT、ALB、AST、GGT及CRP、PCT、IL-6水平和WBC计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穿刺置管引流术与切开置管引流术治疗肝脓肿患者疗效相当,穿刺置管引流术有助于加快患者康复,是一种较为经济、简便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1月~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7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3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LCBDE术联合T管引流治疗,另43例观察组患者接受LCBDE术胆总管一期缝合治疗。术后随访所有患者6个月。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应激反应指标肾上腺素(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腹腔引流时间和住院日分别为(91.3±12.6)min、(3.3±1.2)d和(5.9±1.2)d,显著短于对照组【分别为(115.4±19.2)min、(4.5±1.4)d和(8.6±1.5)d, P<0.05】;手术前后,两组血清肝功能指标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术后3 d,观察组血清A、ACTH和COR水平分别为(1.2±0.3)nmol/L、(13.6±4.1)ng/mL和(212.9±21.4)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6±0.4)nmol/L、(17.2±4.8)ng/mL和(256.4±35.7)ng/mL,P<0.05】;在术后6个月内,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0%(P<0.05),观察组结石复发率为2.3%,与对照组的6.5%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LCBDE术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可能更有利于改善围术期指标,减轻术后应激反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初期与后期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GBD)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序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19年3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45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均接受PTGBD联合LC序贯治疗,其中70例在起病后7 d内(初期组),而另75例患者在起病7 d后(后期组)接受PTGBD,在其后择期行LC手术。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结果 在围LC手术期,后期组手术失血量为(26.8±9.3)mL,显著少于初期组【(46.2±16.3)mL,P<0.05】,手术时间为(67.3±9.2)min,显著短于初期组【(83.2±8.3)min,P<0.05】,肛门排气时间为(22.5±5.9) h,显著短于初期组【(28.2±6.2)h,P<0.05】,腹腔引流时间为(3.3±1.1)d,显著短于初期组【(6.3±1.3)d,P<0.05】;后期组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水平显著低于初期组(P<0.05);后期组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显著低于初期组(P<0.05);后期组术后胆漏、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3%,显著低于初期组的20.0%(P<0.05)。结论 应用后期PTGBD联合LC序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疗效好,更安全,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使用内镜下改良的鼻胆管引流(ENBD)在经胆囊入路治疗细径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5年12月~2018年6月我科诊治的54例细径CBDS患者(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术,再在十二指肠镜协助下经腹顺行安置常规鼻胆管引流;2018年7月~2020年12月我科诊治的54例细径CBDS患者(观察组),手术方法同前,只是使用改良的鼻胆管进行引流。常规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观察组术后胆汁引流量和鼻胆管拔管时间分别为(281.6±52.5)mL和(5.9±1.3)d,显著多于或长于对照组【分别为(228.7±53.2)mL和(4.0±1.4)d,P<0.05],而住院日为(6.1±1.1)d,显著短于对照组[(8.1±1.3)d,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如胰腺炎、胆漏和鼻胆管滑脱发生率为7.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9%(P<0.05);在术后1周,观察组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42.8±11.1)mg/L、(3.2±0.8)ng/L和(1.0±0.8)ng/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3.7±17.4)mg/L、(4.9±1.2)ng/L和(1.8±0.9)ng/L,P<0.05】。结论 与使用普通鼻胆管引流比,在经胆囊入路治疗细径胆总管结石患者时,使用改良的鼻胆管引流可减少引流管滑脱风险,提高引流效果,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0月我院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88例,在47例观察组采用LC联合ERCP和EST手术,在41例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和胆总管探查取石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后疼痛程度。结果 两组结石一次性清除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93.6%对95.1%,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28.1±6.2)ml,显著少于对照组【(43.9±7.5)ml,P<0.05】,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05.7±25.5)min、(2.2±0.4)d和(7.6±1.0)d,显著短于对照组【分别为(130.2±26.7)min、(3.0±0.6)d和(12.7±1.3)d,P<0.05】;术后48 h和72 h VAS评分分别为(3.7±0.6)分和(2.5±0.5)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0±0.7)分和(2.9±0.5)分,P<0.05】;术后7 d,观察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46.1±5.6)U/L和(42.5±5.2)U/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9.8±5.4)U/L和(64.7±5.1)U/L,P<0.05】,而血脂肪酶水平为(808.2±105.7)U/L,显著高于对照组【(721.9±103.0)U/L,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1%(P<0.05)。结论 采用LC联合ERCP和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可促进术后恢复,改善肝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吲哚菁绿荧光导航和三维可视化精准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PLC患者11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7例,分别行吲哚菁绿荧光导航和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或吲哚菁绿荧光导航和三维可视化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皮质醇(COR)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6.9±2.3)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2.5)d,P>0.05】,两组荧光染色满意率分别为91.2%和91.2%(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81.0±59.6)min和(96.9±21.7)ml,显著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分别为【(210.4±86.5)min和(106.3±25.0)ml,P<0.05】;两组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血清COR和IL-6水平分别为(264.3±33.8)mmol/L和(108.0±13.8)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288.0±34.5)mmol/L和(116.1±15.8)pg/ml,P<0.05】;术后,两组胆漏、胸腹腔积液和发热等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24.6%对36.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吲哚菁绿荧光导航技术和三维可视化腹腔镜下肝癌精准切除术治疗PLC患者,有利于精准切除肿瘤,缩短手术时间,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LH)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应用氢吗啡酮联合纳布啡静脉自控镇痛(PCIA)控制疼痛的效果。方法 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PLC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LH手术,在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联合纳布啡用于术后PCIA,而在观察组给予氢吗啡酮联合纳布啡用于术后PICA。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术后疼痛程度,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和NK细胞百分比。结果 在术后24 h,观察组静态VAS和动态VAS分别为(2.5±0.8)分和(3.7±1.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3±1.2)分和(5.8±1.7),P<0.05】,在术后72 h,静态VAS和动态VAS分别为(1.1±0.4)分和(3.2±0.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6±0.7)分和(5.1±1.3),P<0.05】;术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术后7 d,观察组外周血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和NK细胞百分比分别为(76.3±7.5)%、(36.8±4.9)%、(32.5±3.2)%和(16.3±2.9)%,与对照组【分别为(75.2±7.4)%、(37.6±4.4)%、(31.2±3.4)%和(17.4±2.6)%】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氢吗啡酮联合纳布啡用于LH后PCIA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一步法与分步法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6年1月~2019年6月我院诊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52例,其中87例接受一步法手术,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和胆总管探查取石(LCBDE)术,65例接受分步法手术,即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乳头括约肌切开(ERCP/EST)和LC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一步法组总手术时间为(156.3±42.6)min,术后置管率为98.9%,显著长于或高于分步法组【(124.4±31.4)min和15.4%,P<0.05】,而住院日为(14.4±3.9)d,住院费用为(27.9±7.0)千元,均显著短于或低于分步法组【(18.7±4.2)d和(31.24±5.8)千元,P<0.05】;一步法组手术成功率为95.4%、结石清除率为93.1%,分步法组分别为100.0%和96.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步法组术后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0.0%,显著低于分步法组的7.7%(P<0.05),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5%对 32.3%,P>0.05)。结论 一步法和分步法手术均可应用于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但在合适的患者采取一步法手术可能更迅速地解除病痛,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8年3月~2022年3月我科收治的142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其中7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开腹手术,在另71例观察组患者行LC联合ERCP术治疗。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固相免疫色谱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采用双抗体一步夹心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和住院日和分别为(92.3±8.7)min、(47.9±5.2)mL、(3.8±0.4)分和(5.2±2.3)d,显著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分别为(116.4±10.2)min、(76.5±6.4)mL、(4.1±0.5)分和(7.1±2.6)d,P<0.05】,而医疗花费为(3.4±0.4)万元,显著高于对照组【(2.7±0.3)万元,P<0.05】;在术后3 d,观察组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48.4±2.9)mg/L、(9.7±1.2)ng/L和(1.3±0.2)ng/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1.7±3.1)mg/L、(14.3±1.6)ng/L和(2.4±0.2)ng/L,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如急性胰腺炎、出血、感染和胆漏发生率为1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9%(P<0.05)。结论 采用LC联合ERCP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可有效改善手术相关指标,保证结石清除率,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采用腹腔镜联合术中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及血清血管紧张素I(AngI)、AngⅡ和Ang1-7水平的变化。方法 在105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中,53例接受腹腔镜联合术中胆道镜手术治疗,52例(对照组)接受开腹手术治疗。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全血CD4+和CD8+细胞百分比,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IgG和IgA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ngI、AngⅡ和Ang1-7水平。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98.7±2.8)min,显著短于对照组【(123.6±5.3)min,P<0.05】,切口长度为(3.0±1.0)cm,显著短于对照组【(9.1±1.6)cm,P<0.05】,术中出血量为(21.8±2.5)mL,显著少于对照组【(43.7±2.9)mL,P<0.05】,术后排气时间为(25.1±2.1)h,显著短于对照组【(47.3±3.3)h,P<0.05】;术后3 d,观察组血清AngI水平为(10.3±1.8)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14.9±1.9)ng/mL,P<0.05】,血清AngⅡ水平为(51.4±5.0)ng/L,显著低于对照组【(66.2±7.2)ng/L,P<0.05】,血清Ang1-7水平为(413.5±43.7)ng/L,显著低于对照组【(522.7±63.4)ng/L,P<0.05】;全血CD4+细胞百分比为(32.4±1.1)%,显著高于对照组【(28.5±1.2)%,P<0.05】,而CD8+细胞百分比为(22.0±1.2)%,显著低于对照组【(25.9±1.0)%,P<0.05】,CD4+/CD8+细胞比值为(1.4±0.1),显著高于对照组【(1.1±0.1),P<0.05】;血清IgE水平为(11.4±0.5)g/L,显著高于对照组【(9.2±0.4)g/L,P<0.05】,血清IgG水平为(2.5±0.3)g/L,显著高于对照组【(2.2±0.2)g/L,P<0.05】,血清IgA水平为(1.6±0.2)g/L,显著高于对照组【(1.4±0.1)g/L,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显著低于对照组(21.2%,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联合术中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可改善手术相关指标,抑制血管紧张素的分泌,降低机体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术前胆汁CT值测定在胆囊泥沙样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8年9月~2020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常规检查假阴性的胆囊泥沙样结石患者72例和同期因肝脏手术切除正常胆囊的患者40例,常规检查腹部CT并测量CT值,比较两组血白细胞、血淀粉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酰转肽酶(GGT)、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析CT值诊断的效能。结果 两组肝功能和血象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胆囊结石患者胆汁CT值为(66.01±18.24)Hu,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25.40±8.23)Hu,P<0.05】;两组术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以胆汁CT值>25.60 Hu为截断点,其诊断胆囊泥沙样结石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4,灵敏性为92.3%,特异性91.0%。结论 常规影像学检查假阴性的胆囊泥沙样结石患者胆汁CT值显著高于正常胆囊者,结合临床表现和胆汁CT值可以诊断胆囊泥沙样结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肝部分切除术联合胆肠吻合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7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68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其中观察组38例接受肝部分切除术联合胆肠吻合术治疗,对照组30例接受肝部分切除术联合T管引流术,术后随访12个月。采用ELISA法或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日分别为(106.7±29.8)min、(261.7±64.2)mL和(15.5±3.5)d,显著长于或多与对照组【分别为(64.3±27.7)min、(190.3±49.0)mL和(10.2±2.3)d, P<0.05】; 在术后7 d,观察组血清CRP和IL-6水平分别为(38.0±5.9)mg/L和(99.6±10.7)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5.2±5.1)mg/L和(83.6±9.8)μg/L, P<0.05】;手术前后,两组血清肝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3个月,术后两组出现切口感染、胆漏、胆道出血和胸腹腔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2%对13.3%,P>0.05);术后6周行超声检查,发现观察组结石残留率为5.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3%(P<0.05),在随访12个月末,观察组结石复发率为1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结论 采取肝部分切除术联合胆肠吻合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可减少结石残留和结石复发,其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与开腹规则性肝段或肝叶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IHS)患者的疗效及血清Junus激酶蛋白2(JAK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变化。方法 2017年1月~2020年1月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复杂性IHS患者,5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规则性肝段或肝叶切除术治疗,58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规则性肝段或肝叶切除术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JAK2、STAT3和MCP-1水平。结果 观察组术中结石清除率为9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4%(P<0.05),最终结石清除率为9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7%(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1±0.7)h,显著短于对照组【(3.4±1.2)h,P<0.05】,下床活动时间为(1.7±0.5)d,显著短于对照组【(3.6±0.8)d,P<0.05】,开始进食时间为(2.6±0.9)d,显著短于对照组【(4.5±1.5)d,P<0.05】,术后住院时间为(3.8±2.6)d,显著短于对照组【(9.2±4.4)d,P<0.05】;在术后3 d,观察组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为(81.5±9.6)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173.8±14.3)pg/mL,P<0.05】,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为(59.3±7.5) mg/L,显著低于对照组【(91.4±11.7)mg/L,P<0.05】,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为(0.41±0.03)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0.67±0.05)μg/L,P<0.05】;血清JAK2水平为(24.8±6.1)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29.2±6.7)pg/mL,P<0.05】,血清STAT3水平为(152.2±16.1)ng/L,显著低于对照组【(1.6±0.5)ng/L,P<0.05】,血清MCP-1水平为(24.8±6.1)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185.9±24.3)pg/mL,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9%,显著低于对照组(20.8%,P<0.05)。结论 采取腹腔镜下规则性肝段或肝叶切除术治疗复杂性IHS患者疗效较好,可能与降低了血清JAK2、STAT3和MCP-1等因子水平,有效缓解了慢性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Rouviere沟引导定向联合胆囊后三角入路与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良性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诊治104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分别采取常规LC术或以Rouviere沟引导定向联合胆囊后三角入路行LC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中转开腹1例(1.9%),而对照组6例(11.5%),导致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与观察组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13.5±5.1)min、(34.5±5.4)mL、(3.4±0.9)d和(8.0±1.2)d对(75.1±5.2)min、(13.4±5.1)mL、(1.4±0.8)d和(3.8±1.0)d,P>0.05];术后12 h和24 h,对照组VAS评分分别为(4.8±1.0)分和(5.2±1.3)分,显著大于观察组【分别为(2.8±1.0)分和(3.1±1.2)分, P>0.05】;手术前后,两组血清AST、ALT、TBIL和AL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胆漏、胆管损伤、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和腹胀发生率分别为3.8%、0.0%、1.9%、1.9%和1.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9.6%、3.8%、3.8%和3.8%(P<0.05)。结论 与常规LC术相比,以Rouviere沟引导定向联合胆囊后三角入路行LC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患者能够提供手术成功率,减轻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