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用Western杂交检测二甲双胍治疗后自发发病的2型糖尿病模型(OLETF大鼠)肝脏、肌肉、脂肪组织内IRS-1(胰岛素受体底物1)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并与治疗前比较。结果二甲双胍治疗后OLETF大鼠肝脏组织内IRS-1的蛋白表达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01),肌肉组织内IRS-1的蛋白表达亦较治疗前增加,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组织内IRS-1的蛋白表达则较治疗前减少(P<0.05)。结论二甲双胍治疗后能使OLETF大鼠靶组织内IRS-1蛋白表达发生改变,特别是它能明显增加肝脏组织IRS-1的蛋白表达,这可能是其抗高血糖、改善组织胰岛素敏感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水通道蛋白7在自发糖尿病模型OLETF大鼠不同糖尿病病程的皮下和附睾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探讨AQP7与肥胖糖尿病的关系。方法OLETF大鼠组分为未治疗组(OLETF组)及盐酸二甲双胍治疗组(0I。ETF/M组)。观察不同周龄时大鼠的体重、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甘油、葡萄糖耐量实验血糖与胰岛素以及皮下和附睾脂肪组织AQP7mRNA和AQP7蛋白含量的变化。Real—timePCR测定AQP7mRNA水平,Westernblotting测定AQP7蛋白含量。结果随周龄增加,肥胖、血脂紊乱加重,胰岛素抵抗明显,血糖增高。OLETF组皮下脂肪AQP7mRNA及蛋白表达为逐渐上调趋势,附睾脂肪AQP7mRNA及蛋白表达先上调后下调,皮下脂肪AQP7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幅度大于附睾脂肪AQP7。盐酸二甲双胍改善了OLETF/M组大鼠的脂代谢和糖代谢紊乱,且OLETF/M组皮下及附睾脂肪组织AQP7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幅度均低于OLETF组。结论皮下及附睾脂肪组织的AQP7在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将雄性4周龄SD大鼠分为正常饲料组和高脂饲料组,喂养10周后分别以二甲双胍治疗(200mg/kg)6周.以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评估胰岛素敏感性,留取肾周脂肪组织,采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脂肪组织中chemer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高脂饲料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肾周脂肪组织chemerin mRNA和蛋白水平高于正常饲料喂养大鼠(均P<0.05),二甲双胍治疗6周后明显降低(均P<0.01).脂肪组织中chemerin mRNA、蛋白表达水平均与附睾脂肪质量指数显著相关(均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OLETF大鼠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RGS)的表达及二甲双胍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设LETO大鼠为对照组(Con组,n=6),OLETF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n=6)和二甲双胍治疗组(Met组,n=5).Con组和DM组予无菌蒸馏水灌胃;Met组予二甲双胍.提取28周大鼠组织总RNA,逆转录后用实时定量PCR方法 检测胸主动脉和左心室RGS2、RGS3和RGS4 mRNA的表达.结果 DM组胸主动脉和左心室RGS2、RGS3和RGS4 mRNA水平显著高于Con组(P<0.01).Met组胸主动脉和左心室RGS2、RGS3和RGS4 mRNA水平显著低于DM组和Con组(P<0.01). 结论 OLETF大鼠胸主动脉和左心室RGS2、RGS3和RGS4 mRNA的升高与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相关;降低则与二甲双胍的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5.
脂肪组织甘油三酯脂肪酶(ATGL)是新近发现的启动脂肪动员的另一关键酶,其主要催化脂肪组织中甘油三酯生成甘油二酯,与长期认为的经典限速酶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在脂肪分解途径中共同承担着重要作用.鉴于ATGL与脂肪分解密切相关,并在脂肪代谢紊乱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ATGL的研究进展及与脂肪分解、肥胖和2型糖尿病等脂代谢紊乱性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观察二甲双胍对高脂饲养大鼠肝脏脂肪变的干预效果.方法:21只(?) Wistar大鼠分为3组,每组7只,普通饮食组(SD),高脂饮食组(HF),二甲双胍组(HF- Met)在高脂饮食的同时给予二甲双胍,共8wk.8 wk末处死大鼠,称量附睾脂肪,计算肝指数,生化方法测定ALT、AST、TG、TC、FFA、SOD和MDA.放免法测定空腹胰岛素,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ELISA法检测肝脏TNF-αmRNA和蛋白的表达,用葡萄糖输注率(GIR)来评价胰岛素敏感性,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HF相比,HF-Met肝细胞脂肪变和小叶炎症明显减轻,肝指数、胰岛素、AST、ALT、TG、FFA显著下降(3.25±0.26 vs 4.29±0.12,33.37±8.34 vs 46.73±5.24,17.29±5.34 vs 43.48±6.21,4.10±2.47 vs 12.05±4.05,P<0.01;106.0±31.04 vs 141.37±24.87,48.31±16.11 vs 88.34±21.94,P<0.05)TNF-α的表达也显著下降,GIR增加(7.58±1.05 vs 6.31±1.28,P<0.05).结论:二甲双胍干预能明显改善高脂饲养大鼠的胰岛素抵抗,降低肝脏TG、FFA和TNF-α的表达,减轻肝脏脂肪变的程度,提示胰岛素增敏治疗可能是NAFLD防治的一种积极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对高脂饲养的OLETF大鼠皮下、内脏脂肪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PAR)γ1、PPARγ2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其部位差异性.方法 4周龄雄性OLETF大鼠30只,性别、周龄匹配的正常非糖尿病LETO大鼠12只作为对照,OLETF大鼠从8周龄开始给予高脂喂养,22周龄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未发生临床糖尿病或糖耐量减低.之后将这些糖尿病前期OLETF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米沙坦干预组(O-T组,5 mg· kg-1 ·d-1,n=10)、吡格列酮干预组(O-P组,10 mg·kg-1·d-1,n=8)和无干预对照组(O-C组,生理盐水,n=10),LETO大鼠为对照组(n=12).48周龄时,复查OGTT,计算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ELISA法测定血清PPARγ的水平,实时PCR检测皮下和睾周脂肪组织中PPARγ1和PPARγ2的基因表达,并测定各组脂肪细胞的面积.结果 与O-C组相比,O-T组皮下脂肪中PPARγ2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且O-T组与O-P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T组内脏脂肪组织中PPARγ1和PPARγ2的表达也明显上调(P<0.01),HOMA-IR与内脏脂肪组织中PPARγ2的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ρ=-0.369,P=0.021).与O-C组相比,O-T组脂肪细胞面积减少56%(P<0.01).结论替米沙坦可部分激活PPARγ,上调皮下及内脏脂肪组织中PPARγ1和PPARγ2的表达,减小脂肪细胞面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高糖、高脂饮食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肝脏病理改变,探讨二甲双胍的干预作用.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糖尿病对照(DM-C)组和DM+二甲双胍干预(DM-M)组.比较各组生化指标、肝重及肝脏指数的改变.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肝脏的表达.结果 高糖、高脂饲养4周后诱导大鼠出现胰岛素抵抗;8周成功建立T2DM大鼠模型.18周末 DM-C 组大鼠肝脏出现严重脂肪变性,TNF-α在肝脏的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1).经二甲双胍治疗后,DM-M组大鼠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明显减轻,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 二甲双胍可降低高糖、高脂饮食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肝脏脂肪含量,降低TNF-α在肝组织的蛋白表达,对治疗2型糖尿病脂肪肝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的表达及丹红注射液的干预作用。方法 48只8周龄雄性SD大鼠中随机抽取12只为正常对照组,剩余为造模组。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5 mg/kg)的方法造模,正常对照组按等量腹腔注射枸橼酸缓冲液,造模成功后分为糖尿病对照组、丹红注射液干预组以及二甲双胍治疗组,每组12只,药物干预共持续8 w,在8 w后测定大鼠体重,其中正常对照组以及糖尿病对照组在实验过程中每日腹腔注射蒸馏水2 ml/kg,丹红注射液干预组每日腹腔注射丹红注射液2 ml/kg,二甲双胍治疗组用蒸馏水配制的(300 mg/kg)灌胃;大鼠麻醉后从腹主动脉采集血液标本检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用代谢笼收集大鼠24 h尿量,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尿蛋白,采用HE染色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肾组织中TGF-β1和MMP-2 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中TGF-β1和MMP-2的蛋白表达。结果实验至第8周末,三组造模组大鼠的体重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而造模组之间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组大鼠的FPG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造模组大鼠的TC、TG、BUN、SCr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其中丹红注射液干预组及二甲双胍治疗组大鼠的TC、TG较糖尿病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HE染色发现造模组大鼠的肾小球肥大增生,肾小囊的囊腔缩小,其中丹红注射液干预组和二甲双胍治疗组大鼠肾组织病变的程度较糖尿病对照组有改善;造模组大鼠24 h尿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是造模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蛋白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其中丹红注射液干预组和二甲双胍治疗组大鼠较糖尿病对照组明显下降;造模组大鼠肾组织中TGF-β1 mRNA及蛋白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而丹红注射液干预组及二甲双胍治疗组中TGF-β1的表达量相对糖尿病对照组减少(P<0.05);造模组大鼠肾组织中的MMP-2 mRNA及蛋白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而丹红注射液干预组及二甲双胍治疗组中MMP-2相对糖尿病对照组增加(P<0.05)。结论 DN的发生发展可能与TGF-β1的过度表达和MMP-2低表达有关,丹红注射液可以通过抑制TGF-β1和促进MMP-2的表达改善糖尿病大鼠肾功能。  相似文献   

10.
ERK表达及活化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以SHR大鼠作为自发性高血压动物模型 ,研究ERK表达及活化在高血压并发左心室肥厚 (LVH)中的作用。方法 SHR大鼠按年龄分为 8周、16周和 2 4周三组 ,以Wistar大鼠作为对照。ERK表达及活性定量测定采用WesternBlot方法。结果 SHR左室质量指数与磷酸化ERK水平正相关。 2 4周龄SHR大鼠基础ERK表达水平较 8周龄和 16周龄减少 ,亦明显低于同龄Wistar大鼠 (P =0 0 0 3) ;SHR大鼠ERK活化程度高于同龄Wistar大鼠 ,随年龄增加 ,SHR磷酸化ERK表达量增加。结论 ERK的活化参与高血压心肌肥厚的发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用Western杂交检测二甲双胍治疗后自发发病的2型糖尿病模型(OLETF大鼠)肝脏、肌肉、脂肪组织内IRS-1(胰岛素受体底物)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并与治疗前比较。结果 二甲双胍治疗后OLETF大鼠肝脏组织内IRS-1的蛋白表达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01),肌肉组织的IRS-1的蛋白表达亦较治疗前增加,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组织内IRS-1的蛋白表达则较治疗前减少(P〈0.05)。结论 二甲双胍治疗后能使OLETF大鼠靶组织内IRS-1蛋白表达发生改变,特别是它能明显增加肝脏组织IRS-1的蛋白表达,这可能是其抗高血糖、改善组织胰岛素敏感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高脂培养肌细胞自噬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棕榈酸(0.1、0.2、0.4、0.6 mmol/L)及二甲双胍(0.5、1、2、5、10 mmol/L)分别干预L6肌细胞24 h,CCK 8法检测肌细胞的存活率。棕榈酸和二甲双胍干预肌细胞24 h后,Western印迹检测微管相关轻链蛋白3(LC3Ⅱ)、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泛素结合蛋白p62、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3(SIRT3)蛋白表达及腺苷酸活化的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水平,RT-PCR技术检测上述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棕榈酸剂量依赖性地降低肌细胞活力,2 mmol/L二甲双胍显示最佳的对抗作用。0.4 mmol/L棕榈酸和2 mmol/L二甲双胍干预肌细胞24 h后,棕榈酸显著减少LC3Ⅱ/LC3I、Beclin 1、SIRT3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降低AMPK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p62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P<0.05),棕榈酸的这些作用可被二甲双胍所对抗(均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能通过刺激AMPK的磷酸化增加SIRT3的表达而增强脂肪酸培养的肌细胞自噬。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SHR大鼠作为自发性高血压动物模型,研究ERK表达及活化在高血压并发左心室肥厚(LVH)中的作用.方法 SHR大鼠按年龄分为8周、16周和24周三组,以Wistar大鼠作为对照.ERK表达及活性定量测定采用Western Blot方法.结果 SHR左室质量指数与磷酸化ERK水平正相关.24周龄SHR大鼠基础ERK 表达水平较8周龄和16周龄减少,亦明显低于同龄Wistar大鼠(P=0.003);SHR大鼠ERK活化程度高于同龄Wistar大鼠,随年龄增加,SHR磷酸化ERK表达量增加.结论 ERK的活化参与高血压心肌肥厚的发病.  相似文献   

14.
雄性SD大鼠55只,分别予普通饲料和高糖高脂饲料(二甲双胍组)喂养。高糖高脂饲料饲养联合STZ(40 mg/kg)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二甲双胍组予灌胃4周后检测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的水平变化,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留取各组大鼠骨骼肌,RT-PCR检测GLUT4 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GLUT4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大鼠模型FPG、FINS、TG、HOMA-IR显著增高(P 0. 05),骨骼肌GLUT4表达显著减少(P0. 05);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FPG、FINS、HOMA-IR显著降低(P 0. 05),骨骼肌GLUT4表达显著增加(P 0. 05)。结论二甲双胍可降低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对高糖环境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对糖尿病肾病(DN)的保护机制。方法将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别培养在正常对照组(NC组)、高糖(HG组)及高糖+不同浓度二甲双胍组。48 h后,比色法测定细胞上清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RT-PCR方法测定细胞p22phox和p47phox 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NC组比较,HG组MCs p22phox和p47phox mRNA表达明显增加,上清液SOD活力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增高(P0.05)。二甲双胍干预高糖组MCs p22phox和p47phox mRNA表达明显低于HG组(P0.05),且二甲双胍浓度越高,MCs p22phox和p47phox mRNA表达越低。结论二甲双胍可降低高糖环境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DPH)氧化酶表达水平,从而起到减轻氧化应激的作用,该作用在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时表现为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脂喂养并利用清醒状态下正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评估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肪组织vaspin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二甲双胍治疗后表达升高(P<0.05),提示二甲双胍在改善大鼠胰岛素抵抗状态的同时能上调胰岛素抵抗大鼠内脏脂肪组织vaspin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与2型糖尿病大鼠主动脉病变的关系及二甲双胍的干预作用。方法:2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成模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2组:2型糖尿病空白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n=7)、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干预组(二甲双胍组,n=8)。二甲双胍组给予二甲双胍200 mg/kg灌胃8周,于干预末行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次晨心尖取血并分离血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放免法测定胰岛素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核因子-κB水平;取胸主动脉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血管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胸主动脉磷酸化p38 MAPK、核因子-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蛋白的表达。结果:(1)HE染色可见2型糖尿病组大鼠主动脉管壁结构层次不清,内膜增厚,内皮细胞肿大变性,中膜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胶原纤维增生。(2)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大鼠空腹胰岛素[(20.00±5.91)m IU/L vs(11.34±3.88)m IU/L]、核因子-κB[(170.22±21.53)μmol/L vs(78.68±12.15)μmol/L]、ICAM-1[(130.59±16.00)pg/ml vs(75.63±19.52)pg/ml]、VCAM-1[(990.19±119.18)ng/ml vs(616.54±54.51)ng/ml]、总胆固醇[(4.15±0.41)mmol/L vs(2.18±0.93)mmol/L]、甘油三酯[(1.83±0.40)mmol/L vs(0.81±0.2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3±0.44)mmol/L vs(1.24±0.47)mmol/L]水平明显升高(P0.05),胰岛素曲线下面积(30.78±11.25)m IU·L-1·h vs(47.55±5.23)m IU·L-1·h明显降低(P0.05),主动脉磷酸化p38 MAPK、核因子-κB、MCP-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实验结束时二甲双胍组大鼠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核因子-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VCAM-1、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较2型糖尿病组明显降低(P0.05);二甲双胍组和2型糖尿病组间胰岛素曲线下面积无明显差异(P0.05)。二甲双胍组大鼠主动脉磷酸化p38 MAPK、核因子-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蛋白表达水平也较二甲双胍组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38 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二甲双胍通过降低p38 MAPK磷酸化水平、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脂代谢而起到血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梓醇对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Insulin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Wistar大鼠,8周龄,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10只)与实验组(90只)。实验组饲养8周高糖高脂饮食后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15 mg/kg,以空腹血糖≥16.7 mmol/L作为2型糖尿病成模标准,将符合2型糖尿病成模标准的6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梓醇低剂量组、梓醇中剂量组、梓醇高剂量组。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蒸馏水5mL/(kg·d);二甲双胍组灌胃二甲双胍90 mg/(kg·d);梓醇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梓醇2.5mg/(kg·d)、5mg/(kg·d)、10mg/(kg·d)。分别干预12周后,经免疫组化检测胰岛细胞Insulin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1(AMPK-α1)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各组大鼠胰岛细胞Insulin均有表达,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梓醇各剂量组大鼠胰岛细胞Insulin表达增多,其中梓醇高剂量组、梓醇低剂量组Insulin表达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梓醇低剂量组、梓醇中剂量组、梓醇高剂量组胰岛细胞AMPK-α1蛋白表达相对增多(P0.01),其中梓醇高剂量组AMPK-α1蛋白表达较二甲双胍组、梓醇低剂量组、梓醇中剂量组表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梓醇可促进糖尿病大鼠Insulin分泌,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AMPK-α1蛋白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岛素与二甲双胍对Ⅱ型糖尿病(DM)大鼠心梗(MI)后心脏交感神经重构的影响。方法: 将3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胰岛素干预组及二甲双胍干预组,每组10只,分别从各组大鼠的左心室梗死周边、室间隔和右心室取材,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法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心肌中交感神经的分布密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胰岛素干预组心脏各部位交感神经的密度均增加(P<005);而二甲双胍干预组则表现为降低(P<005)。结论: 胰岛素可加重Ⅱ型DM大鼠MI后心脏交感神经重构的程度;而二甲双胍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20.
李健  王文汇  崔莹  娄宁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16):1592-159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大鼠分别用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后血浆和胃组织胃促生长素(ghrelin)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38只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7)、糖尿病对照组(n=9)、二甲双胍治疗组(n=9)、吡格列酮治疗组(n=9).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大鼠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干预8 w,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ghrelin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组织中ghrelin的表达水平.结果 二甲双胍组和吡格列酮组血浆及胃组织中ghrelin水平较糖尿病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均P<0.01).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对照组、二甲双胍组及吡格列酮组血浆ghrelin与空腹胰岛素呈负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性(ISI)呈正相关.结论 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可升高2型糖尿病大鼠血浆及胃组织中ghrelin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