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乙酰胆碱对电刺激诱发房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少平  杜日映  郑强荪 《心脏杂志》2002,14(4):290-291,295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乙酰胆碱 (Ach)对心房不同部位有效不应期 (ERP)的影响及 ERP的变异对心房易损性和房颤 (AF)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 :1Ach可引起心房各部位 ERP减小 ,Ach浓度越高 ,ERP越小 ,ERP的变异(COVERP)越大 (P<0 .0 5 )。 2随着 Ach浓度增加 ,AF的诱发率增高和持续时间延长。不同部位刺激诱发 AF的持续时间无显著性差异。 3心房的易损性与 ERP和 COVERP明显相关 (P <0 .0 5 ) ;但 AF的持续时间只与COVERP明显相关 (P<0 .0 5 ) ,而与 ERP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Ach诱发 AF的机制与心房的 ERP变异有关 ,心房易损性和 AF的持续时间也与心房的 ERP变异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
至少在60岁以上老年人,心衰(HF)伴发房颤(AF)风险将明显增加。然而,迄今关于HF住院患者伴发新发AF的确切预后意义尚结论不一。本文旨在就HF住院患者伴发新发AF对其院内近期死亡风险的可能影响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AF)对心力衰竭(HF)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63例HF患者,根据HF是否并发AF的临床特点:分有AF组(A组),无AF组(B组),并随访(23±8)月,观察AF对HF远期不良事件发生及预后的影响。结果①左心房内径,A组大于B组[(49±8)mmvs(43±7)mm,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A组低于B组[(33±5)%vs(42±6)%,P<0.05];②脑栓塞发生率,A组高于B组(26%vs6%,P<0.05);③快速性心律失常,A组高于B组(77%vs47%,P<0.05);④不良事件发生:A组因HF加重或脑栓塞发生的再住院率高于B组(P<0.01);⑤病死率:A组多于B组(32%vs13%,P<0.01)。结论HF基础上发生AF,预示着对原发性心脏疾病的远期不良事件发生增多,预后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中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导致脑卒中、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风险明显增加。部分AF患者无特异临床症状,首诊表现即为卒中或HF。对无症状AF患者进行筛查,对于AF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预后改善尤为重要。目前常用的筛查手段有:脉搏触诊、手持式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仪、可穿戴设备、植入式电子设备等。多种筛查方式各具特点,亦存在一定局限性。针对AF发病高危人群筛查,合理选择筛查技术能够提高筛查效率、降低筛查成本。  相似文献   

5.
迄今,关于永久性房颤(AF)对慢性心衰(HF)患者运动试验中运动耐量及心肺功能的可能性影响均未清楚,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吴文娟  杨妙芳  朱人敏 《肝脏》2008,13(2):166-168
肝纤维化(HF)发生过程中,各种原因导致的肝实质细胞损伤是肝星状细胞(HSCs)激活的始动因素,再经一系列细胞因子的调控活化,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内皮素(ET)、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瘦素(leptin)等。这些细胞因子均通过相应的信号传导通路作用于靶细胞,产生生物应答。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介导的心肌病(AMC)指阵发性或持续性心房颤动(AF)引起心脏扩大,导致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受损、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最终引发心力衰竭(HF),患者恢复窦性心律或心室率得到严格控制后,心脏扩大与HF症状能够得到完全性或几乎完全性逆转。临床中AMC的发病率并不低,早期诊断、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但目前临床在排除其他病因后才能诊断AMC,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且对于AMC的病理过程尚不清楚。本文从钙稳态失衡入手,分别介绍了其在AF和HF中的作用,进而分析其与AMC的关系,以期为AMC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8.
王华利  杨永峰  赵伟 《肝脏》2009,14(2):164-166
肝衰竭(HF)病因主要包括病毒、药物、血流动力学异常、代谢异常等。研究合适HF的模型不仅可以更好的理解HF的病理生理学状态,还可为发展和改进HF的治疗措施提供条件。在过去30年中,已发展了多种动物模型,多为急性肝衰竭(FHF)模型,方法主要包括外科手术、药物和基因敲除。近年来,有学者用肝衰竭患者血浆培养HepG2,C3A,HHY41,猪肝,成人肝等细胞。观察其对细胞影响,方法多集中于对细胞生长和活力的影响,抑制细胞大分子生物合成,对肝细胞凋亡及肝细胞解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离子重构的病理生理表现和新的治疗机会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以无序和高频率(300~500次/min)为特征的心房电活动,高频率的碎裂电活动反映了多个、同时的折返激动的存在。折返激动的发生需要几个功能条件:(1)可支持折返激动的组织实体;(2)单向阻滞的区域;(3)缓慢传导区。70年代后期,研究发现AF患者静息膜电位减低的心房肌细胞较无AF者明显增多,膜电位的减低造成较多细胞部分除极化,其功能意义在于一方面使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超射(overshot)速度和振幅减低,传导速度减慢;另一方面,部分除极化细胞由于快和慢内向电流延迟,使不应期延长且比正常复极滞后,这种滞后复极不应期导致复极期离散。传导速度的减慢和不应期离散的增加为折返激动创造了条件。80年代早期,Ten Eick等[1]提出心脏疾病中心脏电活动异常与离子通道功能有关,是外向K+电流(Ik)和内向Ca2+电流(ICa)所致。近10年来对在各种心脏病理状况下离子重构的了解取得了很大进步,心房的离子特性对房性心律失常发生及其特性起决定性作用。对AF病理生理中的心房离子重构作用和治疗心律失常可能的新途径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缺血性心力衰竭(HF)患者心房颤动(AF)与血清尿酸(SUA)水平的关联性。方法 连续性收集于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就诊于佛山市中医院的缺血性HF患者363例,根据心电图或者病史记录将患者分为AF组和无AF组,比较两组间基线特征及SUA与AF的相关性。结果 363例患者中,共有78例患者患有AF,285例患者为正常窦性心律。与无AF患者相比,AF患者的SUA水平显著提高〔(64±21) vs.(57±19) mg/L,P<0.01〕。同时,AF组患者的年龄更大〔(71±8) vs.(66±11)岁,P<0.01〕。此外,AF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同样显著高于窦性心律正常的患者。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校正相关影响因素后,SUA水平仍为AF的独立相关因素(OR=1.27,95% CI,1.06-1.52,P≤0.01)。结论 SUA水平是缺血性HF患者AF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1.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一种自身进展性疾病,即具有自身延续性(self—perpetuating)。1995年,Wijffels等首次提出心房电重构概念,即随AF持续时间延长,心房肌电生理特性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心房有效不应期(atrial 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AERP)缩短、AERP频率适应性降低、不应期离散度增大和传导速度减慢。心房电重构在促进AF发作和持续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导致AF复律后早期复发的主要原因。因此,寻找能够防止AF心房电重构的有效药物是目前AF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许多研究观察了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抗氧化剂、自主神经阻滞剂、ATP敏感钾通道(KATP)抑制剂和Na^+-H^+交换抑制剂等药物对AF心房电重构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胡平方  章新华  曾欣  谢渭芬 《肝脏》2008,13(3):250-252
肝纤维化(HF)是对肝脏慢性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实质是肝内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积。肝星状细胞(HSC)是ECM的主要来源,在HF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肝纤维化靶向调控研究已成为该领域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和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经常共存,HF的两种亚型——射血分数保留型HF(HF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与射血分数降低型HF(HF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均在AF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互为因果,共同导致不良预后。从预防性研究看,许多研究集中于AF患者的卒中预防,但几乎没有研究关注在AF患者中HF的预测和预防。从治疗性研究看,药物治疗对AF与HF共存预后产生影响的证据非常有限,许多证据来自于观察性研究或者亚组分析的研究,或者有方法学缺陷的事后分析结果,需要谨慎解读。导管消融可降低HFrEF合并AF患者的死亡风险,然而对于HFpEF与AF并存的患者尚无研究证据。目前,亟需进行充分的头对头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以明确AF和HF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以期得到最佳预防与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肝纤维化(HF)的防治是一项重大的医学难题。目前普遍认为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和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沉积是HF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内质网应激(ERS)参与HF的发生发展和逆转过程。本文讨论了ERS与 HF发生的关系,以为防治HF拓展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D细胞,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SSLI)在胃肠道包括阑尾在内的分布.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了猴(n=6),狗(n=13)和小鼠(n=8)胃肠道SSLI细胞的分布.结果小鼠的胃窦和阑尾均有SSLI细胞,13例狗的胃窦亦均有SSLI细胞,13例狗的阑尾中11例有SSLI细胞分布.小鼠的脾脏,狗、猴的胆囊未见SSLI细胞.结论SSLI细胞广泛分布于哺乳类动物胃肠道.小鼠和狗的阑尾粘膜层有SSLI细胞分布,提示阑尾具有内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6.
周卫兵  龚良庚 《山东医药》2010,50(47):113-114
肝纤维化(HF)是多种慢性肝病发展的共同病理基础,在一定情况下可被逆转。但若病因持续存在,肝纤维化逐渐加重,即可发展为不可逆转的肝硬化。早期HF等弥漫性病变的诊断一直是临床诊断的难题之一。MR]近年来用于HF的诊断,但常规MRI成像仅可对形态学进行观察。MRI功能成像包括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波谱分析(MRS)、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  相似文献   

17.
电激心脏植物神经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文献表明,心率变异性(HRV)功率谱的高频成份(HF)是迷走神经活动对窦房结影响程度大小的标志;HRV功率谱的低频成份(LF)表示了心交感神经或心交感与迷走神经共同对窦房结的紧张作用;在很多生理和病理情况下,RF(LF/HF的比值)代表了心交感迷走神经对窦房结调制的均衡状态。本文直接使用方波电刺激狗的心交感神经或迷走神经128S,观察到刺激心交感神经时的平均心率(HR)、LF和HF较刺激前无显著性变化,但平均心率的标准差(SD)和RF却显著增大;刺激心迷走神经时RF明显降低,其余指标与刺激前相比,无明显变化。说明直接使用电刺激心交感或迷走神经,可造成对窦房结调制作用的均衡状态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房颤(AF)模型发生维持机制的关键病理环节建立稳定AF模型。 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将体质量均衡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1组、模型2组及模型3组,每组10只(n=10)共4组,分别以不同浓度和天数尾静脉给予乙酰胆碱-氯化钙(ACh-CaCl2)溶液,进行造模条件优选。以Langendorff恒温恒流灌流系统,描记离体心电图,同时以S1S2程控刺激检测各组大鼠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运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F模型大鼠心房肌Cav1.2蛋白表达程度。 结果 大鼠AF造模不同条件成功率分别为:模型1组为100%,模型2组70%,模型3组0;大鼠不同造模条件35 d后,AF维持时间比较:模型1组与模型2组,模型1组与模型3组,模型1组与对照组,模型2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大鼠造模后,各组AERP相比较,对照组>模型1组,模型2组>模型1组(P<0.05);使用Western blot 检测,模型组大鼠及对照组大鼠心房肌Cav1.2表达量有变化。 结论 运用ACh(99 μg/mL),CaCl2(10 mg/mL)这一给药浓度,持续尾静脉给药35 d,造模成功率较高,可诱发大鼠稳定AF模型。   相似文献   

19.
建立犬心房颤动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用自制健索钩刀破坏25条犬部分二尖瓣腱索,造成中等程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建立心房颤动(AF)动物模型。术后12周内每2周1次行超声心动图及电生理检查,每次检查后用Burst刺激法诱发AF。术后2周左房前后径增加(22.70±2.31mmvs20.39±3.08mm,P<0.05),术后4周左房面积增加(7.01±1.91cm2vs5.63±2.05cm2,P<0.05)。术后4周P波时限延长(61.00±5.07msvs48.75±8.82ms)、高位右房有效不应期缩短(102.67±11.00msvs133.33±14.97ms),P均<0.01。术后12周80%(8/10)的犬可诱发出持续时间>5min的AF。左、有房AF波周期无显著差异(102.50±17.89msvs116.60±18.24ms,P>0.05)。通过破坏二尖瓣腱索造成犬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手术后随时间延长,动物表现在房扩张及右房有效不应期缩短和心房内传导时间延长,此与临床上瓣膜病引起的AF有一定的对应性,因而是研究AF电生理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20.
对所有的AF病人都应尽快满意地控制心室率,保持血液动力学稳定,改善临床症状。减慢心室李主要选用作用于房室结、延长房室结不应期、增加房室结隐匿性传导的药物,包括:①洋地黄类药物,②卜受体阻断剂,③钙通道阻滞剂中的维拉帕米和地尔硫。洋地黄类既有负性传导作用,又有正性变力性作用,仅作为控制AF心室年的首选药物,尤其适宜于有器质性心脏病,心脏明显扩大或已有心力衰竭的AF病人。卜受体阻断剂和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草)都有负性变力性作用,应慎用于心力衰竭病人。洋地黄类药物减慢心室率主要是通过兴奋迷走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