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循环中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6(IL-6)浓度的影响。方法:将47例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n=24)给予氯沙坦25~50mg/d和苯那普利组(n=23)给予苯那普利5~10mg/d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抽血6ml,用ELISA法检测TNF-α、IL-6浓度。同时抽检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1)心衰患者中TNF-α、IL-6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并与心功能级别呈正相关。氯沙坦治疗4周后能使TNF-α、IL-6浓度显著降低(P<0.05)。(2)苯那普利组TNF-α、IL-6浓度亦显著降低,但氯沙坦组降低IL-6较苯那普利组显著(P<0.05)。结论:氯沙坦治疗心衰4周后能显著降低病人血清中TNF-α、IL-6浓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老年慢性心衰(CHF)患者血清促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及使用苯那普利治疗后的水平变化。方法选择60例诊断为CHF的患者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30例,苯那普利治疗组30例。另随机选取正常人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于治疗前和治疗4w后分别检测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结果治疗前CHF患者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4w后两个CHF治疗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均有降低(P<0.01),常规治疗组患者仅有血清TNF-α水平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苯那普利治疗组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苯那普利治疗后,血清3种促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下降,可能与苯那普利的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以及氯沙坦(losartan)对其影响.方法测定41例CHF患者(CHF组)和40例无CHF患者(无CHF组)血清TNF-α和IL-6浓度.41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加用氯沙坦者(50 mg/d)和对照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显像仪测定CHF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CHF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无CHF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1).CHF组TNF-α、IL-6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γ=-0.654、γ=-0.502).治疗4周后,ΔTNF-α(治疗前、后差值)、ΔIL-6与ΔLVEF呈显著负相关(γ=-0.521、γ=-0.433).氯沙坦者治疗4周后TNF-α、IL-6水平显著下降,LVEF显著提高(P<0.01).结论CHF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升高,与LVEF负相关;氯沙坦具有调节血清TNF-α、IL-6水平及改善LVEF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Ang)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肾靶器官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分为氯沙坦组(n=30)及苯那普利组(n=30),观察用药前及用药12周后患者的肾功能、超声心动图的改变.结果:氯沙坦组及苯那普利组肾功能异常者24小时尿白蛋白、β2微球蛋白、糖蛋白均有显著下降(P<0.01);左心室肥厚者左心室壁厚度、心肌重量指数下降(P<0.05),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及舒张晚期血流峰值比增加(P<0.05).结论:氯沙坦可达到苯那普利同样的临床效应,两药均可减少尿蛋白量;改善左心室肥厚及左心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5.
氯沙坦、苯那普利及二者联合治疗高血压病的对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氯沙坦、苯那普利及二者联合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EH)的降压效果及耐受性.方法入选的轻、中度EH患者(坐位舒张压90~109 mmHg)经1周药物冲洗期及2周安慰剂期后,随机分为3组(1)L组,口服氯沙坦 50 mg/天;(2)B组,口服苯那普利 10 mg/天;(3)L+B组,口服氯沙坦 50 mg/天,苯那普利 10 mg/天.疗程8周.共入选病例67例,完成8周观察者63例,L组22例,B组20例,L+B组21例.于服安慰剂期末及治疗1、2、4、6、8周末测诊室血压、心率(HR)并记录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测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浓度.结果治疗8周后三组血压均下降,其中L组下降10.8±6.2/17.5±5.5 mmHg,总有效率59.1%;B组下降11.2±5.4/16.4±4.6 mmHg,总有效率65.0%;L+B组下降26.4±5.7/32.1±11.0 mmHg,总有效率95.2%.L+B组降压幅度最大,与L组、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L组与B组的降压幅度及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血浆ALD浓度在治疗后均下降,其中L+B组ALD下降较L组与B组显著(P<0.001).氯沙坦组不良反应少.结论氯沙坦有明显降压作用,与苯那普利合用有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6.
充血性心衰患者TNF-α和IL-6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衰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意义.方法以56例充血性心衰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TNF-α、IL-6浓度,用二维心脏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①血清IL-6、TNF-α、去甲肾上腺素(NE)在CHF各组均升高,但心功能Ⅱ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心功能Ⅲ级,Ⅳ级组IL-6、TNF-α、NE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和对照组(P<0.05).IL-6、TNF-α、NE与LVEF呈高度负相关(r=-0.63,P<0.01;r=-0.54,P<0.05;r=-0.58,P<0.01).②随心衰程度加重,血清TNF-α、IL-6和NE浓度越高.TNF-α与NE,IL-6与NE明显正相关(r=0.57,P<0.01;r=0.51,P<0.05).③随心衰程度加重,血清IL-6与TNF-α浓度越高,且二者呈正相关(r=0.39,P<0.05).结论CHF患者血清TNF-α和IL-6浓度升高,尤其中重度CHF患者更加明显,并与LVEF呈负相关,提示血清IL-6、TNF-α水平可作为CHF严重程度的判断与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贝那普利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TNF-α、IL-6和CRP水平.结果:经贝那普利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0.05),TNF-α、IL-6和CRP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肿瘤坏死因子变化和氯沙坦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免法检测44例心力衰竭患者和22例健康者血TNF-α浓度.将44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1例,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B组23例,在A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氯沙坦50 mg,每天1次,共治疗1个月.结果 心力衰竭患者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力衰竭均有明显改善,但以氯沙坦治疗后TNF-α水平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 TNF-α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有关,氯沙坦治疗可降低心力衰竭患者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_9)在心力衰竭(心衰)中变化以及福辛普利干预的影响。方法:测定59例心衰患者(心衰组)以及20例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血浆 TNF-α、MMP_9及脑钠肽(BNP)的浓度,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出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将心衰组随机分为27例常规治疗者和32例加用福辛普利者,1个月后再测定上述指标。结果:心衰组血浆 TNF-α、MMP_9及 BNP 的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心功能恶化,增加越显著(P 均<0.05)。心衰组血浆 TNF-α、MMP_9浓度分别与 BNP 水平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呈正相关,而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呈显著负相关,并且 TNF-α与 MMP+9呈显著正相关(P 均<0.05)。福辛普利能改善心功能,降低上述细胞因子的浓度 (P 均<0.05)。结论:心衰患者血浆 TNF-α、MMP_9与 BNP 水平三者密切相关,TNF-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心衰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福辛普利能改善心功能,也降低血浆中 TNF-α和 MMPs 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普伐他汀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DCM心力衰竭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及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纠正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10 mg,每晚一次.治疗前及后6个月后行心脏彩超检查,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血清TNF-α、IL-6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时LVEDd均较治疗前显著缩小(P<0.05),LVEF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LVEF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LVEDd有进一步缩小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血清TNF-α(146.26±1.27和174.58±1.42,P<0.05)、IL-6(25.56±1.79和35.23±1.87,P<0.05)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对照组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结论 普伐他汀可明显改善DCM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清TNF-α、IL-6水平,有利于DCM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周建辉  李克卉 《山东医药》2009,49(31):75-76
目的 探讨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高血压的最佳药物。方法 将78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43例和苯那普利组35例,分别13服氯沙坦50mg/d和苯那普利10mg/d连续8周,观察用药前及用药后4、8周血压、尿蛋白、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尿酸(uA)和钾的变化及咳嗽反应。结果 用药后两组血压、尿蛋白定量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8周氯沙坦组BUN、Scr有所下降,苯那普利组Scr下降有显著意义(P〈0.05),而仅氯沙坦组血尿酸减低(4周时P〈0.05;8周时P〈0.01),苯那普利组发生咳嗽反应4例。结论 氯沙坦及苯那普利在控制血压、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能等方面疗效相近;氯沙坦尚有可减低血尿酸水平、无咳嗽反应及用药耐受性更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氯沙坦和苯那普利联合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观察氯沙坦和苯那普利联合治疗肾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55例伴有高血压和稳定肾功能不全的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三组,分别用氯沙坦(50mg/d)、苯那普利(10mg/d)和氯沙坦(50mg/d)加苯那普利(10mg/d)共治疗24周。单独用药组治疗12周后,若血压≤130/80mmHg(1mmHg=0.133kPa),继续单独用药治疗12周;若血压>130/80mmHg,改为联合用药治疗12周。观察血压、尿蛋白、血肌酐、血尿酸的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用药组血压控制率比单独用药组高(P<0.01)。三种药物均有降尿蛋白作用。与治疗前比较,联合用药组第12周后血肌酐有明显下降(P<0.05)。联合用药及单用氯沙坦均有降尿酸作用。单独用药血压未达标病例再联合用药后,血压、尿蛋白、血肌酐和血尿酸均有明显下降(P<0.05,P<0.01),且尿蛋白和血肌酐的下降幅度比血压达标病例继续单独用药更显著(P<0.05,P<0.01)。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与单独用药相比没有明显增加。结论氯沙坦和苯那普利联合治疗伴有高血压和稳定肾功能不全的慢性肾炎,较单独用药更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降低血肌酐和血尿酸,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3.
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86例原发性高血压1~2级患者,血尿酸在410~530 μmol/L,随机分成2组:氯沙坦组(50 mg/d,n=44)、福辛普利组(10 mg/d,n=42),平均8周,进行治疗前后血压、血尿酸的对比研究.结果 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同福辛普利一样有效,2种药物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5.5%和95.2%(P>0.05);但治疗后氯沙坦组高尿酸水平有明显的下降(P<0.01),福辛普利组则下降不明显(P>0.0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氯沙坦除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外,尚能安全有效地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的高尿酸血症,可成为治疗这类患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变化及苯那普利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可能机制。方法入选70例ACS患者为ACS组,并随机分为苯那普利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同时又分稳定性心绞痛(SAP)组22例,对照组32例。比较各组Toll样受体4(TLR4)、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 ACS组TLR4、TNF-α和MMP-9含量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治疗4周后,苯那普利治疗组TLR4、TNF-α和MMP-9含量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苯那普利可能通过抑制ACS患者TLR4过度表达及其下游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MMP-9分泌,稳定ACS易损斑块,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和苯那普利联用与应用其中任一单药治疗高血压伴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疗效的差异.方法:95例临床确诊的高血压伴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服用苯那普利10~20 mg/d为苯那普利组(n=31);服用坎地沙坦4~8 mg/d为坎地沙坦组(n=32);服用苯那普利10 mg/d+坎地沙坦4 mg/d为苯那普利+坎地沙坦组(n=32).疗程8周,治疗前后检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收缩压、舒张压、血浆内皮素-1(ET-1)、血浆一氧化氮(NO)、血肌酐、血钾的变化.结果:3组患者在治疗8周后A/C值、血压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血浆NO增加、血浆ET-1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8周后苯那普利+坎地沙坦组A/C、ET-1水平较苯那普利组或坎地沙坦组降低更明显(P<0.05),而NO则增加更明显(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组治疗后血肌酐、血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那普利和坎地沙坦联合治疗比单药治疗更能减少高血压尿微量白蛋白,这一有益作用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氯沙坦和苯那普利分别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老年1、2级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3例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两组,分别服用氯沙坦50mg,1次/d,氢氯噻嗪12.5 mg,1次/d;和苯那普利10mg,1次/d,氢氯噻嗪12.5 mg,1次/d,治疗4周。观察用药前后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血压均非常显著下降(P<0.01)。氯沙坦组、苯那普利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6%、77.1%,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前者显著低于后者(2.8%:17.1%,P<0.05)。结论:氯沙坦和苯那普利分别与氢氯噻嗪联合应用治疗老年1、2级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相似,但前者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氯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氯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改善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63例CHF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被分为两组,在强心、利尿的基础上,氯沙坦组给予氯沙坦25~75mg口服,每日1次;苯那普利组给予苯那普利5~15mg口服,每日1次,疗程8周,用药开始及用药8周末分别作血尿酸含量及血生化检查,用超声心动图评定左室收缩功能变化。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心功能及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改善(P<0.01);血尿酸水平亦均明显降低(P<0.01);而氯沙坦组较苯那普利组降低更显著(P<0.05);氯沙坦组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CHF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治疗,氯沙坦比苯那普利更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萘哌地尔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神经内分泌的影响.方法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2002年3月至2003年5月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7例CHF患者(CHF组)与24例健康者(对照组)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内皮素-1(ET-1)、肾上腺髓质素(Adm)、神经肽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A型利钠肽(ANP)、B型利钠肽(BNP)和C型利钠肽(CNP)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CHF组再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24例,给予常规心衰治疗;萘哌地尔治疗组(B组)23例,在A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服萘哌地尔,1月后重复上述测定.结果 (1)CHF患者血TNF-α、IL-1、IL-6、ET-1、Adm、NPY、ANP、BNP、C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CG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A组和B组治疗前后比较,血TNF-α、IL-1、IL-6、ET-1、Adm、NPY、ANP、BNP、CN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而CGRP水平增高(P<0.01);(3)B组治疗后与A组治疗后比较,TNF-α、ET-1、ANP、BNP降低更明显(P<0.05),NPY水平下降更显著(P<0.01),而CGRP水平升高更明显(P<0.05),NYHA分级改善更明显(P<0.05),但IL-1、IL-6、Adm、CNP和LVEF差异无显著性(P>0.05).(4)LVEF与TNF-α、IL-6、ET-1、BNP呈负相关(P<0.05).结论 TNF-α、IL-1、IL-6、ET-1、Adm、NPY、CGRP、ANP、BNP和CNP可能与CHF发生发展有关,萘亮哌地尔治疗可能进一步降低CHF患者TNF-α、ET-1、ANP、BNP、NPY水平和提高CGRP水平并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重度侵袭性牙周炎血清及龈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影响.方法 记录53例重度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的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水平(AL)、探诊出血指数(BOP),同时采用引入生物素-链霉亲合素系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BioELISA)检测上述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以及龈沟液中TNF-α、IL-4的水平.结果 经牙周基础治疗后,重度侵袭性牙周炎患者PD、AL、BOP显著低于治疗前,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血清中TNF-α、IL-4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龈沟液中TNF-α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IL-4则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牙周基础治疗对重度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疗效较好;牙周基础治疗对重度侵袭性牙周炎患者血清中TNF-α、IL-4等细胞因子的浓度影响不大,但可使龈沟液中TNF-α浓度降低、IL-4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苯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后神经激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39例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NYHAⅡ~Ⅲ级),于口服利尿剂的基础上加服苯那普利和缬沙坦,治疗6个月比较心功能及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浓度的变化;以21例口服苯那普利的慢性心衰患者为对照组.结果两组ALD均下降,苯那普利+缬沙坦组>苯那普利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用药后心功能均得到改善,但元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与苯那普利合用可更完全抑制慢性心衰患者过度激活的RAS,且心功能与治疗前相比得到进一步改善,以及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