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69岁,持续性心悸1年,伴晕厥两次。发作时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简称房颤),QT间期延长。入院后给予抗凝并口服胺碘酮转复房颤治疗,期间突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同步直流电复律14次,考虑交感风暴。后置入临时起搏器,给予静脉推注美托洛尔5mg并静脉滴注维持,室性心动过速未复发,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经抗凝并口服美托洛尔治疗后,植入双腔永久起搏器快速起搏心房,随访4个月无房颤及室性心动过速发作。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74岁,临床诊断冠心病、病窦综合征,植入起搏器术后6个月。心电图示右室起搏心律。半月来患者常感头晕、目眩、心前区不适,复查心电图见附图所示:第1,2,4,5,7,8个QRS波群后有倒置P(P-)波,RP-间期逐渐延长(0.28s→0.40s),第3,6个QRS波群后无P-波,形成典型3:2室房传导,诊断右室起搏心律,文氏型室房传导阻断。讨论文氏现象可发生在心脏传导系统的各个部位,以相对不应期的病理性延长为主要改变。本例患者在安装起搏器前持续存在1度房室阻断,植入起搏器后因未见连续、规律的P波发生,而描记不到明确的前向…  相似文献   

3.
患者性,57岁。4年前因心房颤动伴长间歇而植入VVI起搏器,最近因胸闷来我院就诊。查体:血压120/80mmHg,心率70次/分,律不齐。查心电图(图1)示:为Ⅱ导联连续记录。基本心律为心房颤动,间歇出现起搏信号,所有起搏信号后均未带QRS波群,起搏间期1.00s(60次/分)。自身QRS波群距离前面钉样标记(起搏功能障碍的信号)为200、340、220、90、240、60、160、140ms者,小于起搏器不应期,均未被起搏器感知,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 ,71岁。因冠心病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慢快综合征型 )安置永久型起搏器(VVI)。安置当时测起搏参数良好 ,患者如期出院。询问病史及查阅患者以往心电图未发现有室性期前收缩。3个月后 ,患者因胸闷、心悸再次就诊。即查心电图 ,Ⅰ导联连续记录 (图1A)示 :基本心律 (R)为心房颤动 ,起搏心律 (R′)起搏、感知功能良好 ,起搏频率62次/min。R1_R2、R2_R′、R′_R3 间期分别为0.92、1.0、0.9s;R3后0.62s提前出现较宽的QRS波群 (R″) ,伴ST段下斜型降低 ,T波倒置 ,继之每一起搏心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资料及其临床处理方法。结果病例1动态心电图显示心房起搏心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程控起搏器延长心室后心房不应期,降低高限频率,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室性期前收缩,复查动态心电图无心动过速发生。病例2、3植入双腔起搏器(DDD)后出现心房颤动,将双腔起搏器程控为VVI工作模式,胺碘酮静脉注射及口服转复心房颤动。病例4、5、6、7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药物控制心律失常。结论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是双腔起搏器植入后临床上最重要、最常见的并发症,应及时发现,尽早处理。。  相似文献   

6.
例 1,患男 ,32岁 ,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而行VVI型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常规穿刺右锁骨下静脉成功后 ,送入鞘管时 ,受阻于锁骨下静脉和上腔静脉注入处。改选髂外静脉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例 2 ,患女 ,81岁 ,心电图示异位心律 ,心房纤颤 ,最长RR间期达 5 0秒 ,急诊经右侧锁骨下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经过常规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后 ,不能送入鞘管及电极 ,经过透视考虑上腔静脉畸形、狭窄。改为髂外静脉途径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方法 在腹股沟韧带上方 2 - 3厘米 ,髂外动脉内侧穿刺髂外静脉成功后 ,送入起搏电极至右室心尖部 ,测试各…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50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心动过缓于1998年12月经右锁骨下静脉途径于我院安装某公司VVI起搏器,术后随访,经多次复查心电图示起搏器工作状态良好。1个月前,患者因心悸、胸闷、晕厥到外院查心电图,发现仅有起搏信号,起搏、感知功能丧失。入院查体:血压16.7/9.33kPa,心率52/min,律不齐,P2>A2,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起搏、感知功能不良,X线胸片示电极无断裂,尖端位置无移动。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起搏器安装术后、起搏器…  相似文献   

8.
双腔起搏器电极断裂二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例 1 男性 ,77岁 ,因陈旧性心肌梗死、Ⅲ度房室阻滞(AVB)于 1999年 7月安装VDDR永久起搏器 (电极型号 4 2 5- 0 4 )。当时经右侧头静脉途径置入心房、心室电极 ,手术顺利。 1999年 9月突然出现阵发性头晕、晕厥 3次 ,心电图示Ⅲ度AVB ,起搏器功能失灵。入院时体格检查 :血压 12 0 / 80mmHg ,肺部听诊无异常 ,心界向左下扩大 ,心率 4 0次 /分 ,律齐 ,可闻及大炮音 ,轻轻按压脉冲发生器部位有时可呈起搏心律 ,心率增至 60次 /分。初步诊断为起搏器电极断裂。遂在局麻下行起搏器电极探查、更换术。切开原切口 ,见电极与脉冲发生…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4 8岁。反复心悸、胸闷2年,发现血小板减少5个月入院。患者2年前无诱因下出现心悸、胸闷,查心电图示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 ,当时体检无特殊阳性体征,由他院转入我院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但仍有胸闷、心悸发作。患者术后2年来院检查起搏器功能时发现血小板(2 8×10 9/L)显著减少。体检:发育正常,左锁骨下及左颈部扪及多枚黄豆大小淋巴结,无压痛,活动度可心肺、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心电图:窦性心律伴Ⅲ度AVB ,房室顺序起搏心律,起搏感识功能良好,室性早搏。心电监护及动态心电图提示部分窦性激动能通过…  相似文献   

10.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心房颤动复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心房颤动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 2 0 0 0年 1月至2 0 0 2年 1月 132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行瓣膜置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根据患者的病史、手术前后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术后 6个月的随访结果对手术后不同时间心房颤动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比例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自动复跳或电击复跳转复为窦性心律有 78例 (5 9.0 9% ) ,维持 2 4 h以上有 4 3例 (32 .5 8% ) ,窦性心律维持 2周以上有 2 1例 (15 .91% ) ,6个月以后则有 2 3例 (17.4 2 % )为窦性心律。术后即刻转复为窦性心律与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心胸比例、左心房内径、右心房内径、肺动脉高压、术后电击复跳次数等因素有关 ,窦性心律的维持与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左心房内径、肺动脉高压等有关。结论 瓣膜置换术可使部分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恢复窦性心律 ,术前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左心房内径、肺动脉高压对心房颤动转复及窦性心律维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