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了解绵阳市188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药物治疗动态,初步分析用药合理性。方法采用1998、2001和2004年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历数据库,对188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药物治疗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882例患者在1998、2001和2004年药物使用率分别是:利尿剂63.7%→68.1%→74.5%、洋地黄类40.2%→42.4%→67.9%、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ARB)18.2%→30.3%→57.1%、β受体阻滞剂(-βblocker)14.9%→31.2%→60.1%、硝酸盐类42.5%→48.2%→56.3%、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25.7%→28.9%→20.7%、钙离子拮抗剂17.5%→18.3%→20.1%。不使用β-blocker的主要原因是窦性心动过缓。不使用ACEI/ARB的主要原因是低血压。未考虑使用β-blocker占不用原因的32.6%,未考虑使用ACEI/ARB占不用原因的34.6%。结论提示自心力衰竭治疗指南公布以来,慢性心力衰竭规范化药物治疗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住院期间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及洋地黄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223例CHF患者,将其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SHF)、舒张性心力衰竭(DHF)及混合性心力衰竭三类,并对三类患者住院期间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以接受利尿剂治疗居多,静脉制剂以呋塞米及托拉塞米为主,约占70%,螺内酯为主要的口服制剂。SHF、DHF及混合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药物使用情况分别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占70.6%、71.0%、71.2%;β受体阻滞剂占56.3%、58.1%、49.3%;洋地黄占68.9%、19.4%、61.6%;β受体阻滞剂以美托洛尔为主,占74%,平均剂量平片(10.9±5.4)mg,缓释片(18.1±6.8)mg。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ACEI、ARB、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四类药物使用广泛,总有效率达92.4%,需进一步加强β受体阻滞剂及ACEI/ARB的应用,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人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实践提供资料。方法采用回顾性病史分析方法,分析老年人与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使用剂量以及影响老年人β-受体阻滞剂使用的因素。结果①β-受体阻滞剂4年的平均使用率为56.83%,使用禁忌率为20.10%,排除使用禁忌后4年的平均使用率为71.17%。老年及非老年病人平均使用率分别为66.41%、75.10%(P<0.01)。②4年的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日用量为(30.12±20.36)mg,老年人与非老年人分别为(25.89±19.31)mg、(31.61±20.18)mg(P>0.05);应用β-受体阻滞剂达最大耐受量者占33.52%,老年人和非老年人分别为34.38%、32.71%(P>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影响β-受体阻滞剂使用的因素有心肌梗死部位、心功能状态及医院级别(OR值分别为0.568、0.256、2.267),非前壁心肌梗死、心功能Ⅱ级(Killip分级)、非三级甲等医院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应用β-受体阻滞剂较少。结论近年来β-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呈普遍趋势,但仍有一些因素限制了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尤其在老年病人。  相似文献   

4.
国外动态     
国外重要心血管杂志论文文摘心衰时正确的美多心安剂量应是多少 ?  AmCollCardiol.2 0 0 2 ;40 :491 - 8  心衰时用β阻滞剂能减少 35%的病死率 ,所有过去报告的治疗方案都是从小剂量开始 ,以后用到病人可以耐受的最大剂量。本文是缓释美多心安随机干预慢性心衰病人研究 [MetoprololControlled Release/ZxtendedRelease/(CR/XL)RandomizedInterventionTrialinChronicHeartFailure(MERIT HF) ]的一部份。病人心衰等级为Ⅱ Ⅳ级 ,已经用ACEI。CR/XL从 1 2 5mg或 2 5mg/d开始 ,最大剂量用到 2 0 0mg/d。根据剂量分成两组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应用情况及影响应用的相关因素。方法 2004年1月—2008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218例,其中187例完成了3年随访,随访率为85.78%,患者明确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功能NYHAⅢ~Ⅳ级者入选本研究。入选后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记录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并给予患者ACEI(卡托普利片)、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片)、氢氯噻嗪片/呋塞米片、螺内酯片、地高辛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常规治疗。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心功能恢复至NYHAⅠ~Ⅱ级后出院。随访患者出院后1年、2年、3年ACEI(卡托普利片)、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片)应用情况(是否继续应用及应用剂量)。并记录患者3年内再入院情况(入院次数)、3年后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及心血管不良事件情况。结果对入选患者进行3年随访后,ACEI(卡托普利片)、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片)的平均剂量较出院时有所上升,平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出院时有所下降。在完成随访的187例患者中,3年后ACEI(卡托普利片)、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片)剂量达标率分别为29.72%、33.86%;ACEI(卡托普利片)、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片)剂量均达标率为13.86%。按ACEI、β受体阻滞剂应用情况进行分组,A组为ACEI(卡托普利片)或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片)达到应用靶剂量,或两者均达到靶剂量;B组为ACEI(卡托普利片)、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片)均未达到应用靶剂量;B组患者随访3年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A组扩大。A组患者较B组左室射血分数高、6min步行试验结果长,3年内再入院次数少。对影响ACEI、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可能因素进行赋值,得出影响ACEI、β受体阻滞剂应用的因素依次为是否门诊随访、随访频率、是否了解疾病用药的相关知识、用药不良反应及相关检查是否清楚。其中,是否了解疾病用药的相关知识是影响患者应用上述两种药物的最主要因素,其OR=3.394。结论加强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疾病用药的相关知识的讲解,有利于达到ACEI、β受体阻滞剂应用的靶剂量,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剂量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二十世纪 80年代开始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被推荐为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基础药物。 1995年美国已将ACEI定为治疗CHF的首选药物。但是 ,临床使用的ACEI剂量明显低于CONSENSUS、SOLVD、V HeFT Ⅱ等临床试验所推荐的有效剂量。Pitt报道[1] 通常治疗CHF的依那普利(enalapril)平均剂量为 9mg/d ,卡托普利 (captopril)为37.5mg/d ,而CONSENSUS试验和V HeFT Ⅱ试验推荐的依那普利剂量为 4 0mg/d ,SAVE试验推荐的卡托普利剂量为 15 0mg/d。Aileen等[2 ] 报道 ,仅有 2 2 %的CHF病人接受了上述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杂志》2003,11(5):501-502
心衰病人用缓释型美多心安的剂量问题  JAmCollCardiol 2 0 0 2 ,4 0 ,4 91- 498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及左室功能不全明显地改善存活率 ,减少再住院率 ,病死率减少 35 %左右。剂量从小量开始逐渐增加到最大耐受量 ,有些病人无法达到最大剂量。那么是否所有病人都要用到最大量才能达到好效果 ?本文是缓释型美多心安 (CR/XL)随机治疗慢性心衰研究MERIT HF的部分资料 ,病人属NYHA ,Ⅱ Ⅳ级 ,用利尿剂、ACEI。两周后 ,随机分为 12 5mg与 2 5mg/d或安慰剂组 ,共 3组。每 2周剂量加倍 ,达到最大剂量为 2 0 0mg/d或最大耐受量。…  相似文献   

8.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5,13(5):317-317
GEMINI研究比较卡维地尔(C)与美多心安(M)对1 235名糖尿病人(HbA1c 6.5%~8.5%)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130~179/80~109 mm Hg)治疗的远期后果和对糖代谢影响.病人继续服用ACEI或ARB.卡维地尔剂量6.25 mg,Bid,美多心安50 mg,Bid,治疗中可增到最大剂量,分别可达到25 mg与200 mg.为达到达标血压,必要时还可以加用双克(12.5 mg)或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达到达标血压或最大剂量时,病人维持治疗5月,能到维持治疗这一阶段的病人,卡维地尔组为399/498人,美多心安组为547/737人.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辽宁省西部地区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救治模式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分层次制定我省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治疗路径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辽宁省西部地区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治疗情况及预后指标,建立AMI患者的数据库。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住院费用、用药情况等,对可能影响患者救治模式及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526份病例纳入研究。男女患者比例为1.58∶1,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大8.36岁。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类型占43.16%,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类型占56.84%。药物保守治疗患者占71.67%,选择各种形式再灌注治疗的患者占28.33%。总病死率为8.56%,其中心源性占总死亡率的75.56%。死亡患者呈现高龄特征,病死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女性患者病死率高于男性(P0.05)。入院用药中,阿司匹林使用率94.1%,P2Y12抑制剂使用率92.6%,DAPT使用率93.5%,低分子肝素使用率85.6%,负荷量他汀使用率82.3%,ACEI/ARB使用率55.50%,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51.3%。结论辽宁省西部地区基层医院患者再灌注治疗比例较低,实行急性心肌梗死分级救治、规范化再灌注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疆不同民族慢性心力衰竭(CHF)住院患者病因及药物治疗情况。方法:选择2004-01-2015-07来我院首次住院并确诊的汉、维、哈、回族CHF患者共2 058例,对其一般情况、病因构成及药物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HF患者平均年龄为(59.23±13.82)岁,其中汉族平均年龄大于其他民族(均P0.05);心功能分级以Ⅲ~Ⅳ级居多,其中汉族Ⅳ级心功能患者较维族多;汉族平均住院天数较其他民族长(均P0.05)。CHF主要病因为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高心病)和扩张型心肌病(扩心病),其中维族冠心病较汉族多。住院期间治疗药物以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硝酸酯类药物及洋地黄为主,其中洋地黄的使用率有逐年下降趋势,ACEI/ARB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汉族患者洋地黄的使用率多于维族,维族ACEI/ARB、β受体阻滞剂、螺内酯的使用率多于汉族。结论:近12年来我院住院CHF患者的民族分布中,汉族最多,其次为维族、回族及哈族;4个民族主要病因构成均以冠心病为首,其次为高心病、扩心病和风心病,其中维族CHF患者患冠心病多于汉族。CHF住院患者的药物使用按照指南逐年规范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新疆地区不同级别医院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方法:收集2011-01至2012-01新疆地区20家县级、地市级和省级三级甲等(简称三级)医院5 357例出院诊断为慢性心衰的患者,分析其年龄、性别、民族、心衰病因、心功能分级、合并疾病及药物治疗现状。结果:5 357例患者中,汉族2 295例(42.8%),维吾尔族2 255例(42.1%),其他民族807例(15.1%);平均年龄为(64.60±12.77)岁。慢性心衰的病因依次为:冠心病(50.8%)、高血压(31.8%)、扩张型心肌病(7.2%)。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Ⅲ-Ⅳ级的患者比例在县级医院440例/682例(64.5%)和地市级医院1180例/1557例(75.8%)明显高于三级医院967例/3 118例(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0.362,P0.001)。县级、地市级医院心衰患者平均左心房内径([44.7±8.8)mm(、39.5±8.1)mm]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0.6±11.1)mm(、56.9±11.1)mm]较三级医院[(37.3±7.1)mm、(53.8±9.7)mm]增大,而左心室射血分数县级、地市级较三级医院降低分别为(41.9±10.5)%、(42.3±13.0)%vs(46.5±1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不同级别医院慢性心衰治疗药物使用情况: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利尿剂和洋地黄类分别占72.8%、66.8%、46.6%、45.5%、26.8%。但ACEI/ARB、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县级医院(61.4%,51.5%)和地市级医院(72.3%,58.3%)较三级医院(75.6%,74.3%)低,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县级医院(57.9%)和地市级医院(73.8%)的使用率较三级医院(30.6%)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新疆地区住院患者慢性心衰常见病因为冠心病和高血压;县级和地市级医院的心衰患者病情较三级医院重,治疗慢性心衰药物中ACEI/ARB、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县级和地市级医院较三级医院低,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县级和地市级医院使用率较三级医院高。新疆地区心衰患者治疗与指南推荐的规范化治疗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基层医院是心衰治疗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基层医院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现状调查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Cao YM  Hu DY  Wang HY  Wu Y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11):907-909
目的了解我国基层医院(2级及以下)慢性心力衰竭(CHF)药物治疗现状。方法17个地区(11个省、3个直辖市和3个自治区)2066所基层医院,每所医院至少1名心内科、急诊科或综合内科主治医师以上的医生在接受培训之前,就本医院CHF药物治疗情况回答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100份,表格编号,2遍录入计算机,用SPSS软件进行资料的分析。结果症状性CHF患者利尿剂使用率为90%;大剂量地高辛(≥0.25mg/d)使用率为10%;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为4JD%,靶剂量的使用率只有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使用率为80%,靶剂量的使用率只有2%;如青海、贵州等省基层医院靶剂量β受体阻滞剂和ACEI使用率为0。结论加强CHF规范治疗推广力度,尤其重视边远地区,提高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及其靶剂量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太原地区五所医院 1999年~ 2 0 0 2年 4个年度心肌梗死并糖尿病 2 48例住院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的应用情况 ,为临床实践提供资料。方法 :2 48例患者采用回顾性病史分析方法 ,按年度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内容包括ACEI的使用率、使用剂量以及影响其使用的因素。结果 :①ACEI 4年的平均使用率为 61 69% ,使用禁忌率为 3 2 3 %。排除使用禁忌后 4年的平均使用率为63 75 % ,4个年度依次为 5 6 82 %、66 15 %、63 49%、66 18% (P >0 0 5 )。②ACEI的应用种类多样 ,其中卡托普利应用最多 ,占 45 10 % ;ACEI的使用剂量普遍偏低 ,以卡托普利为例 ,每日用量为 (3 6 0 6± 2 9 5 6)mg。③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影响ACEI使用的因素有心肌梗死部位、是否合并高血压及心功能情况 (OR值分别为 0 5 2 6、0 5 5 1、2 5 68) ;非前壁心肌梗死、血压正常、心功能正常及NYHAⅠ、Ⅱ级的心肌梗死患者较少接受ACEI的治疗。结论 :近年来ACEI在心肌梗死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呈较普遍趋势 ,但仍有一些因素限制了ACEI的使用 ,使部分高危患者未能从应用该药中获益 ,而且应用该药的患者中 ,ACEI的剂量普遍不足 ,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北京社区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及血压控制情况。方法:对北京市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 520名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血压控制现状,危险因素、伴随疾病以及药物治疗信息。结果:社区就诊患者73.6%为65岁老年人,53.3%为心血管病高危患者。采用两种以上药物治疗的患者仅占26.4%,在高危患者以及伴有冠心病的患者中采用联合治疗的患者仍然低于单一服药的患者。在服药患者中,两种药物的联合用药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和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的者最多(10.5%),其次为ACEI/ARB和钙离子拮抗剂(CCB)的联合应用(7.7%)。ACEI/ARB的服用率最高(54.6%),其次为β受体阻滞剂(39.7%)和CCB(31.1%)。采用两种以上药物治疗的患者血压总体控制率和单一药物治疗者相比没有明显优势(48.3%,53.1%,χ~2=3.325,P=0.068),但ACEI/ARB分别与β受体阻滞剂和CCB联合应用血压控制率高于单用或与其它药物联合以及不用此类药物的其他药物治疗。结论:北京市社区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心血管病高危患者采取联合治疗的比例低。ACEI/ARB的服用率最高,不同于其他同类人群以利尿剂应用为主。药物联合的方案还需要优化,联合治疗的降压效果还需要提升。  相似文献   

15.
β-阻滞剂由于增加老年人心衰的发生率,故用于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仍有争议。作者为了弄清老年人对β-阻滞剂的耐受性,尤其对心衰的影响,选择6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301例在门诊观察治疗,其中65~69岁217例,70~74岁58例,75岁以上26例。42例(14%)单用β-阻滞剂;51例(17%)单用利尿剂;193例(64%)用β-阻滞剂和利尿剂或其它药物联合治疗;15例(5%)未治。采用最常用的2种β-阻滞剂为心得安和甲氧乙心安(metoprolol),平均剂量分别为252mg/d 和189mg/d。结果均能有效地控制血压:65~69岁组控制在156/91mmHg,70~74岁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研不同年龄段冠心病心衰患者临床特征和出院医嘱用药情况。方法调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从该院心内科出院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并慢性心衰病例20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并对比研究不同年龄段药物应用与性别、纽约心脏病(NYHA)心功能分级、射血分数的关系。结果既往并发症前三位为高血压130例(62.5%),心肌梗死112例(53.8%),2型糖尿病90例(43.3%);治疗药物总体应用比例为:他汀类88.9%,硝酸酯类78.8%,阿司匹林73.1%,β受体阻滞剂62.0%,利尿剂67.3%,醛固酮拮抗剂(MRA)57.2%,地高辛36.1%,其中神经内分泌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MRA三类药物两者合用比例40.4%,三者合用仅18.8%。年龄<75岁组阿司匹林使用率高于年龄≥75岁组,而氯吡格雷、ARB、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CCB)均在年龄≥75岁组使用率更高,除利尿剂女性应用多于男性,其余各药物使用率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阿司匹林、他汀类在NYHAⅠ/Ⅱ级组使用率高,氯吡格雷、利尿剂、MRA、地高辛的使用率在NYHAⅢ/Ⅳ级组高,ARB、CCB在射血分数正常组应用高于射血分数减低组(LVEF<50%),MRA、地高辛在射血分数减低组应用偏多。结论抗血小板聚集类、他汀、利尿剂、硝酸酯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使用率高,总体应用规范,尤其是≥75岁者更规范,但是β受体阻滞剂、ACEI/ARB、MRA神经内分泌拮抗剂使用比例低,与指南有差距,对于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的治疗仍需要继续规范化,加强医师培训及患者依从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兰州地区急性心肌梗死药物治疗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兰州地区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药物治疗现状。方法 :选择 1991年 1月 1日~ 2 0 0 0年 12月 30日住院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6 40例 ,观察其血脂、空腹血糖以及临床用药情况。结果 :治疗后血脂水平分别为总胆固醇 (TC) 4 .0 8± 1.83mmol/ L ,甘油三酯 (TG) 2 .10± 1.5 5 mmol/ L ,低密度酯蛋白胆固醇 (L DL - C) 2 .89±1.0 2 mmol/ L,高密度酯蛋白胆固醇 (HDL- C) 1.31± 0 .95 mmol/ L;空腹血糖 8.0 5 %± 5 .2 8mmol/ L。使用阿司匹林者占 90 .7%,抵克力得只占 16 .3%,肝素和低分子肝素钙各占 1/ 3;β受体阻滞剂占 46 .8%,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占 48.2 %。溶栓患者达 41.0 %,其中 85 .0 %的溶栓剂为尿激酶 ,用量为 15 0万 U者占 70 .3%,再通率 6 8.5 %。调脂药物使用率为 2 1.5 %;病死率 15 .9%。结论 :溶栓剂、调脂药物使用率较低 ,多数医师目前仍对AMI使用调脂药物及β受体阻滞剂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18.
正1.高血压合并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既往心肌梗死患者采用β-受体阻滞剂,既往心肌梗死、左心室功能障碍、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采用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和一种噻嗪类利尿剂(ⅠA)。2.对无心肌梗死既往史、左心室功能障碍、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蛋白尿患者,也应考虑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和噻嗪类利尿剂联  相似文献   

19.
ACEI联合ARB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心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CHF病人120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开放、盲终点设计方案,入选病人分为ACEI联合ARB组59例与ACEI组58例.所有病人均在进行CHF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CEI联合ARB组给予依那普利10 mg/d,缬沙坦80 mg/d;ACEI组给予依那普利10mg/d.用药前后对所有病人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6 min步行运动耐力试验.监测血钾、血肌酐、血浆C反应蛋白(CRP)及白蛋白尿等变化.结果 两组再次住院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均有改善,ACEI联合ARB组比ACEI组更为明显(P<0.05);未见血钾及血肌酐的异常增高.结论 ACEI联合ARB治疗CHF病人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药物治疗策略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六家医学合作中心3 50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MINOCA组204例,冠状动脉阻塞性心肌梗死(阻塞性MI)组3 299例,比较不同类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药物治疗策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他汀类以及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与MINOCA及其亚组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与冠状动脉阻塞性MI组相比,MINOCA组患者的年龄较小[(58.5±8.3)岁比(62.5±10.7)岁,t=5.242,P<0.01]、糖尿病比例较少(27.0%比45.1%,χ~2=25.580,P<0.01)、DAPT使用率较低(46.1%比83.1%,χ~2=169.54,P<0.01)。对于MINOCA亚组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他汀类(HR=0.70,95%CI:0.46~0.85,P=0.002)、β受体阻滞剂(HR=0.89,95%CI:0.50~0.97,P=0.023)、DAPT(HR=0.67,95%CI:0.40~0.84,P=0.002)能够降低因斑块糜烂或破裂导致MINOCA的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而ACEI/ARB与1年内MACE发生无独立相关性;并且上述药物均无显著增加出血事件的趋势。结论 MINOCA患者药物治疗策略需个体化,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和DAPT对于因斑块糜烂或破裂导致的MINOCA预后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