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炎症性肠病大肠溃疡不同病因的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方法经内镜检查发现大肠溃疡患者41例,结合临床资料和实验室、病检结果对确诊患者的病因构成及诊断要点进行分析。结果导致非炎症性肠病大肠溃疡的病因主要有溃疡型大肠癌(14例)、肠结核(14例)、感染性肠炎(5例)、缺血性肠炎(3例)、吻合口溃疡(2例)、放射性肠炎(1例)、内痔术后(1例)、急性阑尾炎(1例);非炎症性肠病大肠溃疡60%以上为中老年患者,且不同病因患者的年龄分布有差异(P<0.05);除盗汗对肠结核的诊断有特异性,便血、腹痛、体质量下降等常见临床表现对非炎症性肠病大肠溃疡的病因诊断无特异性;腹部包块和肛门指诊有助于大肠癌的诊断;内镜对大肠癌、吻合口溃疡易诊断;单发大溃疡常见于大肠癌,多发小溃疡常见于肠结核(P<0.01),环行溃疡(100%)见于肠结核;病检对大肠癌、肠结核诊断意义大,对其他病因诊断无特异性。结论非炎症性肠病大肠溃疡病因复杂多样,临床表现、体格检查不容忽视,病因诊断主要依据内镜和病检。  相似文献   

2.
直肠孤立性溃疡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直肠良性病变。我院进行1万例纤维结肠镜检查中发现直肠孤立性溃疡综合征16例,其中溃疡型6例(单发溃疡5例,多发溃疡1例),隆起型6例,混合1例,平坦型3例。本文结合文献复习,重点讨论了直肠孤立性溃疡综合征的表现、病理及该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为临床常见病,我们自1999—06采用自制中药溃疡平胶囊治疗临床所遇中医辩证为脾胃虚寒型的消化性溃疡80例,并设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近30年(1946—1976)来作过病理切片检查的18,777个病例中发现461例(2.45%)患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其中72.7%的患者(335例)年龄超过50岁。临床上认为50岁以后出现的溃疡均属老年性溃疡。然而,从病理学观点看,无论其开始时间早晚,凡年过50岁,病理切片呈现溃疡的病例都考虑为老年性溃疡。很可能病理诊断出来的病例中有许多不是真正的胃肠溃疡(溃疡病),而是在各种手术之后,甚至是在受到某种刺激时所发生的应激性溃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p阳性监测对慢性乙肝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的风险提示作用。方法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4—2019年收治的300例慢性乙肝消化性溃疡患者,其中胃溃疡患者130例(胃溃疡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70例(十二指肠溃疡组)。均进行14C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采用免疫印迹法进行Hp抗体血清分型。对比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患者的Hp感染率及Hp抗体血清分型。结果经14C呼气检查,十二指肠溃疡组Hp阳性率(81.18%)显著高于胃溃疡组(52.31%,P<0.05)。十二指肠溃疡组与胃溃疡组中的HpⅠ型感染率为87.68%与67.65%,显著高于HpⅡ型感染率(12.32%与32.35%,P<0.05)。所有患者中HpⅠ型感染率为59.00%,显著高于HpⅡ型感染率(13.00%,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发生消化性溃疡的风险较高,其中更易发生十二指肠溃疡,尤其Hp抗体血清分型为Ⅰ型的患者,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从病理解剖形态结构学特点的角度,研究消化性溃疡内镜下发现“岛状增生”时与溃疡型癌变的关系及临床病理活检的意义,从而确立溃疡“岛状增生”形态结构对溃疡型胃癌是否具有明显内镜下诊断指征的特异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病理已明确诊断的溃疡型胃癌内镜图像资料的形态结构特点;同时对现有每例新发现的消化性溃疡出现“岛状增生”形态结构特点的病例,采取针对“岛状增生”结节病理活检和“岛状增生”结节以外多部位病理活检,进行内镜下诊断与最终的病理诊断对比,确认其相互关系。结果 本组回顾性分析病例资料内镜图像中,溃疡型胃癌5例见到溃疡底部形成的“孤岛状”小结节样形态结构,其发生率仅占本组样本的16.7%(5/30);同时前瞻性分析消化性溃疡出现“岛状增生”形态结构者。在溃疡边缘或凹凸不平的溃疡底部多部位行病理活检标本,胃癌阳性检出率83.3%(10/12);针对溃疡“岛状增生”结节病理活检100%(12/12)病例确诊为溃疡型癌变。结论 消化性溃疡在内镜下其病理解剖学的形态出现“岛状增生”结构,是溃疡型胃癌最具特异性的内镜指征之一,内镜下病理活检应以此为中心多点活检,将极大降低内镜病理活检的假阴性率。  相似文献   

7.
1978年-1993年10月共检出胃巨大溃疡214例,现将资料完整并经内镜活检病理及术后病理证实的156例胃巨大溃疡就临床表现与内镜所见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全组男102例,女52例。年龄28—76岁,平均59.6岁。其中60岁以上98例。以病理诊断为依据,共分4组。胃良性溃疡、胃溃疡并霉菌感染、溃疡型胃癌、胃恶性淋巴瘤。 1.2 方法 由高年资内镜室医师操作,每位患者均在溃疡面及边缘取标本2—6块。76例患者同时行细胞刷片,每例涂片4张。  相似文献   

8.
我院开展肠镜检查以来,发现 2例大肠非特异性单纯性巨大溃疡。由于溃疡异常巨大和溃疡部位位于非好发部,加之内镜下活检未发现组织学特征性改变及本病发病率低等原因,而导致镜检诊断和临床诊断均误诊为溃疡型大肠癌,现报告如下。  例 1患者男, 42岁。因右侧腹部隐痛伴解粘液烂便 4个月入院,患者自 4个月前,出现右侧腹部持续性隐痛,解大便后症状缓解,日解 2次至 4次,为粘液烂便,有腥臭味,每次便量约 50g至 100g,病后有乏力、纳差和失眠,体重下降 3kg。体检:慢性病容,消瘦,右侧腹部有 5.0cm× 4.0cm纵行压痛区,未触及腹部…  相似文献   

9.
质子泵抑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不仅使消化性溃疡的疼痛症状很快得到控制,同时也使溃疡的愈合率达96%,取得了公认的疗效。不过,消化性溃疡愈合的后,一旦停药,6~12个月内又有80%溃疡复发。笔者1999—01/2000—01选择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期)病人50例,用沈阳东宇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潘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大肠息肉与大肠癌之间的病因学关系,研究抗人大肠癌单克隆抗体MC_5在大肠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我们应用MC_5抗大肠癌及抗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两种单克隆抗体,通过抗生物素—生物素—酶复合物法(ABC法),对51例大肠癌、41例大肠腺瘤,9例炎性息肉,5例增生性息肉,5例幼年性息肉,16例慢性炎症性大肠粘膜及20例正常大肠粘膜进行MC_5抗原与CEA表达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性及HP分型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胃镜检查并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HP抗体,对慢性乙型肝炎消化性溃疡患者及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患者HP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对HP感染进行分型诊断.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消化性溃疡中年组和老年组HP感染率分别为73.73%和69.69%,HP感染总阳性率72.72%;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中年组和老年组HP感染率分别为76.59%和81.81%,HP感染总阳性率77.58%.慢性乙型肝炎消化性溃疡组中胃溃疡10例,HP阳性率32.25%,十二指肠溃疡86例,HP阳性率85.14%;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组中胃溃疡3例,HP阳性率27.27%,十二指肠溃疡42例,HP阳性率89.36%.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与HP感染有明显相关性;其中HP抗体分型发现HPⅠ型菌株比Ⅱ型菌株更有可能增加慢性乙肝及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青中年大肠恶性肿瘤患者的内镜和病理特征,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分析169例青中年、113例老年大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部位、肠镜特征、组织学类型、Dukes分期,并进行比较。结果青中年患者中以便血为首发症状者占52.6%,病变位于直肠者占68.0%。肠镜表现以溃疡型为主(50.9%),而老年组以肿块型为主(P〈0.01)。分化不良的大肠癌患者在青中年组为56.8%,而老年组为38.9%(P〈0.01)。青中年组大肠癌DukesC+D期占78.4%,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82例患者中发现大肠癌267例,类癌4例,淋巴瘤11例。大肠癌、类癌、淋巴瘤的肠镜下表现、病理特征各不相同。结论大肠恶性肿瘤以直肠为最好发部位,但右半结肠肿瘤并不少见。青中年人大肠恶性肿瘤的特征与老年人不同,肠镜下表现以溃疡型多见,具有病理分化程度低、Dukes分期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牛兢  孙自勤  李晓 《山东医药》2011,51(1):44-45
目的探讨肝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4例大肠癌癌组织、34例癌旁正常大肠组织及22例大肠腺瘤组织L-FABP的表达。结果大肠癌癌组织、癌旁正常大肠组织及大肠腺瘤组织中L-FABP表达率分别为50.O%、88.2%及72.7%,大肠癌中L—FABP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正常大肠组织和大肠腺瘤组织(P〈0.05)。大肠腺瘤组织和癌旁正常大肠组织L—FABP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L—FABP的表达强度与大肠癌肿瘤生物学特性关系密切(P〈0.01)。结论L—FABP的下调可促进大肠癌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溃疡宁治疗和维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中药溃疡宁对7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及维持治疗,并与雷尼替丁及灭滴灵联用级对照,结果两组经过4-8周的治疗后,溃疡愈合率相似;而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维持治疗1年内消化性溃疡的复发率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溃疡宁治疗和维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5.
蒋青林  强占荣  张剑波 《内科》2008,3(4):501-502
目的探讨中青年与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近5年间经胃镜检查或手术病理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90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904例,其中中青年患者703例,老年患者201例。中青年患者中症状不典型,以并发症为首发症状者明显少于老年组(P〈0.01);老年组患者并发症、伴发病发生率、高位溃疡,巨大溃疡发生率、并发症死亡率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均P〈0.01)。结论中青年患者与老年患者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和大肠腺瘤癌组织中TGFβRRII、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hMSH6)蛋白表达和微卫星不稳定(MSI)的关系。方法以来源于33个HNPCC家系的大肠腺瘤28例和大肠腺癌14例为观察对象,以32例散发性大肠腺瘤和24例散发性大肠癌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肠腺瘤及大肠腺癌组织中TGFβRRII、hMLH1、hMSH2、hMSH6蛋白表达。从活检组织中提取DNA,选择BAT-25、BAT-26、D2S123、D5S346、D17S250五个微卫星位点行荧光标记聚合酶链反应(PCR),以GeneMapper软件分析PCR产物。通过与正常黏膜微卫星序列PCR片断长度进行比较,判定腺瘤和癌组织的MSI情况。结果64.29%的HNPCC大肠腺瘤和71.43%的HNPCC大肠癌表现为MSI—H,明显高于散发性大肠腺瘤9.38%和散发性大肠癌12,5%。分别有67.86%的HNPCC大肠腺瘤和71.43%的HNPCC大肠癌表现为MMR蛋白表达缺失。明最高于散发性大肠腺瘤3.13%和散发性大肠癌12.5%。分别有57.14%的HNPCC大肠腺瘤和78.57%的HNPCC大肠癌表现为TGFβRRII低表达,明显高于散发性大肠腺瘤9.38%和散发性大肠癌41.67%。在MSI.H的HNPCC大肠腺瘤中,TGFl3RII低表达者占77.78%,MSI—H的HNPCC大肠癌中90%出现TGFβRRII的低表达。MSI—H的散发性大肠腺瘤中TGFβRRII的低表达率为66.67%,MSI—H的散发性大肠癌TGFβRRII的低表达率为100%。结论大部分HNPCC大肠腺瘤和大肠癌出现MSI—H,大部分MSI-H大肠腺瘤和大肠癌表现为TGFβRRII低表达。MSI、MMR、TGFβRRII的检测对腺瘤癌变风险的估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2000年第21卷第2期20001138 1 092例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分析/李超民//中国内镜杂志一1999,5(5)一35一36 1()92例镜检正常171例;余921例检出13种大肠疾病,依次为:急慢性结直肠炎727例.大肠癌108例.大肠息肉77例,溃疡性结直肠炎38例.大肠鞭虫感染9例,回盲瓣功能异常7例,大肠憩室、肠结核、肠蛔虫症各4例,直肠孤立溃疡2例,盲肠血管畸形、乙状结肠粘液囊肿、直肠良性狭窄各l例。95.7刁少、的急慢性结直肠炎、94.7斗灿的溃疡性结直肠炎、77.78饥,的大肠癌、67.53%的大肠息肉病变位于直乙结肠。表2参6(杨直) 20001139盐酸帕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和大肠腺瘤癌组织中TGFβRRII、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hMSH6)蛋白表达和微卫星不稳定(MSI)的关系。方法以来源于33个HNPCC家系的大肠腺瘤28例和大肠腺癌14例为观察对象,以32例散发性大肠腺瘤和24例散发性大肠癌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肠腺瘤及大肠腺癌组织中TGFβRRII、hMLH1、hMSH2、hMSH6蛋白表达。从活检组织中提取DNA,选择BAT-25、BAT-26、D2S123、D5S346、D17S250五个微卫星位点行荧光标记聚合酶链反应(PCR),以GeneMapper软件分析PCR产物。通过与正常黏膜微卫星序列PCR片断长度进行比较,判定腺瘤和癌组织的MSI情况。结果64.29%的HNPCC大肠腺瘤和71.43%的HNPCC大肠癌表现为MSI—H,明显高于散发性大肠腺瘤9.38%和散发性大肠癌12,5%。分别有67.86%的HNPCC大肠腺瘤和71.43%的HNPCC大肠癌表现为MMR蛋白表达缺失。明最高于散发性大肠腺瘤3.13%和散发性大肠癌12.5%。分别有57.14%的HNPCC大肠腺瘤和78.57%的HNPCC大肠癌表现为TGFβRRII低表达,明显高于散发性大肠腺瘤9.38%和散发性大肠癌41.67%。在MSI.H的HNPCC大肠腺瘤中,TGFl3RII低表达者占77.78%,MSI—H的HNPCC大肠癌中90%出现TGFβRRII的低表达。MSI—H的散发性大肠腺瘤中TGFβRRII的低表达率为66.67%,MSI—H的散发性大肠癌TGFβRRII的低表达率为100%。结论大部分HNPCC大肠腺瘤和大肠癌出现MSI—H,大部分MSI-H大肠腺瘤和大肠癌表现为TGFβRRII低表达。MSI、MMR、TGFβRRII的检测对腺瘤癌变风险的估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1991-01/1996-01共内镜检查26114例,发现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670例,占21.7%,复合性溃疡645例,占2.5%,其中球溃伴发胃癌42例,占同期球溃0.74%,占同期复合性溃疡6.51%,均经外科手术及活检组织病理学证实;并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各部位胃癌特点,作进一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对34例消化性溃疡和25例正常人的血浆TXB、6-酮-PGF_1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溃疡组各期(?)TXB_2/6-酮-PGF_1)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溃疡组活动期患者的TXB(?)含量明显高于愈合期及对照组(P<0.05),且各期患者的6-酮—PGF含量和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溃疡组中Hp组阳性及Hp阴 性患者的TXB 6-酮-PGF_1及TXB_2/6-酮-PGF_1比较均无差异(P>0.05);提示消化性溃疡存在TXB_2—PGF_1的失衡.其可能参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Hp感染不影响溃疡患者血中TXB_2及PGF_1的含量 TXB_2增高可能是活动期溃疡周围炎症反应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