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 视网膜光损伤可造成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损伤,是影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组织因子(TF)在氧化损伤的RPE细胞中和AMD患者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中呈高表达,推测抑制TF可预防RPE细胞的损伤以及抑制CNV. 目的 观察TF靶向肽(TF-TP)对蓝光诱导的人RPE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体外分离和培养人RPE细胞并分为空白对照组、蓝光照射组和TF-TP组.空白对照组细胞在常规条件下进行处理;蓝光照射组细胞用辐照强度为(4.0±0.5)mW/cm2的蓝光照射12h建立蓝光损伤细胞模型;TF-TP组先分别用不同浓度(10、100、150、200、300 μmol/L)TF-TP培养细胞24 h,再用蓝光照射12h.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分别在普通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RPE细胞的形态和超微结构变化;采用Hoechst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TF蛋白和相关凋亡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TF-TP组间RPE细胞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5,P=0.11).空白对照组、蓝光照射组和150 μmol/L TF-TP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0.0±0.00)%、(43.79±6.55)%和(63.45±3.57)%,150 μmol/LTF-TP组细胞存活率较蓝光照射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以150.μmol/L TF-TP为后续实验的最适浓度.光学显微镜下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显示,蓝光照射组有较多皱缩、变形、悬浮细胞,可见细胞微绒毛数量减少,部分线粒体嵴断裂和缺失以及细胞空泡样变性,而150 μmol/L TF-TP组异常形态的细胞较少,细胞绒毛结构较完整,细胞质中空泡样结构改变和线粒体损伤改变明显减轻.空白对照组、蓝光照射组和150 μmol/L TF-TP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0.98±0.19)%、(9.98±0.82)%和(5.73±0.88)%,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F=206.18,P=0.00),其中150 μmol/L TF-TP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蓝光照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蓝光照射组细胞中bax蛋白和TF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bcl-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蓝光照射组相比,150 μmol/L TF-TP组细胞中bax蛋白和TF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下降,而bcl-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F-TP预处理后可减少蓝光损伤的人RPE细胞的凋亡及增加细胞的存活率,从而对蓝光诱导的人RPE细胞损伤发挥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F-TP抑制TF介导的bax/bcl-2凋亡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车选义  赵清侠  李迪 《眼科新进展》2017,(11):1027-1031
目的 研究载脂蛋白2(lipocalin 2,Lcn 2)对缺氧诱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5(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5)损伤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RGC-5细胞置于缺氧环境下处理(0h、4h、8h、12 h、24 h、48 h),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 法检测Lcn 2的表达水平.将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缺氧组、siNC+缺氧组(转染siRNA阴性对照后进行缺氧处理24 h)和siL-cn2+缺氧组(细胞转染Lcn 2 siRNA后进行缺氧处理24 h).ELISA检测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活性,DCFH-DA试剂盒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in,ROS)产生情况,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评价线粒体膜电势,Western blot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c-Caspase-3)、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cleaved-PARP,c-PARP)、Bax、Bcl-2和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o C)蛋白表达.结果 与0h组相比,缺氧组(4h、8h、12h、24 h和48 h)Lcn 2 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均为P<0.05),同时缺氧组(12 h、24h和48 h)的Lcn 2蛋白表达水平均较0h组升高(均为P<0.05).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99.66%±2.86%)比较,缺氧组(138.33%±13.76%)显著升高(P<0.05);siLcn 2+缺氧组细胞凋亡率(105.02%±8.60%)较siNC+缺氧组(142.33%±6.54%)显著下降(P<0.05).此外,缺氧组较对照组Caspase-3相对活性增强、c-Caspase-3和c-PARP表达均上调(均为P<0.05),与siNC+缺氧组比较,siLcn 2+缺氧组Caspase-3相对活性水平、c-Caspase-3和c-PARP相对表达水平均降低(均为P<0.05).与对照组ROS相对荧光强度(1.03±0.11)比较,缺氧组(4.26±0.63)增强(P<0.05),siLcn 2+缺氧组ROS相对荧光强度(3.10±0.24)较siNC+缺氧组(4.73±0.26)显著减弱(P<0.05).且siLen 2+缺氧组较siNC+缺氧组线粒体膜电势增加、Cyto C蛋白表达水平及Bax和Bcl-2相对比率减少(均为P<0.05).结论 沉默Lcn 2抑制缺氧诱导的细胞凋亡及ROS产生,可能是通过抑制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维生素A缺乏兔干眼病模型角膜上皮细胞凋亡与相关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制作维生素A缺乏兔干眼病模型,采用原位末端标记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兔模型组及对照组各12只24眼角膜上皮细胞中的凋亡细胞及Fas、FasL、Bax和bcl-2等相关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兔干眼病模型组每高倍视野角膜上皮细胞凋亡数为4.69±1.06,对照组为0.25±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角膜上皮细胞中,每1 000个细胞阳性蛋白表达的细胞数分别为Fas 207.67±56.17、FasL 228.33 4±61.09、Bax 175.03±43.2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as 64.45±37.23、FasL68.35±35.88、Bax47.77±29.32(P<0.01),与凋亡细胞数呈正相关(r:0.87,0.94,0.90);bcl-2阳性表达的细胞数为56.19±36.67,明显低于对照组190.83±52.07(P<0.01),与凋亡细胞数呈负相关(r=-0.81).结论 维生素A缺乏兔角膜组织上皮细胞Fas、FasL及Bax增加及bcl-2的减少均可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对人Tenon囊成纤维(human Tenon's capsule fibroblasts,HTFs)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探讨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瘢痕化的治疗对策.方法体外培养HTFs细胞,应用不同浓度(50 μg·mL-1、100 μg·mL-1、150 μg·mL-1、200 μg· mL-1)的Art处理细胞,采用MTT法检测Art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Art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Art对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 Art作用细胞48 h后,MTT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的Art处理组对HTFs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均为P<0.05).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0 μg·mL-1、100μg·mL-1、150 μg· mL-1、200 μg·mL-1Art作用后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均为P<0.05),分别为8.80%±0.88%、11.60%±0.56%、16.30%±1.03%、23.40%±1.62%.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Art处理组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加,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且均呈浓度依赖性(均为P <0.05).结论 Art可抑制HTFs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达而实现的.Art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抗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瘢痕化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低氧预适应(hypoxic preconditioning,HPC)后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大鼠视网膜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蛋白及活性Caspase-3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HPC预防RIRI的机制,为RIRI的防治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 取健康Sprague Dawley成年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RIRI组与HPC+缺血再灌注损伤组(HPC组,HPC后采用高眼压法制成RIRI模型),每组根据RIRI时间分为6h、12 h、24h及72 h4个亚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动态观察HPC对RIRI大鼠视网膜细胞EPO蛋白、活性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CON组大鼠视网膜仅见极少量的EPO+细胞;RIRI后6h,HPC组EPO+细胞数开始增加;RIRI后12h,HPC组EPO+细胞数(171±21)mm-2进一步增加,显著高于RIRI组[(149±20) mm-2,P<0.05];RIRI后24h,HPC组EPO+细胞数(287±24)mm-2达较高水平并显著高于RIRI组[(238±22)mm-2,P<0.01];RIRI后72 h,HPC组EPO+细胞数开始下降,但仍显著高于RIRI组(P<0.05).RIRI后6h,RIRI组活性Caspase-3+细胞数(60±5)mm-2开始增加,显著多于HPC组[(53±5)mm-2,P<0.05];RIRI后12h,RIRI组与HPC组活性Caspase-3+细胞数进一步增加,HPC组活性Caspase-3+细胞显著少于RIRI组(P<0.01);RIRI后24 h,RIRI组与HPC组活性Caspase-3+细胞数达较高水平,HPC组活性Caspase-3+细胞数(578±26)mm-2显著少于RIRI组[(624±25)mm-2,P <0.01];RIRI后72 h,HPC组与RIRI组活性Caspase-3+细胞数均开始下降,HPC组Caspase-3+细胞数仍少于RIRI组(P<0.05).结论 HPC可促进RIRI大鼠视网膜细胞EPO蛋白的表达,减轻活性Caspase-3蛋白的表达,从而减轻细胞凋亡,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 1-磷酸鞘氨醇(S1P)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脂质,是细胞内重要的信使分子,参与多种生物过程的调节,如细胞增生、迁移、分化、凋亡等.缺氧不仅是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关键始发因素,也是许多眼部疾病的病理基础,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也参与缺氧后新生血管的形成,缺氧条件下S1P对人RPE细胞增生和凋亡的影响尚不清楚. 目的 观察缺氧条件下S1P对人RPE细胞增生和凋亡的影响,从而揭示S1P在CNV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RPE细胞株并进行传代,3~5代的RPE细胞分为6个组,空白对照组细胞进行常规培养,缺氧组细胞用200.00 μmol/L CoCl2培养细胞2h,不同浓度S1P干预组(0.01、0.10、1.00、10.00 μmol/L)用200.00 μmol/L CoCl2培养细胞2h后加入相应浓度的S1P,采用WST-1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的吸光度(A)值;采用Hoechst染色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计算并比较各组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培养的细胞生长良好,可见细胞质内的色素颗粒.WST-1试剂盒检测显示,空白对照组细胞增生值(A值)为0.91 ±0.08,缺氧组为0.37±0.09,0.01、0.10、1.00和10.00 μmol/L S1P组分别为0.46±0.08、0.52±0.09、0.61 ±0.06和0.70±0.10,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104,P=0.000),不同浓度S1P组A值均明显高于缺氧组,且随S1P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浓度的S1P组细胞存活率均明显高于缺氧组.Hoechst染色显示,空白对照组RPE形态正常,可见少数凋亡细胞;缺氧组可见大量凋亡细胞,细胞核呈淡蓝色,染色质浓缩;S1P干预后凋亡细胞数较缺氧组减少,随着S1P浓度的增加,凋亡细胞数逐渐减少.空白对照组凋亡率为(1.21±0.08)%,缺氧组为(8.99±0.09)%,0.01、0.10、1.00和10.00 μmol/L S1P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60±0.08)%、(5.95±0.09)%、(4.81±0.06)%和(3.96±0.10)%,6个组间细胞凋亡率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070,P=0.000),与缺氧组比较,各S1P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随S1P的浓度升高其凋亡率逐渐降低.结论 缺氧条件下S1P对人RPE细胞的增生有促进作用,对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氧化应激反应参与蓝光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hRPE)凋亡的作用机制及其与时间的关系.方法 用LED蓝光光源建立蓝光损伤体外培养的hRPE细胞模型,蓝光辐射强度为(4.0±0.5) mW·cm-2,并将细胞分为光照时间0h(正常对照组)、0.5h、1h、2h、3h、4h、5h、6h、12 h组.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内活性氧水平,WesternBlot技术检测Bax、Bcl-2、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各光照组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胞浆减少、空泡状改变、线粒体肿胀、微绒毛减少或脱落.正常对照组、光照1h、2h、3h、4h、5h、6h、12 h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30±0.64)%、(5.90±0.89)%、(6.80±0.98)%、(7.70±0.76)%、(9.60±1.10)%、(11.45 ±2.60)%、(14.90±1.60)%及(23.90±1.2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光照4h后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正常对照组、0.5h、1h、2h、3h、4h、5h、6h组hRPE细胞生成的ROS相对量分别为(12.90±1.18)%、(20.09±0.63)%、(23.91±1.47)%、(29.14±1.94)%、(34.30±1.84)%、(38.97±1.68)%、(44.08±0.83)%、(57.76±2.80)%,光照0.5h后细胞产生的ROS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Caspase-3及Bax在3h后轻微上调,而5~6h后表达上调较明显,Bcl-2的表达则在3h后下调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蓝光可通过产生的氧化应激反应激活细胞凋亡系统导致细胞损伤,光照持续3h时细胞可能出现了损伤但不明显,光照5~6h后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Edaravone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Edaravone治疗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和Edaravone治疗组均采用前房加压法建立大鼠RIRI模型,Edaravone治疗组于缺血前30 min行腹腔注射Edaravone(3 mg·kg-1),恢复灌注30min后再行腹腔注射Edaravone (3 mg· kg-1).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24 h视网膜神经节细胞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结果 空白对照组未见Bcl-2和Bax表达.再灌注后24h,模型组Bcl-2表达为0.406±0.022,Bax表达为0.661±0.034,Bcl-2/Bax为0.609±0.015;Edaravone治疗组Bcl-2表达为0.581±0.031,Bax表达为0.491±0.017,Bcl-2/Bax为1.104±0.094.与模型组比较,Edaravone治疗组Bcl-2表达明显增强(P<0.05),Bax表达明显减弱(P<0.05),Bcl-2/Bax比值升高(P<0.05).结论 Edaravone对RIRI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c1-2表达及下调Bax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压力培养下角膜内皮细胞凋亡的启动机制.方法 原代兔角膜内皮细胞经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后,在50mmHg(1 kPa =7.5 mmHg)压力条件下,培养lh、2h、24 h,另设正常压力(15 mmHg)作为正常压力组,培养24 h.第一代兔角膜内皮细胞融合达70%~80%后,细胞在加压前lh分别使用浓度均为10-6 mol·L-l抗Caspase-8和抗Caspase-9预处理,然后置于压力装置中,压力设定为50 mmHg,培养24h后检测蛋白Bcl-2和P53表达,并且以无抑制剂处理的50 mmHg压力培养的细胞为对照组.各组培养的细胞均经Western blot检测Bcl-2和P53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兔角膜内皮细胞胞浆细胞色素C的含量.结果 50 mmHg压力组角膜内皮细胞,加压lh、2h、24 h P53的表达量分别为0.651±0.007、0.805±0.006、0.839±0.011,较正常压力组(0.033±0.004)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50 mmHg压力组随着加压时间的延长,角膜内皮细胞中P53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加,各时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50 mmHg压力组中加压lh、2h、24 h Bcl-2的表达量分别为0.590±0.009、0.724±0.005、0.314±0.016,较正常压力组(0.081±0.013)反应性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50 mmHg压力组各时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实验发现正常压力组培养24h后,细胞核呈蓝色,胞浆中无细胞色素C释放;50 mmHg压力组培养lh可见部分细胞胞浆呈红色,提示细胞色素C释放进入到胞浆内,随着加压时间延长荧光强度增加,加压24 h见胞浆内出现广泛红色强荧光.抗Caspase-9和抗Caspase-8预处理组的角膜内皮细胞P53表达量分别为0.535±0.007、0.703±0.010,较对照组(0.727±0.021)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I);抗Caspase-9和抗Caspase-8预处理组中Bcl-2的表达量呈抑制性下降,分别为0.312±0.003、0.442±0.011,较对照组(0.501±0.011)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抗Caspase-9预处理组的角膜内皮细胞P53和Bcl-2表达量较抗Caspase-8预处理组下降,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表明抗Caspase-9对高压下角膜内皮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更显著.结论 Caspase-9抑制剂可有效阻断高压力对角膜内皮细胞的促凋亡作用,高压力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主要是触发了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激活了Caspase-9参与的内源性酶联反应性凋亡途径.  相似文献   

10.
背景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多种眼部疾病致盲的原因之一,研究发现补体系统在CNV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目的 构建针对补体因子B(CFB)的小干扰RNA(siRNA)重组质粒,体外观察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增生的影响.方法 根据人CFB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经PCR扩增后与质粒pRNAT-U6.1连接,得到重组质粒pRNAT-U6.1/CFB siRNA,并进行测序鉴定和PCR鉴定.ECV-304细胞株进行常规培养,用电转染技术将重组质粒或空质粒分别转染人ECV-304细胞株,分为CFB-siRNA转染组和空质粒转染组,未转染的细胞为空白对照组.细胞转染后继续培养48 h,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并计算转染效率;采用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法测定各组细胞中CFB mRNA的相对表达量;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转染24、48和72 h时细胞的增生值(A)并计算生长抑制率;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细胞的生长周期变化.结果 PCR扩增的目的片段序列与CFB基因序列完全相符,ECV-304细胞转染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可见CFB-siRNA转染组和空质粒转染组的细胞中GFP呈绿色荧光.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CFB-siRNA转染组、空质粒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的CFB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7±0.04、0.14±0.02和0.14 ±0.03,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3.05,P=0.00);其中CFB-siRNA转染组CFB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空质粒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TT法检测结果显示,各组不同时间细胞增生抑制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212.99,P=0.00);CFB-siRNA转染组细胞转染24、48、72 h后细胞增生的抑制率分别为(23.45±0.01)%、(33.48±0.02)%和(45.49±0.01)%,明显高于同时间点空质粒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FB-siRNA转染组、空质粒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G1期的细胞数占总细胞数的(44.4±0.5)%、(25.8±0.4)%和(27.9±0.6)%,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98,P=0.00);CFB-siRNA转染组G1期和G2期细胞所占百分比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空质粒转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重组质粒pRNAT-U6.1/CFB siRNA可通过将细胞阻滞在G1期而有效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生.  相似文献   

11.
以近视眼中心凹劈裂、黄斑裂孔及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为代表的高度近视黄斑病变是影响高度近视患者视功能的主要原因之一.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有助于提升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解除玻璃体后皮质和内界膜对视网膜的牵拉,有利于恢复视网膜的弹性,使近视眼中心凹劈裂消失.促进黄斑裂孔的闭合和视网膜复位;而抗新生血管药物与光动力疗法和(或)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则是治疗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发展方向.正确认识和掌握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诊疗方法 和时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使其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是进一步减少高度近视患者视功能损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去炎松对玻璃体切除兔眼视网膜电图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3组12只兔双眼行玻璃体切除术,分别于一眼玻璃体内注入0.5、1.0,2.0mg去炎松悬液,另一眼注入眼用平衡盐液.观察术后28天内眼底及ERGb波和28天时视网膜结构的变化.注入各剂量的去炎松在28天时均未完全吸收,0.5、1 .0mg组用药眼ERGb波在各时间点与对照眼及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2.0mg组用药眼较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较对照眼有轻度升高(t=3.3589,P>0.05).光镜及电镜下视网膜结构无损害.表明玻璃体切除后使用有效剂量的去炎松对视网膜仍是安全的.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6,12:105-107)  相似文献   

13.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进的后巩膜加固术对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效果。 方法:1993年3月至1995年11月对住院的20例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20只眼,采用后巩膜加固术治疗,有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眼轴可对比的14只眼,术前与出院时的均值为28.22mm与26.87mm,17只眼视网膜复位,获得0.02一0.2的矫正视力,3只眼失败,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us retinopathy,PVR)加重。 结论:后巩膜加固术可有效治疗无严重PVR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所致的视网膜脱离,不必采用视网膜粘连法以尽量保存残留的中心视力。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6,12:214-216)  相似文献   

14.
Coats病19例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Coats病的临床及病理改变。 方法:复习本院眼科病理室1959—1994年经病理学证实的19例Coats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 结果:男14例,女5例,年龄为1~18岁,10岁前发病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随年龄增长,性别差异逐渐减少。病理改变主要是视网膜外层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壁厚薄不均及结缔组织增生。晚期病例眼底多见视网膜脱离隆起,表面有血管改变和出血,视网膜下液中有泡沫细胞和胆固醇结晶,有的病例视网膜外层有钙化及骨化。 结论:Coats病是视网膜血管病变引起的视网膜多种病理变化,视网膜下液细胞学检查可作为本病与视网膜母细胞瘤鉴别诊断的可靠方法。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6,12:157-159)  相似文献   

15.
兔视网膜中蛋白激酶C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证实兔视网膜中有α、β和γ三种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亚型的分布。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以抗PKC同功酶I(α)、Ⅱ(β)、Ⅲ(γ)单克隆抗体对兔视网膜进行PKC同功酶定位研究。 结果:兔视网膜中有PKC-α、PKC-β和PKC-γ的阳性免疫反应。PKC-α免疫反应主要呈现在内核层的双极细胞;PKC-β免疫反应主要呈现在神经节细胞层的神经节细胞;PKC-γ则在神经节细胞层、内网状层以及光感受器的外节呈弥漫性弱阳性染色。 结论: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视网膜可以同时存在PKC-α、PKC-β和PKC-γ三种亚型。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6,12:242-244)  相似文献   

16.
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的类组织学分型可以分为单纯外层劈裂、外层和中层劈裂、外层和内层劈裂、多层劈裂4种情况.以彻底清除玻璃体后皮质及后部血管弓内的内界膜为重点的玻璃体视网手术是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的主要选择.其中,单纯外层劈裂合并中心凹脱离者,手术后视功能改善较明显;而多层劈裂者视功能改善有限或不改善.合理剥除后皮质与内界膜起始点,应在未发生内层劈裂处.正确认识和了解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的OCT分型.对于选择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方式和判断治疗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脉络膜黑色素瘤组织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 方法 回顾分析64例病理确诊的脉络膜黑色素瘤病理资料。按照美国眼黑色素瘤多中心研究组的测量方法和WHO的分类标准,测量和观察大体标本中的肿瘤大小和光学显微镜下的肿瘤细胞学类型;以肿瘤前缘累及部位对肿瘤所处位置进行分类;以肿瘤细胞向外浸润程度对肿瘤蔓延程度进行分级。 结果 64例脉络膜黑色素瘤中,大肿瘤25例,占39.1%;中等大小肿瘤31例,占48.4%;小肿瘤8例,占12.5%。梭形细胞型42例,占65.6%,其中,梭形细胞A型15例,占23.4%,梭形细胞B型27例,占42.3%;上皮样细胞型7例,占10.9%;混合型10例,占15.6%;其它型5例,占7.8%。肿瘤细胞未累及巩膜者25例,占39.1%;累及巩膜但限于巩膜层内者22例,占34.4%;穿透巩膜全层达眼球表面者12例,占18.7%;眶内浸润者5例,占7.8%。 结论 脉络膜黑色素瘤组织病理学特征变化多样,临床上以梭形细胞型最常见,易伴巩膜浸润。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6, 22: 161-165)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前后段联合手术及硅油充填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前后段联合手术及硅油充填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患者48例48只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有高度近视史,视网膜脱离以后极部为主.裂隙灯前置镜和(或)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均发现黄斑裂孔.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或抽吸联合玻璃体切割硅油充填,41例行内界膜(ILM)剥离,23例植入人工晶状体(10L).硅油取出的时间距第一次手术时间为3.5~48.0个月.取硅油前均行OCT检查.取硅油后随访观察均1年以上.结果 除5例外,其他患者手术后1周,前置镜检查均不能看到黄斑孔边缘;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48例患者全部已取硅油.取硅油前OCT检查,黄斑孔愈合呈U型8例,V型为6例,W型为23例;未闭合11例.未闭合的11例经取硅油与膨胀气体充填后全部复位,其中,U型2例,W型9例.32例W型愈合者中2例患者在取油后13、38个月后出现视网膜脱离复发.最终黄斑裂孔U型和V型愈合者16例,占33.3%;W型愈合者32例,占66.7%.视网膜复位率为100.0%.结论前后段联合手术及硅油充填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OCT检查是确定黄斑孔是否封闭的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全氟萘烷(PFDL)在眼内存留不同时期眼组织结构、电生理改变及相关损伤机制.方法 选择白兔前房及玻璃腔内填充不同数量的PFDL,分别于术后6h、24h、72h、7d、30d、60d,对角膜和视网膜进行透射电镜检查,及角膜内皮镜和电生理检查.结果 术后24h到术后7d,观察到的病理改变为细胞水肿等变性反应;术后第30d、60d出现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显著下降,b波的振幅显著降低,角膜上皮及实质细胞坏死,细胞内质网扩张、脱颗粒,视网膜感光细胞膜盘变性、萎缩和坏死,细胞间及神经纤维层树突水肿等严重的不可逆的病理改变,在角膜内皮细胞和视网膜感光细胞发现有髓磷体的存在.结论 PFDL在眼内存留24h以上对视网膜及角膜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其毒性作用机制与PFDL的重力压迫作用、产生自由基和PFDL破坏组织细胞的能量代谢有关,临床上不宜作眼内长期填充物.  相似文献   

20.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即早基因C-FOS、C-JUN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琴  蔡小军 《眼视光学杂志》2005,7(2):128-130,134
目的观察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etinal ischemia reperfusion,RIR)后,凋亡即早基因c-los、e—jun及白介素1β(IL-1β)多肽在视网膜各层细胞中的表达变化,进一步明确凋亡即早基因和白介素1β与RIR损伤发生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前房灌注生理盐水,形成130mmHg(17.3kPa)高眼压,诱导大鼠视网膜缺血60min,解除高眼压,建立RIR模型。缺血60min,再灌注1h、3h.6h、12h、24h后作视网膜石蜡切片,观察c—fos、c-jun及IL-1β的免疫组化结果。结果正常对照组未见c—fos、c-jun及IL-1β的表达,RIR后,c-fos、c—jun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ganglion cell layer,GCL)和内核层(inner nuclear layer,INE)的表达为,再灌注1h少量表达,3h达到高峰,6h开始下降,12h、24h几乎趋于正常组表达。IL-1β在再灌注12h、24h出现表达。而外核层(outer nuclear layer,ONE)几乎均无无阳性表达。结论c—fos、c-jun及IL-1β参与RIR损伤的发生,RIR中视网膜节细胞层和内核层细胞存在凋亡征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