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角膜屈光手术对眼波前像差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5  
目的 探讨大光斑式切削屈光手术对眼波前像差的影响 ,观察不同瞳孔区眼波前像差的改变。方法 检查 4 5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患者术前、术后 10d和术后 1个月的裸眼视力 (uncorrectedvisualacuity ,UCVA)、最佳矫正视力 (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等效球镜度 (sphericalequivalent,SE)及波前像差 ,根据术前SE将患者分为高度、中度和低度 3个不同的屈光度数组。使用Allegretto客观式波前像差分析仪检查眼部的波前像差 ,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术前平均BCVA为 4 98± 0 0 7;术后 10d平均UCVA为 4 92± 0 10 ,BCVA为 4 95± 0 0 9;术后 1个月时平均UCVA为 4 96± 0 0 9,BCVA为 4 99± 0 0 9。视力在术后随时间延长而好转 ,术后 1个月时 2 6只眼 (30 6 % )BCVA好于术前。术后 10d各组的SE为轻度远视或正视状态 ,随时间延长向近视方向漂移。各屈光度数组内 ,术后 10d与 1个月时 ,高阶像差为术前的 2倍以上 ,以 5阶二次彗差为最 (P <0 0 5 ) ;术后 1个月 ,高阶像差比术后 10d有减小 (P >0 0 5 ) ,但未恢复至术前水平。总像差术后较术前减小。各组内 ,无论术前术后 ,瞳孔直径为 6 5mm时的像差显著大于瞳孔直径为 4mm时的像差 (P <0  相似文献   

2.
不同直径折叠人工晶状体眼波阵面像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直径人工晶状体眼波阵面像差的差异,探讨其相关性,以期为临床合理选择人工晶状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白内障患者96人(104眼)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手术并植入不同直径的人工晶状体。术后3个月观察术眼波阵面像差及其它相关的变化。结果1、瞳孔4.0mm时,两组的高阶像差均方根值(RMSh)分别为(0.16±0.05)μm,(0.13±0.05)μm;瞳孔5.0mm时,两组RMSh分别为(0.29±0.05)μm,(0.20±0.06)μm;瞳孔6.0mm时,两组RMSh分别为(0.36±0.10)μm,(0.28±0.05)μm;瞳孔7.0mm时,两组RMSh分别为(0.59±0.21)μm,(0.38±0.11)μm。2、瞳孔5.0mm时,两组的RMSh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1.人工晶状体眼的高阶像差随瞳孔直径增大亦增高;2.在瞳孔5.0mm时,植入5.5mm光学直径的人工晶状体眼的高阶像差均方根值比植入6.3mm光学直径的人工晶状体眼的高阶像差均方根值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近视眼患者的波前像差结果特征及其对视觉质量的影响,为筛选适宜进行个体化切削Lasik手术的病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57例99眼来我中心预行Lasik手术的近视散光患者做术前常规检查并用波前像差分析仪对其行波前像差的检测和分析.结果57例患者年龄27.20±5.86岁;球镜度数-5.21±1.45D;散光度数-0.54±0.49D;RMS1~RMS6均值为0.2497±0.1551;3.3550±0.9297;0.1581±0.0667;0.0988±0.0409;0.0527±0.0237;0.0407±0.0211;RMSg3.3754±0.9273;RMSh0.2016±0.0723;Zemike系数变异较大,除C2、C4、C5、C6、C8、C12、C14距0值偏移较大(P<0.01)之外,其余均在0值附近.高阶像差图形以三叶草形居多,占54.5%(54眼),环形占16.2%(16眼),两叶形占16.2%(16眼),不规则形占8.1%(8眼),四叶草形占5.1%(5眼).RMS4、C7、C12与年龄相关,RMS2、RMSg、C4与球镜度数相关,C5与散光度数有关.结论近视散光眼中高阶像差以慧差、球差为主,其中慧差大于球差,慧差大者图形多为正向或反向三叶草形、二叶形,球差大者多为环形或反向三叶草形、四叶草形.以波前像差仪引导的个体化切削Lasik有望同时消除人眼的低、高阶像差,在矫正视力的同时提高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4.
LASIK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 L ASIK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5 1例 96眼近视眼患者进行 L ASIK治疗 ,等效球镜度数 - 1.5 0 D~ - 15 .75 D(- 6 .92± 3.43D) ,并按照准分子激光切削后角膜基质床的厚度分别分成三组 : .2 0 0~ 2 5 0μm ; .2 5 0~ 30 0μm; .30 0μm以上。各组患眼于术前和术后 3个月进行角膜内皮镜检查 ,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和内皮细胞密度。结果  L ASIK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结构无明显改变 ,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 316 5± 32 4/ mm2 和 315 1± 30 5 / mm2 ,配对 t检验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按照激光切削后角膜基质床的厚度分成的三组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也没有出现显著性改变 (P >0 .0 5 )。结论  L ASIK术后早期不会损伤角膜内皮 ,不会造成中央部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降低和细胞形态结构的改变 ,其对角膜内皮细胞的远期影响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相似文献   

5.
LASIK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前凸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目的 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 laser insitu keratomileusis,L ASIK)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前凸变化 ,了解 L ASIK后应保留角膜的安全厚度。方法 应用 Orb-scan II观察近视和近视散光患者 190例 36 9眼 (等值球镜 -1.5 0~ - 15 .0 0 D) L ASIK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 Difference( Diff)值的变化。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 ,L ASIK术前轻中、高度及超高度近视眼 3组间 Diff值相差不显著 ;同一患者右眼及左眼 Diff值相差不显著 ;厚度 >5 0 0μm的角膜后表面 Diff值为 ( 0 .0 32± 0 .0 0 8) mm ,厚度 <5 0 0μm的角膜后表面 Diff值为 ( 0 .0 4 4± 0 .0 0 8) mm,2组相差非常显著。L 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 Diff值均较术前增大 ,相差非常显著 ;I组保留角膜厚度 >4 5 0 μm,Diff值为 ( 0 .0 4 7± 0 .0 11) m m, 组保留角膜厚度为 4 10~ 4 5 0 μm,Diff值为 ( 0 .0 6 8± 0 .0 14 ) mm, 组保留角膜厚度为 4 0 0~ 4 10 μm,Diff值为 ( 0 .0 93± 0 .0 15 )m m,3组间两两比较 ,均相差非常显著。本组病例未发现进行后表面前凸及继发圆锥角膜。结论 近视眼角膜后表面Diff值大小与近视程度无关 ,但与角膜厚度有关 ,角膜较薄者 ,后表面前凸程度明显于正常厚度角膜 ;同一患者双眼角膜后表面的形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角膜塑型术后眼波前像差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角膜塑型术后眼波前像差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了解第3代角膜塑型术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进行角膜塑型术的21例(42眼)进行了前瞻性临床研究,将角膜塑型术术前及术后达最佳裸眼视力时的眼波前像差情况作测量与比较。检查结果通过Matlab软件分析.直接获取35项Zemike系数及每阶Zemike系数的RMS值。结果 角膜矫型术后总像差,第3、第4、第5、第7阶RMS值较术前增加,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2、第6阶RMS值较术前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角膜塑型术后眼的像差增加,降低了视觉质量。角膜光学区直径的缩小以及偏离、角膜表面的非规则性增加,角膜非生理形态的改变等是导致像差增加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青壮年近视患者高阶像差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于靖  陈辉  荀鹏程 《眼科》2004,13(5):264-269
目的 :探讨青壮年近视患者高阶像差的分布、影响因素及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使用Allegretto波阵面像差仪对180例 (35 6只眼 ) (屈光度 - 0 5 0~ - 13 0 0D)拟行LASIK治疗的患者术前进行波阵面像差测量分析 ,并比较瞳孔大小、性别、屈光状态、最佳矫正视力 (BSCVA)等因素对高阶像差的影响。结果 :在 6 5mm和 4 0mm瞳孔直径时 ,95 %的近视患者高阶像差的均方根值 (RMSh)的分布范围分别为 0 0 9~ 0 30 μm和 0 0 3~ 0 14 μm ;RMSh、RMS3、RMS4值分别为 (0 19± 0 0 6 ) μm和 (0 0 9± 0 0 3) μm、(0 14± 0 0 6 ) μm和 (0 0 7± 0 0 3) μm、(0 0 9± 0 0 4 ) μm和 (0 0 4± 0 0 2 ) μm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高阶主导像差均以 3阶为著 ,分别占 80 %和 83% ,并以C7为最高。瞳孔增大后 ,球差、彗差比率增加。在 6 5mm瞳孔直径时 ,不同类型的高阶主导像差对BSCVA无影响 (P >0 0 5 )。高阶像差的RMS值与BSCVA呈负相关 (P <0 0 5 )。不同屈光度组高阶像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在 6 5mm瞳孔直径时 ,高度散光组的RMS4、RMS6高 ,而在 4 0mm瞳孔直径时 ,高度及低度散光组的RMS3、RMSh高于无散光组 (P <0 0 5 )。性别对高阶像差无影响 (P >0 0 5 )。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Toric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es,TICL)植入术的视觉效果和对角膜及全眼像差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非随机临床试验研究.收集行TICL术患者19例33眼,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3个月随访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spectacle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主觉验光、波前像差、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及角膜像差,并对手术前后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术前BCVA达到1.0的比例为33.3%,术前BCVA达到0.8的比例为69.7%;术后UCVA达到1.0的比例为54.5%,术后UCVA达到0.8的比例为87.9%,所有术眼术后的UCVA均超过术前的BCVA(P =0.000).术前所有眼散光度数>-1.00 DC,术后97.0%散光度数≤-1.50 DC,87.9%术后散光度数≤-0.50 DC,81.8%术后没有散光.术后对比敏感度和眩光对比敏感度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均为P <0.05),特别是高频部分(均为P<0.01).术后3个月像差的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和术前比较轻微减小,从0.68 μm降低到0.59 μm,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7).慧差和术前比较也有所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5).术后球差和术前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2).术后全眼闪光和离焦等像差均较术前降低(均为P <0.05).结论 TICL能够安全有效矫正近视散光,TICL植入术后对全眼高阶像差RMS值、慧差无影响,球差由正球差向负球差转变.  相似文献   

9.
Gao N  Hu LJ  Xie LX  Guo DQ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11):966-971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化角膜磨镶术(LASIK)和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对眼波阵面像差的影响并作对比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在我院屈光手术研究治疗中心就诊并行LASIK或LASEK治疗的近视患者各18例(18只眼),使用WFA-1000型主观式波阵面像差仪分别于术前、术后10d、1和3个月行波阵面像差检查,应用Madab5.3软件计算1到35项各项的Zernik系数,计算出各高阶(3~7阶)和总高阶像差的均方根(RMS)。应用统计软件SPSS10.0对所得结果进行组间方差分析并做两两比较。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3个月时裸眼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无危害视力的并发症发生。LASIK术后10d时各高阶和总高阶像差较术前增加,1个月时明显减小,3个月时轻微增加。LASEK术后波阵面像差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小,1个月时除3阶像差外均小于术前,3个月时所有高阶像均小于术前。LASIK手术前后分阶方差分析,3阶、4阶和总高阶像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3阶像差术后10d和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时和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4阶和总高阶像差同样如此。LASEK手术前后各高阶和总高阶像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与LASIK相似。结论 LASIK和LASEK术后早期均会引起眼波阵面像差增加,但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小,术后1、3个月时和术前比较已无统计学意义。与LASIK相比,LASEK术后眼波阵面像差增加的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PRK)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 ASIK)矫治角膜放射状切开术 (RK)后残留近视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方法 采用美国 COMPAK- 2 0 0型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和SCMD公司的可调节器式气动微型角膜刀 ,分别对 RK后残留近视的 38眼和 9眼行 PRK和 L ASIK术 ,并随访半年以上。 PRK组根据屈光状态分为 3组 : 组 <- 3.0 0 D; 组 - 3.0 0~ 5 .75 D, 组 - 6 .0 0~ - 9.5 0 D。结果 PRK— 、 、 组术后半年裸眼视力≥ 0 .8者分别为 75 %、10 0 %和 75 % ,屈光状态在± 1D内者分别为 87.5 %、81.8%和 5 0 .0 % ;术后 1年裸眼视力≥ 0 .8者分别为 10 0 %、10 0 %和 40 % ,屈光状态在± 1D内者 组为 10 0 % , 组 76 .5 %。在± 2 D以内者 组为 2 0 % ;L ASIK组术后半年屈光状态在± 2 D内者为 75 %。结论  RK后残留近视矫治应根据其术前及残留屈光度合理选择矫治方式 ,- 6 .0 0 D以下残留近视可行 PRK或 L ASIK术 ,高度残留近视则应选择 L ASIK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