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1.8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并与传统3.2mm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比较。

方法: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60例168眼,年龄50~83岁,晶状体混浊分级为Ⅱ~Ⅴ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4眼,分别行1.8mm同轴微切口(微切口组)和传统3.2mm小切口(常规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后第1d; 1wk; 1mo观察随访,记录裸眼视力及散光改变,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术后第1d; 1wk; 1mo微切口组裸眼视力≥0.5者分别占79%,83%,94%,常规组裸眼视力≥0.5者分别占46%,64%,8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第1d,微切口组平均角膜散光为0.75±0.45D,常规组角膜散光为1.12±0.55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1wk和1mo,微切口组平均角膜散光分别为0.76±0.40D和0.65±0.35D,常规组平均角膜散光为1.05±0.53D和0.85±0.43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8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较常规超声乳化术,术源性角膜散光更小,术后视力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2.2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与3.0mm同轴超声乳化手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将67例8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分成两组,A组40眼行2.2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B组40眼行3.0mm同轴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对两组有效超声乳化时间和平均超声能量、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角膜水肿情况、角膜散光、术后视力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术眼的有效超声乳化时间:A组为8.18±11.22s,B组为7.82±2.12s,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超声能量:A组为(17.25±4.22)%,B组为(17.64±4.2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两组术眼角膜内皮细胞与术前相比,内皮细胞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d,两组部分患者术眼角膜水肿,其中A组共有9眼,B组共有6眼,3~5d后角膜水肿减轻或消退。术后1wk两组角膜散光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3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手术前后角膜散光改变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B组手术前后角膜散光改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3mo后,两组各自散光的又趋于稳定,术后1、3mo两组角膜散光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1wk,1mo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mo两组裸眼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软性或中等度硬核,2.2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与传统的3.0mm同轴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相比,能有效地减少手术源性散光,而且散光状态比较稳定,有利于视力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3.
路俊霞  张妍 《国际眼科杂志》2020,20(9):1578-1582

目的:探究3.0mm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1.8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疗效及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6-12/2018-12我院住院的78例78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中手术切口大小不同分为标准切口组及微切口组,每组39例39眼。标准切口组患者行3.0mm标准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微切口组行1.8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及角膜内皮细胞参数。

结果:标准切口组及同轴微切口组患者超声乳化时间分别为7.05±0.98、7.22±0.96s,超声乳化能量分别为(17.01±1.89)%、(16.89±1.53)%(P>0.05); 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LogMAR)显著降低(P<0.001),散光程度加重(P<0.001),微切口组术后1d,1wk时裸眼视力及散光程度优于标准切口组(P<0.05); 两组患者术后1d,1wk,1、3mo内皮细胞密度显著降低(P<0.05),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中央角膜厚度增大,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均无差异(P>0.05); 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标准切口组患者1眼出现一过性高眼压,药物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

结论: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与标准小切口手术均对内皮细胞形态及功能有一定影响,但两者无明显差异,但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可缩小手术切口,降低术源性散光程度,术后恢复快,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对白内障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将300例300眼接受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150眼。观察组患者采用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传统同轴常规切口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有效超声乳化时间(effective phaco time,EPT)、平均超声能量(average ultrasound energy,AVE)、术中前房稳定性、术后恢复时间,以及术前和术后1d,1wk,1、3mo时测得的裸眼视力(UCVA)、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数及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程度。

结果:两组EPT、AVE及术中前房稳定性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两组UCVA、角膜散光度数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术后1d,1wk,1mo时UCVA均明显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wk,1、3mo时,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数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d,1wk,1、3mo时,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比较,UCVA、手术源性散光度数及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快,角膜散光小,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程度低,临床应用价值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2.2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方法:老年性白内障患者56例78眼,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2.2mm组38眼,3.0mm组40眼,分别行2.2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及3.0mm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术后1,3mo评价术眼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角膜散光、术源性角膜散光(surgically induced astigmatism,SIA)。结果:术后1mo,2.2mm组角膜散光为0.85±0.42D,3.0mm组角膜散光为1.18±0.37D,两组角膜散光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mo,2.2mm组角膜散光为0.74±0.40D,3.0mm组角膜散光为1.00±0.30D,两组角膜散光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mo和3mo,3.0mm组的SIA大于2.2mm组(P<0.05),3.0mm组术后1mo平均SIA大于术后3mo平均SIA(P<0.05),2.2mm组术后1mo和3mo SIA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UCVA,在术后1mo和3mo,2.2mm组均优于3.0mm组。结论:2.2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能产生更小的SIA和更好的UCVA。  相似文献   

6.
吴雪娟  赵贵基  王伟 《国际眼科杂志》2023,23(10):1745-1749

目的:探究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术对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数目、黄斑区厚度及手术源性角膜散光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我院2019-05/2023-02收治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96例296眼。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小切口囊外摘除术组144眼与超声乳化术组152眼。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d,1、3mo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内皮细胞数目、黄斑区厚度、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小切口囊外摘除术组患者术后7d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均优于超声乳化术组,术后7d, 1、3mo角膜内皮细胞数目均高于超声乳化术组,术后7d, 1mo黄斑区厚度均低于超声乳化术组,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超声乳化术组(均P<0.05),但术后1、7d, 1、3mo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值与超声乳化术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

结论:相较于超声乳化术,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数目及黄斑区厚度变化较小,视力恢复更快,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2.2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在硬核白内障病例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并与传统3.0mm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比较。方法:将拟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硬核(Ⅳ级及以上)患者132眼根据手术切口的大小,分为2组。微切口组:2.2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60眼;传统切口组:3.0mm切口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72眼。观察两组后囊破裂和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记录两组超声乳化所用的平均超声能量(AVE),术后1d;1,3mo随访,记录视力,手术源性散光(SIA),术后3mo检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并计算丢失率。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后囊破裂和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微切口组为3.3%,10.0%,传统切口组为4.2%,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切口组和传统切口组的平均超声能量分别为65.09±20.15,69.13±15.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d平均裸眼视力微切口组优于传统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mo最佳矫正视力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微切口组和传统切口组分别为(16.54±10.20)%,(17.69±10.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d;1,3mo微切口组手术源性散光分别为0.77±0.31,0.66±0.29,0.52±0.25D;传统切口组分别为1.41±0.73,0.98±0.61,0.82±0.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2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技术应用在硬核白内障病例中,具有与传统3.0mm切口相似的安全性;能有效减少手术源性散光,对术后早期视力恢复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沿角膜散光陡峭轴方向做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散光和视力的变化。方法:根据IOL-Master检测结果选择角膜最大屈光力轴行3.0mm透明角膜切口做白内障超声乳化术42眼作为观察组(A组),常规颞上(右眼)、鼻上(左眼)3.0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68眼作为对照组(B组)。检测术前、术后1d;1wk;1,3mo角膜散光和视力变化。结果:A组术前、术后1d;1wk;1,3mo视力分别为0.2±0.24,0.73±0.37,0.78±0.38,0.94±0.36,0.76±0.13;B组为0.17±0.2,0.82±0.3,0.84±0.2,0.77±0.26,0.8±0.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术后1d;1wk;1,3mo角膜散光度分别为1.01±0.10D,1.33±0.13D,1.15±0.14D,0.90±0.13D,0.89±0.12D;B组为0.95±0.13D,1.25±0.15D,1.07±0.13D,0.87±0.12D,0.82±0.11D。术后1d;1wk;1mo与术前相比散光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mo散光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mo裸眼视力≥0.8者分别为21眼(50%)和32眼(47%),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沿陡轴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有助于患者视力提高及减少术后角膜散光。  相似文献   

9.
朱本虎  邱海雁  杨文忠  方亦军 《国际眼科》2017,10(11):2077-2080

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不同位置2.8mm透明角膜切口术后手术源性角膜高阶像差的改变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3/2016-04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并采用2.8mm透明角膜切口的100例100眼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切口位置分为A组(颞侧透明角膜切口, 55眼)、B组(上方透明角膜切口,45眼),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d,1wk,1、3mo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手术源性散光(surgically induced astigmatism,SIA)和角膜地形图的变化,并采用波前像差分析仪测定角膜波前像差,记录角膜6mm范围内高阶像差的变化。

结果:术后1d,1wk,1、3mo,两组患者BCVA(LogMAR值)均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1d、1wk、1mo时BCVA(LogMAR值)均低于B组(P<0.05); 术后1wk,1、3mo两组患者SIA均降低(P<0.05),A组术后不同时间点SIA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d两组患者表面非对称性指数(surface asymmetry index,SAI)、表面规则指数(surface regularity index,SRI)均上升,术后1wk,1、3mo逐渐降低,A组术后1d、1wk时SRI、SAI均低于B组(P<0.05); 术后3mo,A组角膜表面总高阶像差(total higher-order aberrations,tHOAs)、四阶球差(spherical aberration,SA)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采用2.8mm颞侧透明角膜切口可促进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减轻手术对角膜形态的影响,降低角膜高阶像差。  相似文献   


10.
刘晶  温克征  邰鹏超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0):1992-1993

目的 :观察巩膜切口深度对硬性人工晶状体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散光的影响。

方法:依据术前角膜地形图测角膜散光度数46例46眼,均行巩膜缘后3mm水平切口,术后visante oct分两组:A组切口深度为1/2巩膜深度(23眼); B组切口深度为1/3巩膜深度(23眼); 分别于术后1wk; 1,3mo观察两组角膜散光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A,B组术后裸眼视力均有明显改善,同时根据角膜地形图的检测结果,术后散光1,3mo与术后1wk相比,角膜散光度数有所回退,A组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1/2巩膜切口对硬性人工晶状体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散光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同轴微切口2.2mm与2.8mm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疗效。方法:选择2014-07/2015-03我院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62例362眼,随机分成2.2 mm组(211例211眼)和2.8mm组(151例151眼)。术前记录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状态和角膜内皮计数结果。术中记录超声能量、超声乳化时间。术后记录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内皮计数。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裸眼及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术后1wk时2.2mm组裸眼视力较2.8mm组提高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mm组患者在术后1wk角膜散光小于2.8mm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角膜内皮计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中使用的超声能量及超声乳化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2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裸眼视力好、SIA小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8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损伤及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07/2015-07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患者120例145眼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73眼和对照组60例72眼,观察组采用1.8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照组采用传统3.2mm同轴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切口部位角膜厚度、切口宽度、切口长度、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手术源性散光、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术后1wk,观察组UCVA、BCVA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4、7.109,P<0.05);术后1wk、1mo时,观察组切口宽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3、225.2,P<0.05),切口长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6、5.009,P<0.05);术后1wk,观察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7,P<0.05);观察组手术源性散光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3、22.16,P<0.01);两组患者并发症(8.22% vs 11.11%)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0.348,P>0.05).结论:1.8mm 微切口超声乳化技术有助于促进白内障患者视力恢复,可能与减轻角膜损伤、增强角膜闭合状态及降低术后术源性散光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2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Phaco)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10/2016-10我院眼科接诊的白内障患者95例107眼,均行3.2mm透明角膜切口Phaco联合IOL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前房深度等情况。

结果:术后3d,1wk,1mo本组患者裸眼视力(0.16±0.06、0.15±0.05、0.14±0.04)明显优于术前(0.48±0.15),前房深度(3.86±1.09、3.69±1.04、3.84±1.07mm)明显高于术前(2.71±0.88mm)(均P<0.05),但角膜曲率和角膜散光度与术前无明显差异,且术后各时间点手术源性散光度无差异(均P>0.05)。

结论:3.2mm透明角膜切口Phaco联合IOL植入术可有效改善视力,减小角膜散光,是治疗白内障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超声乳化术切口对白内障患者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角膜缘相反弧形巩膜隧道切口组)和观察组(角膜上方或颞上方透明角膜切口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 wk;1,3 mo不同时间角膜散光度的变化情况及视力的变化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1 wk;1,3 mo平均角膜散光度及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均明显降低,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所用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角膜中心远处的小切口超声乳化术,能够减少患者术后散光度,促进患者术后视力提高,为进一步加强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同轴1.8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伴有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01/2018-12在我院眼科治疗的白内障患者130例130眼,患者均伴有2型糖尿病。将所有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3眼行同轴1.8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对照组67眼行3.0mm传统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记录术中平均超声能量(AVE)和有效超声时间(EPT),手术前后分别检查术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角膜散光,同时记录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和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7d,1、3mo时BCVA均较术前提高(P<0.05)。两组患者间AVE有差异(t=3.89,P<0.05),而两组间EPT无差异(t=0.773,P=0.221)。术前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无差异(t=1.21,P=0.114);通过重复测量的多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不同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84.216,F时间=132.435,F交互=42.173;均P<0.05)。两组患者间不同时间点术源性散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12.256,F时间=21.436,F交互=10.224;均P<0.05)。所有患者术后发生严重角膜水肿10眼,其中观察组4眼,对照组6眼,无其他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在糖尿病患者中,同轴1.8mm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较传统3.0mm切口对角膜内皮的损伤更小,且不易造成手术源性散光,因此对伴有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2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01/2016-02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93例112眼,随机分为微切口组(47例52眼)和传统切口组(46例60眼),微切口组行2.2mm同轴微切口,传统切口组行3.2mm切口,观察两组平均超声乳化能量(AVE)、有效超声乳化时间(EPT)、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结果:微切口组和传统切口组术前及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mo微切口组和传统切口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12.09±4.14)%和(13.24±5.44)%,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切口组AVE为(10.01±3.21)%,明显低于传统切口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切口组和传统切口组术前及术后裸眼视力(LogMA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切口组术后1wk、1、3mo散光度为0.47±0.12、0.40±0.10、0.36±0.12D,明显小于传统切口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及术后未发现有严重并发症.结论:2.2mm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可有效节省超声能量,减少手术源性散光,有利于提高术后视觉质量,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与传统切口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0mm巩膜隧道切口与3.0mm透明角膜切口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Phaco)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17-12我科收治的114例114眼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Phaco治疗,作3.0mm巩膜隧道切口者纳入对照组(30例30眼),作3.0mm透明角膜切口者纳入观察组(84例84眼)。比较术前和术后1wk,1、3mo时,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 endothelial cell,CEC)密度、角膜散光度(corneal astigmatism,CA)、泪河高度(tear meniscus height,TMH)、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泪液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变化,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基本情况和术后3mo内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1wk,1、3mo时,两组患者CEC密度水平均较术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两组患者CA、TMH、EGF水平均较术前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两组患者UCVA水平(LogMAR值)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观察组超声时间、累计释放能量、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mo内,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3.0mm透明角膜切口行Phaco较3.0mm巩膜隧道切口更为适宜,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