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价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7例7眼采用介入溶栓的疗效。方法导管介入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或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OA)行造影后,用尿激酶10~30万u直接灌注行溶栓治疗。结果7眼术后视力均明显提高,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荧光造影示视网膜动脉再通。结论介入溶栓是治疗CRAO的有效方法,视力恢复与阻塞部位、程度、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2.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动物模型及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 usion, CRAO )是致盲的眼科急症之一。通过玻璃体腔内注射药物、视网膜中央动脉球后夹持、颈动脉或眼动脉注入动脉粥样硬化颗粒或血小板凝集物等方法可建立CRAO模型并有助于研究该病的转归及治疗。目前临床应用局部介入溶栓的方法治疗CRAO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由于受导管本身和介入技术等因素限制,微导管只能放在眼动脉近端,而不能直接放入视网膜中央动脉内。通过玻璃体切割手术,超微导管能直接插入视网膜中央动脉内,使介入溶栓的疗效更加可靠。现就CRAO的动物模型建立及介入治疗的最新进展加以综述。(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269-33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视膜中央动脉栓塞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9例患者经超选择性眼动脉插管,用尿激酶18~75万U直接灌注溶栓治疗。结果其中8例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例患者视力与治疗前相比没有变化;各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介入溶栓治疗可使大部分患者视力不同程度的提高。临床疗效与发病时间、尿激酶用量及治疗前视力不呈正相关。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安全、可靠的。(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22-24)  相似文献   

4.
郭丽  吴航  吉训明  方薇 《眼科》2007,16(4):246-249
目的评价超选择动脉介入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初步疗效。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1例(21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主要指标视力及手术并发症。方法经检眼镜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证实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21例,通过Seldinger技术经微导管超选择眼动脉推注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21例患者中10例经超选颈内动脉造影显示眼动脉主干狭窄和阻塞,11例眼动脉主干显影,全部患者均成功进行了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前、治疗后3天视网膜中央动脉显影时间分别为(38.18±10.86)秒、(12.65±3.30)秒(t=-11.89,P=0.000)。平均随访(3.23±1.26)个月。治疗后4例患者视力>0.25,9例视力不同程度改善,8例视力无变化。结论超选择眼动脉溶栓介入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可改善患者视力,但需迅速完成内科、神经科及眼科诊断.尽快治疗。  相似文献   

5.
经眼动脉超选插管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评价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4例(4只眼)采用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导管介入眼动脉或颈总动脉行造影后,以尿激酶1.5~15万U直接灌注行溶栓治疗。结果4例中,2例术后视力大幅度提高,例1视力由术前数指,术后提高到0.5;例4视力由术前数指,术后提高到0.1。其余2例造影见颈内动脉始段闭塞和眼动脉起始部闭塞,经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给药术后视力无变化。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发病后溶栓治疗越早,临床疗效越好。有明显颈内动脉和眼动脉异常、采用溶栓治疗延迟者临床疗效差。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介入溶栓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的严重影响视功能的眼部疾病,其后果极为严重。最近的局部动脉内介入溶栓疗法给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的预后带来新的希望。本就目前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介入溶栓治疗方面的有关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眼科临床的急诊之一,由于其发病迅速,预测性差,可造成视网膜急性缺血缺氧,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致盲。药物治疗作用甚微,鲜有抢救成功的报道,近年来我院采用经血管内超选眼动脉溶栓治疗该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介入溶栓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的严重影响视功能的眼部疾病 ,其后果极为严重。最近的局部动脉内介入溶栓疗法给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的预后带来新的希望。本文就目前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介入溶栓治疗方面的有关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行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眼底彩照、荧光血管造影及黄斑OCT改变,了解溶栓前后视网膜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收集在我科行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17例,溶栓前、溶栓后48h行眼底彩照、黄斑OCT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记录溶栓前、溶栓后48h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后臂-视网膜显影时间及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术后1个月复查眼底彩照和OCT改变。结果患眼溶栓前及溶栓后48h,OCT显示黄斑明显增厚,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分别为(265.00±105.93)μm及(269.00±99.04)μm,与对侧健眼的(161.00±18.06)μm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治疗后1个月黄斑变薄,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为(139.00±34.11)μm,与治疗前、治疗后48h及对侧健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眼底彩照显示,溶栓前视网膜中央动脉明显变细,后极部视网膜灰白色水肿,黄斑樱桃红;溶栓后48h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恢复,视网膜水肿仍同前;溶栓后1个月,视网膜水肿逐渐减轻,但视盘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出现不同程度萎缩。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示溶栓前臂-视网膜动脉显影时间及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明显延长,分别为(30.65±7.11)s及(39.82±7.06)s;溶栓后48h则显著缩短,分别为(14.58±2.79)s及(22.76±4.84)s,溶栓前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选择性介入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可及时有效恢复视网膜血供,缩短臂-视网膜显影及视网膜动-静脉充盈时间,但即使迅速恢复了视网膜中央动脉血供,仍可出现视网膜神经组织不同程度的组织形态学损害。  相似文献   

10.
超选眼动脉插管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一例魏洪斌庞志宏李娟马跃斌【关键词】视网膜动脉闭塞/药物疗法尿激酶/治疗应用导管插入术,外周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774.1R770.5患者男,45岁,因右眼突然失明2天,于1997年8月29日入院。全身检...  相似文献   

11.
薛爱玲  张卯年  姚毅 《眼科研究》2005,23(2):217-217
尿激酶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传统的方法剂量偏小,效果不理想。我们采用大剂量、连续多日尿激酶溶栓治疗眼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各1例,报告如下。例1:患者男,34岁。因"右眼突然视物不见2d"入院。患者自诉2d前双眼黑朦,数分钟后左眼恢复正常,右眼视物不见,当地医院诊断为:右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球后注射及静脉滴注扩血管药物,未见好转。患2型糖尿病10年,药物治疗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采用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前后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表现,了解溶栓治疗对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灌注的改善情况.方法 收集2006年2月至2009年5月在我科采取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CRAO患者,观察患者溶栓前后眼底情况并记录溶栓前、溶栓后48h、溶栓后1个月的荧光血管造影臂-视网膜动脉显影时间及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并进行对比.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CRAO患者24例,溶栓前臂-视网膜动脉显影时间平均为(28.87±6.85)s,溶栓后48h及1个月臂-视网膜动脉显影时间分别为(15.21±4.01)s及(15.71±3.43)s,与溶栓前对比显著缩短,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溶栓前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平均为(40.17±8.55)s,溶栓后48h及1个月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分别为(22.25±4.73)s及(21.71±3.77)s,与溶栓前比较缩短,差异也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溶栓后1个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视网膜内层水肿逐渐减轻,但视盘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出现不同程度萎缩.结论 选择性介入溶栓治疗CRAO可及时有效恢复视网膜血供,缩短荧光造影的臂-视网膜动脉显影时间及视网膜动-静脉充盈时间,但即使迅速恢复了视网膜中央动脉血供,仍可会出现视网膜神经组织不同程度的组织形态学损害.  相似文献   

13.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眼科临床的急诊之一,由于其发病迅速,预测性差,可造成视网膜急性缺血缺氧,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致盲.药物治疗作用甚微,鲜有抢救成功的报道,近年来我院采用经血管内超选眼动脉溶栓治疗该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溶栓疗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CRAO)是一种眼科急症 ,起病急 ,视力损害严重 ,常规治疗疗效差。 1991年Schumacham cherm〔1〕等首次报道了经眼动脉溶栓的方法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取得了明显疗效。近年来 ,随着微导管技术及溶栓的发展和应用 ,超选择眼动脉溶栓相继报道 ,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本文就超选择眼动脉溶栓进行初步探讨。临床资料 :我们从 2 0 0 1年 9月~ 2 0 0 2年 3月收治了 5例该病患者 ,其中男性 4人 ,女性 1人 ,年龄 3 4~ 5 6岁 (平均44 4岁 ) ,从发病到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为 1…  相似文献   

15.
超选插管灌注溶栓药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导管介入眼动脉灌注尿激酶(urokinase)与静脉滴注尿激酶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的效果及对全身的影响。方法超选插管至眼动脉灌注尿激酶患者6例,静脉滴注尿激酶溶栓患者7例,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判断动脉再通情况,同时作血液生化检查观察其对全身的影响。结果溶栓治疗次日插管组6例患者中有5例完全再通,1例部分再通,完全再通率达83.33%,而静脉组的7例患者中有3例完全再通,2例部分再通,2例不通,完全再通率42.86%,相差显著。插管组给药后血液中凝血系统指标无明显改变,与静脉给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导管介入眼动脉灌注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较好,对全身影响小。治疗后的视力提高与阻塞时间有关,提示发病后应及早进行治疗。(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16-19)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超选择性动脉插管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6例从股动脉插管行主动脉弓造影观察双侧颈动脉、再行选择性颈内动脉造影的CRAO患者以及其中12例患者应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中,颈内动脉严重狭窄3例和眼动脉开口处阻塞1例未进行溶栓治疗。眼动脉主干阻塞和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12例患者,成功地进行了溶栓治疗。手术后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过程中未见全身不良反应。结论超选择性眼动脉插管溶栓治疗CRAO,可恢复患者部分视力。由于病例较少,对其确切疗效以及危险性尚有待于进一步评估。(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20-21)  相似文献   

17.
经眼动脉介入化学药物治疗(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IAC)是通过介入的方法从眼动脉向患眼注射化学治疗(化疗)药物,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进行局部化疗的一种治疗方法。目前IAC治疗RB的常用药物有美法仑、拓扑替康和卡铂。经眼动脉注射化疗药物,可在局部形成高浓度药物作用,有效杀伤肿瘤细胞,同时可显著降低静脉化疗全身并发症的发生率。应用IAC治疗RB国际分期中B、C、D期及部分E期患者,可有效提高保眼率。IAC的主要并发症包括眼睑、结膜水肿,眼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脉络膜缺血和一过性骨髓抑制等。目前,IAC技术已在国际上广泛开展,本文主要对其临床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又称为眼卒中,常导致急性无痛性的视力丧失。CRAO的保守治疗措施有眼球按摩、降低眼压,使用血管扩张药物等,均在临床应用中收效甚微。随着动脉内溶栓(IAT)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展现出来积极的作用,IAT也逐渐被应用到CRAO的治疗中,并显示出一定的疗效。IAT是通过微导管将纤维蛋白溶解药物直接注入眼动脉,从而溶解阻塞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栓子,以恢复视网膜的血流。从理论上讲,CRAO患者接受IAT治疗后应该具有与脑卒中治疗相同的良好效果,但目前各项临床研究的结果并不一致。本文总结了IAT治疗CRAO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提出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为IAT在CRAO治疗中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高压氧在视网膜动脉阻塞治疗中的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压氧配合常规药物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的疗效。方法 明确诊断为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32例(32只眼),全身应用血管扩张剂的同时,加压吸人纯氧。结果 32例(32只眼)中显效21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结论 高压氧在配合常规药物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比选择性眼动脉溶栓及传统常规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治疗前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了解两种治疗方法对视网膜中央动脉血供改善效果.方法 收集病人为非随机对照,根据患者是否同意溶栓或有溶栓禁忌证分为介入溶栓组及常规治疗组,记录所有患者年龄、性别、全身病、发病到治疗时间、患眼眼底检查、治疗前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治疗48h及1月后的眼底及荧光血管造影结果.对比治疗前后荧光血管造影臂-视网膜显影时间、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结果 溶栓治疗组发病时臂-视网膜显影时间及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明显延长分别为(28.76±6.81)s及(40.44±8.48)s,治疗48h及1m后复查显示臂-视网膜显影时间(15.36±4.03)s和(15.84±3.42)s,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22.28±4.63)s和(21.72 4±3.55)s,与治疗前对比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治疗组发病时臂-视网膜显影时间及视网膜动一静-脉显影时间亦明显延长分别为(29.81±6.08)s及(38.33±7.41)s,治疗48h后臂-视网膜显影时间及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29.19±6.27)s及(37.85±7.79)s,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月后臂-视网膜显影时间及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24.38±6.69)s及(33.56±6.43)s,较治疗前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仍较溶栓组显影时间延长.眼底检查1月复查时均出现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及视盘不同程度萎缩,但常规治疗组损害更重.结论 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可较常规治疗方法更及时有效恢复视网膜血供,缩短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臂-视网膜显影及视网膜动-静脉充盈时间,但即使迅速恢复了视网膜中央动脉血供,仍可会出现视网膜神经组织不同程度的组织形态学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