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刮宫产指征变化及剖宫产率变化与围产儿死亡率关系。方法 选择10年间剖宫产病例,分析剖宫产指征变化及剖宫产率变化与围产儿死亡率。结果 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在指征变化中,头盆不称、胎儿持续宫内窘迫占第一、二位,社会因素不断上升,而围产儿死亡率趋于平稳。结论 剖宫产率升高,围产儿死亡率无明显下降,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不断上升,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取控制剖宫产率相关措施后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分娩的21 144例孕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2014年剖宫产率由2013年的38.8%下降至27.1%,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 1);2剖宫产指征构成比发生了变化,构成比变化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 1);3阴道助产率2014年与2013年比较(9.04%vs 5.85%),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 1);4瘢痕子宫及胎位异常阴道分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2014年的产后出血率、产褥病率、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死亡率与2013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剖宫产率的下降并没有增加母儿的不良结局,因此采取措施控制剖宫产率是可行的;2提高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试行阴道分娩率,重视臀先露矫正同时提高臀助产技术可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3.
10年间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与围生儿死亡率的关系   总被引:87,自引:0,他引:87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迁对围生儿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对10年间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92-1996年剖宫产率为36.50%,显著低于1997-2001年的47.78%,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在剖宫产指征中,妊娠并发(合并)症始终处于第1位,社会因素上升为第2位,难产为第3位,胎儿窘迫为第4位。围生儿死亡率1992-1996年为17.88‰,1997-2001年为22.23‰,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生儿死亡率,但随着剖宫产率的进一步升高,围生儿死亡率并未随之下降。因此,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4.
瘢痕子宫再次分娩1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手术指征的放宽,剖宫产率有所上升,但围产儿死亡率并未明显下降,而产妇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者,而反复剖宫产率增加是剖宫产率增加的一个原因。首次剖宫产后经阴道分娩(VBAC)已成为妇产科学界试图降低剖宫产率的焦点问题。本文对我院近5年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分娩1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如何正确处理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统计结果显示:我乡剖宫产率已由2007年的21.1%上升到2011年的38%,大大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剖宫产率15%以下的要求。在严格掌握医学指征的情况下,剖宫产能有效的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但当围产儿的死亡率降低到一定限度时,即使再提高剖宫产率围产儿死亡率也不会继续下降。剖宫产可增加出血和感染,并可发生意外损伤、羊水栓塞和麻醉意外而危及产妇,因而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以期达到降低剖宫产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1389例剖宫产术回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性分析10年剖宫产术1389例。结果是平均剖宫产率为23%,无孕产妇死亡,围产几平均死亡率为12.63‰。剖宫产主要指征为相对性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臀位、骨盆狭窄。提示提高剖宫产率并不一定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恰当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对孕期及产程的监测、管理,既可能降低母婴死亡率,又能适当控制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7.
全国剖宫产学术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宫产指征近年来,国内的剖宫产率有日益升高之趋势,而围产儿死亡率并没有相应降低,北京、上海等地的报告指出:尽管剖宫产率由50年代的1~2%至80年代后期上升到20~30%左右,但围产儿死亡率并没有相应的下降。故对于如何适当的掌握剖宫产指征,使既有利于减少围产儿死亡,又利于降低剖宫产并发症是十分重要的,与会代表们就剖宫产指征问题进行了充分而热烈地讨论,结论如下:一、明确指出掌握剖宫产指征并不是为降低剖宫产率,而是在掌握指征情况下,适时地进行手术从而达到有利母婴健康之目的。因为剖宫产率之高低,因素是多源的,例如初产妇,年龄30岁以上者均属影响因素之一,而当前社会因素的影响确实存在,值得重视。在我国剖宫产率之高低相差很大,高者个别单位可达  相似文献   

8.
提高孕产期保健质量开创产科新纪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剖宫产术是解决难产及某些产科并发症的重要救急手段。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能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但不恰当地拓宽无指征的剖宫产,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不再下降,反而给母儿带来更大的风险。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剖宫产率的警戒线定在15%,我国距此目标相距甚远,如何能缩短此距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剖宫产率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   总被引:94,自引:0,他引:94  
对北京妇产医院1980年1月1至1992年12月31日行剖宫产术的孕妇118557例及同期围产儿死亡11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期间平均剖宫产率为25.0%,平均围产儿死亡率为15.2‰。向1985年起剖宫产率明显升高,但围产儿死亡率并未相的下降。剖宫产分娩的早期新生儿死亡高于阴道分娩。提示:提高剖宫产率并不一定能使围产儿死亡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
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与剖宫产术式及操作技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是指剖宫产术后一个阶段方才发生出血 ,但其时限一直没有明确的规定 ,如果说剖宫产术后早期出血是指剖宫产术后 2 4h内的出血 ,则超过术后 2 4h就是晚期产后出血。近年来 ,围产医学进步迅速 ,剖宫产的指征已有所增加 ,在世界各国中 ,北欧几个国家剖宫产率仍保持在 10 %~ 15 %的水平 ,但围产儿死亡率仍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而在一些剖宫产率高的国家 (剖宫产率已达 30 %或更高 ) ,围产儿死亡比并未见下降 ,可见盲目提高剖宫产率并无助于围产儿死亡率的改善。我国的城市地区在近 15年中剖宫产率增加迅猛 ,一些大的城市已…  相似文献   

11.
35年剖宫产率及适应证的变化   总被引:112,自引:1,他引:112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迅速升高的原因及适应证的变化。方法:对35年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的适应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剖宫产新生儿死亡率、窒息率以及围产儿死亡率均有下降。结论:剖宫产率的升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围产儿死亡率,但围产儿死亡率的进一步降低要依赖整个围产医学的发展,不能仅依赖增加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2.
1647例非医学指征择期剖宫产回顾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剖宫产作为解决难产的一种手术,在围产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剖宫产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手术安全性不断提高,手术时间短以及麻醉镇痛效果显著等各种原因,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上升明显,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最新调查研究资料表明,中国已成为全球剖宫产率最高的国家[1],中国的剖宫产率已经远远高于WHO警戒线.过高的剖宫产率并不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反而增加了孕产妇死亡率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2].除有指征的剖宫产外,非医学指征的择期剖宫产已成为刮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产妇及家属主动要求剖宫产,将剖宫产看作分娩的最佳方法.因此,如何降低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的数量,从而进一步降低总体剖宫产率,是产科医生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本研究对我院近5年来的非医学指征剖宫产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了解我院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的变化趋势,分析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的原因,探寻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手术率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为保障母体健康及提高新生儿成活质量,近几年来剖宫产率不论在国内、外都有上升的趋势.上海市80年代比70年代的剖宫产率增加了2~4倍,比60年代以前增加了10~15倍,但随着剖宫产率的急剧增加,围产儿的死亡率并未相应的下降,而母体并发症却因此而增多.因此,适当地控制剖宫产率,既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又不增加母体的并发症,其关键在于正确掌握剖官产的指征、手术时机与提高手术质量,改进新生儿管理及围产期保健.本文就正确掌握手术指征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剖宫产2391例指征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分析剖宫产指征构成及医生对剖宫产指征的掌握情况.方法 对密云医院2004-2006年度2 391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剖宫产率为51.92%(2 391/4 605),主要指征依此为:胎儿窘迫21.04%(503/2 391)、要求手术19.41%(444/2 391)、产程停滞9.20%(220/2 391)、臀位8.95%(214/2 391)、巨大儿7.44%(178/2 391)等.其中臀位的剖宫产率为90.68%(214/236),巨大儿的剖宫产率为73.55%(178/242).新生儿窒息率为3.01%(73/2 423).(2)剖宫产率上升并未降低围生儿死亡率.(3)3年来以要求手术、巨大儿、妊娠期糖耐量受损、妊娠期糖尿病为剖宫产指征的比率明显升高,是我院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4)要求手术的孕妇中,以担心产程疼痛、认为剖宫产安全、担心难产而急诊剖宫产为主要原因.结论 应加强国产期保健,减少妊娠合并症及巨大儿的发生率,正确处理难产,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107例围产儿的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探讨相应的干预措施,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围产期I标准,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6年期间的107例围产儿的死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干预措施。结果:6年间围产儿数为14340例,死亡107例。围产儿死亡率为7.46‰,其中2011年死亡率最高于9.92‰,2013年死亡率较低,为3.88‰。2013年与2008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先天畸形、早产低出生体重、母亲疾病。流动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本市孕产妇。结论:加强三级妇幼保健网的建设和孕期保健,减少出生缺陷,做好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尤其是流动人口孕产妇的管理,对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及早发现,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剖宫产是处理高危妊娠和异常分娩,挽救孕产妇和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段,合理选择剖宫产指征可降低高危孕妇和围产儿的病死率.然而近年来,由于麻醉、剖宫产手术技术和胎儿监护水平的提高,以及复杂的社会原因,国内外剖宫产率呈增加趋势,剖宫产指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各种母儿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的出现,剖宫产对母儿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广大妇产科医生的关注.本文旨在阐述国内外的剖宫产现状,以及剖宫产对产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剖宫产术作为解决难产和严重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重要手段,对降低母儿发病率和死亡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剖宫产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异常升高的剖宫产率虽没有进一步降低围产儿病率,反而大幅浪费了社会卫生资源,并且产生一系列远近期孕产妇的不良后遗症[1]。WHO报道提示,我国剖宫产率达46.2%,其中应产妇要求的剖宫产(cesarean delivery of maternal demands,CDMR)率达到11.7%[2]。本文通过分析我院10年间剖宫产率及指征构成  相似文献   

18.
10年手术产率及新生儿情况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手术产率、剖宫产适应症的变化及手术产儿的情况。结果:剖宫产率及其适应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阴道助产率无明显改变,手术产新生儿的死亡率及窒息率均明显下降。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与手术技术不断提高,对母儿比较安全,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围产儿的死亡比, 但围产儿死亡比的下降不能仅靠增加剖宫产率, 应着重于围产医学的发展及产科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14年变化研究   总被引:142,自引:2,他引:142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和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4年间剖宫产病例820例,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各项相关数据和围生儿病死率的关系。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②在剖宫产指征变化中,难产因素、胎儿窘迫持续在第1、2位,社会因素占第3位,并显示逐年升高;③围生儿病死率逐年趋于稳定。结论: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生儿病死率,但剖宫产率升高到20以上时,围生儿病死率并不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江苏省扬州市妇幼保健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构成比及其变化情况,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方法。方法:成立高危妊娠评估专家组,每例剖宫产者均需由专家组审批、核查;坚持每周一次例会制度,回顾性分析每周的剖宫产指征;正确对待经济利益,增加分娩镇痛项目及其他服务。结果:4年间不同剖宫产指征构成比及顺位有所改变,其中社会因素从2009年的第2位降至2012年的第9位;剖宫产率逐年下降,从68.0%降至46.5%。结论:剖宫产率过高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采取科学、综合、集体管理和行政干预等方法能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